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缺氧—好氧SBR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06
热度:

缺氧—好氧SBR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摘要】:随着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以及人们公共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迫使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地从

【摘要】: 随着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以及人们公共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迫使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地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的深度处理阶段 本论文以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为主体,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其在缺氧-好氧运行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效能。对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脱氮机理进行了探讨。 缺氧-好氧SBR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中,对COD、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86.0%,36.5%。运行后期虽然进水的污染物浓度波动变化比较大,但系统对COD、氨氮仍能保持较好的去除能力。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典型周期的分析,反映出SBR系统具有一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当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时,要想达到较高的脱氮效果,可能需外加碳源。 在小试实验中发现高有机负荷有助于提高缺氧-好氧SBR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反应器溶解氧控制在2.0~2.5 mg/L范围内时,有利于污泥的稳定和脱氮的效果。在试验条件下,系统中发生SND脱氮作用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微环境理论和生物学理论,在反应初期以微环境理论为主导,而反应后期则是以生物学理论为主导。 【关键词】:城市污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21
  • 1.1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源7-9
  • 1.1.1 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7-8
  • 1.1.2 水体中氮污染的危害8-9
  • 1.2 生物脱氮原理及进展9-12
  • 1.2.1 生物脱氮原理9-11
  • 1.2.2 污水生物脱氮的新进展11-12
  • 1.3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12-18
  • 1.3.1 同步硝化反硝化理论12-13
  • 1.3.2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13-15
  • 1.3.3 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15-16
  • 1.3.4 溶解氧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16-18
  • 1.4 SBR 工艺的优缺点和理论分析18-20
  • 1.4.1 SBR 工艺的优点18-19
  • 1.4.2 SBR 工艺的缺点19-20
  • 1.5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20-21
  • 1.5.1 研究的意义20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20-21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21-24
  • 2.1 试验装置21-22
  • 2.2 试验方案22
  • 2.3 试验用水与污泥22-23
  • 2.4 分析测试项目与方法23-24
  • 2.4.1 常规分析测试项目23
  • 2.4.2 水样处理与保存23-24
  • 第三章 中试规模SBR 的试验结果24-33
  • 3.1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24-27
  • 3.1.1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24-25
  • 3.1.2 活性污泥生物活性25-26
  • 3.1.3 污泥的混合液浓度26-27
  • 3.2 污染物去除效果27-32
  • 3.2.1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27-29
  • 3.2.2 氨氮的去除效果29-30
  • 3.2.3 总氮的去除效果30-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探讨33-50
  • 4.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33-34
  • 4.2 总氮的平衡分析34
  • 4.3 COD/NH3-N 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34-40
  • 4.4 DO 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40-45
  • 4.5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中pH 的变化规律与分析45-47
  • 4.6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机理探讨47-49
  • 4.6.1 宏观环境理论47
  • 4.6.2 微环境理论47-48
  • 4.6.3 生物学理论48-49
  • 4.7 本章小节49-5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0-52
  • 5.1 结论50-51
  • 5.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6-57
  • 致谢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组合填料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孙文杰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邹联沛,张立秋,王宝贞,王琳

新型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李飞;崔炜;胡燕;李晓红;陈清后;阮碧水;

复合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    赵玲,张之源

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机理分析及研究进展    马放,王弘宇,周丹丹

有机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    胡宇华,丁富新,范轶,陈筛林,杨海光,邢新会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郭劲松,黄天寅,龙腾锐

MBR中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    邹联沛,刘旭东,王宝贞,范延臻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生物制药废水微生物强化实验研究    石纪军,张道锋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凯;彭继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研究综述    何耘,刘成

光合细菌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席敏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徐天勇

污水微生物除臭技术分析    周春火;邱雪红;眭光华;彭艳玉;

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对水族箱水质处理效应的研究    陈佳瀛;杜立芬;张炜帆;钱辉仁;

重金属离子对污水生物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玉年;印华斌;赵丽;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黄小兰;陈建耀;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城市污水处理水质参数软测量    杨马英;周芳芹;李军;

电气石对好氧反硝化菌株反硝化特性的影响    蒋侃;马放;孙铁珩;徐善文;苏俊峰;魏利;

同步硝化反硝化试验条件的优化    吴建宇;李绍峰;黄君礼;

浅议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    杨金翠;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金属离子在好氧微生物颗粒上的界面作用    孙雪菲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内源性营养盐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与调控研究    黄传灵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废水处理有机填料的合成材料现状和展望    刘景明;刘慧;乔淑媛;朱志荣;马辑;

优势菌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何瑜,邱凌峰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序批式生物膜法的脱氮特性研究    李军,王宝贞,聂梅生

中试规模的城市污水常、低温短程硝化反硝化    杨庆;彭永臻;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特性的研究    王建龙,吴立波,钱易

膜法SBR工艺处理皮革废水研究    王乾扬,方士,陈国喜,詹伯君,陈学群

污泥龄及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方茜;张朝升;张可方;杜馨;林金銮;

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脱氮试验研究    高艳玲

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    李俊

附着与悬浮生长组合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    姜峰

厌氧/好氧交替式SBR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李欣

填料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潘科;祝其丽;汤晓玉;王文国;胡启春;

分层MBBR处理合成氨工业废水试验研究    崔震

脱氮技术的发展    李云婷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邹联沛,张立秋,王宝贞,王琳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研究    喻文熙,高廷耀

低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生产性研究    朱晓君,周增炎,高廷耀

DAT-IAT 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秀朵,周雹

Orbal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机理研究    门晓欣

有氧情况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式    李锋,朱南文,李树平,周增炎

连续流SBR法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熊建英,杨海真,顾国维

组合式间歇曝气系统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罗固源,周健,吉方英,刘国涛,何强

《国外城市污水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述评》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徐淑英;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吴洪杰,黄智民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周国成

关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思考    周晶,宋彧军,赵耀,安立新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    刘维城

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厂建设资金筹集问题    文一波

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尹华,彭辉

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    范秀磊,宋代敏

利用城市污水作电站循环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葛春鹏,李少春

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    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郑兴灿

城市污水处理与一体化氧化沟技术    邓荣森;王涛;李伟民;张贤彬;

污水源热泵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康彦青;华舟萍;马乐;

赋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温热能利用研究    尹军;

利用城市污水作为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分析    张玫;谢峰;丁学岩;

紫外消毒在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蒋以元;王彬;梁福康;

城市污水热泵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李建兴;宋晓燕;刘全生;

水源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低温热能可行性分析    孙始财;张立智;

城市污水排海排江技术研究会工作报告    

城市污水净化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浅见    钱文武;

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步探索    王殿伟;

拉林河流域城市污水将达标排放    徐本强 记者 王大波

城市污水净化的新途径    张晓良

衡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 获中央投资    记者 匡玉 通讯员 武孝军

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哈工大世界首创变城市污水为取暖制冷新能源    智杰 吴天飞

省督导组肯定我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记者 王文珩 实习生 刘海斌

黄石亮出利剑治理城市污水    余正明通讯员 刘和明

8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43座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李静雯 实习生 赵安源

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    于勇澜

城市污水减排向资源化利用迈进    邱笑尘 记者 赵蕴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    陈荣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陈振民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邵丕红

亚硝化细菌应用于生物滤池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现场中试研究    杨波

交替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市政废水试验研究    李军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及机理研究    张志斌

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蒋茹

西安市城市污水变化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    杨仙娥

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    张国庆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羽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过滤技术试验研究    邱维

HSB高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一体化装置研究    杨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研究    陈峰

污水处理厂投资及运营研究    陈涣壮

深圳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研究    徐清泉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    马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