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9:04
热度: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摘要】:跨界水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但能够为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治理提供思路,而且能为其他跨界流域的治理提供

【摘要】: 跨界水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但能够为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治理提供思路,而且能为其他跨界流域的治理提供借鉴,还可以弥补跨界水污染问题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 本文针对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现实状况,首先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治理跨界水污染的三大模式,并比较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接着结合太湖流域的现实背景,构建适合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模式,最后,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正反两案例的分析为太湖流域的治理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水资源的物理特性、外部性、产权不清导致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以及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第二,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私有化治理模式和自组织治理模式,每种模式在激励、信息完全性、交易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等方面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影响了每种模式的运行成效,也决定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特定的治理模式;第三,根据太湖流域的现状,应该采用府际合作为主的复合型治理模式,但这种府际合作应该建立在双方将声誉作为谈判条件的基础上;第四,泰晤士河治理的成功与淮河流域治理的失败,都能为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太湖的治理应该在投入资金、流域管理、府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加强。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归纳出五大影响模式运行成效的因素,然后从这些方面比较分析了三大模式,归纳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第二,构建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型。得出太湖流域应该采取以府际合作为主的治理模式后,提出应该将声誉作为合作的激励因素,并相应构建了模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第三,分析财政分权导致跨界水污染时,建立起地方政府与企业相互博弈的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而与企业连成利益联盟,往往会放松对企业的管制,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跨界水污染 治理模式 太湖 府际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32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3 主要概念13-14
  • 1.3.1 跨界水污染13
  • 1.3.2 治理13
  • 1.3.3 治理模式13-14
  • 1.4 论文的脉络和框架14
  • 1.5 本文的创新点14-16
  • 2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现状分析16-21
  • 2.1 太湖流域的概况16
  • 2.2 跨界水污染的表现16-20
  • 2.3 跨界水污染的特征20-21
  • 3 跨界水污染的原因分析21-34
  • 3.1 水资源特性分析21
  • 3.2 外部性分析21-27
  • 3.2.1 外部性内涵及影响21-22
  • 3.2.2 跨界水污染外部性表现22-27
  • 3.3 产权分析27-31
  • 3.3.1 产权理论27-28
  • 3.3.2 跨界水污染产权界定不清表现28-31
  • 3.4 产业结构分析31-33
  • 3.5 小结33-34
  • 4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34-47
  • 4.1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34-38
  • 4.1.1 政府主导型治理的理论基础34
  • 4.1.2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内涵34-35
  • 4.1.3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分类35-36
  • 4.1.4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优点36-37
  • 4.1.5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缺点37-38
  • 4.2 私有化治理模式38-41
  • 4.2.1 私有化治理的理论基础38-39
  • 4.2.2 私有化治理模式内涵39
  • 4.2.3 私有化治理模式的优点39-40
  • 4.2.4 私有化治理模式的缺点40-41
  • 4.3 自组织治理模式41-43
  • 4.3.1 自组织模式的理论基础41-42
  • 4.3.2 自组织治理模式内涵42
  • 4.3.3 自组织治理模式的优点42-43
  • 4.3.4 自组织治理模式的缺点43
  • 4.4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比较43-47
  • 5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构建47-60
  • 5.1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47-49
  • 5.1.1 传统的层级治理47
  • 5.1.2 不完全的区域整合47-48
  • 5.1.3 府际合作48-49
  • 5.2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成效与缺陷49-51
  • 5.3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51-60
  • 5.3.1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选择的分析51-54
  • 5.3.2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型的构建54-60
  • 6 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60-66
  • 6.1 泰晤士河的治理60-62
  • 6.1.1 泰晤士河的治理过程60-61
  • 6.1.2 泰晤士河治理成功的原因61-62
  • 6.2 淮河流域的治理62-64
  • 6.2.1 淮河流域的治理过程62-63
  • 6.2.2 淮河流域治理失败的原因63-64
  • 6.3 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比较与借鉴64-66
  • 7 结论和政策66-72
  • 7.1 结论66
  • 7.2 政策措施66-72
  • 7.2.1 健全跨界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若干思考66-71
  • 7.2.2 太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其他保障措施71-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历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污染规制之行政合作研究    吕成

基于跨域治理的梁子湖水污染防治研究    叶汉雄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薛园园

我国城市环境的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于艳

基于GIS的跨界重大污染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    侯嵩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王科;苟克宁;

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四种途径    陈毅;

地方政府行为的横向博弈模型    肖建忠

论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及其对策    黎元生,胡熠

对中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困境与出路的思考——经济学分析视角    王文龙;唐德善;

流域治理中的政府间环境协作机制研究——以小东江治理为例    张紧跟;唐玉亮;

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    戴维·卡梅伦,张大川

公共产品多元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    王春福;

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之道——解读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王志凌;魏聪;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治理模式探析    吴雪莲,郭风旗

    维佳

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    雷晓康

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分析    吴伟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赵爱军

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制度分析    胡杨

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    张富良,刘书英

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    王萃萃;刘宏杰;

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    杨海坤;

《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    张义忠;

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    刘箴

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金家厚,吴新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    王琳玥;张硕新;胡静静;

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    钟华;姜志德;代富强;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机制研究    王朝晖;

粤港环境合作机制及其对我国其他区域环境合作的启示    胡道远;马晓明;易志斌;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詹承豫;刘星宇;

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研究    王玉明;刘湘云;

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帅学明;徐涛;

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    李平;余健明;

潮汕地区农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为个案    程莹;欧丹;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陈生;陈依静;

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    牛天秀;

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谭英俊;

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    王勇;

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    张雅勤;

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    陆前安

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    王岩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    徐婷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    李俊义

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    钱玉英

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    陈婧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    陈春常

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    马勇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周莉荔

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    袁日新

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邵江婷

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丛忻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    乔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    何斌

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    饶亚娟

区域政府间合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黄微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王燕鹏

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    郭俊梅

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调查研究    刘春萌

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    成丽诗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    谢庆奎

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    蔡英辉;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冯文钊,张宏,彭立芹,闾国年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    张一心,吴婧,朱坦

转型期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基于市场—政府—社会三角制衡的分析    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石晓平;

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    卓凯;殷存毅;

国内外水环境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曾维华,张庆丰,杨志峰

面对全球化过程中台北市的都市现实    夏铸九

新区域主义在新大伦敦空间总体规划中的诠释    杨滔;

论企业与环境的互塑共生性    庞艳桃,赵光辉

    李荣

    徐寿松 姚玉洁 李荣

    李晔

    记者 徐华

    特邀嘉宾:美国环保基金会资深经济学家 杜丹德 博士 主持人:中国环境报记者 熊志宏

    本报记者 陈莹莹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本报记者 陈辅

    刘浩军 王成辉

    陈昆才范利祥

合作的演化机制研究    王雷

越界水污染规制    曾文慧

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难题及对策机制分析    李红利

基于相互依赖关系的信任及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霍荣棉

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    陈盼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    霍艳丽

基于GIS的松花江水污染决策支持管理平台研发    郭亮

日本地方自治与广域行政    龙志平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研究    马治海

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与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    陈晓琳

基于WebGIS的松花江(吉林省江段)污染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王彦颖

我国区域环境保护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    陈敏

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鄱阳湖流域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    李立周

区域间行政机关合作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    范懿

浅谈跨界水污染治理之行政合作机制    张利丽;

论我国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以部门合作为视角    邓旸;

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立法研究    邓旸

新疆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问题研究    张兴权

黄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白莹

长三角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史景华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谈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    季昆森

淮河治理:一个沉重的话题    李双喜 ,李建设

行政区划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域、区域行政类型分析    宋月红

欧盟土壤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战略    胡必彬

论公共物品的提供    李洪江,潘洪清

城市景观生态价值的边际效用分析法    宗跃光

试论城市财政对城市公共物品的适度供给    邢福俊

太湖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张振克

公共财政论的理论缺陷    武彦民

公共品供给的政府效率解及其条件分析    卢洪友

    高新才 樊胜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韩凤芹

区域性公用资源治理模式研究    郭风旗

十问马军 水污染是天灾,更是人祸    周璇;

城市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化运作机制研究    陈贵;

湖南省地表水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研究    张霞;郑大臣;

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王常婕;

我国水污染治理收费“太湖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王娟

集约化养猪场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林文章;

水污染治理:完善机制迫在眉睫    蒋佳林;

泰晤士河与淮河水污染治理比对分析    苏颖;王韶华;李贵宝;吴悦颖;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6年发展报告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7年发展综述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2年发展报告    

前言    

关于水污染治理战略对策的思考    胡庆新;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水污染治理产品行业推荐公告(2000—2002年度)    

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王家廉;

我国造纸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技术进展    张安龙;

我国政府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职能分析——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例例研究    蔡萌萌;王书明;

应对挑战需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    于春泽;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简介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简介    

人大代表视察海城水污染治理情况    记者 陈智博

高密加大投入推进水污染治理    董若义

呼兰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起步    吴殿峰 记者 刘柏森

东片城区水污染治理提速    刘冬玲 张蓉

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    记者梁小燕

水污染治理行业“看涨”    实习生 赵霞 实习记者 付历非 记者 赵凯

215个太湖水污染治理 项目获省级补助2亿元    财宣 孙东青

东大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试点工程正式移交    记者 周家颖

从社会文化视角解读水污染问题    孙其昂 河海大学社区研究中心

进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再造碧水蓝天风景亮丽的新渭河    记者 林琳 汪曼莉

煤炭基地水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冯建国

饮用水水源地生物资源及其在水质保护中的作用    温明章

中国城市工业水污染控制模拟信息系统    程红光

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    孟雪靖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    李亚伟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管理方法模型    徐华

发展、治理与平衡    罗健博

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俞亦政

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许海萍

悬浮载体材质—结构的生物特性及新型转笼生物反应器    江帆

三峡坝区水污染事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袁永康

三峡坝区水污染事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袁永康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研究    徐艳

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谢严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陈明媚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李垚

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    潘康婷

湘江水污染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帅琨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李洽淦

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仿真研究    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