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3:57
热度: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摘要】: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之一,具有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石油、优质煤资源等能源资源的逐渐匮乏,储量丰富的褐

【摘要】: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之一,具有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石油、优质煤资源等能源资源的逐渐匮乏,储量丰富的褐煤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褐煤热压脱水工艺,水分以液态形式脱水,产品能级密度得以明显提高,且具有不易吸潮、自燃,煤质性能明显改善等优点。本文以云南小龙潭等高水、低热值褐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褐煤热压脱水过程机理、褐煤热压型煤稳定机制及热压脱水工艺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结果: 褐煤原煤煤质分析结果表明,原料褐煤孔隙结构发达,氧含量较高,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结构,易吸湿返潮、自燃,其挥发分初析温度在222℃左右。 褐煤热压脱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压过程中煤水分离的基本过程为温度引起的热力效应脱水、机械压力产生的压实固结脱水和闪蒸脱水三方面;其机制是褐煤在热力作用下其有机含氧官能团和有机结构发生分解等引起褐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及组成的改变,煤水体系作用力减弱,借助于褐煤本身体积收缩、释放气体的排水作用及压力的压密固结作用等实现煤水体系的彻底分离。结合热压脱水过程基本特点,根据已有固结理论对热压过程进行了模型推导,建立了包含热压压力、温度和煤质特性因素的模型方程,模型方程进一步揭示并反映了热压过程热态固结脱水的特点。 对小龙潭褐煤无粘结热压型煤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热压型煤稳定性的同时,从褐煤样品表观形态、总孔容与稳定性关系及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角度对热压型煤的稳定性机制进行了分析。热压过程中褐煤内部及表面含氧亲水基团的减少、疏水性增强,及孔隙、总孔容的大幅降低,内部结构的规整和热压作用引起的型煤表面的炭化作用是热压型煤稳定的基本原因。实验条件下,经干燥褐煤吸水率达9%以上,而型煤产品吸水率在4%左右,二者相差达5个百分点;褐煤经热压成型后,其自燃倾向性降低,自燃倾向性等级从Ⅰ级容易自燃变为Ⅱ级自燃倾向性等级。 论文对100kg/d规模褐煤热压脱水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是褐煤水分含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温度和压力是褐煤热压脱水过程中关键因素,二者间交互作用对褐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热压过程适宜的工艺参数应根据对褐煤产品水分含量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温度压力范围分别为150-200℃和5-10MPa,保压时间1-5min;上述极值条件下,褐煤水分含量可分别降至24.8%和8.78%。对热压产品煤质分析结果表明,脱水后褐煤能级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小龙潭褐煤干基发热量增幅最大可达37%以上;同时,元素组成中碳含量可提升9%,而氧和硫元素含量明显降低;热压过程对褐煤具有一定的“洗涤”作用,其Na、Mg、Ca等金属元素含量较原煤有明显降低;Cl、Ni、As等元素含量也有所降低;热压处理后煤样挥发分、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幅降低及固定碳含量的升高,反映热压过程对褐煤煤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热压产品的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原煤,煤样挥发分初析温度、着火温度及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有明显提高,而燃尽温度变化不大,说明褐煤经热压后热稳定性的提高及燃烧性能的改善。 基于获得200℃、10MPa条件下褐煤产品的热压脱水过程,对所需基本理论能耗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其理论能耗大约为1195.7kJ/kg,按褐煤原煤热值及价格折合为17.52元/t。即热压脱水过程能耗成本为17.52元/t。 该论文有图75幅,表31个,参考文献165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53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煤阶煤表面改性的FTIR谱研究    朱红,李虎林,欧泽深,王淀佐,吕小丽

煤孔隙分形特性及其吸水性能的研究    秦跃平,傅贵

煤化程度和升温速率对热分解影响的研究    朱学栋,朱子彬,朱学余,张成芳

快速热解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    刘辉,吴少华,孙锐,徐睿,邱朋华,李可夫,秦裕琨

浅谈褐煤的利用途径    沈国娟;张明旭;王龙贵;

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煤的低温氧化规律    何启林,任克斌,王德明

工业型煤防水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邵强,张传祥

动力用煤及燃烧特性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熊友辉,孙学信

煤着火特性的热重分析研究    胡文斌,杨海瑞,吕俊复,岳光溪,张建胜

煤物理吸附氧的研究    陆伟;王德明;戴广龙;仲晓星;

煤孔隙结构和煤对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孟宪明

煤的热解与硫析出特性试验研究    冯玉滨

利用热天平研究煤的着火特性    祝文杰

瓜尔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赵飏,吕国华,孙爱新,樊新民

均匀设计法在镍系催化SBS加氢体系中的应用    张永健,张莉,王芸娜,姚明,徐瑞清

Bi-Pb-Sn-Cd易熔合金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王吉会,杨亚群,李群英,李顺成,刘振华

茶叶拼配的混料设计研究    童华荣,龚正礼

考虑交互作用的ECT传感器的分析和优化    邵富群,高彦丽,章勇高,杨景辉

用于结构计算仿真的神经网络样本点选择方法研究    费庆国,张令弥,王彤

混合滤波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自适应进化设计方法    赵曙光,焦李成,王军宁,赵录怀

混合滤波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均匀设计多目标优化方法    赵曙光,赵明英,王军宁,王宇平

煤燃烧反应活化能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刘建忠;冯展管;张保生;周俊虎;岑可法;

正交设计选择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最佳配合比    邢振贤,王晓蕾,赵玉青,胡玉珊

香蕉片微波真空加工试验研究    胡光华;龚丽;张进疆;陈海峰;

高层建筑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张永兴;王桂林;

高效真空过滤机技术进展及应用效果    赵昱东;

对0201组装中焊膏印刷工艺参数影响的研究    杨冀丰;史建卫;钱乙余;李晋;

基于压榨比分析的植物油料压榨物理模型辩识    郑晓;林国祥;李智;王经洲;

湘潭电厂1025t/h锅炉结焦问题的分析    黄伟;孙路石;

煤全组分族分离的新方法及其意义    秦志宏;魏贤勇;孙昊;江春;周敏;胡光洲;宗志敏;

腐泥煤、烛煤和树皮煤的吸附性能及机理解释    钟玲文;李彬刚;降文萍;晋香兰;

热重—红外联用方法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苏桂秋;崔畅林;郝志金;

煤岩吸附气体时膨胀系数的一个估计方法    白冰;李小春;杜学飞;张法智;

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药味配伍的实验研究    高艳青

雌激素水平低下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与益智方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余日跃

煤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文虎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赋存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试验研究    白向飞

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    崔永君

国产X70管线钢及其焊接接头的硫化氢腐蚀性能研究    李云涛

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    黄彪

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    刘生玉

煤热解、气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与释放研究    常丽萍

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    卢建军

基于活化能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的研究    赵凤杰

煤表面分子氧化机理的数值实验    杨迎

粉煤成型机理研究    常鸿雁

型煤的成型、脱硫及着火燃烧的实验研究    贾瑜

褐煤温和气化试验及预测焦油产率的数学模型研究    陈永国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研制及其燃烧、污染特性研究    何方

云南昭通褐煤的焦载热流化床热解工艺的试验研究    喻依兆

带式压滤机脱水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朱剑波

巷道煤体自然发火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王华

臭氧技术中的神经网络软测量建模研究    刘敏

粒度、压力和水分对型煤冷态强度的影响    邓加耀,张会强,吴坚,郭印诚,王希麟

工业型煤防水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邵强,张传祥

生物质型煤的制备与研究    陈震;李伟;高翔;

生物质型煤粘结剂的研究    张香兰,徐德平,许志华,陈清如

粉煤成型原料粒度组成的试验研究    吉登高,王祖讷,张丽娟,马永和

粉煤成型机理研究进展    赵玉兰,常鸿雁,吉登高,刘翼洲

生物质复合型煤在热分析仪中的燃烧行为研究    何方,王华,何屏,胡建杭

生物质与煤共燃研究(Ⅱ)燃烧性质分析    肖军,段菁春,王华,庄新国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质和成型机理的研究进展    盛奎川,吴杰

煤燃烧特征点变化规律的研究    朱群益,赵广播,阮根健,秦裕琨,屠建君

我国农村秸秆成型燃料规模化技术研究    樊峰鸣

煤与生物质混合动力学特性及成型燃料固硫特性研究    黄海珍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研制及其燃烧、污染特性研究    何方

秸秆切碎及压缩成型特性与设备研究    钱湘群

生物质多组分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文丽华

生物质型煤优化配比及燃烧特性研究    陈华艳

石油焦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周军

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张海清

褐煤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研究    王三跃

不同变质程度煤热解甲烷生成特征及反应机制    张妮

煤气化半焦的孔隙结构    段钰锋,周毅,陈晓平,赵长遂,章名耀,金保升

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    朱群益,李瑞扬,秦裕琨,孙恩召

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高正阳,方立军,周健,阎维平

煤炭气化是实现中国煤炭洁净利用的重要途径    陈君球,朱大钧

考虑土体强度的建筑基坑突涌问题分析    谭松林

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

混煤着火过程试验研究    张晓杰,聂其红,孙少增,朱群益,秦裕琨,李振中,张经武

煤燃烧特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叶江明

活性炭吸附剂的孔结构表征    袁晓红,姚源,唐永良

多孔粘土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孔径分布    戴劲草,萧子敬,黄继泰

不同煤阶煤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研究    秦育红;赵清艳;李敏;

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    崔永君

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    张玉贵

型煤的成型、脱硫及着火燃烧的实验研究    贾瑜

褐煤与生物质两步法热解探索性试验研究    马林转

印尼煤特性及其在电厂的应用研究    倪呈刚

富氧环境下煤粉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刘靖昀

煤的可磨性指数变化及破碎机理研究    张妮妮

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宋超

采用热焖改变热压型煤的特性    顾金凤

褐煤成型模具孔型的数学模型    吴炳胜,于淑政

化肥造气用热压型煤的研究    王利斌,陈明波,贺茂臣,曹其华

气体热载体法热压型煤工艺的温度控制    鲁明璐,孙娆琴

褐煤成型的研究    宋继富,崔昌龙,殷凤英,孙玉林

褐煤成型利用论证会在通化召开    姬脉祯;

中国褐煤的综合优化利用    赵振新;朱书全;马名杰;张恒;王路宁;颜淑娟;杜晓静;

无粘结剂粉煤热压成型工艺及型煤气化    李竹君

中国褐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陈世明;

褐煤成型机模具孔型的数学模型探讨    吴炳胜;马驰;

褐煤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褐煤抽提腐殖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姜鹏威;马志军;李志鹏;

首届“制博会”圆满结束    记者 丁洁

“制博会”签订投资项目39项    首席记者 齐泽萍 见习记者 王佳丽

2010中国﹙山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项目签约成果丰硕    记者 张临山 实习生 滕丽

制博会落幕 投资项目签约137亿元    记者 原建猛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    万永周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提质褐煤制浆及配煤成浆特性的研究    高志芳

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    王娜

基于褐煤的生物质型煤成型机理及其特性研究    肖雷

褐煤提质冷凝水的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张春晖

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田忠坤

提质低阶煤型煤防水性能及技术研究    王鹤

霍林河褐煤粘结成型试验研究    李娜

褐煤的富氧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林婧

褐煤提质用高压对辊成型机关键件优化    刘佳音

钙对神华褐煤水蒸气气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磊

煤焦混合成型及燃烧特性研究    李云山

甲烷气氛下褐煤干燥及动力学研究    林琳

霍林河褐煤提取腐植酸试验研究    姜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