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8:25
热度: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城市区域内的河流段河水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其河水水质污染状况加剧,河流环境恶化,河流生态平衡已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城市区域内的河流段河水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其河水水质污染状况加剧,河流环境恶化,河流生态平衡已逐渐失去。城市污染河流的水污染加剧状况直接影响着河流周围的城市环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河流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流内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现提出“城市污染河流”的概念:城市污染河流即在城市周围并水质受到污染,且水质指标低于城市国家地面水水质Ⅵ类的城市河流段。 由于河流水污染情况复杂,河流内水质治理技术的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河道内水质净化方面的研究,目前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一般均处于就河流的水利、水文方面的治理。 本文阐述了河流的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结构,并探讨受污染河流的自净机制。在分析了城市河流受污染的原因后,总结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等各种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对不同类型河流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经过评述,重点探讨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在我国城市污染河流中运用此技术的可行性。 同时提出对城市污染河流采用以生物—生态修复为主的综合水污染控制方法,设计了城市污染河流综合污染控制技术集成方案。 为了寻找治理城市污染河流内水质净化技术,进行了西坝河生物修复工程性试验。西坝河,位于昆明市,是汇入滇池的22条河流之一,属典型的城市污染河流。试验采用微生物水处理剂—液可清(ACF32)对西坝河下游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液可清(ACF32)能去除嗅味,对有机物、浊度去除率较高,BOD_5、COD、TN、TP、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3%~58%、13%~48%、5%~42%、12%~46%、24%~90%,可促进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使水体基本恢复至洁净状态,初步证明了以生物—生态修复为主的综合污染控制方法在城市污染河流治理中可行性和经济性,将为我国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国内外在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和实际经验,通过对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力求寻找到经济、节能、高效,同时又符合 【关键词】:城市污染河流 河流水处理 生物-生态修复 综合污染控制 西坝河 液可清(ACF32)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课题背景13-17
  • 1.1.1 环境技术的发展13-14
  • 1.1.2 地球生命体论和有效微生物(EM)技术14
  • 1.1.3 城市河流的污染现状14-17
  •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17-19
  • 1.2.1 本论文研究内容17
  • 1.2.2 本论文研究目的17-19
  • 第二章 河流与城市污染河流的基本慨念19-29
  • 2.1 城市污染河流的概念19-21
  • 2.1.1 河流的概念19
  • 2.1.2 河流的形成19-20
  • 2.1.3 城市污染河流的概念20-21
  • 2.2 河流的环境要素21-23
  • 2.2.1 水文要素21-22
  • 2.2.2 水质要素22-23
  • 2.2.3 水生态要素23
  • 2.3 河流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23-25
  • 2.3.1 河流与城市的关系23-24
  • 2.3.2 河流与农村的关系24
  • 2.3.3 河流与湖泊水库的关系24-25
  • 2.3.4 河流与河岸、陆地的关系25
  • 2.4 城市污染河流污染成因分析25-29
  • 2.4.1 点源污染26-27
  • 2.4.1.1 工业污染26-27
  • 2.4.1.2 城市污水27
  • 2.4.2 面源污染27-28
  • 2.4.3 内源污染28-29
  • 第三章 河流的生态系统与自净作用29-43
  • 3.1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29-33
  • 3.1.1 河流的生物群落29-31
  • 3.1.1.1 河流中的植物29-30
  • 3.1.1.2 河流中的动物30-31
  • 3.1.1.3 河流中的微生物31
  • 3.1.2 河流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1-33
  • 3.2 河流污染的生态效应33-36
  • 3.2.1 污染效应的层次33-35
  • 3.2.1.1 生物个体的污染效应33-35
  • 3.2.1.2 生物群体的污染效应35
  • 3.2.1.3 生态系统的污染效应35
  • 3.2.2 城市河流污染的综合效应35-36
  • 3.2.2.1 灌溉价值的丧失35-36
  • 3.2.2.2 水体饮用价值的丧失36
  • 3.2.2.3 河流交通价值的损失36
  • 3.2.2.4 景观价值的丧失36
  • 3.3 污染河流的自净作用36-39
  • 3.3.1 河流自净修复过程36-37
  • 3.3.2 河流自净机制37-39
  • 3.3.2.1 物理净化作用37-38
  • 3.3.2.2 化学净化作用38
  • 3.3.2.3 生物净化作用38-39
  • 3.4 河流的水环境容量39-43
  • 3.4.1 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39-40
  • 3.4.2 水环境容量的分类40-41
  • 3.4.2.1 按水环境目标分类40
  • 3.4.2.2 按污染物降解机理分类40-41
  • 3.4.2.3 按污染物性质分类41
  • 3.4.3 水环境容量的特征41-43
  • 第四章 城市污染河流的常用控制技术43-58
  • 4.1 河水化学处理技术43-45
  • 4.1.1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43-44
  • 4.1.2 化学除藻44-45
  • 4.1.3 重金属的化学固定45
  • 4.2 曝气复氧技术45-47
  • 4.2.1 概述45
  • 4.2.2 应用实例45-47
  • 4.2.3 适用范围47
  • 4.3 底泥疏浚和综合调水47-50
  • 4.3.1 底泥疏浚47-48
  • 4.3.2 综合调水48-49
  • 4.3.3 调水技术治理城市污染河流实例49-50
  • 4.4 河流的生态恢复50-56
  • 4.4.1 生态恢复的概念50
  • 4.4.2 河流生态恢复的内容和原则50-53
  • 4.4.3 常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53-56
  • 4.4.3.1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技术53-54
  • 4.4.3.2 植物进化技术54
  • 4.4.3.3 渗流生物膜净化技术(生物过滤技术)54-55
  • 4.4.3.4 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城市污染河流的生物修复技术58-77
  • 5.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58-60
  • 5.1.1 基本概念58-59
  • 5.1.2 发展历史和现状59-60
  • 5.2 生物修复的原理60-67
  • 5.2.1 天然河流中污染物的转化现象60-63
  • 5.2.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63-67
  • 5.2.2.1 微生物的生物化学降解转化作用63-65
  • 5.2.2.2 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的特点65
  • 5.2.2.3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好氧降解与转化65-66
  • 5.2.2.4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厌氧降解与转化66-67
  • 5.3 用于生物修复的生物67-70
  • 5.3.1 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67-70
  • 5.3.1.1 土著微生物67-68
  • 5.3.1.2 外来微生物68-69
  • 5.3.1.3 基因工程菌69-70
  • 5.3.2 用于生物修复的其他生物70
  • 5.4 城市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研究70-77
  • 5.4.1 污水厂生物处理技术与生物修复技术的比较71-75
  • 5.4.1.1 生物处理法的实质及其发展71-72
  • 5.4.1.2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法与城市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的关系72-73
  • 5.4.1.3 几种生物法的微生物比较73-74
  • 5.4.1.4 影响生物修复的因素74-75
  • 5.4.2 城市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75
  • 5.4.3 城市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75-77
  • 第六章 以生物—生态修复为主的城市污染河流综合污染控制77-93
  • 6.1 城市污染河流污染控制的原则77-83
  • 6.1.1 生态原则77-80
  • 6.1.1.1 生物间互利共生原理77-78
  • 6.1.1.2 食物链原理78-79
  • 6.1.1.3 物种多样性原理79
  • 6.1.1.4 限制因子原理79-80
  • 6.1.1.5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80
  • 6.1.2 工程原则80-82
  • 6.1.2.1 系统的整体性81
  • 6.1.2.2 结构的有序性81
  • 6.1.2.3 功能的综合性81-82
  • 6.1.3 社会学原则82-83
  • 6.2 以生物—生态修复为主的综合污染控制技术83-89
  • 6.2.1 外源控制83
  • 6.2.2 内源污染控制83-84
  • 6.2.2.1 底泥疏浚84
  • 6.2.2.2 底泥覆盖84
  • 6.2.3 水动力学控制84-86
  • 6.2.3.1 水力调控法85
  • 6.2.3.2 河道曝气85-86
  • 6.2.4 生物—生态修复86-89
  • 6.2.4.1 微生物修复86-87
  • 6.2.4.2 水生植被修复87
  • 6.2.4.3 河流滨岸带的生态恢复87-88
  • 6.2.4.4 多自然性型河道物理结构建设88
  • 6.2.4.5 湿地修复和构建88-89
  • 6.2.5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越性89
  • 6.3 城市污染河流综合污染控制技术的系统优化89-93
  • 6.3.1 城市污染河流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与水质控制技术的选用原则89
  • 6.3.2 城市污染河流综合污染控制技术集成方案89-93
  • 第七章 西坝河生物修复工程性试验93-109
  • 7.1 试验简介93-96
  • 7.1.1 西坝河概况93-95
  • 7.1.2 液可清(ACF32)简介95
  • 7.1.3 西坝河试验河段及试验技术方案95-96
  • 7.1.3.1 液可清(ACF32)投加方法及投加量96
  • 7.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96
  • 7.2 结果与分析96-102
  • 7.2.1 嗅味与色度96-97
  • 7.2.2 有机物的变化97-98
  • 7.2.3 浊度的变化98-99
  • 7.2.4 水体N、P营养物的变化99-100
  • 7.2.5 水体pH的变化100
  • 7.2.6 水体生物数量、种类及多样性变化100-101
  • 7.2.7 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101-102
  • 7.2.8 水力负荷对净化效果的影响102
  • 7.2.9 毒理性观测102
  • 7.3 经济性分析102-103
  • 7.4 西坝河BOD_5一维水质数学模型103-107
  • 7.4.1 西坝河BOD_5的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建立103-104
  • 7.4.2 BOD_5的衰减系数104-105
  • 7.4.2.1 BOD_5的衰减系数影响因素104
  • 7.4.2.2 BOD_5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104-105
  • 7.4.3 模型验证105-107
  • 7.5 本章结论与建议107-109
  • 7.5.1 结论107-108
  • 7.5.2 建议108-109
  • 第八章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的结论和建议109-111
  • 8.1 结论109
  • 8.2 建议109-111
  • 致谢111-112
  • 参考文献112-11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19-121
  • 附录B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1-12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亚麻脱胶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    陈玉松

乌鲁木齐水磨河流域水污染补偿途径探讨    田莉

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河道污水工程试验研究    杨逢乐

挖掘湖泊底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探讨    陆子川,张武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杨敦,周琪

引水冲污治理苏州的水环境    薛朝霞,汪翙,阮晓红,冯骞,蒋小欣

CEP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    王曙光,栾兆坤,宫小燕,黎泽华,贾智萍,赵华章

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晓涛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白晓慧,王宝贞,余敏,聂梅生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戴雅奇,熊昀青,由文辉

水生经济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    由文辉,刘淑媛,钱晓燕

光合细菌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曾宇,秦松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    赵素丽,谯华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李盈盈;邢晓伟;

光合细菌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席敏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徐天勇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汪小勇,张超兰,姜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    杨苏才;南忠仁;曾静静;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雷泽湘;谢贻发;徐德兰;刘正文;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房妮;俱国鹏;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周国勤;陈树桥;茆建强;杜宣;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屠晓翠;蔡妙珍;孙建国;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渭河宝鸡市区段拦河闸工程渗漏安全特征分析    李景宜;严瑞;张建明;

冬季人工生物浮床的植物遴选试验    康群;卢进登;张南波;宋劲强;陈薇;李兆华;

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巩如英;王飞;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蔡佩英;马祥庆;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刘雯;崔理华;

人工湿地技术在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刘冰;杨小南;付保荣;尚宏志;

城市湖泊营养元素氮循环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潜势初探——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为例    王化可;陈发扬;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及资源化技术探析    傅婷;陈力行;何文源;金泰峰;陈冠兰;朱晓燕;徐竟成;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控制    杨运琼;王少平;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张黎;王延松;

水沙过程与河流生态环境作用初步研究    何用

透空四面体(群)尾流水力特性及应用研究    吴龙华

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    徐海量

渭河陕西段氮污染及控制规划研究    蔡明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    夏继红

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    刘毅

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三峡水库为例    谢更新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    刘鹰

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    王平

新型高效气浮絮凝剂及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    魏在山

CEPT工艺混凝剂投加量模型及污泥特性研究    王银川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丰敏

兼性生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强

填料的优化组合和低温下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王瑾

波形潜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徐伟伟

红曲霉B_3降解金霉素废水的特性研究    何瑜

高等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李丹蓉

扬州地区罗氏沼虾养殖模式、相关技术及发展对策研究    姜增华

北京市河湖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技术的研究    赵德锋

复合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莫绍周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刘永,郭怀成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郭怀成,孙延枫

浅型富营养湖泊的生态恢复——五里湖水生植被重建实验    李文朝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理论及其应用    李文朝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王国祥,成小英,濮培民

滇池水华特征及成因分析    刘丽萍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展望    颜昌宙,范成新,杨建华,金相灿,赵景柱

附着生物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藻-草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秦伯强;宋玉芝;高光;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治理方法初探    娄云

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截留效应研究    王沛芳;王超;徐海波;

水坝在供水和粮食安全、健康和消除贫困中的作用    M.Gopalakrishnan;徐方军;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    白峰青

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叶旭

生态型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李孔燕

公众参与水环境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晏翼琨

苏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研究    郑利芳

水利建设项目间接效益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    余斌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吴泽斌

试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的经验教训    耿长友

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净化原理及应用研究    牛晓音

苏州河微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陈琳

鱼类生物操纵在苏州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贾亚梅

永定河三家店以上水质改善工程设计与思考    孙晓英,杨毅,薛三平,欧阳建

光合细菌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刘中,于伟君,刘义新,王晓光, 刘振华

水芹菜对含银废水的净化功能    皮宇,陈志强,戴全裕,陈源高

光合细菌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曾宇,秦松

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    宗跃光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

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孙广友

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    张庆费,徐绒娣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试验研究    王里奥,顾恒岳

人工湿地处理矿山炸药污水    胡焕斌,周化民,王桂珍,冯俐,谢其明

SBR法处理城市河道水初步研究    金雪标,石登荣,陶康华,郑自安

城市污染河流生物-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进展    吴林林;黄民生;邓泓;

城市污染河流水质原位综合净化技术    王淑梅;王宝贞;金文标;曹向东;薄涛;

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探究——以城市河流为例    严展悦;葛建保;

《环境化学》一九九一年总目录    

复合真菌对城市河流污水处理的模拟研究    黄伟;李玉晖;

污染防治微生物制剂在城市河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    冉炜;任红星;代静玉;

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静态模拟    薛维纳,裴红艳,杨翠云,陈德辉,夏静,袁峻峰

    

    

水培植物净化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分析及示范工程    赵丰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邓柳

低C/N比城市污染河流水质生物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雷海东

城市污染河流低温条件下生物处理实验研究    谭南中

巢湖水华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王书航

河道底泥有机污染物人工增氧生物减量的研究    曹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