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26:24
热度: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kg/hm2(S0)、4000kg/hm2(S4)、6000

【摘要】: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kg/hm2(S0)、4000kg/hm2(S4)、6000kg/hm2(S6)、8000kg/hm2(S8)]耦合4个施氮水平[0kg/hm2(N0)、90kg/hm2(N90)、180kg/hm2(N180)、270kg/hm2(N270)]对水稻茎蘖动态、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明显抑制水稻生育前期茎蘖的发生和茎蘖高峰的形成,促进水稻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提高剑叶光合速率,稻谷产量增加2.22%~4.44%。2)氮肥单施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茎蘖数和最高苗数显著增加,分蘖高峰提前7~14d;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和稻谷产量,明显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的下降。3)同等施氮条件下,与S0相比,秸秆还田S4、S6处理促进水稻茎蘖发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显著增加,以S6处理增幅最大,平均增加36.58%,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S8处理则对水稻茎蘖发生、光合作用和氮素吸收表现出负面影响。4)秸秆还田耦合施氮量显著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稻谷产量,与N0S0相比,两者配施水稻显著增产9.59%~23.51%,以N180S6处理产量最高,达10.56t/hm2。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耦合施氮量可促进水稻茎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增加氮素和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作者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氮肥施用 光合特性 氮素吸收 产量形成 水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117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3C130007) 浙江省三农五方协作计划资助项目(SN201305) 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3C32G301001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RG004-5)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Coupled with N Application on Rice 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Nitrogen Uptake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PEI Peng-gang#,ZHANGJun-hua#,ZHULian-feng,HUZhi-hua,JINQian-yu*(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万炎生;苏运河;彭红;孙爱红;

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锋;程建平;张国忠;徐得泽;吴建平;吴继洪;杨兆林;马焕新;

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    徐玉宏;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

不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胡茂辉;张海清;

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    李志勇,陈建军,陈明灿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陈中玉;张祖立;白小虎;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张焕朝;杨淑莉;王意锟;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高菊生;曹卫东;李冬初;徐明岗;曾希柏;聂军;张文菊;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许有尊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刘开强;江立庚;周佳民;胡钧铭;徐世宏;

种植密度对春大豆茎杆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翟云龙;章建新;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杜高赞;高美荣;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盛莉;

华北平原典型农区秸秆资源与利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牛新胜;张宏彦;牛灵安;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与耕作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小玲;贾良良;韩宝文;李春杰;刘文菊;刘孟朝;

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研究    李殿平;王桂艳;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酶菌共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陈合;张强;

低酸催化水解稻草制备腐植酸的工艺研究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

农村环境典型污染源特征分析    陈仪;夏立江;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动态的影响    周青云;王仰仁;叶澜涛;韩娜娜;李松敏;

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化学处理的水稻秸秆    王慧;刘小平;郭鹏;高瑞芳;王小芬;崔宗均;

中国农业CDM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    王英姿;黄毅斌;翁伯琦;

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能源转化效率评价    张无敌;李云;尹芳;李建昌;徐锐;陈玉保;许玲;毛羽;

长江流域冬油菜钾肥施用效果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邹娟;鲁剑巍;陈防;廖志文;李银水;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    陈勇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研究    张燕

氮对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基础研究    潘俊峰

三峡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氮磷收支及流失风险研究    刘京

黄连栽培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及黄连品系间主要生理指标研究    李鑫鑫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高春华

利用农业废弃物混合发酵生产L—乳酸及饲料的初步研究    徐娟娟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程士润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蔺艳春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生物质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应用研究    李威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杨庆福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居里,袁向方,何希杰,徐际根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宋执儒;葛诗平;杨勇;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朱宏宇;高波;张苏萍;李红娇;

太湖地区直播稻田氮素的渗漏损失研究    程文;李勇;朱亮;顾佳;杨林章;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不同氮肥用量对中嘉早17水稻产量的影响    汪寿根;陈润兴;

有机肥追施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施用效益的影响    周青;陈风华;张国良;周风明;吕玉亮;滕志英;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    汤勇华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戴志刚

作物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动态模拟    庄恒扬,曹卫星,蒋思霞,王志刚

水稻叶色变化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赵全志;丁艳锋;王强盛;黄丕生;凌启鸿;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肖丽;侯振安;龚江;林秀;陈军;马丽;

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殷春渊;张庆;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马群;杭杰;张胜飞;

不同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发明;毛昆明;刘宏斌;雷宝坤;李海坤;王蓉;续勇波;

长期定位施用化肥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刘强;孟凡玺;刘树堂;宋希云;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胡鹏;

麦棉套作条件下棉麦对氮素吸收规律的研究    曹鸿鸣,贺明荣,王明友,王振林

增硝营养对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同化的影响    段英华,张亚丽,沈其荣,陈红云,张勇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    张耀鸿;张亚丽;黄启为;徐阳春;沈其荣;

不同棉花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及其存在类型    张祥;王桂霞;韩勇;许映飞;顾超;陈源;陈德华;

水稻根形态解剖与氮素吸收特性的研究    程建峰;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

限制根系生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许良政;

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苗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宗学凤;王三根;

甘蔗-大豆间作和施氮对作物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杨文亭;李志贤;章莹;王建武;

怎样给甘薯施肥    无极县农技中心 郄敏茹

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调控研究    江立庚

“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    雍太文

氮肥处理对不同氮素吸收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袁秋梅

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及生理基础    郭立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居静

淮北麦茬田地力水平与施氮量对超级稻徐稻3号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军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遗传分析    阮新民

寒地稻田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宋文博

施氮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徐正伟

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朱冰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与土壤氮转化和利用关系研究    王严峰

水稻穗肥施用期对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朱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