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技术改造研究

关注热度:17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胡晓勇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始建于1996年,并在1999年3月进行了一次改造,处理站设计处理量为3000m~3/d,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及射流曝气,并采用斜管沉淀池、无阀滤池等后续处理。从2006年开始,该污水站出水水质开始不达标,为了使出水满足排放标准,并将部分出水处理作为中水回用,需要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 改造前期,对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设备、处理构筑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进出水质进行了检测,以找出污水处理的瓶颈问题。 检查发现,原污水处理缺少足够的预处理设施,仅有的一道格栅已失去作用,另外发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填料因使用多年没有清洗更换,堵塞严重,射流曝气器已出现变形;检查还发现斜管沉淀池内斜管坍塌,无阀滤池内填料堵塞,这些都制约了污水处理效果。 结合改造要求及改造的一些限制因素,选择了改进的A/A/O工艺对其进行改造,改造中仅增加了一座平流沉砂池、一道格栅来增加预处理;增加了一座污泥干化场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并改变原穿孔旋流反应池的原作用,只使用其中一格作为过渡池使用。 结合改进工艺,将调节池改造为厌氧缺氧池,通过比较该池内的TP值和进水TP值发现,池内TP值要比进水值大,说明在厌氧池内发生了聚磷菌的释磷现象; 将原生物接触氧化池改造为好氧池,并将原射流曝气方式改为微孔曝气,污泥培养主要采用了间歇性培养方式,并将一部分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回流至好氧池内以加速培养,结果说明这种快速培养方式是有效的;正常运行后,好氧池出水BOD值能维持在20mg/L以下,去除率60%左右,TP值2mg/L以下,同时NH_3-N在好氧池内数值明显降低,出水值为15mg/L左右。 对斜管沉淀池,将原塌陷的斜管沉内斜管淀进行了更换,将原孔径由50mm换为80mm,并将斜管的安装高度提高了0.5m。改造后斜管沉淀池处理的出水BOD值相比好氧池出水要低10mg/L左右,出水浊度值约12NTU左右。 对无阀滤池的填料进行了清洗,改造后无阀滤池的出水浊度值为1NTU~5NTU。 正常运行后,出水能到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 对污水处理站的改造成本与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核算出处理成本为0.51元/m~3;就改造前后的单位处理能耗费用相比,改造后的为0.2389元/m~3,改造前为0.3223元/m~3。
【关键词】:生活污水 小型污水站 技术改造 改进A/A/O工艺 中水回用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言12-35
  • 1.1 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12-21
  • 1.1.1 生活污水处理的概述12-13
  • 1.1.2 国内外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现状13-16
  • 1.1.3 各种工艺的比较16
  • 1.1.4 A/A/O工艺研究现状16-21
  • 1.2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21-23
  • 1.2.1 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的特点21-22
  • 1.2.2 小型污水处理站的要求22
  • 1.2.3 小型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处理方法22-23
  • 1.3 污水回用技术23-24
  • 1.3.1 污水回用的紧迫性23-24
  • 1.3.2 污水处理回用技术24
  • 1.4 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情况24-32
  • 1.4.1 改造原因及特点24-26
  • 1.4.2 提高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改造26-30
  • 1.4.3 其他改造30-32
  •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32-33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33-35
  • 1.6.1 课题研究内容33
  • 1.6.2 课题研究意义33-35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标准35-40
  • 2.1 技术路线35
  • 2.2 改造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标准35-38
  • 2.3 改造的设计要求38-40
  • 第三章 污水处理站运行的“瓶颈”研究40-55
  • 3.1 污水处理站的原况40-41
  • 3.1.1 运行概况40
  • 3.1.2 工艺流程40-41
  • 3.1.3 水质情况41
  • 3.2 预处理设施41-43
  • 3.2.1 作用41-42
  • 3.2.2 出现的问题42-43
  • 3.3 生物接触氧化池43-47
  • 3.3.1 原理及特点43-46
  • 3.3.2 应用情况46
  • 3.3.3 出现的问题46-47
  • 3.4 穿孔旋流反应池47-50
  • 3.4.1 混凝原理及特点48
  • 3.4.2 应用情况48-49
  • 3.4.3 出现的问题49-50
  • 3.5 斜管反应池50-52
  • 3.5.1 斜管反应池的沉淀原理及分类50-51
  • 3.5.2 应用情况51
  • 3.5.3 出现的问题51-52
  • 3.6 无阀滤池52-54
  • 3.6.1 过滤的原理及特点52-53
  • 3.6.2 无阀滤池的应用情况53
  • 3.6.3 出现的问题53-54
  • 3.7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改造方案研究55-87
  • 4.1 改造的工艺55-60
  • 4.1.1 工艺简介55-57
  • 4.1.2 影响因素57-59
  • 4.1.3 总流程图59-60
  • 4.1.4 改造的总体思路60
  • 4.2 污泥干化场的增建60-63
  • 4.2.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60-61
  • 4.2.2 干化场61-62
  • 4.2.3 干化场的设计62
  • 4.2.4 渗滤液回流的影响62-63
  • 4.3 预处理设施的强化63-64
  • 4.3.1 平流沉砂池的增建63-64
  • 4.3.2 格栅的增建64
  • 4.4 调节池的改造64-68
  • 4.4.1 改造方案的确定64-66
  • 4.4.2 调试66
  • 4.4.3 改造效果66-67
  • 4.4.5 污水提升泵67-68
  • 4.5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改造68-75
  • 4.5.1 改造方案的确定68-73
  • 4.5.2 污泥培养及调试73
  • 4.5.3 改造效果73-75
  • 4.6 穿孔旋流反应池的改造75-76
  • 4.6.1 污泥的清理75-76
  • 4.6.2 具体改造76
  • 4.7 斜管沉淀池的改造76-81
  • 4.7.1 改造方案的确定76-80
  • 4.7.2 调试80
  • 4.7.3 改造效果80-81
  • 4.8 无阀滤池的改造81-82
  • 4.8.1 改造方案的确定81
  • 4.8.2 调试81-82
  • 4.8.3 改造效果82
  • 4.9 中水处理系统82-83
  • 4.10 方案的联合调试83-85
  • 4.10.1 污水联动调试83-85
  • 4.10.2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85
  • 4.10.3 主要的工艺参数85
  • 4.11 本章小结85-87
  • 第五章 实际运行效果87-92
  • 5.1 运行的水质情况87
  • 5.2 COD的去除情况87-88
  • 5.3 BOD的去除情况88-89
  • 5.4 NH_3-N的去除情况89-90
  • 5.5 TP的去除情况90
  • 5.6 SV、SVI值的变化90-92
  • 第六章 费用效益分析92-97
  • 6.1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费用构成92-95
  • 6.1.1 建设投资费用92
  • 6.1.2 运行处理费用92-94
  • 6.1.3 运行成本对比94-95
  • 6.2 预期效益95
  • 6.3 主要节能措施研究95-96
  • 6.4 本章小结96-97
  • 第七章 结论建议97-99
  • 7.1 结论97-98
  • 7.2 建议98-99
  • 参考文献99-104
  • 致谢104-10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KMTS处理生活污水工程的脱氮除磷研究    张丽红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罗固源,罗宁,吉芳英,许晓毅

污泥回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刚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    张辰,李春光

深圳市横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    李艾宏

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用于老厂达标改造    邹伟国;杨小红;张辰;

绍兴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的改造    蔡芝斌;张志峰;黄春;

工艺优化诊断技术用于污水厂的改造    George Lee;Jim Goodley;尚爱安;徐鸿德;朱石清;唐建国;周骅;张善发;高允础;姚彬;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OLAND工艺    叶建锋;徐祖信;薄国柱;

美国South Bermuda污水厂的升级改造    朱石清;唐建国;周骅;张善发;高允础;徐月江;黄鸣;徐鸿德;

改进的Phostrip工艺在肖家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周希安;张有贤;张会敏;郭霞;

浅谈SBR法的发展、特点及其在磺胺废水中的应用    郑林树,郑苏云,钱仕虎,毛小勇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工艺与工程实例    杜汪洋;彭书传;汪家权;陈金思;

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铜废液的研究    蔡家胜,陶庭先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    徐国胜;

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显怀,章强

琥珀山庄居住小区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黄明,黄显怀,刘绍根,赵峰

谈水在生态住宅中的可持续利用    张影;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处理条件对粉煤灰在含铬废水中除铬效果的影响    邹海明;严家平;花树佳;

基于水环境容量调控的盘龙江水质达标治理措施探讨    傅强;杨常亮;刘卫红;杨桐;杨亮秀;袁琳娜;

强化预处理阶段渗滤液处理效能研究    段秀举;刘亚丽;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许莹;吴畏;

电去离子过程的除盐机理及其传质促进    王建友;葛道才;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和水再用    高从堦;

膨化稻壳对Cu~(2+)、Pb~(2+)、Zn~(2+)的吸附特性研究    罗小庆;罗学刚;林晓艳;罗安凯;梁宣;邓再芳;

生物质吸附材料混凝法处理选矿废水研究    李玲;罗学刚;刘曌;李怡;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污水处理曝气系统中节能检控技术的应用    王岩;陶薇;

BAC-FB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及特性研究    陶虎春;李金波;李绍峰;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可控合成及其催化与润滑性能研究    胡坤宏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混凝-Fenton法及白腐真菌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牛菲菲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东泰公司发展规划研究    张忠伟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A/O一体化曝气生物技术处理污水效率研究    宋波

源水锰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杨妍

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刘洪波

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张永静

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的设想    付春平,钟成华,邓春光

改良型A~2O工艺的除磷脱氮运行效果    周斌

探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总磷达标问题    邱慎初,丁堂堂

改进的Phostrip工艺在肖家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周希安;张有贤;张会敏;郭霞;

提高 A~2/O 工艺总体处理效果的措施    娄金生,谢水波

生物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晔,胡海

污泥生物转化为VFAs及用于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苑宏英;陈银广;周琪;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方法探讨    常望霓,杨华南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王英,陈泽军

废水生物除磷机理研究——Ⅰ.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内聚磷酸盐含量变化特点    周岳溪,钱易,顾夏声

基于超微孔曝气多功能氧化沟的污水处理系统    刘宁

浅谈空气提升法在生物脱酚污泥回流中的应用    巴雅尔

废水高效水解酸化试验研究    邵丕红,高南飞,崔志新,聂熹

序批式生物膜法同步除磷脱氮特性研究    李军,赵琦,王宝贞,聂梅生

浮动填料活性污泥法应用    盛兆琪,林铸炉

投加悬浮填料改善活性污泥法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孙华,张菊萍,李湘霖

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的设想    付春平,钟成华,邓春光

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能效研究进展    高旭,龙腾锐,郭劲松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和运行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沈耀良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    王建龙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应用工程技术    窦燕生

翟镇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改造    李继良;苑菊英;刘元飞;

地下渗滤在大学园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朱丽;孙理密;

关于铁路含油污水既有处理设施技术改造的探讨    李向东;蔡静娜;

让校园节约成为一种“美”    

一级强化处理技术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站工程介绍    李勇;余承烈;

用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的可自控膜—生物反应器成套设备    

山东七五生建煤矿许楼矿井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    李松,裘鑫林

铁路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研究与实践    王文斌;

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研究——以包头阳光小区为例    隋丽华;田海军;

杭钢中水回用工艺解析    吴华玲;

超滤-反渗透膜技术处理印染与化纤废水及其中水回用    许振良;冯斐;魏永明;程亮;吴岳忠;张小芳;吴进成;杨国维;

印染废水2400m~3/d中水回用处理工程及其实践    贾洪斌;王力民;高鹏;李付杰;

曝气生物过滤、膜生物及生物接触氧化三种中水回用工艺的综合分析    李笑敏;

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于生产的技术开发    郑晓萍;

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于生产的技术开发    郑晓萍;

对废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分析的研究    陕今瑞;

复合式UCT-MBR在中水回用中的试验研究    孟繁丽;李亚峰;

中水回用中不同材质平板膜的污染机理分析    刘美;王湛;周翀;王婷;

一体化平板MBR污水处理柳州市职教园四所职业技术学院中水回用工程    邓冬梅;凌秀远;

中水回用大有可为    记者 张文

多形式培养专业人才    田逢春

污水处理项目加紧施工    本报记者 王拉田

技术改造让老污水处理厂焕发青春    晓雷

“中水回用”何时能用?    记者  顾芷蘅

中水回用亟待配套措施    新元

国内最大二级反渗透中水回用装置投运    王卫

全方位推进中水回用发展    黄昀

建议制定中水回用规划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穗仁宣

金牛金安小区率先建中水回用设施    记者 吴晓松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    陈俚君

非织造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孟志国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俊敏

北衙金矿数字化商业性快速经济评价    杨建宇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    冯华军

决策的知识管理支持理论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    付宏财

数字矿床及其实现    高志武

一步法从盈江含钪稀土矿石制取铝镁钪中间合金研究    李先祥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荣辉

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    申振东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技术改造研究    胡晓勇

砾石接触氧化法对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付丽丽

小区中水回用及中水过滤消毒一体化设备的试验研究    颜春兰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刘培富

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试验研究    朱兆亮

中水回用法律制度研究    余麟

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技术经济研究    韩芳

中水回用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杨文治

利用自由基氧化技术进行中水回用的研究    李延莉

重庆地区建筑中水的应用研究    许俊鸽

 
关键词: 生活污水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