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24
热度:

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研究【摘要】: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环境中药物残留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未被完全吸收

【摘要】: 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环境中药物残留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将通过尿液、粪便排泄等途径进入城市污水或医院污水,而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技术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有可能在水环境中形成“假性持久性”污染,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首先以药物在水环境中的预测含量、持久存在性及其毒性为依据,建立了水环境中“优先控制药物”筛选体系。以上海市为例,对七大类(共47种)药物在水环境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估。选取了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头孢拉定(Cefradine,CED)、头孢克洛(Cefaclor,CCR)、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头孢哌酮(Cefoperazone,CPZ)等五种头孢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本研究的目标分析物展开相关研究。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SPE-HPLC-UVD)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环境样品(包括不同水样和污泥样)中的五种头孢类抗生素进行同时测定。五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所有水样中回收率符合检测要求,MDL在26.14-59.44ng/L之间。利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目标分析物在上海市两家污水处理厂(MH污水厂、XZ污水厂)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受纳水体的潜在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五种头孢类抗生素在两家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初沉水和出水中都有检出,浓度水平在ng/L-μg/L。综合MH污水厂的四次采样分析,发现7月份的检测浓度水平均低于其他三个月份,这可能与头孢类抗生素使用量的季节波动和温度升高促进其降解有关。比较分析两污水厂数据,结果提示氧化沟工艺对头孢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比A2/O工艺好。另外,五种头孢类抗生素在出水中的日流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头孢类抗生素的排放负荷不同,对受纳水体的潜在影响也不同。 对头孢类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水解、生物降解、光解及吸附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头孢类抗生素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AZ、CED、CTX和CPZ在50℃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83,3.73,0.70和1.07天。水解是头孢类抗生素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水解速率随温度或pH的增加而加快,提示可以通过加热或加碱的方法处理含有头孢类抗生素的废水。另外,污水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水解速率较在其他水体快。微生物及光照对头孢类抗生素降解的影响不明显。通过HPLC分析了水解产物,发现25℃保存10天后主要的降解产物为头孢类抗生素的母体物质7-氨基头孢烷酸(7-ACA )。污泥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污泥吸附平衡时间是4h;吸附曲线能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较好的拟合;吸附常数(Kd)均小于0.005,表明污泥对它们的吸附作用较小;有机质吸附常数(Koc)均小于0.02,表明其在污泥中的迁移性较弱;吸附Gibbs自由能函变均小于20kJ/mol,提示吸附机制为物理性吸附,主要吸附作用力为疏水键力。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发现,在浓度0-40.0mg/L范围内,CAZ、CED、CCR、CTX及CPZ对活性污泥呼吸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没有明显规律。其原因可能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抗生素本身又能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以及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的耐药敏感性不同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水环境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检出再一次证实了其在中国的大量生产和不合理的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尚未明确,其在水环境中的“假性持久性”污染状况不容忽视。由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极为罕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原创性,为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政策,保护生态和人体健康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 筛选模型 头孢类抗生素 污水处理 去除 水环境 降解行为 污泥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87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6
  • 第一章 绪论16-35
  • 1.1 水环境中药物的来源及危害16-19
  • 1.1.1 水环境中药物的来源16-18
  • 1.1.2 水环境中药物的危害18-19
  • 1.2 水环境中药物的污染现状19-22
  • 1.2.1 地表水19-21
  • 1.2.2 饮用水21
  • 1.2.3 地下水、污泥、土壤21
  • 1.2.4 水生生物体21-22
  • 1.3 水环境中药物的分析方法22-26
  • 1.3.1 样品预处理技术22-23
  • 1.3.2 检测技术23-26
  • 1.4 水环境中药物的迁移转化特性26-30
  • 1.4.1 水解27
  • 1.4.2 光解27-28
  • 1.4.3 吸附28-29
  • 1.4.4 生物降解29
  • 1.4.5 生物富集29-30
  • 1.5 头孢类抗生素国内外市场状况30-32
  • 1.5.1 国内市场状况31-32
  • 1.5.2 国外市场状况32
  • 1.6 课题来源、意义及研究内容32-35
  • 1.6.1 课题来源32
  • 1.6.2 研究背景及意义32-33
  • 1.6.3 研究内容33
  • 1.6.4 技术路线33-35
  • 第二章 水环境中优先控制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与应用35-44
  • 2.1 筛选体系的建立35-39
  • 2.1.1 药物预测含量35-37
  • 2.1.2 药物持久存在性37
  • 2.1.3 药物毒性37-39
  • 2.1.4 总分计算39
  • 2.2 筛选体系的应用——上海市水环境中优先控制药物的筛选39-43
  • 2.3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SPE-HPLC-UV 法同时测定水环境样品中几种头孢类抗生素44-63
  • 3.1 试验材料44-47
  • 3.1.1 仪器与设备44-45
  • 3.1.2 标准物质与试剂45-47
  • 3.2 试验方法47-49
  • 3.2.1 玻璃容器的清洗47
  • 3.2.2 样品采集47-48
  • 3.2.3 样品前处理48-49
  • 3.2.4 色谱条件49
  • 3.2.5 头孢类抗生素水溶液稳定性试验49
  • 3.3 结果与讨论49-61
  • 3.3.1 SPE 条件的选择与优化49-53
  • 3.3.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53-54
  • 3.3.3 头孢类抗生素水溶液稳定性试验54-55
  • 3.3.4 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55-59
  • 3.3.5 实际水样和污泥样的测定59-61
  • 3.4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污水处理厂水体中头孢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受纳水体的潜在风险63-74
  • 4.1 水样采集63-64
  • 4.2 水样预处理与分析64-65
  • 4.3 结果与讨论65-72
  • 4.3.1 各采样点水样的部分理化参数65
  • 4.3.2 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水体中的含量水平65-68
  • 4.3.3 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中去除率、日流量分析及其对受纳水体的潜在风险68-71
  • 4.3.4 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头孢类抗生素的人均消费量71-72
  • 4.4 本章小结72-74
  • 第五章 水环境中头孢类抗生素的降解行为规律研究74-93
  • 5.1 材料与方法74-77
  • 5.1.1 试验材料74-75
  • 5.1.2 试验方法75-77
  • 5.1.3 分析方法77
  • 5.2 结果与讨论77-91
  • 5.2.1 水解预试验77-78
  • 5.2.2 不同温度对水解的影响78-81
  • 5.2.3 不同pH 对水解的影响81-83
  • 5.2.4 不同水体对水解的影响83-85
  • 5.2.5 水体灭菌与否对降解的影响85-87
  • 5.2.6 光照对降解的影响87-89
  • 5.2.7 头孢类抗生素降解机制初探89-91
  • 5.3 本章小结91-93
  • 第六章 水环境中头孢类抗生素的吸附行为规律研究93-104
  • 6.1 材料与方法93-97
  • 6.1.1 试验材料93-94
  • 6.1.2 试验方法94-95
  • 6.1.3 分析方法95-97
  • 6.2 结果与讨论97-102
  • 6.2.1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97-98
  • 6.2.2 不同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98-100
  • 6.2.3 不同pH 对污泥吸附的影响100-102
  • 6.3 本章小结102-104
  • 第七章 头孢类抗生素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4-110
  • 7.1 仪器与设备104
  • 7.2 材料与试剂104-105
  • 7.2.1 营养液(合成污水)的配制105
  • 7.2.2 微生物接种液的配制105
  • 7.2.3 头孢类抗生素母液的配制105
  • 7.3 试验方法105-106
  • 7.3.1 CAZ 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5-106
  • 7.3.2 CED 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6
  • 7.3.3 CCR 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6
  • 7.3.4 CTX 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6
  • 7.3.5 CPZ 污泥呼吸抑制试验106
  • 7.4 结果与分析106-108
  • 7.4.1 新鲜活性污泥性质106
  • 7.4.2 头孢类抗生素浓度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影响106-108
  • 7.5 本章小结108-110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10-114
  • 8.1 总结110-112
  • 8.2 展望112-114
  • 附录114-124
  • 附录1 降解试验数据114-121
  • 附录2 吸附试验数据121-123
  • 附录3 头孢类抗生素分子参数123-124
  • 参考文献124-136
  • 致谢136-13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13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朱宝泉;

特异性脂肪酶产生菌筛选及平板筛选模型的建立    魏决,付忠旭,于志强,肖青

混相驱气体示踪剂的筛选新方法    龚承林;雷怀彦;官宝聪;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应用    万鹰昕;何珊;吴丽萍;

基因芯片在益生菌筛选及功能性分析方面的应用    王明娜;姜毓君;张光辉;姚丽燕;韩希妍;周艳秋;韩琳琳;

CNPC精细石油化工发展的核心产品筛选模型    任洁梅;蒋庆哲;宋昭睁;罗方敏;柯明;

以糖类利用能力变化选育红霉素高产菌株    徐旭;张奇;李直;夏永;

一株具有抑制麦芽糖酶活性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吴彬彬;郭本恒;张灏;王荫榆;吴正钧;

微生物来源的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张洪斌;刘明艳;田玉敬;胡雪芹;

乳杆菌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李艾黎;马冬雪;孟祥晨;王珏;

具有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活性的3株稀有放线菌的系统分类    张玉琴;陈杰;袁丽杰;刘红宇;张月琴;余利岩;

抗结核药物细胞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郑梅琴;陆宇;王彬;付雷;

抗骨质疏松药物细胞筛选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    刘璐;张西正;

中药抗流感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周伟玲;刘艾林;杜冠华;

拒食效应规范化筛选模型的应用    尚稚珍;徐建华;蒋志胜;颜增光;张兴;李裕林;周罡;

环氧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    沈放;程桂芳;

抗家畜运输应激复方中药组方的筛选模型    安永福;石玉祥;李英;张登荣;

电脑化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体外快捷大批量筛选模型    孙祖越;吴建辉;朱焰;钟恩宏;曹霖;

以H5N1高致病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为靶标的药理筛选模型的建立    郭颖;曹颖莉;

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药物先导物筛选模型    谢建平;霍克克;王洪海;

我学者构建新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    记者 白毅

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药效评价项目接受验收    记者刘云涛

50年后 人体器官可能想换就换    通讯员 吴京 记者 沈静

传统优势助阵高通量药物筛选    本报记者  贺彩丽

“斑马鱼药物活性及毒性筛选模型”通过鉴定    田洪顺

首批体细胞克隆医用小型猪培育成功    记者 李立平

高通量药物筛选    吕工

Caco-2细胞模型助力新药研发    廖沙 谢剑炜

我国成功克隆出世界著名医用小型猪    刘海峰

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    记者白毅

天然药物防龋的物质基础研究    谢倩

以重组hsIL-1RⅠ和hsTNFR为靶位的高通量拮抗剂筛选模型及中药大黄hIL-1RⅠ拮抗组分的化学研究    李全文

抗流感病毒天然产物的筛选及其抗病毒活性的评价    庞佶

微生物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与研究    王蓉

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在昆虫细胞的克隆表达及其拮抗剂筛选模型的研究    常炳圣

无抗菌活性放线菌的激活和抗生素筛选新方法的研究    路福平

鼠Ⅰ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和拮抗剂139以及免疫抑制剂335的研究    吴倩

人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筛选和抗鼠Ⅰ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660菌株的活性研究    杜康平

β_3-AR激动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活性化合物筛选    曾凡新

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康敏

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王朋华

DPP Ⅳ抑制剂筛选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江慧贤

IGF1R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化合物的筛选及苏木色素抗肿瘤作用研究    童林江

靶向FabI的抗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程禹

c-Fms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化合物的筛选    杨胜乾

基于报告基因的选择性芳香酶调节剂筛选模型的构建    陈欣

靶向蛋白激酶Aurora B的抗肿瘤药物分子水平筛选模型的建立和抑制剂筛选    刘振凯

二型大麻受体激动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活性药物的筛选    刘媛

一种利用基因表达变化检测鉴别抑菌物质的新方法    赵冰

基于微管蛋白抗肿瘤活性物质靶向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李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