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复合菌群处理高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27
热度:

复合菌群处理高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技术研究【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用水量极大,但由于严重的水资源污染,使得原本人均水资源贫乏的我国更加严重,缺水问题正在极大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用水量极大,但由于严重的水资源污染,使得原本人均水资源贫乏的我国更加严重,缺水问题正在极大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适宜的处理方法,降低或者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论文进行了利用生物方法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方面的研究,包括:菌群的培养和驯化,单一菌群和复合菌群处理城市污水的探索,涉及复合菌群中的单一菌群浓度的变化对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的影响,复合菌群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验工艺条件等研究。率先采用降解发酵、复合发酵和光合发酵串联新工艺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并结合絮凝工艺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本论文实验通过采集、纯化、培养和驯化,获得了需要的光合细菌群、乳酸细菌群、放线菌群、酵母菌群,并经不同菌群间比例优化试验,获得了适宜的复合菌群;进行的单一菌群处理较低浓度城市污水研究,表明乳酸细菌群和光合细菌群污水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但酵母菌群则净化污水作用较差,据此我们提高乳酸细菌群、放线菌群、光合细菌群的所占比例,适当降低酵母菌群的用量;还利用单一菌群和复合菌群处理了较高浓度城市污水,并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了试验参数和条件;高浓度污水(COD10000mg/L)经复合菌群、乳酸细菌群处理后,COD降低效果均较为明显,特别是氨氮的去除率更好(可达93%以上),随后利用光合细菌群进一步处理,COD去除率接近90%,氨氮的去除率超过94%,说明本文采用的生化处理方法能适合高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实验室小试设备上,我们采用降解发酵-复合发酵-光合发酵三个阶段工艺处理高浓度城市污水,结合絮凝剂利用和絮凝方法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工艺,对于高浓度城市污水的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 【关键词】:复合菌群 活性培养 改性 活性条件 絮凝 工艺 无害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8
  • 1.1 我国城市污水的现状9-11
  • 1.1.1 我国水资源的概况9
  • 1.1.2 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状况9-10
  • 1.1.3 我国城市污水的污染状况10-11
  • 1.1.3.1 城市污水的组成10-11
  • 1.1.3.2 城市污水的特征11
  • 1.2 城市污水的处理进展11-19
  • 1.2.1 物理处理方法12
  • 1.2.2 化学处理方法12-13
  • 1.2.3 生物处理法13-19
  • 1.2.3.1 好氧生物处理法13-15
  • 1.2.3.2 厌氧生物处理法15-17
  • 1.2.3.3 光合细菌处理法17-19
  • 1.3 复合菌群的研究进展19-26
  • 1.3.1 复合菌群的组成及其特点19-23
  • 1.3.1.1 光合细菌群(PSB)19-20
  • 1.3.1.2 乳酸细菌群(Lactobacillus)20-21
  • 1.3.1.3 放线菌群(Actinomycetes)21-22
  • 1.3.1.4 酵母菌群(Microzymes)22-23
  • 1.3.2 复合菌群的应用概述23-26
  • 1.3.2.1 复合菌群在农业上的应用概述23
  • 1.3.2.2 复合菌群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概述23
  • 1.3.2.3 复合菌群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概述23-26
  • 1.3.3 复合菌群的应用原理26
  • 1.4 论文工作的提出26-28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8-33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28-30
  • 2.1.1 实验试剂28-29
  • 2.1.2 实验仪器29-30
  • 2.2 分析项目及方法30-33
  • 2.2.1 化学指标30-31
  • 2.2.1.1 化学需氧量(COD)30
  • 2.2.1.2 氨氮(NH_3-N)30-31
  • 2.2.1.3 化学指标的去除率31
  • 2.2.2 生物指标31-33
  • 2.2.2.1 细菌总数的测定32
  • 2.2.2.2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32-33
  • 第三章 单一菌群的培养与研究33-40
  • 3.1 光合细菌群的培养与研究33-35
  • 3.2 乳酸细菌群的培养与研究35-36
  • 3.3 放线菌群的培养与研究36-38
  • 3.4 酵母菌群的培养与研究38-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菌群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40-49
  • 4.1 单一菌群的处理效果实验40-42
  • 4.1.1 光合细菌群40-41
  • 4.1.2 乳酸细菌群41-42
  • 4.1.3 酵母菌群42
  • 4.2 复合菌群协同效应的研究42-46
  • 4.2.1 实验方案42-43
  • 4.2.2 实验结果43-45
  • 4.2.3 实验分析45-46
  • 4.3 复合菌群的培养46-47
  • 4.3.1 培养方案46-47
  • 4.3.2 培养结果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第五章 复合菌群活性的影响因素49-66
  • 5.1 搅拌的影响49-53
  • 5.2 培养液和增殖液的效果比较53-56
  • 5.3 搅拌方式的影响56-59
  • 5.4 处理时间的影响59-62
  • 5.5 温度的影响62-65
  • 5.6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复合菌群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的研究66-69
  • 6.1 复合菌群和乳酸细菌群处理高浓度污水66-67
  • 6.2 光合细菌群的再处理67-68
  • 6.3 本章小结68-69
  • 第七章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絮凝研究69-74
  • 7.1 絮凝剂69
  • 7.2 絮凝率测定方法69
  • 7.3 絮凝实验69-71
  • 7.3.1 絮凝光合细菌群结果70
  • 7.3.2 絮凝复合菌群结果70-71
  • 7.4 COD 去除率71-72
  • 7.4.1 PFS 和PAC 絮凝的COD 结果71-72
  • 7.4.2 PAC 和PFS 絮凝的COD 结果72
  • 7.4.3 PAC、PFS 和PAM 絮凝的COD 结果72
  • 7.5 本章小结72-74
  • 第八章 复合菌群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的工艺研究74-79
  • 8.1 实验室规模实验的工艺74-76
  • 8.1.1 工艺流程图75
  • 8.1.2 工艺中各设备的作用75-76
  • 8.2 工艺条件与操作步骤76
  • 8.2.1 工艺条件76
  • 8.2.2 操作步骤76
  • 8.3 运行结果76-77
  • 8.4 无害化参数测定77-78
  • 8.4.1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77-78
  • 8.4.2 蛔虫卵的测定78
  • 8.5 本章小结78-79
  • 第九章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84-85
  • 致谢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EM菌对微囊藻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马晶;赵洋甬;

吸附—微波催化氧化协同处理葡萄酒生产废水的研究    孙凤娟

AAC反应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处理能力研究    温树梅

EM菌强化SBR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程晓如,陈永祥,孙迎霞

优势复合菌群EM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    白振光,胡满银,滕济林,王小敏

中国城市供水排水发展特征及对策    宋序彤

用物理化学概念剖析污水水质特性    陈为庄,曹佳红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杰,曹开朗

EM对生活污水中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邵青

EM用于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陈永祥,程晓如,邵青

活性污泥层在新型复合生物系统中的作用    宋瑞平,刘红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中的生物作用    夏四清,杨殿海,高廷耀,姜立安

SBR中混凝剂与微生物的协同除污效能    王洪洋,侯红娟,周琪

UASB-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丁凯;詹忠庆;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备铁系超细材料的研究进展    谭婷婷;张淑珍;赵业军;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吴秀玲,毕学军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进水COD与SS相关性分析    周洪霞;

H_2S引起的污水管道腐蚀及其控制    高文乔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杨超英;钱森和;厉荣玉;薛正莲;付强;

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技术    李浩;冷云伟;任恒星;赵兰;

环境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史绮;牟子平;高为;

浅议区域给水排水综合规划    秦琦;田一梅;喻青;

微生物—土壤污染生态学研究综述    徐静圆;戈振扬;贺勇;

直接植被法在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应用    储玲;刘登义;

四种填料对自然水体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研究    刘景明;于洋;徐岩;俞晟;王爱辉;

“两高一资”行业定量化判定标准研究    李晓亮;林爱军;葛察忠;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光合细菌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金梅;刘磊;唐湘华;徐国良;李俊俊;黄遵锡;

啤酒废酵母对水中亚甲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余兰梅;邱奎;刘卉;吴跃敏;吴桂萍;

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研究    王琴;王辉;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王群;张和喜;

聚合硫酸铝的盐基度及其混凝性能    王丽燕;李明玉;

电晕放电与光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研究    黄丽萍

苯并[a]芘对栉孔扇贝分子毒理学机制的研究    苗晶晶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啤酒厂剩余污泥堆肥高效菌群构建及其新型堆肥工艺研究    潘飞

人为影响下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机制    许思思

嗜热真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Ⅰ、CBHⅡ)和内切葡聚糖酶(EGⅠ)的分子改造    王秀娟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新型IC-SBBR组合工艺在猪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永明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调蓄水库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胡志东

东平湖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    宋洪宁

细菌固定化及其强化生物浸出的初步研究    陶敏慧

镉—苯并[α]芘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研究    王琳

山东省沿岸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隋吉星

沈阳市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综合评价研究    恩惠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    李璨

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张永静

微波诱导Fe_2O_3/Al_2O_3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水中苯酚    张国宇,王鹏,石岩,马慧俊,洪光

利用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研究    丁雪梅

铁刨花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室温下处理城镇污水的影响    彭彬;刘燕;张旭栋;

Fenton试剂的氧化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陈胜兵,何少华,娄金生,谢水波

新疆番茄酱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利用方式探析    韩芹芹;杨跃辉;姜逢清;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郑健斌

普通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生命周期能耗分析    吴敏,杨健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晖,Huang C.P.

EM用于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陈永祥,程晓如,邵青

蒸发浓缩—UASB—A/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王娟;郑展望;

改性膨润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    魏光涛

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特性研究    翟小敏

高活性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祝国芹,姜静颖, 刘卫,谢新满,孙文山,刘新春

光合细菌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刘中,于伟君,刘义新,王晓光, 刘振华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杜鹏飞,钱易,杜文涛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    许修宏,肖玉珍,陈建平,李杰

光合细菌饲料添加剂的发酵工艺及蛋鸡饲养效果试验    刘春朝,钱新民,高登文,高淑霞

EM技术在生态农业及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屈淑嫒

用神经网络辨识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    辛刚,蒋文举,金燕,谭钦文,刘成军

高效降解木质素优势混合菌的诱变选育研究    郭鹏,陈敏,陈中豪

EM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徐晓梅;

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    王平

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李欣;张宏艳;于秀华;

阳离子化羧甲基纤维素研制及评价    冯琳

一种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应用研究    刘明华,张宏

天然高分子改性水处理剂在处理油田污水中的应用    潘碌亭,赵建夫,肖锦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吸附性能的比较研究    侯曼玲,卫艳新,盛利元,谭秀丽

新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研究    谭正德,龙有前,王碧莲,李协成

魔芋葡甘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许秀真,陈玉成,庞杰,李金城

魔芋葡甘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许秀真,陈玉成,庞杰,李金城

聚硅酸的PFS改性及其絮凝性能的研究    庄玉贵

黏土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及其作用机理    潘纲,张明明,闫海,邹华,陈灏

木质泰在膨润土有机改性中的应用    周婷婷;任瑞晨;李彩霞;

抗坏血酸对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袁道强;梁丽琴;王振锋;

新型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Co_2O_3的制备及表征    李娟;马红竹;王博;崔雪;

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    秦旭芝;马少健;

巴氏合金的改性——制备工艺研究    董光能;邓日智;谢友柏;

粉煤灰表面包覆技术    杨玉芬;盖国胜;郝向阳;蔡振芳;杨玉芬;

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    马少健;秦旭芝;苏秀娟;莫伟;

酶对针叶木KP纤维改性的研究    张爱萍;秦梦华;

羊毛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理化性能研究    段云飞;

聚烯烃材料的功能化及改性    胡友良;

新型流量计不怕絮凝    通讯员 阎江斌 李杰堂报道

能聚公司全力开发改性工程塑料    记者 孙蕾

南京有望引入神奇细菌治污    南环 刘晓东

尼龙改性在注塑过程中的应用    文昭

纸蜂窝“端楞”复合胶——改性聚乙酸乙烯脂    廊坊绿洲 韩立泉

让猪健康快乐地生长    本报记者 葛密艳

沥青路改性 隔声屏消音    李婧

陶瓷废水的絮凝清洁处理    冀川

农用硝铵改性改造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张琴

木质素类改性是热点聚羧酸类研发是方向    江苏省建科院冉千平

生物降解微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的基础研究    朱亮

氨基甲酸酯系淀粉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郭磊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    张怀勤

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固化反应历程研究    朱丽滨

壳聚糖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曹文灵

廉价体系合成的钛硅沸石分子筛结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刘娜

纳米碳管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初步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李昱

不同方式改性的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比较研究    刘怡

膜生物反应器中延缓膜污染技术的研究    张颖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1-x)Ni_xO_2的合成、改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童东革

复合菌群处理高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技术研究    周先锋

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研究    程晓春

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    王秀芬

改性木质素类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王青

纳米磁性复合体光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张昊

氰酸酯/双马/环氧共聚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李俊菊

碱木质素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齐连丽

SBA-15介孔分子筛的改性及其催化性能    李颖

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    王海波

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孔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