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0:04
热度: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摘要】: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最近50年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引起气候变化的

【摘要】: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最近50年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因此粮食生产、生态系统保护也就与能源消费关系密切。同时常规能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物质能以其特性成为可替代能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针对气候变化的事实和中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利用领域、利用方法和气候变化对生物质能的影响以及发展生物质能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概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林业局林业生物质能源管理办公室办
【关键词】:气候变化 生物质 生物质能 能源作物
【分类号】:P467;F426.2
【正文快照】: 1气候变化事实的最新认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已经公布的三个工作组的评估报告(AR4)和决策者摘要(SPM),给出了对气候变化影响及对策的最新认识[1,2]。指出最近100年(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0.56-0.92)℃,最近50年升温率几乎是过去1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益华;李志红;沈彤;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对减排CO_2、SO_2的贡献——分析与预测    张培栋;王刚;

发展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探讨    闵恩泽,唐忠,杜泽学,吴巍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黄耀;

中国能源林业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    何祯祥;王伟;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馥棠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郭海英;赵建萍;索安宁;杨兴国;黄斌;葛剑平;

中国林业政策和森林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严昌荣,林而达,陈运发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与对策    周平

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李怒云;宋维明;

六安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骆园;徐文华;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

新型代用能源——生物燃料    熊璐璐;

气候变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成熟期的影响与适宜收获期预报    段金省;

异常气候下极端天气事件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    魏瑞江;张文宗;陈道红;董占强;车少静;

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选择及产品方案    金青哲;刘晔明;王兴国;岳琨;

车用生物能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会丽;马鹏;张百良;徐桂转;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进展    杜华明;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靳振江;

气候变化背景下跨区域FACE试验网络的研究    韩雪;

江苏省四季划分及其变化的研究    张静;吕军;项瑛;肖卉;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气候变化对库布齐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初探    李朝生;丁一汇;李泽椿;侯英雨;杨晓晖;慈龙骏;

山西省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国宏;郭慕萍;武永利;刘文平;李智才;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仲鸣;周金能;肖国民;

循环流化床秸秆燃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骆仲泱;余春江;秦建光;方梦祥;王勤辉;

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胡初枝;黄贤金;

发展中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管小冬;

试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翁伯琦;王义祥;应朝阳;黄毅斌;

北京大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    查同刚

近代黑龙江林业经济若干问题研究    伍启杰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    王树良

生物质(秸秆)纤维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试验研究    宋安东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叶绿体与蓝藻代谢网络的比较分析及进化研究    王卓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肥水管理技术    高新昊

区域农村生活能源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李国柱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量估计    卢燕宇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

多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研究    许崇海

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张喜亮

秸秆与白腐菌降解处理造纸黑液与染料特性研究    张俊

白腐菌降解木质纤维素过程中清除自由基物质产生研究    孙永林

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杜瑞英

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师玉娥

过去20年我国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同气侯变暖之间的关系    云雅如

白腐菌木质纤维素降解次序研究    杜甫佑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估    崔巧娟

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    王许涛;李刚;张百良;

发挥灌木优势 推动我国能源林业的发展    陈晓阳;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韩学凤,张鹏,易欣欣

我国的淀粉、糖类和纤维植物资源及其用于乙醇发酵的探讨    徐芬芬;叶利民;王爱斌;

关于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的问题    范志林,张军,林晓芬,徐益谦

生物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吴祖林,刘静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袁春,姚林君

对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用乙醇之我见    倪维斗,李政,靳晖

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技术发展趋势与分析    郑冀鲁,朱锡锋,郭庆祥,朱清时

生物质热解机理研究进展    陈祎;罗永浩;陆方;段佳;

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军;

农作物废弃物液化的实验研究    于树峰

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张海清

以循环灰为热载体的垃圾热解焚烧技术研究    刘晓峰

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    丁灵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能源合理利用与CO_2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

垃圾能源化途径及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李莉,郭钛星,靳祁

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陈峪,黄朝迎

华中电网四省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的评估    陈正洪,洪斌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森林的脆弱性分析    李克让,陈育峰

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二)    岑可法,邱坤赞,朱燕群

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杨晓东,张玲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倪维斗,李政,薛元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要素分析    郭海英

四种木本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    李昌珠;蒋丽娟;程树棋;李培旺;张良波;李党训;

木本油料植物种源研究及开发现状    程传智;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马树庆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周亚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    汤海燕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陈英慧,王志强

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    Lohmann G ,张光威

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    贾朋群;胡英;

破壁前行的绿色巨人——生物质能源(一)    本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    

气象科技动态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占云;林而达;李怒云;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吴志文;

关于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杜风光;

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    杨启良;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2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节能改造工程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农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张蕾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要努力发展低碳经济    本报记者 徐伟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将编制    记者 贡佳萍

我国年可开发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    记者 吴兆喆

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记者 尚文博 王胜男 雷姝彦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