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51
热度: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研究【摘要】:试验详细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效能、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滤池沿程生物量、生物活性、微生物分布,

【摘要】: 试验详细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效能、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滤池沿程生物量、生物活性、微生物分布,探讨了LBAF反应器中的生物膜特征;并利用改性沸石对滤池出水中的磷进行了处理,研究了改性沸石除磷的机理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 (1)通过试验确定了反应器运行的最佳状态,即最佳气水比为10:1,A、B段最佳曝气比为1:1。 (2)全程曝气条件下,通过沿程含氮化合物分析、生物活性和底物转化速率,以及细菌计数证明了反应器内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分析了水力负荷和污染物负荷对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器水力负荷小于0.43m~3/(m~2·h)时,总氮的去除率基本不受影响;对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的研究表明,LBAF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明显随进水有机负荷和氨氮容积负荷的增大而降低,但总氮的数据较离散,去除率不稳定。 (3)利用反应器可以灵活控制曝气点的优点,在前置反硝化工艺条件下,分别考察了不同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及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对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不大,考虑到节省动力消耗,以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1:4为宜;当回流比增加的时候,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总氮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水力负荷过大,污水与滤料接触不充分,一方面造成反冲洗频繁,另一方面由于反应不充分,硝化作用不彻底。认为回流比以1:1为宜。最后,从反应器的运行结果的比较来看,前置反硝化工艺的脱氮效能要优于全程曝气工艺。 (4)从出水达标角度考虑,由于滤池自身难以同时完成脱氮除磷,试验采用改性沸石对滤池出水进行除磷。试验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考察了改性沸石吸附磷的效能,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吸附磷的吸附等温线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公式符合Freundlich公式;并对吸附的动力学和改性沸石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 生活污水 同时硝化反硝化 前置反硝化 改性沸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24
  • 1.1 我国水污染及其治理现状8-10
  • 1.2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现状10-16
  • 1.3 吸附法除磷技术现状16-22
  • 1.4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22-24
  • 2 反应器与试验设计24-32
  • 2.1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LBAF)24-28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28-32
  • 3 LBAF 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研究32-56
  • 3.1 LBAF 的挂膜启动性能32-34
  • 3.2 LBAF 运行最佳曝气条件的确定34-37
  • 3.3 LBAF 去除污染物的运行结果37-40
  • 3.4 全程曝气条件下LBAF 的脱氮效能研究40-46
  • 3.5 LBAF 的反冲洗性能46-50
  • 3.6 LBAF 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50-54
  • 3.7 本章小结54-56
  • 4 LBAF 采用前置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研究56-66
  • 4.1 前置反硝化工况的设置56-57
  • 4.2 前置反硝化LBAF 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结果57-58
  • 4.3 缺氧区和好氧区体积比对LBAF 脱氮的影响58-61
  • 4.4 回流条件下滤池沿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计数结果61-62
  • 4.5 回流比对LBAF 脱氮效能的影响62-63
  • 4.6 进水碳氮比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63-64
  • 4.7 两种运行方式下 LBAF 去除污染物的对比分析64
  • 4.8 本章小结64-66
  • 5 改性沸石除磷性能研究66-84
  • 5.1 沸石改性方法的比选试验66-68
  • 5.2 改性沸石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影响试验68-69
  • 5.3 改性沸石除磷的动态试验研究69-71
  • 5.4 改性沸石的解吸及其再吸附性能研究71-72
  • 5.5 改性沸石除磷的吸附等温线72-75
  • 5.6 改性沸石吸附磷的动力学研究75-77
  • 5.7 改性沸石吸附除磷的机理探讨77-81
  • 5.8 本章小结81-84
  • 6 LBAF 中生物膜的特征分析84-94
  • 6.1 LBAF 中微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84-86
  • 6.2 LBAF 中生物膜活性特征86-87
  • 6.3 LBAF 中的生物相检测87-91
  • 6.4 本章小结91-94
  • 7 结论和建议94-96
  • 7.1 结论94-95
  • 7.2 建议95-96
  • 致谢96-98
  • 参考文献98-106
  • 附录10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常用吸附剂的基础性能及应用    梁肃臣

气水比回流比及冲击负荷对BAF的影响    徐亚明,吴浩汀

生物膜系统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实验研究    张鹏,苏宏

FMA型沸石吸附剂制备及其在含磷、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孙家寿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杰,曹开朗

滤料粒径对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影响    田文华,文湘华,崔燕平,钱易

进水COD浓度及C/N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侯红娟;王洪洋;周琪;

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刘旭东,杨正松,张健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    徐亚明,蒋彬

新型除磷剂──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的研制与应用    黄瑾晖,王继徽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    严子春

新型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LBAF)处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王胤

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最新进展    肖泳

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

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    孙力

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汪海波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王琳;孙国鼐;

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

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高压电场对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影响    王洪成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席永清

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交联共混絮凝剂(CATC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游力军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双能场/生物法降解废水中苯酚的研究    陈静颖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铬及萃取剂回收方法研究    金洪洙

环境水中二甲胺和二乙胺分析方法的研究    马兴华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天然沸石处理氨氮废水及农作物应用研究    朱克银,曹亮

三相生物流化床去除有机物的混合与传递过程分析    王世和,沈鹏

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特点工艺及其改进    徐亚同

不同结构母体对制备钛沸石的影响    郭新闻,王祥生,于桂燕

厌氧流化床水力混合特性的研究    龙腾锐;郝以琼;夏志祥;何强;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研究进展    张鹏,周琪,屈计宁,顾国维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废水中六价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与废水浓度及酸度的关系——兼与施波同志商榷    周枫;

钛硅沸石的制备及其选择氧化性能    王祥生,郭新闻,刘靖

微孔-大孔双孔结构β沸石材料的构筑规律    王星东,王亚军,董安钢,唐颐

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试验研究    张欣;吴浩汀;谢凯娜;

活动导流墙同心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晓毅;罗固源;汤丽娟;吴姝媛;

常温下连续流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    陈英文;陈徉;沈树宝;

OGO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特性    许晓毅;罗固源;吴淑媛;汤丽娟;

厌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沉砂池出水    唐标文;王文元;白少元;陈留金;

水力负荷对A/O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傅金祥;陈东宁;李微;李智;徐昊;

A/O生物滤池快速启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石莹;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红晶;龙腾锐;何强;曹艳晓;

二级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    戴文权;杜茂安;张翔;万春黎;李观元;

废碱氧化系统管理与优化    袁欣;王明臣;关继良;孙明峰;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

利用摇动载体—生物膜法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杨乃鹏;梁鹏;

一种现场处理污水的水面植物生物膜氧化沟    高婷;吴启堂;曾曙才;H.Chua;

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

利用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韩秀丽;陈稳;

岱庄煤矿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张志刚;赵丙庆;沈海东;

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与应用    李春来;刘康怀;赵文玉;张华;覃许江;司圣飞;

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陈斌;张宗军;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王俊能;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

排水集团夏季降温靠污水空调    通讯员 刘海

海宁一个村子的治污经验惊动了很多人    记者 范琛实习生 马金金 通讯员 朱财宝

昔日“龙须沟” 今日“大公园”    胥思明 何举云 蓝莹 洪栖禾

解决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狄崇兰

芦苇水葱前晃一圈 生活污水黑“发”转清    本报记者 缪琴

无锡惠山区落实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刘桂兰 高杰

明年年底八成生活污水可处理    本报记者 成燕

治理生活污水 力促达标排放    何川 本报记者 钟晓晴

饭店林立煞风景 溪源景区盼保护    本报记者  原仁开

治污费用高 钱该谁来出?    陈宇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    张红晶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晓毅

回流式生物膜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洪禧

一种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崔丽

交替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系统生物除磷试验研究    郑蓓

生活污水和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黄新恩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摇动床技术和厌氧氨氧化石化废水生物脱氮    石利军

城镇污水处理A_mO_n一体化工艺研发及机理研究    刘长青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曹艳晓

改良型ICEAS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试验研究    周芳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的研究    姜苏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岩龙

厌氧—好氧交替式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处理效果研究    李超

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代琳琳

颗粒污泥SBR中污泥稳定性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卢姗

分散生活污水除磷脱氮净化工艺厌氧部分研究    钟英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易彪

跌水曝气接触氧化处理小城镇污水的研究    唐恒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