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39
热度: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大多是生物法,常用的生物法包括A-O工艺、A-A-O工艺、氧化沟工艺、AB工艺、SBR工艺、生物膜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大多是生物法,常用的生物法包括A-O工艺、A-A-O工艺、氧化沟工艺、AB工艺、SBR工艺、生物膜工艺、高压膜工艺等。对各种工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A-A-O工艺与SBR、CAST、氧化沟等工艺,而对A-O工艺和A-A-O工艺的对比研究较少。本论文针对东莞市市区污水厂的水质,对两种工艺A-O和A-A-O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本文对A-O和A-A-O工艺进行了工程投资估算分析。通过测定两种工艺出水的水质参数BOD、COD、TN、TP,对比分析两个工艺的总处理效果。在缺氧池(二期)、厌氧池和生物池中,研究水样的NO_3-N、NO_2-N、TP、DO、pH以及碱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聚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分析了池中污水脱氮除磷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得出以下结论: (1) A-A-O系统的工程投资比A-O系统的工程投资高出211.9万元。 (2) A-O系统与A-A-O系统每天消耗的电能相差不大,A-O系统消耗电能比A-A-O系统稍高一点。 (3) 两种工艺的BOD去除效果都相当的好,出水BOD分别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但是相比之下,A-O工艺BOD去除率较A-A-O工艺BOD去除率高。 (4) 两种工艺的COD去除效果都相当的好,出水COD都很低,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但是相比之下,A-O工艺COD去除率还是较A-A-O工艺COD去除率高。 (5) 两种工艺的TN去除率都不太理想,不过两期出水TN也都能达到国家一级的标准,A-O工艺TN去除率较A-A-O工艺TN去除率高。 (6) 两种工艺的TP去除效果较差,一期的平均出水TP还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期也不能保证每天的出水都能在1mg/L以下,但是相比之下,A-A-O工艺TP去除率较A-O工艺TP去除率高。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A-O法 A-A-O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1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9-27
  • 1.1 我国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9-17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9-10
  •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10-11
  • 1.1.3 我国城市污水方法技术研究进展11-17
  • 1.2 水体中氮磷来源及危害17-19
  • 1.2.1 水体中氮磷来源及其主要存在形式17-18
  • 1.2.2 氮磷对水环境的危害18-19
  • 1.3 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及工艺19-24
  • 1.3.1 化学法19-20
  • 1.3.2 物理法20
  • 1.3.3 生物法20-21
  • 1.3.4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21-24
  • 1.3.5 小结24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24-27
  •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24-25
  • 1.4.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5-27
  • 第二章 污水厂处理工艺流程介绍27-29
  • 2.1 一期工艺27
  • 2.2 二期工艺27-28
  • 2.3 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在工艺设计上的不同点28-29
  • 第三章 经济方面的比较29-32
  • 3.1 工程投资估算对比29-30
  • 3.2 能耗的对比30-32
  • 第四章 实验准备工作32-34
  • 4.1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32
  • 4.2 拟采用的方案及措施32-34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34-52
  • 5.1 生物处理系统去除机理34
  • 5.2 一期工艺和二期工艺去除BOD效果对比34-36
  • 5.2.1 实验结果34-35
  • 5.2.2 结果分析35-36
  • 5.3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去除COD效果对比36-37
  • 5.3.1 实验结果36-37
  • 5.3.2 结果分析37
  • 5.4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脱氮效果对比37-39
  • 5.4.1 实验结果37-38
  • 5.4.2 结果分析38-39
  • 5.5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除磷效果对比39-41
  • 5.5.1 实验结果39-40
  • 5.5.2 结果分析40-41
  • 5.6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脱氮除磷过程的分析对比41-52
  • 5.6.1 硝化与反硝化42-46
  • 5.6.2 释磷与吸磷46-48
  • 5.6.3 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48-52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2-54
  • 6.1 结论52-53
  • 6.2 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段一级半工艺处理乌鲁木齐城市污水的应用研究    阿依图尔荪·麦麦提艾力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策    郑亚西,王关民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孙刚,盛连喜,冯江,郎宇,李振新

有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生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    王应红,黄健敏,龙炳清,冉鸣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悬浮、附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侍广良,马华年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    陈欣燕,程晓如,陈忠正

当代水污染防治的特点及发展    于忠民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研究    喻文熙,高廷耀

单槽式嫌气好气活性污泥法    范懋功

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涂保华,张洁,张雁秋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振栋;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    胡正峰;张磊;邱勤;韩光;李兴琼;

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因素    陈清艳,胡群义

UASB-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丁凯;詹忠庆;

因子分析法在巢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王在高;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李佐荣;鲍素敏;黄祥明;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研究进展    赵红;潘晓华;罗朝晖;许俊道;刘凤林;王杨;

龙河口水库总氮·总磷变化趋势研究    朱纯祥;朱振涛;

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    尹真真;邓春光;徐静;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明;杨浩;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太湖贡湖水源地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王阳阳;霍元子;姚垚;丁士明;何培民;

生物电极法废水处理中电流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树彪;张海勤;曹薇;董仁杰;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浅议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    杨金翠;

重庆市某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控制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唐燕秋;熊强;张可;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天津市水污染现状及对策浅论    赵翌晨;

水体中磷的转化与循环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所处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赵春雨;

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    李杰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莉莉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王立志

云南高原湖泊近现代沉积环境变化研究    王小雷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    杨慧君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内源性营养盐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与调控研究    黄传灵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及富营养化动态分析    吴颖靖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广州市政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分析    简健文;

简述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李伟;陈朴;

改进AB法处理味精废水的中试研究    白晓慧

AB法的A段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研究    周健,龙腾锐,苗利利

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厂的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姚俊芹;易红星;魏震华;秦继军;

气浮-AB工艺处理食品加工废水    孙迎雪,武福平,徐栋

混凝与AB法联用处理制革废水    钟华文;林培喜;谢文玉;廖艳;

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厂AB法处理污水过程的评价    海里且木·买买提,迪丽努尔·塔力甫

AB工艺污水厂A段不同溶解氧运行效果    李志刚;易红星;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    周健

AB法污水处理工艺功能升级试验研究    郭频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徐庆云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相动态变化及其与污泥性能相关性研究    成广勇

SBR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回用研究    项忠平

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刘锦霞,顾平

常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优缺点比较及生物处理技术新进展    陈水勇,俞伟波,杨伯起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和运行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沈耀良

中国水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刘晓松

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    宋序彤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刘超翔

传统与短程反硝化的影响因素及特性研究    张小玲,彭党聪,王志盈

中温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于德爽,彭永臻,张相忠,崔有为,孔范龙,刘栋

低溶解氧下活性污泥法的短程硝化研究    张小玲,王志盈,彭党聪,王晓昌

卡劳塞尔污水处理技术在贵石沟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相国;

物元分析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郭景海;

土壤类型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功能的关系    杨昌凤;夏盛林;许春所;陈华;刘天兵;

污水处理厂引进高速风机的探讨    冯生华

优序法在污水处理厂优选中的应用    田贵全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工业污水管理中的地位    杨玲,李宁江,张鸣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工程    朱向东

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的实施特色    王光荣

水环境中的药物对污水处理厂和地面水的潜在影响    荃葳

关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浅见    冯生华

洛阳市污水处理与节能减排的思考和建议    王建美;丁绍凯;

湖州市北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氧化沟运行管理    黄海明;

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众望所归    高相升;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水资源应对措施——谈国外水循环利用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王苗苗;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班福忱;程琳;张佩泽;苑晓叶;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的潜力分析    雷洋;王玉明;杨勇;郑祥;

污水处理厂曝气控制    夏文辉;刘芬;周雹;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之探讨    徐志瑛;徐志明;

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控制    耿静;王元刚;李秀荣;徐金凤;

BOT污水处理厂落户武汉阳逻    金涛 陈克斌

河湖水质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闫雪静

山东通报批评治污不力者    记者  周雁凌

5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    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加快污水厂建设步伐 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    刘剑辉

市政府下达污水处理厂“限期整改令”    记者  庄云锋

11月底前10个污水处理厂投用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

全省最大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    蒋凌

污水处理厂每天“生产”污水    雒焕素

兰州最大污水处理厂9月投用    孙存德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优化与综合评价研究    陈立爱

反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与ASM2D在污水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杜敬

深圳河及沿岸污水处理厂典型雌激素微生物转化研究    王凌云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决策研究    蒋茹

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及其在滇池水系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黄斌

广州市典型污染河道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有机硫化物的初步研究    盛彦清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焦志华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    许兵

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谢春生

山东嘉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武秋生

萧山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处理工艺研究    修燕

大庆西城区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    邢世才

污水处理厂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谭晶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评价体系研究    李为

污水处理厂远程交互式系统    王伟东

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    田秀芳

沌口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调查与预测    张齐云

广东某污水处理厂强化除磷工艺实验研究    贾丽玥

南方某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方案研究    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