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0:32
热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油价振荡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自2008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油价振荡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自2008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只具备产业化的雏形,产业化进程缓慢,国内企业局限于重复建设和购买技术,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寻求国际科技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界,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两者的研究均已成熟,而对于这一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探讨却不是很丰富,因此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进程的背景下,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寻求该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以寻求有效技术溢出的新途径。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和国际科技合作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该产业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的环境,揭示了合作主体的动力,进而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及以产业联盟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现状;其次,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的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国内的宏观环境分析以及整个产业的中观环境分析;第三,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主体动力进行分析,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在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的假设条件下,揭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主体合作博弈的演化路径以及长期均衡策略;最后,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和产业技术联盟的特征,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并提出这两种合作模式的运作机理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国际科技合作 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9-10
  • 1.2.1 研究内容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3.1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 第二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现状15-22
  •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15-19
  • 2.1.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5-18
  • 2.1.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特点18-19
  •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现状19-22
  • 2.2.1 合作形式19-20
  • 2.2.2 合作对象的技术发展概况20
  • 2.2.3 合作内容20-22
  •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的环境分析22-30
  • 3.1 环境分析的一般模型22-24
  • 3.1.1 PEST模型22-23
  • 3.1.2 SWOT模型23-24
  • 3.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PEST分析24-26
  • 3.2.1 政治因素分析(P)24
  • 3.2.2 经济环境分析(E)24-25
  • 3.2.3 社会环境分析(S)25
  • 3.2.4 技术环境分析(T)25-26
  • 3.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SWOT分析26-30
  • 3.3.1 优势分析(S)26-27
  • 3.3.2 劣势分析(W)27
  • 3.3.3 机会分析(O)27-28
  • 3.3.4 威胁分析(T)28-30
  •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动力的演化博弈分析30-42
  • 4.1 研究工具——演化博弈论30-31
  • 4.2 基本假设31-32
  • 4.2.1 有限理性假设31
  • 4.2.2 复制动态31-32
  • 4.3 合作博弈模型32-42
  • 4.3.1 构建合作博弈模型32-33
  • 4.3.2 合作博弈模型分析33-40
  • 4.3.3 结论40-42
  • 第五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42-56
  • 5.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42-45
  • 5.1.1 股权式科技合作模式42
  • 5.1.2 非股权式科技合作模式42-45
  • 5.2 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45-49
  • 5.2.1 合作意愿与动机45-46
  • 5.2.2 合作伙伴46-48
  • 5.2.3 技术合作的组织形式48-49
  • 5.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49-56
  • 5.3.1 现有模式的比较49-51
  • 5.3.2 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51-56
  • 第六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实施的策略56-60
  • 6.1 基于产业技术联盟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56-58
  • 6.2 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58-6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7.1 结论60-61
  •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    夏辑;

我国轿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叶涛;何卓静;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路径与对策    马鸿雁;李武;吴君;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芳;包先建;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    孔德洋;

论进化稳定策略    张良桥

中亚能源合作演化博弈分析    孙文娟;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探析    李梦学;

中外科技合作模式评价实证研究    谢维竹,刘秋生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刘秋生;赵广凤;彭立明;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杨萍;易克传;

关于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研究    李玉林;刘俊浩;

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站容量需求预测与仿真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    潘旭明;

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    岳贤平;李廉水;

甲醇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煤基燃料路径生命周期评价    刘宏;王贺武;侯之超;王瑛;张可;欧阳明高;

谈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    孟欣;

河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    任林洁;

高等院校关于产、学、研结合模式与效果的探讨    孙静;马丽丽;田华杰;

基于合作研发组织下的隐性契约稳定性比较    齐欣;郑颖;

云南电动汽车发展及充电设施建设研究    杨家全;崔玉峰;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王越;费艳颖;

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研究进展概述    卢山;罗长坤;

演化博弈论在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价中的应用    祖博;

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    刘宏;汪映荣;

加强创新网络中技术共同体的建设    温新民;

柴油出租车路试经济性研究    楼狄明;张瑞峰;胡志远;谭丕强;祝勇;

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武汉市的启示    温兴琦;

一种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研究    刘昌锦;岳伟甲;乐群;

城市家用轿车购买决策过程及引发的思考    梁娟;张俊君;

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    何满辉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基于信号处理的氢燃料发动机优化控制    王丽君

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    方国威

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    杨宇

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    曾婧婧

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    王燕华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    周莹

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杜静然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付毓瑞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王慧

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    郝骞

长春市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研究    王文娟

建筑节能税收激励法律制度研究    王伟伟

内燃机电子节温器的设计开发与试验验证    王帅

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李佳

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吴素春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何菲

虚拟研发组织风险管理研究    张晓宁

由国内新能源汽车热引发的思考    王祖德;

汽车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以重庆为例    徐小钦;谭利华;

万钢:我国将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电动汽车:一个以创新驱动的产业    程广宇;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程广宇;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分析    嵇忆虹,倪锋,王宏,赵孝芬

新能源汽车国际走势与我国发展策略探析    杨昌荣;

中亚五国的地缘战略地位    孙壮志

析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徐忆琳

关于教学中加强现代经济思想教育的思考    周家慧

关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几点认识    张勇;

    本报记者 海霞

    课题负责人 陈清泰 吴敬琏 课题组成员 高世楫 张永伟 王青 肖庆文

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赵航;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会议在京召开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    刘军民;施明顺;李哲;

摆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    陈柳钦;

走近新能源汽车    高菊珍;

聊城携手中通推进新能源客车示范运行    李笃生;伊雷;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高小萍;

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势在必行    李雷;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李印香;

上海点火 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周海鸥;

基于低碳经济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王欢;

新能源汽车车载承压储气系统安全问题    关凯书;刘晶;王志文;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思考    付于武;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田令;张梦洁;

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曾小勤;

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    石红波;许玉平;

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及对策    常青;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    郑茜;唐葆君;

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    胡建;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俊;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尚需时日    赛迪顾问汽车电子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 徐鹏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    本报记者 崔立勇

共推新能源汽车电能补给新模式    记者 刘雪松 通讯员 张波 何胜 孟辅贤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    黄建威 本报记者 孙寰宇

方正电机“跨界”新能源汽车    小武

新能源汽车产业困局待解    本报记者 杜薇

“混合动力”不能代表新能源汽车    记者 刘星 董国勋 丁雷

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普湾新区    时华 侯双龙 记者 石家家

新能源汽车:绿色盛宴须食之有道    本报记者 刘昕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于明朗    本报记者 吴松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李薇薇

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阮娴静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顾瑞兰

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的研究    甘露

企业知识刚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周钟

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    杨宇

减排研发激励政策研究    孟卫军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    李梦学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田博

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    姚昆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肖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王嘉诚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石信信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高铭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闫兆炜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方玲

日本、美国、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扶持措施研究    刘志伟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孙浩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薛冬美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