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技术研究

关注热度:181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杨星宇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本论文以处理120m~3/d城镇污水的中型生产性试验装置为研究平台,对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技术进行了近一年的运行考察,结果表明: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对城镇污水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果,在进水BOD_5、COD、SS、NH_3-N、TN、TP分别在182.12mg/L、343.23 mg/L、143.37 mg/L、57.66mg/L、76.86mg/L、5.45mg/L的情况下,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4.66%、91.88%、95.91%、89.77%、81.73%、90.27%,比传统A~2/O工况NH_3—N、TN、TP去除效果分别提高8.68%、9.94%、8.29%,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工艺有较好的抗有机冲击负荷和水力负荷能力。对低浓度城镇污水处理,比传统A~2/O工况NH_3-N、TN、TP去除率分别提高22.68%、13.90%、12.06%。 正交试验表明:好氧区HRT、DO及系统污泥回流比(r)、缺氧区/厌氧区水量分配(R)等因素,对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处理效率的影响依次是HRT>R>DO>r,其最佳工况组合参数为HRT:7hr;DO:3mg/L、污泥回流比:(100%);缺氧区/厌氧区水量分配比:4:1。 通过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好氧区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拟合及验证,得出贵阳市新天寨市政污水(肉联厂大沟段)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式参数值:Y=0.733mgvSS/mgBOD_5;q_(max)=2.27mgBOD_5/mgvss.d;K_s=101.54mgBOD_5/L,K_d=0.045/d。 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流程短、运行稳定、管理操作方便、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倒置A~2/O 脱氮除磷 中型生产性试验 正交试验 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第一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文献综述10-23
  • 1.1 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实及污染治理概述10-13
  • 1.2 国内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综述13-18
  • 1.3 倒置A~2/O工艺研究背景和动态18-19
  • 1.4 研究课题的来源、立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19-20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0-21
  • 1.6 "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技术研究"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21-23
  • 第二章 试验平台的建设、装置流程、工艺设计及实验方案23-33
  • 2.1 试验平台建设及供试污水水质23-24
  • 2.2 中试规模及工艺流程24
  • 2.3 主体工艺——"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设计24-28
  • 2.4 中试装置各单元尺寸28-29
  • 2.5 主体工艺——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平面图29-30
  • 2.6 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中试现场及运行照片30
  • 2.7 中试装置采样布点及测试指标、分析方法30-32
  • 2.8 试验方案安排32-33
  • 第三章 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33-65
  • 3.1 启动及试运行33-35
  • 3.2 传统A~2/O一体化氧化沟运行研究35-36
  • 3.3 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工况试验研究及结果36-39
  • 3.4 一体化氧化沟低浓度污水处理效果考察试验39-43
  • 3.5 影响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效率因素的研究43-51
  • 3.6 最佳工况时主要参数组合的确定51-53
  • 3.7 最佳工况重现性试验53-55
  • 3.8 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抗冲击负荷试验55-63
  • 3.9 本章试验小结63-64
  • 3.10 对中试工程设计提出的改进意见64-65
  • 第四章 倒置A~2/O脱氮除磷机理65-81
  • 4.1 污水生物脱氮机理及研究动态65-70
  • 4.2 污水生物降磷的机理及研究动态70-77
  • 4.3 倒置A~2/O脱氮除磷机理77-81
  • 第五章 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好氧状态下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式81-91
  • 5.1 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研究动态及研究意义81
  • 5.2 好氧状态下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81-84
  • 5.3 动力学模式参数求解实验84-88
  • 5.4 动力学模式的验证和校检88-91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91-95
  • 6.1 结论91-93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93-94
  • 6.3 建议94-95
  • 参考文献95-98
  • 致谢98-100
  • 附录100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1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石明岩;郑海良;刘嘉宇;萧灿强;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A~2/O工艺在小型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    籍鹏飞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A~2/O工艺的改良与设计应用    万年红

倒置A~2/O工艺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黄理辉,张波,毕学军,马鲁铭

倒置AAO工艺的设计特点与运行参数    傅钢,董滨,周增炎,高廷耀

倒置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生产性试验    王振江;武鹏崑;毕学军;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邓荣森,刘保疆,王涛,李伟民

倒置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其生产应用    毕学军;张波;

生物除磷机理新进展    白晓慧

A/O和A~2/O法除磷脱氮工艺影响因素及除磷动力学的研究    刘玉生,朱学庆,刘鸿亮,梁占彬,杨文龙,杜娟

ANAMMOX流化床反应器性能的研究    郑平,冯孝善,M.S.M.Jetten,J.G.Kuenen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生物制药废水微生物强化实验研究    石纪军,张道锋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动力学模型    程小文;张文艺;蔡建安;

ANAMMOX滤池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韩晓晶;郑俊;孟海玲;陈慧娣;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能源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分析    胡仁华,顾孟迪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宋佩茹;

人口·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宋佩茹;田秀山;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其反硝化特性    张春杨;张丽丽;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李琳;黄凯兴;陈鹏松;陈石;李武;

强化预处理阶段渗滤液处理效能研究    段秀举;刘亚丽;

系统优化法解决氨氮高浓度条件下氧化沟稳定运行技术研究    石寿林;仪献福;孙泽锋;

环境与生产力    陈国生;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和水再用    高从堦;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郭天配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混凝-Fenton法及白腐真菌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牛菲菲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黄腐酸基β-环糊精醚的合成及对Cu~(2+)、Cd~(2+)的吸附性能    霍萃萌

沸石吸附与化学沉淀法联用处理氨氮废水研究    文婷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黄咏洲;徐建斌;黄玮;

寒冷地区冬季低温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钱程;任丽波;姚瑶;

新型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处理PVA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星骅;柳林;奚旦立;

硝酸盐氮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及过程控制    荣宏伟;彭永臻;张朝升;张红;马勇;

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发展与现状    张薇,史开武,孔惠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水解-UNITANK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序的优化    郎咸明,魏德洲,崔振强,甘丽华

气升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郭海燕;周集体;张秀红;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    周少奇,范家明,吴宋标,黄庆明,银玉容,史伟

悬浮填料优化试验研究    何国富,徐和胜,周增炎,高廷耀,黄民生,徐亚同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能量平衡分析研究和应用    高旭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丁永伟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许丹宇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处理城市污水的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过程及其动力学分析    王俊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    徐志恒

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调控模式的流态特性及强化脱氮研究    柴华

改良型氧化沟硝化同时反硝化的临界ORP研究    白洁颖

一体化氧化沟运行及除磷性能生产性试验研究    郭兴芳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张景波

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    钟仁超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装置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刘智萍

AIRE-O_2充氧机性能浅析与Orbal氧化沟流态测试及三维模拟    李媛

生物脱氮新工艺的研究    康晶

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高红;刘可新;揣玉多;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现状    董景;翟宇超;周湘杰;

固定化生物技术深度处理造纸终端混合废水的研究    阳超

强化水解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    周军

城市污水除磷中的有关问题    黄晟,吴慧英,陈建红

从细菌的生化特性看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罗宁,罗固源,许晓毅

关于青岛团岛城市生活污水A/A/O工艺的脱氮不除磷现象分析    申蓁;

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构筑物——氧化渠    杨宝林

氧化沟沟内分离技术初探    邓荣森,刘义刚,高志明,王涛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刘俊新,丛丽,王宝贞,J.W.vanGroenestijn,H.J.Doddema

改良型A~2O工艺的除磷脱氮运行效果    周斌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刘俊新

长期低负荷运行对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    毕学军,张波,丁曰堂,高廷耀

A~2/O工艺污水生物脱氮特性分析与~(15)N标识技术试验研究    刘亮

曝气池—氧化沟工艺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吴根树,刘妍

曝气转刷起动故障的分析与研究    都志民;

氧化沟的节能降耗运行措施    原建光;许爱红;孙娟;

采用氧化沟工艺的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    刘泽;田欣;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解东;胡锋平;

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艺的研究    覃佩琛;

浦城县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余军波;

温度对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影响的研究    朱鑫昌;

Carrousel氧化沟溶解氧控制的生产应用    马福利;马晓春;王森杰;

C型膜法氧化沟工艺研究    蔡松柏,雷寤初

浅谈氧化沟工艺特点与动力控制    赵传周;李帅军;

运用SPAROTOR ACE的日立氧化沟系统    

污水处理氧化沟设计评述    周文汉;李心君;

谈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    吴昊;杨传文;

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运行效果    姚秋江;

鼓风曝气型氧化沟工艺    苗育中;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路畅;

浅谈PURAQUA BB1000—9转刷曝气机    杨传文;吴昊;

氧化沟工艺在小型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石燕;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工艺运行优化    张志军;

引进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3.5万吨    钟国明 特约记者 何青松

国祯环保建国内最大 氧化沟工艺成套设备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卢 俊 通讯员 杨晓宝

氧化沟工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本报记者 刘群 特约记者 张宇 赵娜

新型氧化沟工艺专除氮磷    李杰

新型氧化沟工艺去除氮磷有招数    罗开林段舰

我市一水专项技术课题通过国家立项论证    记者 田远进 通讯员 宁桂忠

我省污水处理运行技术有突破    通讯员 朱甲华 楚传荣 记者 张书喜

利川抓实清江源头治污    刘洪浩通讯员 任茂盛

去年单位生产耗水量同比减少六成以上    见习记者 邝光荣

环保专项资金投向六大行业    王映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基于节能减排的改良型氧化沟流场优化与污泥制备建材的探索    杨晓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优化与综合评价研究    陈立爱

真空/生物脱氮及对废水C/N值影响的研究    左椒兰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模型研究    唐然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运行研究    杨跃

污水处理过程模拟及系统软件开发    张晶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系统及应用研究    崔育倩

氧化沟工艺处理适用性比较分析研究    刘聪

氧化沟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赵鑫

氧化沟优化运行的CFD模拟及实验研究    杨寅

多点强化氧化沟处理混合型城市污水脱氮技术研究    魏锐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与运行研究    郭敦纯

倒伞曝气机驱动氧化沟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李锟

豆制品废水在厌氧—氧化沟系统中的处理研究    李宁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    程庆锋

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改良前后处理效果研究    王汝举

Carrousel氧化沟的数值模拟    王红菊

 
关键词: 倒置A~2/O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