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关注热度:22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田伟峰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小城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多数小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使得小城镇水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城镇污水处理已成为继大城市污水处理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小城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运行管理人员缺乏等特点,小城镇污水处理不能照搬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参数,必须加快研发出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经济、高效、节能、简易的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参数。 本课题对折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进行了生产规模的试验研究。试验在忠县新生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试验分两个阶段,前期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运行,后期结合该镇生活污水的特点,对工艺进行了调整,采用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节约了能耗和处理成本。 通过对投加接种污泥和自然挂膜的启动方式对启动周期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折流曝气生物滤池在进水中COD 56~115mg/L、NH3-N:11.60~23.04 mg/L,水温17℃~24℃,气水比8:1的条件下,采用投加接种污泥的启动方式仅需12天即观摩成功,可使COD、氨氮去除率稳定达到70%以上;而采用自然挂膜的启动方式,需要15天才能完成启动。说明采用投加接种污泥的启动方式较自然挂膜方式启动更快,生物膜生长更好。 连续曝气阶段,进水COD 115~156mg/L,NH_3-N 17.90~32.09mg/L,TN 25.60~37.89mg/L,TP 1.69~2.53mg/L,考察了HRT和温度对折流曝气生滤池在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下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水温16~24℃,气水比为8:1的条件下,考察了HRT分别为6h,9h,20h三种情况下BBAF的处理效果,得出HRT=6h时,出水COD、NH3-N、TN平均值分别为23.0mg/L,6.18mg/L,16.60mg/L,即可满足一级B类排放标准。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BAF在进水有机负荷0.85kgBOD/(m3滤料?d),气水比8:1的条件下,即使在冬季最低温度11℃时,BBAF对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8.3%,71.5%,28.7%,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 间歇曝气阶段,在进水有机负荷0.85kg/m3(滤料)?d,水力停留时间为8h条件下,考察了四种曝气工况(1.连续曝气2.曝气1.5h—停曝1h;3.曝气1.25h—停曝1.25h,4.曝气1h-1.5小时)对组合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1.25h-停曝1.25h工况下组合工艺出水水质最佳,出水中COD、NH3-N、TN浓度分别为15.4mg/L,2.8mg/L,10.06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在进水有机负荷0.85kg/m3(滤料)?d,水力停留时间为8h,曝气1.25h-停曝1.25h条件下,考察了气水比分别为7:1,9:1,11:1情况下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的变化,得出气水比9:1时,组合工艺的COD、NH3-N、TN去除率分别可达88.9%,90.2%,40.9%,出水优于一级排放B标。试验发现组合工艺对总磷去除效果有限,应辅以其他除磷方式加强除磷。 组合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快的活性恢复能力。在发生进水水量冲击时时,出水水质变化不大,仍能保持较好的出水水质;在发生突然停电事故时,出水水质可在恢复曝气后9小时内达到停电前的水平。 对折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较低浓度进水条件下,采用以下反冲洗方式,1.先用气冲洗,气冲洗强度1.5~2L(/㎡·s),时间为5min;2.气、水联合反冲洗,水冲洗强度为3.74L/(m2·s),气冲强度为1.5~2L/(m2·s),冲洗时间为3~4min;3.进行单独水冲洗,水冲洗时间为1~2 min,水冲洗强度为3.74L/(m2·s)。反冲洗效果较好,反冲完毕后可使滤池及组合工艺稳定运行3天左右. 对滤池的反冲洗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较低浓度进水条件下,采先气冲后气水联合冲再水冲的反冲洗方式,反冲洗效果较好,反冲完毕后可使滤池稳定运行3天左右.滤池反冲洗对滤池及整个组合工艺的出水具有一定的影响,反冲洗完毕后组合工艺处理效能恢复很快,反冲6小时后出水水质各指标基本能恢复到反冲前稳定运行水平。
【关键词】:小城镇 BBAF 氧化塘 间歇曝气 反冲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1 绪论11-24
  • 1.1 小城镇水污染问题概述11-13
  • 1.1.1 小城镇水污染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1-12
  • 1.1.2 小城镇污水的特点12-13
  • 1.2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13-16
  • 1.2.1 氧化沟工艺14
  • 1.2.2 SBR 工艺14-15
  • 1.2.3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15
  • 1.2.4 生态处理技术15-16
  • 1.3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3.1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16-17
  • 1.3.2 曝气生物滤池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4 氧化塘技术及其发展现状20-23
  • 1.4.1 氧化塘技术20
  • 1.4.2 氧化塘国内外研究现状20-23
  • 1.5 课题研究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内容23-24
  •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
  • 1.5.2 研究的内容23-24
  • 2 工程概况及试验设计24-31
  • 2.1 工程概况24-27
  • 2.2 试验水质及其变化规律27-29
  • 2.2.1 进水水质27-28
  • 2.2.2 进水水质逐时变化规律研究28-29
  • 2.3 试验实施过程29-30
  • 2.4 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30-31
  • 3 组合工艺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31-52
  • 3.1 组合工艺的启动31-32
  • 3.1.1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31-32
  • 3.1.2 氧化塘的启动过程32
  • 3.2 连续曝气工况下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效能试验研究32-38
  • 3.2.1 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效能的影响33-36
  • 3.2.2 温度对去除效能的影响36-38
  • 3.3 间歇曝气工况下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38-51
  • 3.3.1 停曝时间对处理效能的影响39-44
  • 3.3.2 气水比对处理效能的影响44-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4 组合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分析52-57
  • 4.1 水量冲击对组合工艺的影响52-54
  • 4.2 停电事故对组合工艺运行的影响54-56
  • 4.3 本章小结56-57
  • 5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试验研究57-66
  • 5.1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57-60
  • 5.1.1 影响反冲洗周期的因素57-59
  • 5.1.2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59-60
  • 5.2 反冲洗方案的确定60-61
  • 5.3 反冲洗后反应器的恢复及其对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61-65
  • 5.3.1 对出水COD 的影响61-62
  • 5.3.2 对出水氨氮的影响62-63
  • 5.3.3 对出水TN 的影响63-64
  • 5.3.4 对出水中TP 的影响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6 结论和建议66-68
  • 6.1 结论66-67
  • 6.2 建议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跌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小城镇污水试验研究    陈一辉

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及其综合利用    田淑媛,王景峰,朗铁柱,杨秀文

小城镇发展现状与水污染问题    陈长太,阮晓红

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杨鲁豫,王琳,王宝贞

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机理研究    邱立平,马军

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挂膜研究    谢曙光,张晓健,王占生

好气滤池3种挂膜方法的实验研究    张杰;曹相生;孟雪征;刘俊良;

关于小城镇环保工作的若干思考    孙炳彦,胡涛

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邱立平,杜茂安,冯琦

曝气生物滤池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及其影响因子    马军,邱立平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的特性    张杰,陈秀荣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规划研究    钟礼桓;陈昆仑;李维;曾克峰;

挺水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欧克芳;林鸿;陈桂桥;夏文胜;

被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刘音;张升堂;

给水厂污泥用做地下渗滤系统基质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王小玲;贺电;邹仲勋;

农村生活污水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詹金星;支崇远;夏品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金胜哲;姚进一;花海蓉;乔启成;

生态砾石床在低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朱宝玉;刘洋;林武;

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    凌芬;王国祥;刘波;许宽;周锋;杜旭;

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地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    刘扬;高成广;

中国北方新兴村镇生活污水预处理工艺选择——以青岛北龙口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土地渗滤技术处理高尔夫园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飞;邓辅唐;孙珮石;卿小燕;

改性聚醚砜耐温超滤膜及其在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液浓缩中的应用    张玉忠;李泓;李然;张京健;林岩;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宋维峰;王克勤;

绿色食品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探讨    徐培智;解开治;杨少海;罗文贱;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黄旭;

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责任    李秀雅;梁文婷;朱慧;李希昆;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熊万永;李玉林;

武汉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张靖;

应用复合生物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探讨    郎咸明;赵玉彬;孔祥顺;刘峰;魏德州;祁佩时;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表面活性剂对蔬菜生长及食用安全的影响研究    龚宁

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    刘兴国

天然矿物填料生物滴滤池污水与臭气同步处理研究    匡颖

己内酰胺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及水资源综合利用    刘国华

催化填料研制及其变速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方芳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王备新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试验研究    潘文琛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赵迪

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    宋妮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基于PLC控制的生活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姚白莹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悬浮填料生物转筒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晁聪

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王俊

寒冷地区短停留时间稳定塘研究    祁佩时,王宝贞,赵福明,吕伟烈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氨氮废水    陈怡,卢建国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的生物作用    梁威,胡洪营

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挂膜研究    谢曙光,张晓健,王占生

德国威斯巴登市锡约石台因水厂的制水工艺    钱学武

曝气生物滤池滤料板结的防治    王劼;刘阳;江丕森;胡筱敏;

两段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司马卫平;何强;

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    王保学;王银川;

两级BAF处理高浓度尿素废水影响因素研究    任源;闫立龙;马放;

百乐克工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冯雷;孟丽静;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    张红晶

一体化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段秀举

跌水曝气(充氧)效果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王左良

多级重力跌水中充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易卫华

曝气生物滤池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蔡升云

小城镇污水处理方案的探讨    徐淑云,包力新,赵哲

建设生态示范区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李爱贞

污水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朱文亭,颜玲

生物膜法A/O/O工艺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挂膜启动    李亚新,张宏伟,连瑛秀,张培骏

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混凝法强化城市污水厂一级处理的试验研究    姜应和,李玲玲

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    王宝贞,李高奇,王琳,王黛,曹向东,司朝晖

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    周雹,谭振江

新型BIOSMEDI滤池的开发研究    邹伟国,孙群,王国华,沈裘昌,戚盛豪,李正明

我国小城镇污水治理的适宜途径    赵玉龙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探讨    郑美娟;

季节性间歇曝气式串联氧化塘系统藻类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徐世玉;

季节性间歇曝气式串联氧化塘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周帆,杨卫权

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欧阳湘;郭汝艳;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净化污水效果的比较    陈德强,吴振斌,成水平,付贵萍,贺锋

人工湿地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张晟;黎莉莉;陈建;刘景红;

氧化塘工艺处理苯并三氮唑生产废水    王鑫华,陈建林,程莹莹,王仪春

生物絮凝吸附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林程保;李翔;钱宗琴;

适用于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    杨庆来;

小城镇大战略——试论陕西省小城镇的规划开发    秦巧英;张新;

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田雨;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徐秀源;姜艳霞;

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形态    卢晓玲;杨钢桥;

特色导向的小城镇旅游规划——以辽宁省盘山县为例    苏志华;

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毅;

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境内区段)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启示    张阳生;

小城镇环境绿化建设要高起点    黄晓鸾;

山西省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可选择模式    张海平;郑旗;

以文明生態鎮(鄉)為重點來統籌海南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周大衛;

田野里崛起的“城市”    实习生 杨雪莲 本报记者 汪娟

变“遍地开花”为“统一规划”    本报记者 李薇帆

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扩内需切入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执笔 胡少维 高辉清 郝彦菲 朱敏

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记者 祁梦竹

重庆小城镇建设在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性    本报记者 周雨

现代化工业小城镇渐成雏形    本报记者 许珂 实习生 周靖渊

创新机制 力促小城镇新发展    本报记者 李翯鹤 武维国

贵州威宁以“占地换房”模式开发小城镇    肖良宪 刘莹 刘燎

我市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    本报记者 卢伟

做大 做特 做强 做优    袁媛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本报记者 张启富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研究    黄鹏

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    梅克保

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    廖和平

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    刘礼祥

森工林区小城镇建设研究    韩松岭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许玲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陶永勇

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林文

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刘科伟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田伟峰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陈蓉

河南省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翠清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若干政策问题研究    邵琛霞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包喜利

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王贵春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费振国

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对策研究    黄维蓉

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    李文化

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研究    卢晓玲

 
关键词: 小城镇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