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关注热度:32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黄辉扬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不仅仅需要探索水污染物的产生、迁移、降解的机制,更需要找出一套有效的水资源经济机制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 对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从自然技术角度讲,水资源环境存在两大自然理化特性:一是水环境容量,一是水环境净化能力。所谓水环境容量,是指特定水环境在其水质没有恶化到影响其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污染物的量;所谓水环境净化能力,则是指特定水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水环境要维持其“健康”状况,必然以两大自然理化特性得以维持为前提。水资源具有经济稀缺性,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净化能力显然也具有经济稀缺性。换句话说,如果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扭曲水环境的水环境容量、水净化能力两种稀缺经济资源的配置,水污染问题就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水污染治理问题实际是水环境容量、水净化能力两种稀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即使我们有遵纪守法的企业、运转高效的政府和保证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企业和政府的机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国家如果没有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即产权界定),水资源就不能在分配中公平、有效率地在各个行政区域之间进行分配,各个行政区域之间围绕水资源的产权交易市场就无法形成,而各个行政区域内部也会因为产权模糊而无法在区域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围绕水资源的产权市场,这将导致水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导致水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水资源属于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配置无论是政府行政计划配置还是市场价格机制配置,公共物品配置的失灵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此,公共物品配置的失灵问题并不存在最完美的解决手段和方法。这类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系统化和多元化的,应该针对不同的社会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制度安排,依靠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我国淮河污染治理的失败是我国工业水污染问题治理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国家如果没有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使得水污染治理有效率地在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统一协调,而行政区域之间、各个行政区域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水污染治理机制;同时,我国水资源产权模糊使得行政区域之间、各个行政区域内部形成统一的水务产权市场,这直接导致了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又使得水资源过度利用现象突出,加重了水污染的治理难度;另外,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国家二级权力机关往往只重视短期经济增长所对应的政绩形象而忽视了环境污染的控制,加上我国长期缺乏鼓励、保证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监督的机制又使得地方政府很容易偏离公共利益而使工业水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政府的有力控制。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以及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总体上对本文有了一个概括。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分析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本文期望在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第三、四、五、六章是本文的正文部分。其中,第三章——淮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效果,本章将以2004年7月淮河污染暴发事件为界限,旨在分析淮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由来及其政府在2004年以前为应对污染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并将对2004年以前的政府政策效果作出评价;第四章——淮河水环境污染治理失效的原因分析,利用产权理论水资源配置机制作了深入的探讨,试图找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低效的原因;第五章——发达国家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介绍了英国、美国在水污染治理上的具体做法,试图总结出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六章——完善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措施,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建议。 本文在总结了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和国外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后认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水资源产权的安排上,水权界定的不清晰导致了水资源的分配行政化,水权在行政指令指导下进行初始分配后不能以市场手段进行二次流转,这导致了水资源使用权的垄断,进而导致了水资源使用者的水资源滥用行为,使得水资源的配置失灵; 二、在我国水环境管理体制上,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整体管理职能条块分割”、“行政区域各自为政”、“政企不分”的弊病仍然存在于我国的水环境管理体制中,这导致我国在整体水环境管理中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形成覆盖水资源从配置到使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大大影响到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在政府规制上,我国缺乏统一的水资源占有、使用的政府规制体系,这导致了水资源初始分配、清洁水处理、污水处理和排放各环节失去了有效的监管,同时,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因为受到僵化的纯行政管理而抑制,这阻碍了原本不成熟的水资源市场的发展,导致水资源配置失灵; 四、在公众在环境事务的参与上,我国缺乏保障公众在环境事务中有效参与的机制,环境事务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清晰界定水资源产权,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管理的综合体系。其中,我们应当重视的是明晰我国水资源产权、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排污企业进行有效的规制和建立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机制。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 政府规制 价格机制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产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7
  • 1.1 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机制11-14
  • 1.2 研究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意义14-15
  • 1.2.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
  • 1.2.2 经济外部性处置方式选择14-15
  • 1.2.3 公共资源的产权安排15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15-16
  • 1.4 研究方法和程序16-17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研究程序16-17
  • 2. 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分析的理论基础17-26
  • 2.1 关于市场失灵的理论研究17-22
  • 2.1.1 制度经济学17-18
  • 2.1.2 公共经济学18-20
  • 2.1.3 规制经济学20-21
  • 2.1.4 博弈论21-22
  • 2.2 关于自然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22-23
  • 2.2.1 环境经济学22
  • 2.2.2 资源经济学22-23
  • 2.3 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主张23-26
  • 3. 淮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效果26-34
  • 3.1 淮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由来26-28
  • 3.2 淮河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行政化倾向28-29
  • 3.3 对淮河水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价29-34
  • 3.3.1 2004 年以来的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29-31
  • 3.3.2 2004 年以来的淮河水环境质量31-34
  • 4. 淮河水环境污染治理失效的原因分析34-42
  • 4.1 水资源产权界定不完善34-36
  • 4.2 水务市场各个环节被人为分割36-39
  • 4.3 水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39-40
  • 4.4 水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权力被架空40-42
  • 5. 发达国家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42-50
  • 5.1 英国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42-45
  • 5.1.1 英国泰晤士河水环境污染治理42-44
  • 5.1.2 启示44-45
  • 5.2 美国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45-50
  • 5.2.1 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环境污染治理45-46
  • 5.2.2 启示46-50
  • 6 完善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措施50-58
  • 6.1 完善水资源产权制度50-52
  • 6.2 建立统一的水务市场52-53
  • 6.3 建立完善的流域水管理体制53-54
  • 6.4 充分利用经济规制手段54-55
  • 6.5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机制55-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1
  • 致谢61-62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外水污染研究近况简介    姜礼燔

淮河污染治理    黄体乾;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郭焕庭

公共河道水污染的博弈分析    黄赜琳,叶民强,金式容

淮河流域污染“久治不愈”原因浅析及治理措施建议    董广霞;毛剑英;

淮河污染浅析    王鑫;梁念;安海蓉;

淮河污染治理难在哪?    谢望礼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余耀军;刘超;

我国水污染治理收费“太湖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王娟

论水污染纠纷的概念及意义    惠建利;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姚闯;栾敬东;

淮河水污染治理探讨    杨远盛;匡武;姚尚和;汪水兵;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公共物品的实证分析——以山西西北四县16个乡镇为例    李茜;毕如田;

政府在推进我国农业清洁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薛桂芝;

论我国流域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邓可祝;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胡巍巍;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潜力研究    薛磊;常抄;

以生态化标准推进我国产业发展    杨忠直

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严旭阳;张宏艳;王卓然;

水体增氧技术是改善城市河流湖泊水质的有效措施    孙厚钧

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以汾河灵石段为例    汪自书;季海波;

关于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思考    孙海英;

试论部分国家水污染防治与管理的经验    刘霞;

太湖,为你擦干绿色的眼泪——国外水流域治理经验的借鉴及启示    甄真;

完善我国水资源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窦玉珍;余洁;

循环经济背景下水资源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王明远;

东北地区国际河流的流域共同开发机制    贾琳;

湖北省水资源管理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以《欧盟水框架指令》为借鉴    杜群;李丹;胡斌;

从生态评估到目标管理:我国湖泊保护的基本制度构想    庄超;

科学发展观——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    马江;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贾欣

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    胡绍雨

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郭天配

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    陈勇

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    王炜

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    王燕

电子行业绿化供应链实现途径的博弈及评价模型    窦一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    华黎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    刘轩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邓履翔

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吴薇

东平湖水资源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    张振华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郭文涛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宫正

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陈晓环

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黄晟

东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及策略研究    张苑南

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    徐赫

生存与发展:湘中S村水污染中利益相关主体的理性选择分析    刘江南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研究    卞化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管理    许春淑,包丽丽

我国水污染税构想    胡刚

199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与对策    万本太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    杨展里

公共河道水污染的博弈分析    黄赜琳,叶民强,金式容

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    金太军;张劲松;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丛建波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考    李明保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初始排污权分配    肖江文,罗云峰,赵勇,岳超源

桂林风景区内冶金厂矿的污染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陈启钦;

狠抓污染治理 建设环境优美矿山    

环保政策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兼论污染治理必须社会化    胥树凡

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    毛天锡;

转变环境污染治理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转化    胥树凡

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宋瑞祥

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    李孝坤

浅论政府、私人部门和公民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责任    鲍晓英,金志丽

北京地区SO_2污染的长期模拟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影响的计算与评估    颜鹏;黄健;R.Draxler;

实现人工湖污染治理与景观建设的结合 谈深圳东湖公园人工湖污染治理与景观建设    彭永东;

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误区及其对策    郑全枝;赵晓华;鲍琨;

采用旋流分离技术进行污染治理的可行性    赵立新;蒋明虎;

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于丹;张克强;王风;李军幸;

平板玻璃行业脱硫现状与建议    彭寿;

从生态中心主义谈滇池污染治理    李希昆;聂蕊;

发展清洁生产 减少造纸工业污染    丁金夫;鲍启钧;张洪昌;曹永忠;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    袁新国;王修川;王腾;

辐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秀华;雷家荣;杨宇川;林涛;

谁污染谁付费,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化    胡庆新;

油田污染治理中油泥浆流变性能的研究    汪建敏;祝金奎;张军;郭军;

中办国办联合督察山西环保工作    胡早

一个淀区渔村的变迁    本报记者 王渊张铭贤 张俊琴

我省10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    叶滨

国家环保总局检查铜川水泥污染治理及总量控制情况检    张长江

还群众青山绿水    陈玉祥

农村污染治理同样重要    汪汀

市环保局加强对燃煤锅炉的污染治理    记者 肖元媛

令人欣喜的变化    本报通讯员 李生伟

让牡丹江乡村、城郊更美丽    记者 付宇

为了共同的绿水青山    王轲 本报记者 李韶忠

污染治理与随机内生增长    张学清

流域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    张国珍

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    宗浩

奥运投资对北京市的环境与经济影响    庞军

随机条件下宏观经济系统的动态分析    欧阳小迅

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    刘凌波

信息不对称、主体行为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    黄民礼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中国污染控制政策作用与设计研究    石昶

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    熊鹰

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措施研究    罗源

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研究    彭海波

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    谢鲁

环境政策对厂商污染治理R&D投资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    魏伟

农村农产品家庭加工业环境污染防治    张志远

乡镇工业发展中的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苏廷良

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证研究    吴保刚

洛阳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李兴平

污染治理政策手段的比较以及对我国治污的建议    袁永波

产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多准则模糊评价及污染治理冲突分析    贾桂红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