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25:47
热度:

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摘要】: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CO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

【摘要】: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CO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等碳量(1%秸秆/土壤质量比)施入4种物料(秸秆、木质素及其裂解的两种生物炭),分析不同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及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发现,土壤中添加不同物料对土壤CO2释放和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和木质素能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及有机碳矿化强度,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两种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培养前期(30 d),不同物料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培养一年后,仅两种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秸秆及木质素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秸秆和木质素能显著增加DOC、ROC和MBC等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两种生物炭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DOC、ROC(167 mmol·L-1KMn O4)、ROC(33mmol·L-1KMn O4)和MBC直接影响CO2累积释放量,ROC(333 mmol·L-1KMn O4)对CO2累积释放量具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相对于秸秆和木质素而言,生物炭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没有增加CO2释放量,因此生物炭农用在固碳减排方面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潮土 秸秆 木质素 生物炭 二氧化碳释放 有机碳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8AA06Z30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4)
【分类号】:X71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碳在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有着十种物料等碳量施入后土壤CO2的释放特征及不同形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1]。施态有机碳含量变化,旨在为工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用有机物料是调节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措施,有机物料及土壤固碳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造纸黑液木质素及其综合利用    曾育才,张学先,刘小玲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张晋京,窦森,江源,李翠兰,平立凤

造纸黑液中木质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王晓红,赵谦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

不同镉污染农田土壤上秸秆和炭化秸秆分解动态及其对土壤镉的吸附特征    张晶;苏德纯;

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李忠佩,张桃林,陈碧云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潘根兴;周萍;李恋卿;张旭辉;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刘燕萍;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薛丽佳;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_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

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韩琳;张玉龙;金烁;王娇;魏岩岩;崔宁;魏巍;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水肥调控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王学君;董晓霞;孙泽强;田叶;刘兆辉;

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及酶活性的变化    崔萌;李忠佩;车玉萍;代静玉;

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_2释放影响的研究    花莉;金素素;唐志刚;

淮北淤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异    石玲;戴万宏;

合肥蜀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松材线虫病危害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养分的变化    葛萍;尹维彬;王雷;徐小牛;

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娇月;宋长春;王宪伟;王丽丽;

园艺作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耿士均;刘刊;商海燕;权俊娇;陆小平;王波;

祁连山北坡云杉林和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吴建国;艾丽;朱高;田自强;苌伟;

川西亚高山不同阶段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初步研究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

木质素真菌漆酶转化法制备胶黏剂研究概况    马星霞;段新芳;李家宁;蒋明亮;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特征    唐国勇;李昆;

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    刘敏;

特定培养条件下水稻土有机质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张晋京;窦森;曹亚澄;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窦森;关松;李凯;

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    甄文超;

不同施氮处理玉米根茬在土壤中矿化分解特性    蔡苗;董燕婕;李佰军;周建斌;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利用工业废弃物合成选矿药剂及其在铜铅锌铁硫化矿浮选中的作用机制    刘润清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    王春阳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湿地、稻田土壤酶分布与活性及生态功能指示    严金龙

施肥和耕作长期试验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及作物生产力变化的统计研究    王成己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王雪芹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茜

造纸黑液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    李扬杰

生物酸析造纸废水中木质素的研究    程玲玲

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韩琳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前郭灌区水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固碳效益研究    陈初雨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晗芝

设施园艺(切花菊)连作土壤修复与高效利用研究    魏莎

淮北淤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异    石玲;戴万宏;

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    曹玲全,金英,李忠正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艾丽;吴建国;朱高;刘建泉;田自强;苌伟;夏新;

21世纪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主要领域    宋长青,冷疏影

近20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张琪,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蒋定安,黄洪光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    曲建升,孙成权,张志强,高峰

温室气体减排:过去,现在与未来——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使国际气候行动出现新转折    曲建升,孙成权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宋长青,冷疏影

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    张千丰;王光华;

不同裂解条件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刘红伟;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

中国生物炭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孟军;陈温福;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

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研究综述    王晓佩;薛英文;程晓如;刘芸;

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沈国清;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

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    黄苹;潘波;焦杏春;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

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陈再明;陈宝梁;

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程;李小平;

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    本报记者 刘霞

把生物炭还给农田    记者 王靖瑄

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    白云水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本报记者 张晔

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

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    记者 班玮

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    罗冰

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    本报记者 郝晓明

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郑浩

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固持    刘国成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张振宇

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    殷大伟

生物炭陈化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苗微

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    刘祥宏

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的改性研究    徐振华

生物炭对西唯因与阿特拉津环境行为的影响    张鹏

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噁唑的吸附    李靖

生物炭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张明月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环境影响行为    郭文娟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唐行灿

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    李际会

生物质源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构效的影响    王群

污泥基生物炭制备及其保肥效能的应用研究    白旭佳

棉秆生物炭对棉花黄萎病菌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马云艳

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土壤添加生物炭的温室气体效应    颜永毫

半干旱区生物炭的土壤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