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体化折板式两相厌氧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41
热度:

一体化折板式两相厌氧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摘要】:随着对两相厌氧消化概念和厌氧降解机理的进一步理解,随着各种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出现,如何针对不同的水质并结合各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特点进

【摘要】:随着对两相厌氧消化概念和厌氧降解机理的进一步理解,随着各种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出现,如何针对不同的水质并结合各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产酸相和产烷相的组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相均采用UASB反应器,一种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产甲烷相采用UASB反应器。关于何种废水适合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观点不一。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两相厌氧工艺普遍存在反应器体积庞大,调控复杂,相分离装置运行不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两相厌氧反应装置使相分离更加简捷有效,增大传质速率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且使两相厌氧反应装置一体化。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设计了一体化折板式两相厌氧反应装置。此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反应器独特的分格式结构使得每个反应室中的微生物可以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时,污水通过折板之间缩放流动,产生涡流扩散,以一定流速流经弹性立体填料时,弹性立体填料具有强制性的紊动作用,产生湍流流态,提高了反应装置内微生物与基质之间的传质条件;同时在反应装置内加入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作用在于提高反应装置内废水的碱度,增强系统的缓冲能力,把pH值分别控制在适合酸化菌和甲烷菌生长的范围,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活性,使系统的有机去除能力大大提高。 反应装置强化了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改善了反应器中微生物与基质之间的传质条件,加快了反应速率;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内pH值,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活性,实现了两相厌氧对有机物的高效去除。 【关键词】:传质理论 好氧预挂膜 一体化 两相厌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1
【目录】:
  • 第一章 概论9-27
  • 1.1 我国水资源状况9-10
  • 1.2 我国水污染现状10-12
  • 1.3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2-14
  • 1.3.1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12-13
  • 1.3.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3-14
  • 1.4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14-16
  • 1.4.1 活性污泥法14-15
  • 1.4.2 生物膜法15-16
  • 1.5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6-22
  • 1.5.1 厌氧生物处理的产生与发展17
  • 1.5.2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17-18
  • 1.5.3 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18-20
  • 1.5.4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20-22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22-25
  • 1.6.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2-23
  •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5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25-27
  • 第二章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27-39
  • 2.1 两相厌养生物处理技术的提出27-28
  • 2.2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28-29
  • 2.3 两相厌氧工艺的基本原理29-30
  • 2.4 两相厌氧工艺的特点30-31
  • 2.5 两相厌氧工艺的适用范围31
  • 2.6 相分离方法31-33
  • 2.6.1 物理化学法32
  • 2.6.2 用渗析的方法实现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分离32
  • 2.6.3 动力学控制法32-33
  • 2.7 两相厌氧工艺反应器的选择和构造33-34
  • 2.7.1 产酸反应器33-34
  • 2.7.2 产甲烷反应器34
  • 2.8 两相厌氧工艺的主要流程34-36
  • 2.9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及运行中的问题36-39
  • 2.9.1 产酸相对产甲烷相的影响36
  • 2.9.2 产酸相的酸化产物及酸化率36-37
  • 2.9.3 反应器内的细菌群落37
  • 2.9.4 过酸状态及调控37-38
  • 2.9.5 产酸相与产甲烷相的差异38-39
  • 第三章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39-43
  • 3.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工作原理39-40
  • 3.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特点40
  • 3.3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主要工艺性能40-42
  • 3.3.1 良好的水力条件40-41
  • 3.3.2 稳定的生物固体截留能力41
  • 3.3.3 易于形成颗粒污泥41
  • 3.3.4 微生物种群的分布41-42
  • 3.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工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42-43
  • 第四章 一体化折板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试验研究43-51
  • 4.1 试验机理及装置43-46
  • 4.1.1 试验机理43-44
  • 4.1.2 试验装置44-46
  • 4.2 试验条件及分析项目46-47
  • 4.2.1 试验条件46
  • 4.2.2 分析项目及分析仪器46-47
  • 4.3 试验方案47-48
  • 4.4 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装置的启动48-51
  • 4.4.1 启动时期进出水水质变化48-50
  • 4.4.2 丝状微生物在加速启动中的作用分析50
  • 4.4.3 启动过程研究的工程意义50-51
  • 第五章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51-72
  • 5.1 系统启动初期运行温度的确定51-52
  • 5.2 系统出水COD 值及COD 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52-55
  • 5.3 水力停留时间与 COD 去除率55-59
  • 5.3.1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 与出水CODcr 去除率的关系55-56
  • 5.3.2 不同的HRT 与各段COD 去除率的关系56-57
  • 5.3.3 同一HRT 下各段出水COD 的去除率57-59
  • 5.3.4 某一停留时间下没有回流时各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59
  • 5.4 某一停留时间下,不同回流比与COD 去除率的关系59-60
  • 5.5 两相厌氧后可生化性的变化60-61
  • 5.6 不同 HRT 下,各段出水 VFA 值61-62
  • 5.7 各段出水的有机酸各组分含量62-63
  • 5.8 系统沿程PH 值变化63-65
  • 5.8.1 不同HRT 时各段出水PH 值63-64
  • 5.8.2 HRT=10h 时,沿程各格PH 值变化值64-65
  • 5.9 PH、有机酸(VFAS)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65-66
  • 5.10 PH 值、INT-比脱氢酶活性与 COD 去除率的关系66-72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72-75
  • 6.1 结论72-73
  • 6.2 建议73-75
  • 第七章 经济效益分析75-78
  • 7.1 基建费用分析75-76
  • 7.2 效益分析76-78
  • 参考文献78-82
  • 摘要82-84
  • Abstract84-87
  • 致谢8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物化—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    张丽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酸化—SBR法处理啤酒废糟液    霍明昕,崔玉波,李晓君,王翠兰,王海东,林英姿,韩相奎

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    崔玉波,尹军,曲波,林英姿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    黄永恒,王建龙,文湘华,钱易

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凯军

产酸发酵细菌演替规律研究—pH≤5条件下ORP的影响    任南琪

水解酸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沈耀良,王宝贞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    马放,戴爱临,任南琪,曾莉,崔雅珊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分析    应一梅,买文宁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郝晓刚

浅谈SBR法的发展、特点及其在磺胺废水中的应用    郑林树,郑苏云,钱仕虎,毛小勇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UASB工艺处理秸秆乙醇废水的厌氧研究    乔华军;蒋文化;姜涛;马三剑;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琥珀山庄居住小区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黄明,黄显怀,刘绍根,赵峰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ABR反应器污泥颗粒化及影响因素    张在勤;杨百忍;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固定化小球与悬浮态菌去除氨氮的比较研究    陈前;章正勇;戴昕;

城市湿地建设与污水处理关系研究    陈新建;陈新洋;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    马春明;叶丰;张玉忠;李泓;靳文礼;孙旭东;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黄小兰;陈建耀;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湿法烟气脱硫产物的实验研究    赵毅;陈诚;

半化学草浆废水处理和运行成本核算    张义华;张华东;

生物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中试试验研究    尚巍;王启山;石磊;

污水处理净化槽技术的应用    牛武江;姚正辉;王晓玲;王希根;郭得平;

BAC-FB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及特性研究    陶虎春;李金波;李绍峰;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城市生活污水中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凤敏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COD_(cr)法测定中除高氯离子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的研究    韩伟;于福涛;刘建国;贾鹏;宋娟梅;

萃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冯旭东

糖蜜酒精废水两相UASB处理有机物去除特征    张仁江,张振家,谷成,张虹,戴树桂

反渗透法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的研究    王淑琴,李十中

户用沼气能源温室气体减排的环境效益评价    刘叶志;

厌氧消化处理城市垃圾多因素研究    乔玮,曾光明,袁兴中,黄国和,李建兵

连续流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固体有机废物研究    陈庆今,刘焕彬,胡勇有

CO_2/CH_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的制备    郝继华,王志,王世昌

国内外膜分离法天然气脱水研究现状    魏星;黄维菊;陈文梅;

关于混凝技术术语规范化的建议    许保玖

水流对混凝沉淀影响研究    詹咏

泔脚废物厌氧两相发酵工艺及其矿化垃圾协同生物产氢过程研究    钱小青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苯胺基乙腈废水的试验研究    何孟狄

浙江省化工医药废水治理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    方莹萍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    张波

聚硅酸盐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靖宇

糖汁紊流絮凝强化沉降过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马月飞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沼气的净化及利用    张海东

还原—水解—SBR处理精细化工废水试验研究    郭冀峰

应用水解+A/O工艺治理化工废水的工程实践    李彤

城镇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中有机酸及氨氮抑制效应研究    周晓臣

城镇有机垃圾序批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试验研究    罗伟

工业有机废气吸收尾液处理技术的研究    戴琴

产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复合菌群的研究    隗银萍

钛铁矿酸浸废渣制备高效絮凝剂及应用研究    王晓峰

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与物流优化分配的研究    张珏

糖蜜酒精废水两相UASB处理有机物去除特征    张仁江,张振家,谷成,张虹,戴树桂

混凝-水解-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赵金辉

A-O工艺中水解(酸化)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及其在印柒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郑永东,白端超

城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的试验    吴华明,高廷耀,周增炎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中药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李建政,任南琪,刘艳玲,王爱杰,刘士锐,王勇

ABR 反应器的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    郭静,李清雪,马华年,王冬云,史长林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    黄永恒,王建龙,文湘华,钱易

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凯军

挡板式水解酸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贾洪斌,赵大传,王力民

走贸工商一体化之路    

双碱法-旋流板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在玻璃窑炉烟气治理上的应用    丁明;欧阳凌云;俞成;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    陈荣;吴金南;

造就中国的“勒沃库森”——扫描建设中的拜耳材料科技上海一体化基地    顾定槐;

新环境下的医药行业“厂商价值一体化”    崔卫华;

信息采撷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武杰;李秀英;

用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张丽丽;管运涛;赵婉婉;滕飞;王乐;

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    李喜梅;

离子交换色谱柱上橙皮苷分离与配位反应的一体化    于淑娟;朱思明;曾新安;

电厂“信息管理-自动控制一体化”的研究    许继刚;张金隆;

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一体化的思考    夏晓君;

试论医院病案管理与医院统计一体化    王平根;

一体化急救管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蔡爱敏;朱燕;

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模式探讨    翟学军;崔新明;王国印;

新疆乌昌地区奶业经济一体化刍议    陆东林;朱建忠;

棉麦一体化栽培新技术    杨宝戈;刘兴英;

妇产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叶桂香;翁丽;黄彦青;

长株潭人才一体化前景探析    李作威;张静;刘贺;

通用型医疗设备远程通信平台的开发构想    孙陈磊;

对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思考    金宇峰

港口与开发区走向“一体化”    见习记者 徐黎一通讯员 马新兵 王迎兵

企业化 一体化 股份化    

给生命播洒阳光    本报记者 王芳

相向发展 两座城市共同的愿望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博士 汪振军

联合作战应强化“八个一体化”    商春明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键在于推动科学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寿思华

提高军地一体化应急动员保障能力    张宏伟

桂柳签订旅游一体化合作协议    记者 刘桂丹

郑汴一体化 “开封复兴”新命题    本报记者 徐培鸿

从一体化到分化——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的分析    蔡孟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    金日

货币一体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杨照东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韩佳

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美娜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与经验实证    田青

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    李建军

Cercon全瓷冠——TA_2纯钛种植体基桩一体化修复实用性研究    武斌

欧盟银行业一体化:政策、进程及效应研究    李骏罡

基于光纤陀螺的寻北定向技术研究    张志君

一体化折板式两相厌氧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林英姿

ERP系统&管控一体化的开发与设计    任颖

粤港澳区域科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蓝锐彬

永利化工钛白粉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戴建军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研究    王志勇

城镇雨水管道程序设计计算与绘图一体化    江志

新地区主义视角下东盟的一体化构想与实践    张宁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关通关管理对策分析    马晓锦

镇村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朱雯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    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