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无锡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1:30
热度:

基于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无锡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其危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无锡市濒临太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其危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无锡市濒临太湖,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无锡市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带动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剧烈变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长,加之当时对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导致各种污染物和营养物质由入湖河道进入太湖湖体,其数量不断激增的后果已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极大破坏了整个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已开展的水污染集中治理、河网整治、调水疏浚等技术工程尽管可能在局地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成效,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末端治理”方式多针对水环境问题本身,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水环境压力。 土地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人类一切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通过土地利用转变的方式实现,如果在追逐经济、社会目标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生态本身(包括土地)的承载力,就会造成环境问题的发生,就这一点而言,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转变是环境问题发生的最终“源头”。水环境问题亦是如此,对于水环境问题防治而言,在“末端治理”技术受限、控制方式失效的情形下,凸显了“源头减排”的重要作用,即它能从根源上缓解区域水环境压力。LUCC研究热点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环境效应研究开展,以及“分区、分类、分级、分期”水环境管理模式与理念的提出,为本文研究的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尝试将土地利用作为水污染问题发生的“源头”,通过无锡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的途径进行水污染“源头”控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1.无锡市入湖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为保证水污染控制责任性明确,本研究以乡镇(街道)为基本评价单元,将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照行政层次市—县(市)—乡镇(街道)进行逐层分配。根据水污染总量分配公平性首要准则,县(市)级水污染总量分配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污染源角度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经过计算,江阴市2012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4428.63吨、387.74吨,2020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2382.30吨、211.49吨;无锡市区2012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4963.17吨、349.80吨,2020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2669.84吨、190.80吨;宜兴市2012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5108.20吨、362.46吨,2020年总氮、总磷允许排放分配量为2747.86吨、197.71吨。乡镇(街道)评价单元水污染总量分配采用目标函数熵值法,选取人口、经济、土地面积、距太湖距离四项指标,利用信息熵的概念意义,以评价单元内单位人口、单位GDP、单位土地面积、单位距离指标所负荷水污染量的信息熵加权总和为最大目标函数,以期实现人均排放差异、经济贡献差异、地均承载差异、距离效应差异最小,并设定约束条件进行求解,由于评价单元数量较多,具体分配结果见表4-6。 2.无锡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依托“源”“汇”景观生态学理论,区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水污染环境效应,对“源”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确定经验输出系数,以估算各评价单元土地利用—污染输出量大小,对“汇”土地利用类型则计算水质净化服务功能,进而考虑环太湖不同地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以各乡镇(街道)评价单元氮、磷污染控制任务超标比、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价值、环太湖缓冲分级保护区三者基础划分标准为基础,通过制定分区标准和命名规则,将无锡市划分为7个土地利用管制分区。锡北总磷适度管制区、锡南总磷中度管制区、锡中及锡南总氮总磷中度管制区、锡东总氮总磷重点管制区、宜北总磷重点管制区、宜西总氮总磷中度管制区、宜南总氮总磷适度管制区。 3.根据各管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反映的土地利用基本特征,以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无锡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划界技术报告》等为主要依据,提出土地利用管制措施,对各管制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方向进行引导,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功能及功能重要性进行合理布局,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合适的区位地段发挥最大作用,降低区域水污染发生对太湖生态系统的胁迫程度。 【关键词】:土地管制分区 水污染总量分配 “源”“汇”理论 无锡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2;F301.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1章 绪论12-28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2-15
  • 1.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1.2 选题依据13-15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5-22
  • 1.2.1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15-17
  • 1.2.2 土地利用/覆被—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17-20
  • 1.2.3 土地利用分区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20-22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2-23
  • 1.3.1 研究目的22
  • 1.3.2 研究内容22-23
  • 1.4 本文的分析框架及技术路线23-27
  • 1.4.1 本文分析框架构建23-24
  • 1.4.2 研究方法24-25
  •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5-27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7-28
  • 1.5.1 可能的创新27
  • 1.5.2 不足之处27-28
  • 第2章 基础理论28-36
  • 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理论28-30
  • 2.2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理论30-32
  • 2.3 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32-33
  • 2.4 土地利用分区理论33-36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36-40
  • 3.1 研究区地理位置36
  • 3.2 自然环境概况36-37
  • 3.2.1 气候条件36-37
  • 3.2.2 地质地貌37
  • 3.2.3 河流水文37
  • 3.3 社会经济概况37-38
  • 3.3.1 社会概况37-38
  • 3.3.2 经济概况38
  • 3.4 土地利用现状38
  • 3.5 无锡市入湖水污染现状38-40
  • 第4章 无锡市入湖水污染允许排放总量分配研究40-52
  • 4.1 太湖水污染发生的原因40
  • 4.2 水污染总量分配技术应用40-52
  • 4.2.1 无锡市水污染总量分配的依据41
  • 4.2.2 层次分析法在县(市)级水污染总量分配中的应用41-46
  • 4.2.3 目标函数熵值法在乡镇(街道)水污染总量分配中的应用46-52
  • 第5章 无锡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研究52-66
  • 5.1 分区研究思路52
  • 5.2 “源”“汇”理论概念及其定量表达52-62
  • 5.2.1 “源”土地利用类型污染输出定量表达56-59
  • 5.2.2 “汇”土地利用类型水质净化功能功能定量化表达59-61
  • 5.2.3 环太湖缓冲分级保护区61-62
  • 5.3 分区原则62-63
  • 5.4 分区方法63-64
  • 5.5 分区结果64-66
  • 第6章 管制分区土地利用管制措施66-74
  • 6.1 各管制分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66-69
  • 6.1.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66-67
  • 6.1.2 各管制分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67-69
  • 6.2 各管制分区土地利用管制措施69-74
  • 6.2.1 土地利用管制的主要依据70
  • 6.2.2 各管制分区土地利用管制措施70-74
  • 第7章 研究结论74-78
  • 7.1 研究结论74-75
  • 7.2 讨论及展望75-78
  • 参考文献78-86
  • 致谢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田宇鸣;李新;

基于汇水单元的甬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郑丽波;史利江;王莹;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国际对比    李宁宁;

水污染物总量初始分配方法    王媛;姚立英;牛志广;王伟;刘冠飞;

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    靳晓莉;高俊峰;赵广举;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及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陈莹;尹义星;陈爽;

现代土地利用区划新设想    张洁瑕;陈佑启;姚艳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    后立胜,蔡运龙

流域LUCC水文效应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万荣荣,杨桂山

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丁建中;陈逸;陈雯;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及模型研究(英文)    雷战波;杜浩文;

基于面板数据的江苏耕地社会经济模型(英文)    陈建宏;刘振肖;

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崔颖;高敏华;

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    王桂苓;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孙兴旺;吴春蕾;

义马市不同时相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对比研究    张竹华;陈龙乾;王秉义;张奎;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    李扬;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

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戴文远;杨扬;

库尔勒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    张小娟;高敏华;郭兴芬;

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王兆华;王莉霞;贾永健;

黄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崔淑卿;赵来;吕成文;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模式体系研究    肖伟华;刘文琨;裴源生;黄介生;段凯;

基于国家环境管理需要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探讨    张胜田;何跃;林玉锁;吴运金;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生态修复对策    王立明;

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进展    刘闻;曹明明;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    沈镭;刘立涛;

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    吴文婕;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董翰蓉;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生态用地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谢花林;李秀彬;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    贾刘强;彭代明;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    刘佳

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余云军

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    穆振侠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    黄宇健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董战峰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动态模拟及其定量控制    沈晔娜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    艾蕾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芳

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高晓辉

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    郑占

基于3S的土地督察信息系统研究    孟培培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李文亮

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    怯志豪

区域喀斯特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    谢黎黎

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王丽丽

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    楚君

确定区间数决策矩阵属性权重的方法——熵值法    朱方霞;陈华友;

农药使用的负外部性问题及经济学分析    黄慈渊

关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徐宁;

基于GIS地理格网方法的秦皇岛市生态区划    张静;尹君;张贵军;商哲;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康秀亮;刘艳红;

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王虚,张正雄,李学明,陆诗雷,朱家龙

不同水资源情景下干旱区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以黑河中上游张掖市为例    张华;张勃;Peter Verburg;

刍议总量控制约束下排污收费费率的修正    李剑;

中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研究    刘晓燕;张国珍;

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

理论与实践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对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控机理研究    肖洋

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田福林

流溪河水库二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CE-QUAL-W2)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邓熙

流溪河小流域三种森林类型对水质的影响    王冬云

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在生态经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南洋

于桥水库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赵东美

流溪河水库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与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培

流溪河水库氮磷营养盐动态与收支分析    林国恩

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李玉伟;程先富;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分析及对策    赵建兰,王立红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若干思考——以招远市为例    常小燕,聂宜民,董晓声,陈敬春,段瑞军

基于RS与GIS的岩溶区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    王晓燕;徐志高;

统筹县域土地利用及其分区研究——以兴化市为例    林霞;任学慧;张海静;

河北省矿山环境治理后土地利用综合模式研究    赵利华;白惠芳;张婷;吕建;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李秀彬

基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城市地貌环境研究综述    孔圆圆;徐刚;杨娟;刘成;程中玲;

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    冉有华;李新;卢玲;

国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贺飞;徐燕;曾正中;郭浩磊;潘玉;

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在建设用地发展中的应用    韩毅;

地质环境对我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浅析    王进洲;

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    李蓓蓓;叶瑜;

当前土地利用中违法行为发生的思考    喻逢春;

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杨波;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    陈剑;

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许田;

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办法    曹千红;王冲;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丘君;陈利顶;傅伯杰;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    王立彬

我国将建用地逐级考核制    本报记者 于祥明

明年土地利用计划不得突破去年盘子    田春华

南京严把用地项目预审关    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张潇琳

鹿泉“腾笼换鸟”实现腾挪土地利用最大化    记者 李铁兵 通讯员 冯战平 王雅云

土地利用强调“计划经济”管理    本报记者 朱震晓

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探讨    市国土资源局苏仙分局 李见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统筹兼顾    记者 刘娴

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自治区审查    记者 黄政

今年全市土地利用计划下达    霍峰

乌兰布和沙漠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成军锋

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郭碧云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宋戈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华北土石山区流域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    朱丽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补排影响的时空分析    MOIWO, JUANA PAUL

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马蒂丽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鲁成树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于兵

土地利用更新的联动机制与增量提取    唐远彬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南屯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    陶健

基于GIS的峰峰矿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    檀迎娟

1991-2006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    马婉丽

长春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王丽娟

济宁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    吕建树

城市边缘叠加区土地利用研究    周建勋

巴林右旗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评价研究    白智慧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耦合分析    杨国清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丁涛

嘉峪关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田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