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AOA/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

关注热度:25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王秀芹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废水和污水的排放量也在急剧增加,而其经济实力的薄弱又限制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因此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以其去除污染负荷效果好、可一体化等优势在中小城镇应用较多。 本论文在传统强化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AOA/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在6个月的试验中,选择吸附池污泥负荷与吸附池水力停留时间作为正交因子,分别选取三个水平进行试验,共进行了9个工况的研究工作。 试验结果表明: Q=1~2m3/d之间,再生池DO=2.0mg/L,厌氧池DO=0mg/L,絮凝吸附池DO=0.2mg/L,SRT=8d,回流比为100%,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为5:1,吸附池F/M=2.8kgCOD/(kgMLSS·d)、吸附池HRT=1.0时,AOA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分别达到36.26%、43.80%,系统总去除率分别达到45.24%、50.68%,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后续生物接触氧化(B段)对AOA的脱氮具有互补作用,同时B段对颗粒性P有一定去除作用。 系统同步除磷脱氮主要体现在对总磷和总氮的去除,除磷主要通过AOA段传统除磷机理及反硝化除磷机理,脱氮主要通过AOA与B段结合去除。不同的吸附池HRT及回流量,使回流污泥中污泥所吸附的污染物量不同,这就决定了氮、磷的去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峰值。一定吸附池HRT时,随着吸附池F/M的增大,峰值后移。 根据Eckhenfelder模型中低有机物浓度条件的一级反应关系式,建立了AOA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出水COD浓度: 去除效果最好的工况5时,AOA段回归方程为y=1.01774x-0.9536,R2=0.8003;厌氧+好氧传统除磷段回归方程为y=1.2897-1.2583x,其相关系数R2为0.8067,相关性均良好。 AOA/生物接触氧化一体化装置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表明,与传统强化一级比较,该技术有较高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率,脱氮效果较好,除磷效果良好。
【关键词】:AOA 生物接触氧化 城市污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概况10-19
  • 1.1 我国水污染现状10-11
  • 1.2 一级强化处理技术概述11-17
  • 1.2.1 一级强化处理的发展现状11-16
  • 1.2.2 生物强化一级处理中除磷脱氮现状16-17
  • 1.3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内容17-19
  • 1.3.1 课题的提出17-18
  • 1.3.2 课题提出的目的18
  • 1.3.3 研究内容18-19
  • 2 试验的工艺流程、装置及运行19-25
  • 2.1 试验场地19
  • 2.2 工艺流程19
  • 2.3 反应器模型装置19-21
  • 2.4 试验污水水质21-22
  • 2.5 试验测试项目与方法22-23
  • 2.5.1 取样说明22-23
  • 2.5.2 测试项目、方法及频率23
  • 2.6 试验装置的启动23-25
  • 2.6.1 活性污泥段的启动23-24
  • 2.6.2 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启动24-25
  • 3 试验结果25-38
  • 3.1 工况的确定25-27
  • 3.2 不同工况下悬浮物的处理效果27-28
  • 3.3 不同工况下有机物的处理效果28-30
  • 3.4 不同工况下氨氮的处理效果30-32
  • 3.5 不同工况下总氮的处理效果32-34
  • 3.6 不同工况下磷的处理效果34-36
  • 3.7 本章小结36-38
  • 4 试验结果分析38-58
  • 4.1 悬浮物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38-40
  • 4.1.1 悬浮物去除机理38-39
  • 4.1.2 悬浮物去除影响因素分析39-40
  • 4.2 有机物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40-42
  • 4.2.1 有机物去除机理40-41
  • 4.2.2 有机物去除影响因素分析41-42
  • 4.3 氮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42-49
  • 4.3.1 氮去除机理42-46
  • 4.3.2 氮去除影响因素分析46-49
  • 4.4 磷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49-56
  • 4.4.1 磷去除机理49-51
  • 4.4.2 磷去除影响因素分析51-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5 AOA 中生化动力学分析58-67
  • 5.1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分析58-63
  • 5.1.1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式58-59
  • 5.1.2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参数的求定59-63
  • 5.2 磷降解动力学分析63-66
  • 5.2.1 磷降解动力学模式63-64
  • 5.2.2 磷降解动力学参数的求定64-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6 结论与建议67-69
  • 6.1 结论67
  • 6.2 建议67-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许萍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智,邱维,张国庆

小城镇无害化 资源化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凯松,周启星,孙铁珩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活化污泥法    蒋展鹏,尤作亮,师绍琪,祝万鹏,管运涛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郑兴灿,张悦,陈立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罗固源,罗宁,吉芳英,许晓毅

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技术    陈红;农永亮;

城市污水一级强化处理新工艺——生物絮凝法    汪恂

脱氮除磷新途径——反硝化除磷    刘丽玲,操家顺,林涛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染料化工废水预处理实验研究    楼菊青;

聚合氯硫酸铁絮凝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    卫艳新;许俊翠;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钟梅英,张文艺

基于正交试验法优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的研究    疏达;赵雪松;孙际超;方敏;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处理方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桂轶;孙世群;

高山茭白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何爱兰,朱圣潮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微氧条件下煤气化废水脱氮途径及机理    张雷;钱大益;陈凯华;潘建通;

香草兰荚加工工艺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刘先光;周泰仪;刘爱芳;杜保华;王庆煌;黄慧德;赵建平;

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概述    吴昊;解生权;韩晓颖;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磁场退火对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樊振海;麻永林;邢淑清;金自力;赵莉萍;李中原;张小燕;

某地下主厂房顶送风气流发展受限系数R的研究    陈言桂;

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刘汉东;王思敬;

波形潜流湿地对低浓度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曾祥英;章北平;孙高升;

低浓度城市污水兼性生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曾祥英;李尔;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内置折边扭带管内混合气体对流凝结换热与阻力性能研究    崔永章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矿井水Fenton高级氧化除铁除锰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姜中堂

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杨静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许萍

北京市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探讨    廖日红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除浊性能    尹华,彭辉,贾宗剑,梁郁强,刘慧璇

污水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朱文亭,颜玲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杨健,吴一蘩,王树乾,施鼎方

污水除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俞栋,谢有奎,方振东,杨娟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智,邱维,张国庆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程金平,郑敏,张兰英,安胜姬

小城镇无害化 资源化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凯松,周启星,孙铁珩

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活化污泥法    蒋展鹏,尤作亮,师绍琪,祝万鹏,管运涛

AOA/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刘保伟;

AOA/生物接触氧化法除氮效果分析    刘保伟;

    

    

    

    

    

    

    

    

IEEE802.20 Channel Model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GSOS系统的原理及其在海上应用初探    卢红洋;刘建;陈伟;李晶;张莉婷;

Mobile Terminal Pos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nocent T.Pacho;

添加“正圆形标记”后对印模形变规律的影响    李烨侃;陈洁;魏斌;

优势咀嚼及其与咬合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林雪峰;马婷;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综述    曲祯钰;

乙烯和MAPK在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其与NO和H_2O_2的关系    贺军民;王瑞斌;

多天线超宽带信道建模及相关性对其影响    刘顺兰;曹佶;

超宽带定位技术在矿井下的应用    明艳杰;

乙烯在钾营养影响棉花侧根形成与根系伸长方面的作用    张志勇;王清连;胡根海;

麻黄素:中药出口的分水岭?    陈楫宝

美国人要为中药定标准    本报记者 刘腾

铸就凝聚工程    本报记者 李传辉 米彦奇

笑迎金风撷硕果    李传慧;米彦奇

靠真功打响CIQ品牌    本报记者 马文生 李传辉 米彦奇

TD贡献五大关键技术    本报记者 孟祥初

石油大战谁是赢家    刘颖哲

操作简便 检验准确    本报记者 徐风

无线电定位算法研究及目标运动分析    曹轶超

无线通信系统定位技术的研究    毛永毅

参数化多维标度定位方法研究    秦爽

超宽带定位与RAKE接收关键技术研究    肖竹

超宽带无线定位算法及协议的研究    崔学荣

基于UWB信号的多基站与单基站定位算法的研究与性能分析    屠晓东

东江氨氮污染河段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刘正辉

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    韩成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选择和协作定位技术研究    吕西午

无线传感器阵列网络高精度被动目标定位方法研究    骆吉安

CDMA网络中TSOA/AOA定位技术研究    宫纪刚

基于UWB信号的单基站定位算法研究及AOA定位研究    马婧

基于AOA和TDO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的优化    杨犀

RRS对根际土壤AOB与AOA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徐广惠

面向Agent的电梯群控仿真系统建模研究与实现    魏利剑

茶园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研究    高杨梅

AOA/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    王秀芹

铁路场景无线网络定位技术研究    赵洪蕾

基于移动通信的交通信息检测技术的研究    张正怀

不同覆膜处理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尚书

 
关键词: AOA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