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58
热度: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摘要】:新型一体化氧化沟(MIOD)工艺是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在MIOD工艺模型

【摘要】: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MIOD)工艺是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在MIOD工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MIOD主沟水力性能及流态研究与工艺运行方式的试验研究,进而由此进行了新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效能分析。 本文在分析流速的基础上,研究了MIOD工艺主沟的流态,分析主沟各断面的流速变化,找出了污泥沉积危险区,探讨了改善主沟流态的相应措施,提出了在转刷上下游适当位置设置导流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流态改善方式。通过试验,确定了设置导流板的位置和形状,并重点研究了其对主沟流态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合理设置导流板后,MIOD工艺流态得到很大的改善,转刷下游的部分无效高能得到合理利用,主沟整体平均流速得到部分提高,部分污泥沉积危险区得到缓解。 在确定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合适的进水分配比r和污泥龄SRT等工况因素下,本文进行了MIOD工艺连续流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运行方式的试验。研究表明:MIOD工艺是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的处理工艺;通过停曝时间的确定试验和工艺供、需氧的平衡分析,确定采用一种间歇曝气运行方式,即2hr曝气、2hr停曝的组合方式;在该组合方式下进行间歇曝气工艺试验时,其处理效果优于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且具有很强的脱氮除磷效果。 以MIOD试验模型为体系边界,通过物料与能量平衡,进行了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效能分析。分析表明:采用MIOD工艺通过实现混合液的无泵自动回流和污泥自动回流,从而省却混合液、污泥两道机械回流系统和相应的运行费用,较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约能耗0.155kw.h/m~3;当采用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时,MIOD工艺较连续曝气运行时可节能约48.4%;通过能流图的分析,指出了MIOD工艺整体效能较高,工艺的节能途径主要在曝气设备。 【关键词】:新型一体化氧化沟(MIOD) 运行方式 效能 流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1 概述8-19
  • 1.1 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主要问题8-9
  • 1.2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9-11
  • 1.2.1 高效节能9-10
  • 1.2.2 一体化10
  • 1.2.3 氧化沟是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10-11
  • 1.3 氧化沟的发展及其特点11-16
  • 1.3.1 传统氧化沟及其基本特征11-12
  • 1.3.2 Orbal氧化沟12-13
  • 1.3.3 Carrousel氧化沟13-14
  • 1.3.4 一体化氧化沟14-16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16-19
  • 1.4.1 课题的提出16-17
  • 1.4.2 MIOD简介17-18
  • 1.4.3 研究内容18-19
  • 2 试验工艺流程、设备及试验方法19-23
  • 2.1 试验流程19-20
  • 2.2 试验设备20
  • 2.2.1 提升水泵20
  • 2.2.2 油泵20
  • 2.2.3 曝气转刷20
  • 2.2.4 推动混合水泵20
  • 2.3 试验方法20-22
  • 2.3.1 主沟水力性能和流态试验21
  • 2.3.2 工艺运行方式试验研究21-22
  • 2.4 分析项目及方法22-23
  • 3 水力性能及流态分析23-44
  • 3.1 理论基础23-29
  • 3.1.1 明渠紊流特征23-27
  • 3.1.2 模型水力条件和处理过程相似27-29
  • 3.2 主沟流态分析29-36
  • 3.2.1 主沟流速测试与结果分析29-35
  • 3.2.2 氧化沟流态改善方法35-36
  • 3.3 导流板对主沟流态的影响分析36-43
  • 3.3.1 导流板的设置与试验方法36-37
  •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37-43
  • 3.4 小结43-44
  • 4 MIOD工艺运行方式试验研究44-59
  • 4.1 原水水质分析44
  • 4.2 试验调试与运行44-45
  • 4.3 间歇曝气运行方式的可行性判据45-48
  • 4.3.1 氧利用速率(OUR)45-46
  • 4.3.2 最大穿透时间46
  • 4.3.3 供、需氧平衡的理论分析46-48
  • 4.4 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48-57
  • 4.4.1 工况因素的确定48-49
  • 4.4.2 考察指标的确定49
  • 4.4.3 曝气停曝时间的确定49-51
  • 4.4.4 试验结果分析51-57
  • 4.5 小结57-59
  • 5 MIOD工艺效能分析59-69
  • 5.1 物料与能量平衡59-61
  • 5.1.1 物料与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59
  • 5.1.2 体系边界与研究对象59
  • 5.1.3 技术指标59-61
  • 5.2 污染物的能量与等价能量61
  • 5.2.1 污染物能量61
  • 5.2.2 二次能源的等价能量61
  • 5.3 污水处理能耗与节能途径61-64
  • 5.3.1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61-63
  • 5.3.2 污水处理节能途径63-64
  • 5.4 MIOD工艺效能分析64-68
  • 5.4.1 工艺运转条件64-65
  • 5.4.2 工艺效能分析65-67
  • 5.4.3 物料与能量平衡表及能流图67-68
  • 5.5 小结68-69
  • 6 结论与建议69-70
  • 6.1 主要结论69
  • 6.2 问题与建议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广东省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适用技术探讨    周华;尹六寓;

污水处理厂A/A/O表曝氧化沟的设计与运行调控    李柏林;张智;任丽平;陈杰云;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解东;胡锋平;

基于虚拟设备的氧化沟工艺设计与实现    张军;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许丹宇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解东

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    钟仁超

反应器流动模型仿真及物料平衡模拟    李烈锋

Carrousel 2000型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    许春红

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反应动力学仿真系统    陈园

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宁涛

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及液—气两相模型    郭丽莎

投加Biom~(TM)载体的SB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婷

某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对污水净化与脱氮除磷效果的比较分析    马艳芳

新疆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升级优化设计    吴得意

活性污泥系统中曝气机的速度控制    姚加飞,林德全,王晓静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    沈光范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    向仁军,张在峰,李和平

一体化生化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    王培风,胡勇有,陈英,齐力

厌氧下的PHB和聚磷酸盐及其生化机理研究    田淑媛,王景峰,杨睿,郎铁柱,杨秀文

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    周雹,谭振江

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杨鲁豫,王琳,王宝贞

我国主要城市污水中可利用热能状况初探    尹军,韦新东

生物除磷系统中尚未明确的厌氧稳定问题    邱慎初

斜板沉淀池在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作用    王秀蘅,孙卫东,刘俊新,李玉华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王夙;刘峻;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大城市生活污水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马微;

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研究    龚玲;钟成华;邓春光;胡霞;

重金属离子对污水生物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玉年;印华斌;赵丽;

生化一体化反应器的应用及发展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李晓东;

贵阳市污水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及环境效益分析    祝安;肇启明;于永辉;蒋秀娅;龙建;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强化预处理阶段渗滤液处理效能研究    段秀举;刘亚丽;

中国北方新兴村镇生活污水预处理工艺选择——以青岛北龙口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和水再用    高从堦;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燊;

海水养殖废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循环单级生物脱氮    廖绍安;王安利;黄洪辉;郑桂丽;韩舞鹰;

污水处理曝气系统中节能检控技术的应用    王岩;陶薇;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生态工程技术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汉湖;白向玉;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城镇污水处理定价研究    马乃毅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制浆造纸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建模与控制    康家玉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混凝-Fenton法及白腐真菌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牛菲菲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波浪经过斜坡潜堤后的传播变化规律研究    康万军

过量储存-SND作用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    李军,王淑莹,赫俊国

氧化沟工艺中污泥膨胀原因的分析与控制    王淑莹;梁秀荣;文洋;陈滢;甘一萍;

PIV技术的粒子图像处理方法    段俐,康琦,申功

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的比较分析    戴小木;陈继勇;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    张悦,姚念民

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实践    郭航军;陈平;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预处理系统-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    焦学然;张霞;

弯道水流的基本特性及数值模拟    董耀华

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比较——投资决策采用哪种方法更优    孙爱玲;滕淑珍;

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关键适用技术    周律;马金;张晓健;

pH值对新型SBBR处理畜禽废水脱氮的影响    朱春兰;肖鸿;邓仕槐;段焱;孙亚琴;胡晓梅;侯麟;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能量平衡分析研究和应用    高旭

三维自由面湍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王志东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许丹宇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混凝-厌氧-电极SBBR法对榨菜废水的处理研究    刘江国

三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李咏峰

处理城市污水的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过程及其动力学分析    王俊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徐志恒

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调控模式的流态特性及强化脱氮研究    柴华

改良型氧化沟硝化同时反硝化的临界ORP研究    白洁颖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和节能特点研究    俞天明

卧式反应器特性与数值模拟    曹松峰

氧化沟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魏辉

一体化氧化沟运行及除磷性能生产性试验研究    郭兴芳

氧化沟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    唐瑜谦;

A~2/O氧化沟—絮凝沉淀—V型滤池组合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建民;董志英;杜义鹏;傅海霞;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    刘晓璐;牛宏斌;闫海;丁湛;卢凤兰;马晓毅;杨柳青;刘永智;

水下推动器作用下氧化沟流场的数值模拟    唐瑜谦;何建京;刘启龙;

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优化参数的除污效率和硝化菌群变化分析    闫建文;

基于虚拟设备的氧化沟工艺设计与实现    张军;

污泥-废水2相湍流与生物反应耦合模型及应用    许丹宇;张代钧;唐运平;郭丽莎;陈园;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新进展    戴红玲;胡锋平;王涛;刘靖;

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适用工艺分析    袁东洲;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生物脱氮模型及模拟研究    鞠兴华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土地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特性及流态优化研究    秦霞

一体式A/O除碳脱臭工艺优化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李昭

FIBR挂膜启动与脱氮除磷效率研究    赵茜

氧化沟优化运行的CFD模拟及实验研究    杨寅

天津中心渔港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工艺研究    刘国良

厌氧生物除磷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的研究    张佩兰

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试验研究    林良琨

生物化学法协同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王海燕

纯氧曝气技术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研究    徐冰清

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及液—气两相模型    郭丽莎

建设生态示范区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李爱贞

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

生物过滤BIOFOR第三代生物膜反应池    聂军

关于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测定方法选择的几点探讨    安虎仁,钱易,顾夏声

关于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周雹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    王建龙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    王宝贞,李高奇,王琳,王黛,曹向东,司朝晖

我国回收污水中热能的可行性分析    尹军,韦新东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性能的研究    姚刚,秦麟源

氧化铝流态法清洗纺丝组件小试鉴定会    施蕴玉

缺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流态及污泥颗粒运动分析    吴慧芳;孔火良;王世和;

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研究    王薇;吴立波;于海波;李艳玲;

氧化铝流态法清洗纺丝组件工艺的研究    施蕴玉,张红蓉,沈禾

流态化热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金鸿业,刘振乾,李书深

评开口风洞    陈碧琬

调整油管流态在气举井中的应用实践    魏家勇,王琴华,黄全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的新用途    张国成

钠盐气溶胶发生器中加热管内温度场分析    靖华;杨静;戴荷丹;向晓东;

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流态的实验模拟    张巍;蒋文举;魏文韫;

中国水业创新问题杂谈    甄建伟;

ZnAl-LDH的合成及应用于污水处理    杜尚丰;陈运法;梁云;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黄鸥;

四川天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γ-丁内酯系列产品项目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韩小清;

充气水力旋流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刘洪敏;郭绍辉;闫光绪;

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策略    王宝贞;

环流塔式曝气石化废水处理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研究    陈筛林;李飞;范轶;丁富新;

浅议UNITANK技术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杨波;陈兰;

关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的研究    王军;王淑燕;郑飞;翟帆;

冷却塔两种不同运行方式时水源热泵系统的能耗分析    王辉;杨天伟;刘传聚;

青岛城乡污水处理迈向全覆盖    本报记者 霍峰

污水处理:节水治污一举两得    

四川成都将建城乡污水处理体系    何晓蓉 王眉灵

湖北五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工作    记者 胡贵玉

我市污水处理项目获中央投资2100万    谈锡华 陆智国

加速推进污水处理管网建设    吴瑶 记者 赵丹

湖北襄樊污水处理特许经营三项目签约    付理群

财政部检查我市污水处理资金使用情况    通讯员 王子豪

宜章多措并举抓污水处理    通讯员 张利芳

污水处理二期和再生水回用工程回眸    刘海红 本报记者 张爱桐

北京郊区旅游型小村镇污水处理研究    葛静茹

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    张金炳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系统及应用研究    崔育倩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张成

双圆柱表面压力分布的同步测量及脉动气动力特性    郭明旻

电力系统连锁反应故障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朱旭凯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学敏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    邢丽贞

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    汪海贵

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技术及基于多agent的保护新方法研究    王慧芳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张景波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建设与运营模式探讨    党超

污水处理中的COD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谢源

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艺研究    王芳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经济与管理政策的研究    李壮

渤南油田水质处理技术研究    陈君

污水处理中溶解氧模糊控制的研究    欧林林

SUFR流态与氧传递性能分析    阙添进

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软测量预测预报系统开发    彭云峰

淄博市污水处理与排放的监测和控制研究    吴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