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26:27
热度:

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摘要】:为了解秸秆残留还田是秸秆直接还田的基本形式。该文通过逐步推导,给出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系列公式,并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建

【摘要】:为了解秸秆残留还田是秸秆直接还田的基本形式。该文通过逐步推导,给出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系列公式,并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建立在5个参数的基础上,即农作物平均株高、收割留茬高度、叶部生物量比例、枝叶脱落率和秸秆机械收集损失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对试验数据收集整理,给出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并估算出了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残留还田量,分别为7 106.92、4 543.48和6 392.95万t,合计为18 043.35万t,占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总产量的31.13%;三大作物人工收获秸秆残留还田量为1724.47万t,机械收获秸秆残留还田量为16 318.88万t,后者是前者的9.46倍;进而以农作物面积为权重,推算出全国的秸秆残留还田量为25 330.08万t,计算出单位面积耕地的残留还田量为1.87 t/hm2,与基本还田量的最低需求3.0 t/hm2相比尚需增加60%以上,与基本还田量的一般需求4.5 t/hm2相比尚需增加1.41倍。论文最后指出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一是开展更广泛的田间实测,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参数的精准度,尤其是收割留茬高度和秸秆机械收集损失率这两大参数的精准度,以便更确切地估算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残留还田量;二是针对棉花、大豆、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进行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研究,建立全国主要粮经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三是建立区域性的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逐步实现各区域秸秆残留还田量的定量估算。 【作者单位】: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农作物 秸秆 估算 秸秆残留还田量 定量估算方法 参数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31200337;41301626)
【分类号】:X712
【正文快照】: 王亚静,王红彦,高春雨,等.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3):244-250.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3.034 http://www.tcsae.orgWang Yajing,Wang Hongyan,Gao Chunyu,et al.Quantitative estim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郑险峰;周建斌;王春阳;拓秀丽;高亚军;李生秀;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前景分析    郝辉林

石灰岩地区玉米增施微肥效果研究    吕维莉;蒙炎成;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苏祖芳;李永丰;郭宏文;张洪程;李国生;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    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樊高琼;杨文钰;雍太文;郑亭;任万军;王小春;龚德洪;董云章;陈敏;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水稻旱作条件下的生理特性和经济性状研究    黄文江,黄义德,陶汉之,张玉屏

水稻旱作条件下灌浆特性的研究    黄文江,白善军,黄义德,王永久,张玉屏

水稻不同旱作条件下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荣维国,王杨

播种量对水稻旱育秧苗质的效应研究    吴敏;鲁向阳;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我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庄月芹;

稻草乙二醇液化产物中纤维素的变化研究    丛日昕;张玉苍;孙岩峰;何连芳;石永安;

农村秸秆产量的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构建低碳农业经济的视角    杨丽莎;

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    罗晶;解玉红;李思蓓;冯炘;

白城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    汤洁;刘森;韩源;张楠;戴春旭;

黑龙江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对策    王彩利;张晓梅;

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分析    王爱军;张燕;张小桃;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水稻覆膜旱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梁永超;胡锋;沈其荣;吕世华;吴良欢;张福锁;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对土壤水、热和产量影响研究    肖海华;徐刚;方美玉;吕世华;曾凡文;

农工共生型虚拟生态产业园构建研究    刘瑞权;刘晶茹;赵秀丽;张本刚;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农业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    李鹏;张俊飚;颜廷武;

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燃气过程的物质流分析    牛红志;孔晓英;李连华;孙永明;袁振宏;周贤友;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商品粮种植乡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    任峰

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    王栋

高效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研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常娟

覆膜旱植对超级杂交稻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烛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    石英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高山水稻、杨梅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董兰学

非木材植物碎料/粉末自胶合性能的研究    金淘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灌水与覆膜对冀西北高原礼品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飞

碱金属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结渣特性影响的研究    李黎

杨树人工林不同措施的保水效应及对林木生长量影响研究    吴落霞

西南主要栽培模式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晓璟

抗虫棉保留利用营养枝的效应和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振怀,李维江,唐薇,曲惠英,张冬梅

冬小麦小叶型与经济系数及超高产的关系    李均先,李希鹏,王晓彦,吕秀敏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胡荣根;

杂交稻叶面专用新药“稻多收”的增产效果研究    印天寿,唐玉华,储修云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

豫东平原夏芝麻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张化远;岳学友;杨铭;侯乐新;

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李亚敏;柴建明;孙振委;安浩军;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祁宏英

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    李从锋

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    王瑞军

不同栽培模式和锌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李萌

不同类型甘蔗品种的叶梢产量及其养牛效益比较    许红

基于棉秸秆中的木糖生物转化木糖醇的研究    李飞

不同基因型玉米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苌建峰

氮磷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文伟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刘合明

合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研究    姜树

非急性水污染对渔业影响的定量估算方法的探讨    沈新强,张淳良,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