首页 > 学术论文

阴道清洁度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35:20
热度:

阴道清洁度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及其与阴道清洁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湿涂片法对1175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清洁度和细菌性阴道病(bac

【摘要】: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及其与阴道清洁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湿涂片法对1175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清洁度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检查。结果 BV阳性例数150例,其中清洁度Ⅰ~Ⅱ者17例,Ⅲ~Ⅳ133例;BV总阳性率为10.8%,其中阴道清洁度Ⅰ~Ⅱ者BV阳性率为3.2%,Ⅲ~Ⅳ度者为20.5%。Ⅲ、Ⅳ度BV阳性率明显高于清洁度为Ⅰ、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BV跟清洁度有密切关系,应把BV纳入妇科普查项目,尤其是清洁度Ⅲ~Ⅳ度的患者。 【作者单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清洁度 阴道分泌物
【分类号】:R711.3
【正文快照】: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阴道内乳酸杆菌被另一组厌氧菌和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为主的细菌所取代,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一组综合征[1]。因本病与一般淋菌、滴虫、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不同,其病理表现以无炎症病变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及其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夏乾峰,覃西,钱士匀,巫翠萍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彭英,韩字研

唾液酸酶监测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价值    李小平,吴旺发

宫颈糜烂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病原的检测    李兆艾,朱庆义,李莲青,张林爱,周丽萍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沙玉成,马丽

阴道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意义    杨冬梓

公丁香等17种中草药对肠道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滕兰菊,桂芳,黄刚,李秀平

复方牛苓颗粒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戴宁;李大伟;陈乔;程惠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江西株的分离鉴定及PCR诊断    陆杏华;何后军;王萍;邬向东;

锦鲤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秦国民;张晓君;陈翠珍;房海;阎斌伦;

我国中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张健,葛淼,葛鑫,任中杰,陈潇潇,吴晓旭

59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脂类分析    高云

双缩脲法手工与上机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实验观察    袁冬梅,宁光慈

产H_2S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_(128):K_(67)的发现与研究    丁业荣,杨杰,范玉珍,时全,李朝阳,赵本海

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蛋白分析    蒋长顺,贺学姣

规范输血科管理 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    林德健,梁月婵

影响生化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    陈涛;

17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分析    贺远;

金灵汤对感染动物疗效的实验观察    祝乾清;罗龙星;史文浩;

眼分泌物中分离出放线菌一例    苏春力;贾宁;徐亚静;张振鹭;张丽娜;

RF阳性对ELISA法检测抗HBe的影响    苏春力;贾宁;依伟;刘沈玲;张亚楠;

痰培养211例检出细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肖伶俐;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俊林;

痰标本细菌学检查及耐药性859例分析    戚国祥;

航天职工健康体检数据7470例分析    谢灵;温立新;闫有青;

妊高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艳林;

人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研究    李华

一氧化碳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柳广南

生物亲和性核壳纳米颗粒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何晓晓

压电石英晶体凝血分析及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张波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eces Richardson)和鲫(Carassius auratus)对饲料糖的利用及其代谢机制的研究    蔡春芳

人类RH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研究    周华友

肠内营养支持对粘膜免疫屏障和机体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    赵允召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的免疫预防作用    赵云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余海燕

异烟肼与利福平肝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廖艳

安徽省部分猪场生猪沙门氏菌带菌情况与耐药性研究    张玮

大豆蛋白抗原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徐述亮

应用基准剂量法评价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危险性的研究    王凯

驻刚果(金)维和人员及当地居民疟原虫感染状况及与当地医院报告方法差异分析    何东元

改良型抗人球蛋白法对预防ABO HDN的临床应用性研究    朱颖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CEA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费扬

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谢才文

水中病毒膜吸附洗脱和免疫磁珠吸附法研究    王四全

解毒化瘀汤灌洗治疗大鼠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李晓泉

复方叶下珠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胡慧宁

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张永红,刘其芬,林明杰,卢娜,张文红

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赖伟红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    魏永中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诊断    张宣东,李光明,翁婉波

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室诊断200例分析    张月秋,王扬

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观察    于美玲,李中伟,卞维琴,王桂花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    万屏,董天祥,李金兰,王永兰

乳杆菌在阴道炎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吴宝萍,邓燕杰

细菌性阴道病的药物治疗    顾文玉

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调查    林英,张国威,王志安,杨鹰,何云志

100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探讨    陈卫斌;周英;

11448例受检妇女细菌性阴道病与阴道清洁度的关系分析    林丽琴;魏林燕;何景东;

九江地区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董瑶佳;郭卉;

阴道分泌物910例检验结果分析    麻莉;丁晓萍;王亚娟;冯莉;刘静;

26卷6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张鸿慧;刘艳;官丽波;杨晓娟;

189例阴道炎症报告分析    范小丽;

细菌性阴道病及其诊断    马玉楠!100050北京

635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分析    王衍晶;史洪博;许朝晖;

快速检测卡常规筛查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廖海燕;敖必蓉;

细菌性阴道病与清洁度相关性的探讨    陈丽娟;陈美珠;

细菌性阴道病与老年性阴道炎相关性研究    江鸿;费安心;

31143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高霞;李艳莲;张翠玲;白洪涛;

中药“消霉灵”在妇科中的应用    何馨;

对现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回报误区的探讨    唐华;李欣;陈天刚;

采用硝酸咪康唑1200mg阴道软胶囊治疗PH值>4.5的单纯性VVC的临床观察    杨毅;

细菌性阴道病的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    葛平;宣瑛;徐蓉;

179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分析    陈元菊;

胚泡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阴道分泌物降钙素动态表达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    陆楠;李少玲;

土家族妇女阴道分泌物染色检查分析    刘艳;杨玉书;

唾液酸苷酶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检测意义探讨    张晓洁;邱胜丰;董宁;黎青;王敏;

女人私处为何飘出鱼腥味    朱金林

(八)阴道分泌物检查    张西芝

环境清洁度明显提升 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康庆

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    

路上几片纸扣掉两千元    记者 郑海华 报道组 苏静静

臭味乍泄要当心    张石革 龙振华

更年期妇女阴道分泌物多少为正常    宁在兰

文明化清洁度提升检修质量    杨建光王韬

128家企业被强制提升“清洁度”    高杰朱强 刘晓东

非特异性阴道炎咋治疗?    本报记者 赵晴晴

菌群构成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    刁玉涛

宫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表达机理及临床意义    何淑明

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BV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    房学强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诊断、混合感染及其与支原体关系的探讨    范爱萍

香莲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杨洁

基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抗精子免疫模型及中药干预和免疫功能变化    孙晓玲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    张纯菁

女性生殖道感染知信行量表的初步研制    罗阳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彭景

BV set法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及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的调查    黄一琴

中药五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湿热下注证临床疗效观察    周敏易

乳杆菌活菌制剂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及局部免疫的调节    吴东雅

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和阴道微生态特征研究    严冬霞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迟博

136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分析    曹阳

阴道微生态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    王莹

13857例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冯秀山

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局部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冯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