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洱海流域水污染预测与对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9:56
热度:

洱海流域水污染预测与对策研究【摘要】:洱海,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文明历史。洱海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我国城郊湖泊中

【摘要】: 洱海,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文明历史。洱海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我国城郊湖泊中得到较好保护而幸存的一颗高原明珠,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状态转型时期:藻类水华全湖暴发,透明度降至历史最低,部分水域首次出现V类水质,沉水植物大片死亡,自然保护、饮用水源和景观旅游等多项功能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其发展态势十分严峻。是及时采取保护性抢救的紧急措施,果断地把富营养化控制在初期阶段,还是坐视富营养化极度发展,重轁事后治理的老路,洱海面临着战略性的抉择。 通过近10年洱海水质状况及入湖污染物指标分析,结合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作出高、中、低三种社会发展模式下,流域污染物排放预测及洱海水质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治理措施建议及方案。 【关键词】:洱海流域 水污染预测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83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绪论8-12
  • 1.1 湖泊资源8
  • 1.2 国内外湖泊保护治理经验8-12
  • 1.2.1 国内外经验8-10
  • 1.2.2 洱海保护治理10-12
  • 2、洱海概况与环境状况12-16
  • 2.1 流域概况12-15
  • 2.1.1 地质地貌12
  • 2.1.2 水系水文12
  • 2.1.3 气候土壤12-14
  • 2.1.4 自然生态14
  • 2.1.5 社会经济14
  • 2.1.6 自然资源14-15
  • 2.2 洱海概况15-16
  • 2.2.1 湖泊概况15
  • 2.2.2 湖泊生态15-16
  • 3、污染趋势预测与对策分析16-39
  • 3.1 水质变化趋势16-17
  • 3.2 生态环境变迁17-18
  • 3.2.1 水生生态17-18
  • 3.2.2 陆地生态18
  • 3.3 富营养化发展趋势18-20
  • 3.4 转型期洱海基本状况20-25
  • 3.4.1 2002年湖体水质状况20-21
  • 3.4.2 2002年入湖河道水质状况21
  • 3.4.3 2002年污染负荷状况21-22
  • 3.4.4 污染控制能力22-23
  • 3.4.5 2003年水质23-25
  • 3.4.6 水华现象25
  • 3.5 问题诊断25-27
  • 3.5.1 环境问题25-26
  • 3.5.2 历史启示26-27
  • 3.5.3 潜在威胁27
  • 3.6 污染负荷增长预测27-36
  • 3.6.1 预测方法27-28
  • 3.6.2 预测基准年基础数据28-29
  • 3.6.3 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29-32
  • 3.6.4 预测结果汇总32-36
  • 3.6.5 方案比较36
  • 3.7 污染趋势预测36-39
  • 3.7.1 污染物入湖量预测36-37
  • 3.7.2 水质预测37
  • 3.7.3 富营养化趋势预测37-39
  • 4、对策研究39-64
  • 4.1 目标确定39-40
  • 4.1.1 水质目标确定39
  • 4.1.2 氮、磷允许入湖量39
  • 4.1.3 氮、磷负荷应削减量39-40
  • 4.2 对策分析40-42
  • 4.2.1 总体思路40
  • 4.2.2 对策设计40-42
  • 4.3 近期行动方案42-57
  • 4.3.1 明确具体目标42-43
  • 4.3.2 确立保护措施六大工程43-53
  • 4.3.3 流域产业经济优化调整53-56
  • 4.3.4 水位调度方案调整56
  • 4.3.5 近期工程结果预测与分析56-57
  • 4.4 中远期行动方案57-64
  • 4.4.1 确立具体目标57
  • 4.4.2 实施工程方案57-61
  • 4.4.3 近期工程结果预测分析61-64
  • 5、主要结论64-67
  • 5.1 富营养化是洱海水环境的主要问题64
  • 5.2 转型期是富营养化控制的重大战略决战时机64-65
  • 5.3 污染控制途径65-66
  • 5.4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68
  • 附录A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洱海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任泽;杨顺益;汪兴中;唐涛;蔡庆华;

分担率法在洱海水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梁擎;冯健;彭文启;朱长军;

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    卫志宏;张利仙;杨四坤;吕兴菊;朱江;窦嘉顺;

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源负荷研究    张态

水环境约束下洱海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李璇

潍坊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王亚娜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    赵果元;李文杰;李默然;崔卫华;陈安生;常永第;

浅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    张燕;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优化研究——以辽河流域上游铁岭段为例    王彤;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拦继元;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徐中民

浅析牡丹江面源污染对地表水的影响    于丽捷,梁德明,车蓉

汤旺河流域天然林地与汤旺河水体水质参数COD_(Mn)之间的关系    王宇飞,刘广君,孙铁珍

情景分析法在黑龙江省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钱程;苏德林;姚瑶;

2008-2010年洱海水质及藻类初步分析    文红星;马根连;

试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刘凤仙

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宋文新

湖泊水环境容量研究    张丽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控分析研究    冉芸

辉发河梅河口市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徐凯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及方案的DEA综合评价研究    傅丽芳

基于GIS的云南省地方病(克山病)空间分布研究    付迎春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吴艳红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研究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中的应用    汪旸

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研究    刘永强

河流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研究    邵立南

长春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雷蕾

重庆主城区水源水质特征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期分析    向平;张智;张南;

洱海表层沉积物与鱼体中四溴双酚A的环境暴露水平    赵明东;杨苏文;李和平;徐范范;孙丰超;张娟娟;

云南典型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郑茜;段立曾;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    杨顺益;唐涛;蔡庆华;肖文;汪兴中;李凤清;唐佳;

大沙河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磷营养输入分析    杨尚;罗潋葱;翟海涛;李凤欢;么旺;冯喻;

浊漳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常惠丽;来晋斌;岳秀萍;秦永燕;任嘉红;刘瑞祥;

青藏高原腹地溪流中的氮和有机碳及其相互关系    任泽;蒋祖耀;蔡庆华;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藻类研究进展    董云仙;

滇池、洱海、泸沽湖浮游植物研究综述    张石文;董云仙;

洱海沉积物反硝化细菌分离鉴定研究    张文

洱海环境介质中四溴双酚A的暴露研究    赵明东

秦岭林区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    晋建霞

电厂灰场对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及污染预测——以江苏徐塘电厂炮车灰场F-污染为例    李莉,黄海,朱法华

峰峰羊角铺水源地污染预测与控制研究    杜文堂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探讨    岳梅

中国二○○○年海洋污染预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鉴定    王洪源

地下水污染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易顺民,赵文谦,蒲迅赤

用灰色模型理论预测珠江口污染趋势的可行性    刘孟兰,余汉生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投影寻踪自回归预测    李诈泳,邓新民

河流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应用    易顺民,赵文谦,蒲迅赤

BP神经网络用于大气中颗粒物(TSP)预测的研究    王灿星,祁国伟,何曦,卓国祥

大气污染预测中提高BP网络泛化能力的方法    秦侠;雷蕾;姚小丽;

BP神经网络用于大气中颗粒物(TSP)预测的研究    王灿星;祁国伟;何曦;卓国祥;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预测及优化方法进展    周国飞;赵杰颖;李祚泳;

城市大气污染预测和防治探讨    蔡素云;李登科;梁勇;甘云润;柴立民;

制造业对重庆市水环境污染预测    宋江敏;陆建渝;

BP神经网络用于大气中颗粒物(TSP)预测的研究    王灿星;祁国伟;何曦;卓国祥;

三峡工程运行后嘉陵江点源污染预测    侯国祥;翁立达;张勇传;叶闽;

人工神经网络在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石宝强;张捍民;杨凤林;孟凡刚;张兴文;

基于遥感监测的高排污车辆鉴别    曾君;郭华芳;胡跃明;

地质统计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张程远;席道瑛;

杭州市区大气中PM_(10)等污染物的预测研究    王灿星;候树强;

潜流无声辟新径    本报记者 陆敏 薛禹群

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研制成功    记者 杨安丽 苏吉荣

延安201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    冯文平 记者 贾志敏

2010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    本报记者 康庆 李凌翌

我国将长期监控日核泄漏对海洋影响    张斌键

我国将长期监控日本核泄漏对海洋的影响    本报记者 张斌键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模型研究    薛强

海上污染预测的局部解析算法    刘颖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预测实例研究    李煜蓉

拉萨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    罗旭

基于POM模型的海上液体化学品溢漏的三维污染扩散预测    于海亮

嵌入式环境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潘以桢

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预测    林艳

机场环境污染预测及软件开发    金耀民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    张楠

包头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预测预报研究    赵宏德

基于GIS的开封老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扩散模拟    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