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低温条件下A~2/O工艺污水处理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29
热度:

低温条件下A~2/O工艺污水处理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摘要】:松花江是我国重要河流,在流域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支流-蜚克图河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蜚克图河流域的

【摘要】: 松花江是我国重要河流,在流域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支流-蜚克图河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蜚克图河流域的工业企业逐渐增多,形成工业园区,其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过蜚克图河的纳污能力。针对北方特有的低温情况,展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分析低温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机理,确定微生物种群特性,改变冰封期蜚克图河污染的现状,进而保障松花江水体水质安全。 试验首先研究了污泥回流比、硝化液回流比、MLSS、SRT和DO参数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在污泥回流比50%、硝化液回流比300%、MLSS在2.5 ~4g/L之间、DO维持在3~4mg/L和SRT控制在15d左右情况下,常温系统(A),温度维持23±1℃,能达到很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系统平均出水COD、TN及TP浓度分别在25.18~30.21 mg/L、10.09~12.59 mg/L、0.15~0.28 mg/L之间;低温系统(B),温度维持12±1℃,除磷效果很好但脱氮效果较差,平均出水COD、TN及TP浓度分别在27.21 ~ 32.19mg/L、16.91~20.89 mg/L、0.20~0.31 mg/L之间。 低温条件下(12℃),微生物特别是硝化细菌的活性较低,代谢能力微弱。于是采取投加填料的强化措施,增加系统内微生物数量,固定硝化细菌。复合A~2/O系统(B)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TN去除率提高20%,有效地改善了系统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出水TN,通过改变污泥回流比方式,增加污泥回流到好氧池,强化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使其长期处于好氧条件下,维持其高效的活性。运行结果证明,此方式可以实现低温系统良好的脱氮效果,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在常温系统(A)稳定运行期间,对微生物胞内PHAs和poly-P颗粒染色观察,从直观上认识生物除磷机理。利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手段观察常温、低温系统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差异、污泥特性。通过镜检发现,两套系统内微生物相非常丰富,食物链较长,保证了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常温污泥比较密实,低温污泥松散,呈片状分布,这也是温度低,污泥吸附沉降性能差的直接原因。当系统污泥负荷低或突然降温时,系统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可以通过提高曝气量,保证系统连续进出水等措施,控制污泥膨胀。 低温系统(B)的研究达到很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突破了A~2/O工艺不能实现同步的限制,突破了温度对其处理效果的限制,对我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冬季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试验结果可作为示范工程设计和运行、调控的参考依据。采用复合式工艺和改变回流方式的双重手段,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的研究和旧的污水厂面临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A~2/O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 低温 复合工艺 微生物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技术研究现状12-19
  • 1.2.1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12-14
  • 1.2.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4-19
  • 1.3 低温生物处理研究现状19-21
  • 1.3.1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19
  • 1.3.2 低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19-20
  • 1.3.3 国内外低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20-21
  • 1.4 复合A~2/O 工艺的原理及研究现状21-24
  • 1.4.1 复合A~2/O 工艺的原理21-22
  • 1.4.2 复合式A~2/O 工艺的特点22-23
  • 1.4.3 复合A~2/O 工艺研究现状23-24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4-25
  • 1.5.1 课题来源24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4-25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25-32
  • 2.1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25-28
  • 2.1.1 试验装置25-27
  • 2.1.2 主要仪器设备27-28
  • 2.2 试验水质及填料性质28-29
  • 2.2.1 试验水质及污泥来源28
  • 2.2.2 填料的选择28-29
  • 2.3 试验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29-32
  • 2.3.1 水质指标检测及方法29-30
  • 2.3.2 微生物相分析方法30
  • 2.3.3 活性污泥分析方法30-32
  • 第3章 A~2/O 系统启动及性能分析32-42
  • 3.1 反应器的启动32
  • 3.1.1 常温反应器启动32
  • 3.1.2 低温反应器快速启动32
  • 3.2 常温与低温系统启动的试验结果及分析32-38
  • 3.2.1 COD 去除特性33-35
  • 3.2.2 氨氮的去除特性35-36
  • 3.2.3 TP 的去除特性36-38
  • 3.3 缺氧区污泥回流对A~2/O 系统的影响38-41
  • 3.3.1 系统COD 去除效果分析38-39
  • 3.3.2 系统氨氮和TP 去除效果分析39-40
  • 3.3.3 微曝气对系统污泥的影响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常、低温条件下A~2/O 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42-53
  • 4.1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影响分析42-43
  • 4.1.1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COD 和氨氮的影响42-43
  • 4.1.2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除磷的影响43
  • 4.2 混化液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影响分析43-46
  • 4.2.1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的影响44-45
  • 4.2.2 混合液回流比对除磷的影响45-46
  • 4.3 其它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46-50
  • 4.3.1 MLSS 对系统的影响46-47
  • 4.3.2 DO 的控制及对系统的影响47-49
  • 4.3.3 污泥龄对系统的影响49-50
  • 4.4 聚磷菌细胞物质的染色观察50-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低温复合式A~2/O 工艺特性研究53-73
  • 5.1 复合工艺对系统基质去除效果的改善53-56
  • 5.1.1 COD 的去除特性53-54
  • 5.1.2 氨氮和 TN 的去除特性54-55
  • 5.1.3 TP 的去除特性55-56
  • 5.2 低温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的确定及机理分析56-61
  • 5.2.1 填料投加量的确定56-58
  • 5.2.2 低温复合工艺除磷最低回流比确定58-59
  • 5.2.3 低温复合工艺脱氮除磷最佳回流比确定59-61
  • 5.3 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61-67
  • 5.3.1 系统中微生物时空分布特点62-66
  • 5.3.2 扫描电镜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66-67
  • 5.4 低温系统污泥性能研究及污泥膨胀现象67-71
  • 5.4.1 低温对污泥吸附及沉降性能的影响68-69
  • 5.4.2 低温对污泥耗氧速率的影响69-70
  • 5.4.3 污泥膨胀的现象70-71
  • 5.5 本章小结71-73
  •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1
  • 致谢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强化低温污水A~2/O处理系统效能的调控技术研究    郭亚琼

低温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及聚磷菌研究    刘艳杰

低温微生物的适冷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李田;刘光琇;安黎哲;

低温菌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韩晓云,姜安玺,何丽蓉

21世纪中国水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胡国杰,张颖丽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体结构的关系研究    龙腾锐,何强,林刚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改良型A~2O工艺的除磷脱氮运行效果    周斌

活性污泥外循环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吉芳英,罗固源,杨琴,罗宁

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    王凯军,宋英豪

CASS工艺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熊红权,李文彬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前景    戴镇生,张杰,于尔捷,丛广治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丁永伟

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韩晓云

生物膜-SBR复合工艺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王翥田

低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张雷

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实现及性能的研究    曹雪梅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王夙;刘峻;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鲍立宁

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氨氧化菌多样性研究    马少杰;赵勇;戴习林;潘迎捷;

几种杀生剂的杀菌规律与作用机理探讨    袁晓娟;吕荣湖;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能源回收研究    毛羽;张贝;刘士清;许玲;宋洪川;张有刚;孙传伯;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

低温生物膜中耐冷菌的分离与鉴定    姜明;曲艳娇;刘月;李雪;韩晓云;曹振岭;于雅楠;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    王晖文;韩会玲;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强化预处理阶段渗滤液处理效能研究    段秀举;刘亚丽;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和水再用    高从堦;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Cu_xZn_(1-x)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梁孝锡;郝斌;李良超;陈柯宇;周琴;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    李春荣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混凝-Fenton法及白腐真菌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牛菲菲

城市生活污水中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凤敏

钢渣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魏惠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张华新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    翟平阳

松花江水环境问题剖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李平

废水除磷技术及进展分析    夏宏生;向欣;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田永杰;唐志坚;李世斌;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吉芳英,袁春华,许晓毅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改进A~2/O法的设想    李勇,吕炳南,黄勇

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邹伟国,张善发,张辰,陆嘉竑,虞寿枢,李正明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及其展望    武燕杰;万红友;阚灵佳;

低温菌去除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李亚选;张晓玲;姜安玺;孟雪征;韩晓云;

异养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苏俊峰

SBR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废水生物除磷性能及除磷途径分析    李楠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BIC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特性及运行控制研究    于淼

低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张雷

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及控制策略    彭轶

改进的倒置A~2/O工艺对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张爽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意义    刘光琇,胡昌勤,张靖溥,沈永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冯虎元,马晓军,章高森,白玉,费贯清,程国栋,安黎哲,刘光琇

天山冻土耐冷菌的分离与产低温酶菌株的筛选    白玉,杨大群,王建辉,章高森,徐世健,刘光琇,安黎哲

低温微生物的适冷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李田;刘光琇;安黎哲;

常温短程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    王少坡,彭永臻,于德爽,张艳萍,胡建阁

生物膜增长动力学模型    刘雨,王岐东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    孙大群,边德军,张文华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罗宁,罗固源,吉方英,许晓毅

固定化细胞处理废水的关键性包埋技术条件研究    郑耀通

好氧段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    高小平,吉芳英,丁彩娟,左宁,张斌

一体化CIBR反应器的低温脱氮除磷中试    刘礼祥;章北平;周红燕;吴云生;颜岗;

回流比对投料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的中试研究    李银波;周少奇;邱育真;吴硕贤;

一体化间歇曝气多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低浓污水    周健;林明波;龙腾锐;姜文超;王国冬;

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的小试研究    项敏;陈东辉;黄满红;

污泥回流比对A_2N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杨庆娟;王淑莹;刘莹;袁志国;

污泥回流比对复合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的影响研究    杨晓南;赫俊国;欧阳峰;姜涛;

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脱氮除磷功能的改造实践    张国昌;赵丙辰;祝征圣;柳翠;董滨;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刘祖文;许建红;许秦坤;宋存义;

指纹图谱技术跟踪SUFR反应器恢复运行期间菌群变化    叶姜瑜;王图锦;吉方英;罗固源;季铁军;

倒置A~2/O与改良A~2/O工艺生产性试验比较    刘长青;张峰;毕学军;张波;

六箱一体式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特征研究    窦月芹;吕锡武;

倒置A~2/O工艺处理城市低碳源合流污水    张硕;邹伟国;张辰;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西北高原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张强;王宇峰;周永刚;

沙星类抗生素对MBR脱氮除磷性能及其功能菌群的影响    高贵和;孟凡刚;周忠波;王源;黄国城;

一种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唐宏明;叶鼎;

利用物料流向分析优化A~2/O系统运行参数    董晓阳;张静慧;周军;吴珊;

A~2/O系统运行规律研究    任俊智;韩绍瑜;周杨;李娟;敖家强;翟春宏;李伟;王磊;

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    周开锡;

脱氮除磷哪些不能忽视?    本报记者 陈湘静

好氧池中气水比的确定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张建龙

快速处理效能投诉    张旭

河口遭受低温寒冻灾害    记者 罗蓉婵 陈保江

温州污水或增“洋管家”    记者 夏晶莹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 全面打好抗击低温凝冻灾害这场硬仗    本报记者 刘超凡 赵国梁

铁锋低温楼改造实现超速度超计划    栾伟 本报记者 张楠

冬季适宜“低温养生”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鸣

我市防御低温寒潮开“妙方”    记者 梁辉约

1893户居民今冬告别低温    绿艳丽 记者 李宝森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A~2/O-BAF系统深度脱氮除磷    陈永志

城市污水与垃圾渗滤液及粪便污水合并处理技术研究    余建恒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四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王冰

低温条件下A~2/O工艺污水处理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张静静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城市污水A~2/O处理工艺的运行与探讨    安少锋

添加阿科蔓的A~2/O工艺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赵鹏芳

倒置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珍珍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过程及动力学分析    刘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