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05
热度:

“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摘要】:本课题为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科技专项—重庆市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以开发高效能、低投资

【摘要】: 本课题为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科技专项—重庆市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以开发高效能、低投资、低成本及易于管理的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为目标,针对传统人工湿地处理效能低、易堵塞等问题,提出了“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本论文主要从污染物沿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季节变化、湿地堵塞、植物收割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利用混凝和回流强化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以及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多个方面介绍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的研究成果。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①“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小城镇的高浓度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系统对SS和COD的去除率为93.1%和92%,SS和COD出水浓度为15mg/L和48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B标准。组合工艺对NH_4~+-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63.8%和72.3%,也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而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对NH_4~+-N和PO_4~(3-)-P起主要的作用。 ②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SS去除率影响很小,对COD和PO_4~(3-)-P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对NH_4~+-N去除率影响较大。总体上看,各污染物在夏季去除效果最好,在冬季去除效果最差。 ③通过投加混凝剂提高了预处理系统的处理效能,降低了进入后续人工湿地系统的PO_4~(3-)-P负荷。在PAC投加量为40mg/L时,COD和PO_4~(3-)-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4%和37.2%,再加大PAC投加量,COD和PO_4~(3-)-P去除率提高不明显。 ④湿地出水回流,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在回流比为1时,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最大,COD、NH_4~+-N、TN及PO_4~(3-)-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18.5%、13.3%和3.6%。出水回流对COD和NH_4~+-N去除效果明显,但对PO_4~(3-)-P去除率提高不明显。 ⑤试验发现组合工艺运行一年多后,湿地前端发生了堵塞。湿地堵塞后,其处理效能有一定的下降,各污染物指标显示其去除率下降到堵塞前的75%左右。 ⑥定期对湿地植物的收割会部分解决湿地堵塞问题,会促进植物生长,并且将新的有机体从人工湿地中去除,实现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植物收割后,COD、NH_4~+-N的去除率有所下降,但对PO_4~(3-)-P的去除率影响比较小。 ⑦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植物管理、害虫控制、沉积物清理、护堤维护、气味控制和蚊蝇控制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之,组合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较高浓度的城镇污水有较好的适应性,拓宽了人工湿地的应用范围,为小城镇高效能、低投资、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组合工艺 回流 高浓度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9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9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12
  • 1.1.2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12-13
  • 1.1.3 水体治理概况13-14
  • 1.2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14-17
  • 1.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应用现状14-15
  • 1.2.2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应用现状15-16
  • 1.2.3 研究与应用的展望16-17
  •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17-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2 人工湿地的概述19-33
  • 2.1 人工湿地的概念19
  • 2.2 人工湿地系统的基本类型19-20
  • 2.2.1 表面流人工湿地19-20
  • 2.2.2 潜流式人工湿地20
  • 2.2.3 立式流人工湿地20
  • 2.3 人工湿地系统的组成20-22
  • 2.3.1 人工湿地植物20-21
  • 2.3.2 人工湿地基质21-22
  • 2.3.3 人工湿地微生物22
  • 2.4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22-31
  • 2.4.1 基质-微生物-植物系统22-24
  • 2.4.2 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24-27
  • 2.4.3 影响氮磷去除的主要因素27-30
  • 2.4.4 提高氮磷去除的途径30-31
  • 2.5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31-33
  • 2.5.1 有机质累积和堵塞问题31
  • 2.5.2 处理能力难以提高问题31
  • 2.5.3 植物的输氧能力问题31
  • 2.5.4 人工湿地的持续利用问题31
  • 2.5.5 人工湿地的地区限制问题31-32
  • 2.5.6 孳生蚊虫和散发气味的问题32-33
  • 3 试验概况33-40
  • 3.1 试验装置-示范工程33-37
  • 3.1.1 设计规模及水质33
  • 3.1.2 试验工艺流程33-34
  • 3.1.3 试验构筑物主要设计参数34-37
  • 3.2 试验进水水量及水质37-38
  • 3.2.1 试验进水水量37-38
  • 3.2.2 试验进水水质38
  •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38-39
  • 3.4 主要测试仪器39-40
  • 4 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效能研究40-50
  • 4.1 污染物随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40-44
  • 4.1.1 SS 随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40-41
  • 4.1.2 COD 随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41-42
  • 4.1.3 NH4+-N 随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42-43
  • 4.1.4 P043--P 随工艺流程的去除变化43-44
  • 4.2 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44-48
  • 4.2.1 季节变化对SS 的去除效果的影响45-46
  • 4.2.2 季节变化对COD 的去除效果的影响46-47
  • 4.2.3 季节变化对NH4+-N 的去除效果的影响47-48
  • 4.2.4 季节变化对P043--P 的去除效果的影响48
  • 4.3 本章小结48-50
  • 5 利用混凝和回流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50-60
  • 5.1 预处理系统在投加混凝剂的条件下运行50-53
  • 5.1.1 PAC 投加量对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51-52
  • 5.1.2 PAC 投加量对P043--P 去除效果的影响52-53
  • 5.2 多级人工湿地在回流条件下运行53-59
  • 5.2.1 回流比对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54-55
  • 5.2.2 回流比对NH4+-N 和TN 去除效果的影响55-58
  • 5.2.3 回流比对P043--P 去除效果的影响58-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6 人工湿地系统其它特性研究60-68
  • 6.1 人工湿地堵塞问题60-63
  • 6.1.1 人工湿地的阻塞现象60
  • 6.1.2 人工湿地堵塞机理60-61
  • 6.1.3 人工湿地堵塞原因分析61
  • 6.1.4 人工湿地预防堵塞措施61-62
  • 6.1.5 本试验中人工湿地堵塞的出现及分析62-63
  • 6.2 植物收割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63-64
  • 6.3 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64-66
  • 6.3.1 植物的管理64-65
  • 6.3.2 害虫的控制65
  • 6.3.3 沉积物的清理65
  • 6.3.4 护堤的维护65
  • 6.3.5 气味的控制65-66
  • 6.3.6 蚊蝇的控制66
  • 6.4 本章小结66-68
  • 7 结论与建议68-70
  • 7.1 结论68-69
  • 7.2 建议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7
  • 附录77-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多级跌水复合垂直流湿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研究    刘峰

添加植物碳源对多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能力的影响    孙蕾

人工湿地中蛭石填料净化污水中氨氮能力    聂发辉,吴晓芙,胡曰利

湿地土壤因素对污水处理作用的模拟研究    陈博谦,王星,尹澄清

深圳白泥坑、雁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    陈韫真,叶纪良

水力条件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世和,王薇,俞燕

潜流型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及其模型化    于涛;吴振斌;徐栋;詹德昊;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琤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Ⅱ.净化污水的空间    成水平,夏宜琤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实践    迟延智,陈风伦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    陈欣燕,程晓如,陈忠正

三种人工湿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袁云松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工艺与工程实例    杜汪洋;彭书传;汪家权;陈金思;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郑振晖;王红梅;于玉华;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人工湿地处理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    彭继峰;汤利华;马凯;

多花黑麦草人工湿地处理九峰河污水的研究    李晨军;郑春明;陈海生;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李盈盈;邢晓伟;

发展循环经济——环巢湖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王媛媛;

水环境中氮、磷营养水平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    杨红玉;张江山;仝川;王菲凤;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除磷效果研究    邱沪生;欧阳郑凯;

南京淳东灌区WRSIS湿地子系统的改进及其减污效应研究    李琳娜;邵孝侯;李铃君;刘钰;黄万勇;朱亮;吴七斤;徐征;

生物强化滨岸湿地系统处理入江溢流污染中试研究    陶明清;张耘;成小峰;

对治理与净化水体砷污染的探讨    唐谋生;张立柱;余雷;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陈小敏;王梅;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相关问题分析    张冬梅;刘文莉;陈英旭;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滴水湖引水通道D港沉水植被群落对流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王阳阳;霍元子;冯子慧;何培民;张饮江;何文辉;

植物-微生物共代谢系统在湖泊修复中作用    李聪聪;成小英;周青;张光生;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何孝磊;

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实用分析    李京朋;衣明;黄昕;

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    耿松涛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武深树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李京京

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陈超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赵迪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

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向速林;

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罗珍珍;傅春;

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的研究    王淑莹,代晋国,李利生,顾华,彭永臻

不同碳源对缺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的试验研究    许文峰;李桂荣;汤洁;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王琳,杨鲁豫,王宝贞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前置库对策可行性研究    边金钟,王建华,王洪起,蔡凌,朱萱

八种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果研究    张晟;贺锋;成水平;梁威;吴振斌;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孙广友

以稻壳为载体培养反硝化菌及硝酸盐氮的去除    徐锁洪,施巍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    冯孝杰

强化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作用机理研究    付融冰

流域综合管理之面源污染控制措施(BMPs)研究    章茹

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工艺特性研究    张文燕

多级跌水复合垂直流湿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研究    刘峰

规模化猪场废水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何华燕

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    莫凤鸾

反硝化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固定化细胞对硝态氮去除的研究    傅利剑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去除效果研究    徐光来

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王燕子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李基东

潜流人工湿地启动期反硝化碳源补充技术研究    杨思璐

固体碳源生物反硝化去除水源水中的硝酸盐    陈翔

添加植物碳源对多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能力的影响    孙蕾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吴振斌,陈辉蓉,雷腊梅,宋立荣,付贵萍,金建明,贺锋,何振荣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贺锋,吴振斌,付贵萍,陈辉蓉,成水平,熊丽,邱东茹,金建明,李玉元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彭超英,朱国洪,尹国,余以刚,曾姗姗

深圳白泥坑、雁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    陈韫真,叶纪良

人工湿地处理矿山炸药污水    胡焕斌,周化民,王桂珍,冯俐,谢其明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的作用机制及运行控制要点    沈耀良,玉宝贞

硬质高岭土生产聚合氯化铝和白炭黑    宋恩玉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成水平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琤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Ⅱ.净化污水的空间    成水平,夏宜琤

A/H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垃圾中转站废水    韩丹;汪永辉;高品;洪飞宇;

混合液回流比对组合式A~2/O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影响    刘学军;

纯氧曝气—变速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启动调试研究    张智;余薇薇;王涛;

曝气生物滤池—化学沉淀—砂滤的中试应用    王阳;

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    石岩;王启山;岳琳;

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研究    翟宝海;韩宏大;祖振兴;苟福华;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    张旭;冯炘;解玉红;

渗滤液组合处理工艺的探讨与实践    崔亚伟;赵天涛;赵由才;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本方法    陆毅恒

水解酸化+缺氧+CASS组合工艺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范启新;

适用于分馏塔改造的回流比优化方法    张高博;樊栓狮;华贲;郎雪梅;余金森;

几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分析    邓高峰;谭小霞;王宏恩;唐冬芬;

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    唐凯峰;郭淑琴;姜喆;

一体式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在低温条件下除污效能研究    马聪;于水利;张林燕;

牧草轮作对奶牛场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颜明娟;方志坚;翁伯琦;林诚;张辉;陈子聪;

鼠李糖脂淋洗-活性炭选择吸附组合工艺修复HCB污染土壤的研究    万金忠;柴丽娜;陆晓华;林玉锁;张胜田;王琳玲;

纳滤和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去除模拟核及生物毒剂废水的试验研究    侯立安;左莉;刘晓敏;袁长安;郭坤敏;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S-RHT-RFCC组合工艺运行及其改进    王强;李志军;梁先耀;

臭氧—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源水试验研究    罗湘南;付红霞;侯永江;季民;

电化学-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除草剂废水试验研究    魏金枝;刘峻峰;冯玉杰;

单乙醇胶脱硫与酸性气体制酸的组合工艺    焦玉杰 要步轩

电吸附组合工艺开辟污水回用新途径    王永军

空气净化产品功效检测有据    记者 王奎庭

国际专家热评太仓农村环保    徐允上

2004年室内环境大事记    王 文

重油加工技术实现新突破    苏焕琳

九江石化“两条龙”创效近三亿    特约记者 苏焕琳

污水回用新工艺凸显双重效益    王永军

《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年底实施    山丘

镇海炼化:首创溶脱组合工艺扬威高含硫原油加工    陆明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梁建军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集成技术研究    张硕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赵岩

生态人工快速渗滤系统(ECRI)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工艺研究    赵福祥

有机废水同步脱硫脱氮组合工艺运行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    刘春爽

电催化—生物氧化组合工艺构建及处理除草剂废水研究    魏金枝

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许先焜

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    张金炳

兼性生化—局部充氧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分散污水工艺研究    任拥政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田家宇

“生物絮凝+三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高浓度生活污水    周兴伟

人工湿地技术在北京郊区中学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阮晶晶

生物沸石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技术研究    王超

缺氧—浸没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SOMBR)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汤贵兰

电极生物膜组合工艺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周欲飞

水生植物对贾鲁河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相关机理的探讨    杨晓波

ABR-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李军幸

以浮沉池为核心的净水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王鑫

物化与生物组合工艺及其在印染废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周长玖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何永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