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处理北方城市污水微生物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49
热度: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处理北方城市污水微生物特性研究【摘要】: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是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个污水处理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将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应用

【摘要】: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是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个污水处理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将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缓解目前水资源短缺、解决供需水矛盾,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系统的研究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内微生物特性的较少,在低温下研究系统内微生物的特性变化更是一个空白。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针对目前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存在的问题,以生活污水做为处理对象,对系统在北方地区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特性变化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随着回流比的加大,系统总氮的去除率随之增大,COD在缺氧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在低温条件下,随着反应系统回流比的增大,活性污泥、生物膜浓度以及活性都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 系统内生物量的上升,导致系统有机负荷的降低,所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活性呈下降的趋势。而在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的整体活性和生物膜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下。但是与常温下微生物的活性相比,微生物的活性下降的很多,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变化不再有相关性。温度对微生物的数量影响很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都有所降低。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比了常温、低温运行状况下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内部微生物相的特性。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系统内活性污泥生物膜内微生物相丰富,而低温状况下,活性污泥内丝状菌滋生,生物膜大量脱落,但是生物膜的存在保证了系统在低温状况下的处理效率。 因为系统的有机负荷降低,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所以无论是活性污泥上的还是生物膜上的硝化细菌数量和活性均随回流比的增加而增加,生物膜上的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均高于活性污泥上的。低温条件下,无论是对于活性污泥还是生物膜,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也随着回流比的上升而上 【关键词】: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 微生物 回流比 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0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课题背景10
  • 1.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0-11
  • 1.3 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1-12
  • 1.4 生物脱氮理论及其应用12-19
  • 1.4.1 生物脱氮原理12-14
  • 1.4.2 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14-19
  • 1.5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19-23
  • 1.5.1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的原理20
  • 1.5.2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的主要特点20-22
  • 1.5.3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的微生物特性研究现状22-23
  • 1.6 本课题来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和意义23-25
  • 1.6.1 课题来源23
  •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1.6.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4-25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25-34
  • 2.1 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特点25
  • 2.2 试验装置和水质检测指标25-27
  • 2.2.1 试验装置和工艺流程25-26
  • 2.2.2 水质分析方法26-27
  • 2.3 微生物检测指标27-34
  • 2.3.1 MPN检测方法的试验原理及操作方法27-30
  • 2.3.2 微生物活性测定的试验原理及操作方法30-31
  • 2.3.3 硝化细菌活性测定的试验原理及操作方法31-33
  • 2.3.4 生物膜特征分析33-34
  • 第3章 微生物整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4-48
  • 3.1 简介34-36
  • 3.2 回流比对微生物整体数量和活性的影响36-41
  • 3.2.1 回流比对微生物整体数量的影响36-39
  • 3.2.2 回流比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39-41
  • 3.3 温度对微生物整体数量和活性的影响41-44
  • 3.3.1 温度对微生物整体数量的影响42-43
  • 3.3.2 温度对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影响43-44
  • 3.4 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生物相分析44-46
  • 3.4.1 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特征44-45
  • 3.4.2 复合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膜生物特征45-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硝化细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8-58
  • 4.1 简介48
  • 4.2 回流比对硝化细菌特性的影响48-51
  • 4.2.1 常温下的影响48-50
  • 4.2.2 低温下的影响50-51
  • 4.3 温度对硝化细菌数量和活性的影响51-52
  • 4.4 硝化作用动力学模型的研究52-56
  • 4.4.1 硝化反应模型的建立52-55
  • 4.4.2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四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王冰

含生长素载体固定高效菌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牛姗姗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体结构的关系研究    龙腾锐,何强,林刚

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量、厚度及活性    赵庆良,刘淑彦,王琨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黄霞,俞毓馨,王蕾

悬浮填料浮动床石化废水处理初步研究    夏四清,王学江,高廷耀,周增炎,孙华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鲍立宁

细胞固定化技术——海藻酸钠包埋法的研究进展    李超敏;韩梅;张良;陈锡时;

重金属离子对污水生物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玉年;印华斌;赵丽;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    王晖文;韩会玲;

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微生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刘树根;朱南文;

微生物对污水的生物处理作用    付丽丽;

产抗菌活性物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江军山;张鑫;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17β-雌二醇的研究    李洪枚;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李克勋;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污水处理曝气系统中节能检控技术的应用    王岩;陶薇;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Cu_xZn_(1-x)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梁孝锡;郝斌;李良超;陈柯宇;周琴;

禽类粪便无害化处理在预防禽流感中的作用    昌艳萍;阚振荣;李艳芹;闫蕾蕾;李春青;

微电解技术在电镀综合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贺启环;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A-(O/A)~n-SMBR工艺强化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张传义

超声波在城市剩余活性污泥中的传输特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田红

自然风速场下微生物气溶胶的室内外扩散与风险研究    刘伟

循环冷却水水质条件对生物粘泥性质及控制的影响研究    马涛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薛梅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    赵晓宁

青岛近海地区生物气溶胶季节分布特征研究    徐文兵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巩元娇

海洋微藻快速生长及油脂富集技术的初步研究    焦媛媛

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    宋妮

A/O一体化曝气生物技术处理污水效率研究    宋波

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军;李乃实;王磊;李大功;

废水脱氮处理方法研究    梁刘艳,汪苹

A/O工艺与分段进水两种生物脱氮工艺的比较研究(英文)    祝贵兵;彭永臻;王淑莹;马斌;

电化学法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张艳艳;周笑绿;谭小文;花蓉;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汤琪;

水环境中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张金莲;吴振斌;

SBR法工艺特性研究    刘永淞,陈纯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方式的改进    黄甦,刘瑾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    曹国民,赵庆祥,张彤

生物复合工艺处理寒冷地区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许春生

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脱氮试验研究    高艳玲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的研究    姜苏

沸石—火山岩双层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柳

连续流A/O生物膜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研究    吴健

廉价包埋剂聚乙烯醇的研究    李彤,俞毓馨,胡纪萃

热带假丝酵母314号固定化细胞分解苯酚的研究    黄武华,陈健斌

镰刀菌12号固定化细胞降解氰的研究    周相林,张国忠,蔡则诚,顾慧英

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的固定化技术    赵亚乾,杨镭,李康敏,黄晓晖 ,方志健

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    李探微,韦苏,SillkeBen,AngenikaBan

关于影响活性污泥沉降因素及设计沉淀池应注意问题的研究    江树志

SBR法废水生化处理简介    陈吉庆

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中的丝状细菌    许宏良;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金属元素含量    卓琳;傅敏;陈盛明;

活性污泥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黎秋华;李平;陈忠正;吴锦华;梁世中;

耐盐微生物的培养与高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    余宗学;严学亿;安立超;

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王发珍;李天增;

臭氧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冯晓静;

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

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    崔成武;

活性污泥生化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杨芸;

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

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硝化反硝的研究    王源;孟凡刚;周忠波;黄国城;高贵和;

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

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    李培睿;李宗义;王振宇;王海磊;贾蕴丽;

生物除磷糖控制(CHC)工艺的试验研究    冯生华;刘延华;

磁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    易洋;周勉;曾茂军;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    陈声贵;许木启;周可新;曹宏;

从污水中找出“钱景”    薛燕 胡敦明

追踪污水变清的奥秘    本报记者 来洁

制药污水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    邓国军

“机器人”吞污泥吐肥料治蓝藻    记者 燕冰通讯员 蔡晓臻

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环保专项验收    李平

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夏昕

污水处理全过程    陈希

节能减排靠人力资源保障    阮莉珠

西朗污水处理项目技术领先    徐琦

污水滤清“把关人”    本报实习记者 吴迪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    卢永

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李金娟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基于生物捕食的剩余活性污泥减量研究    陈晓飞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    江映翔

热水解联合氯化钙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性能    于洁

海洋钻井平台废弃税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杨知勋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刘俊建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天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    赵振

磷钙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选择试验    石小锋

循环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CAS-BT)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    黄平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范石美

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李玉新

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和改善其活性的研究    朱现信

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探索研究    王传花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模拟    李志颖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鲜吉成

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相关特性的研究    吴坚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