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体式A-BAF工艺处理低C/N工业园区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02
热度:

一体式A-BAF工艺处理低C/N工业园区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摘要】:在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体因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输入而引发的富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

【摘要】:在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体因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输入而引发的富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湖泊水库的氮、磷污染已愈来愈严重,水体藻类大量繁殖、生存期长、覆盖面广、暴发次数多,已对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的增加,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低碳源现象越来越严重。 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对出水氮磷提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己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改建,新建污水处理厂则须按照该标准来进行建设。探讨污水处理工艺中简洁、高效、经济的脱氮除磷新技术,是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含量,进而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的发展方向。 本课题以某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基地,提出“一体式缺氧活性污泥-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一体式A-BAF工艺)”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协同一体式A-BAF工艺”,旨在于现有的二级处理构筑物基础上强化生物处理,在不增加深度处理的前提下,使强化二级生物处理出水TN、TP、SS等指标同时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一体式A-BAF反应器呈圆柱形,由有机玻璃加工制作而成,总有效体积7.5L,其中上部硝化区有效容积5L,下部反硝化区有效容积2.5L。其运行参数为:进水量为2.5L.h-1,反硝化区pH值为7.0-7.5、DO0.5mg/L、HRT为1h、泥龄为15d,硝化区pH值为7.0-8.0、DO为2mg/L~5mg/L、HRT为2h-8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论文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原水,研究了一体式A-BAF工艺的生化处理特性,确定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应用于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操作条件,考察了磷酸铵镁沉淀法与一体式A-BAF工艺协同作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1.进水COD为89mg/L-137mg/L、NH3-N为27.4mg/L-42.3mg/L、TN为38.9mg/L~57.7mg/L、TP为2.61mg/L~4.06mg/L、SS为72mg/L~153mg/L时,一体式A-BAF工艺对COD、NH3-N、TN、TP、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5%、96.47%、58.00%、79.00%、92.47%,出水COD、NH3-N、SS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在进水COD、NH3-N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该工艺对COD、NH3-N的去除效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COD和抗NH3-N负荷冲击的能力。 2.在pH值为9.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0minMg:P:N=1.O:1.O:1.O的条件下,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原水的较佳沉淀剂为Na2HPO4·12H2O+MgCl2·6H2O,沉淀剂较佳的投加顺序和方式为"Na2HPO4·12H2O+MgCl2·6H2O,缓慢加入,同时调节pH值”;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磷酸铵镁沉淀法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9.5、反应时间为30min、Mg:N=1.3、P:N=1.06,影响磷酸铵镁沉淀法法脱氮除磷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反应时间P:NMg:N。 3.在进水COD为100mg/L-133mg/L、NH3-N为29.1mg/L-41.4mg/LTN为39.5mg/L-54.8mg/L、TP为3.92mg/L-2.69mg/L、SS为75mg/L-146mg/L的条件下,向一体式A-BAF反应器反硝化区中投加约2.27gNa2HPO4·12H2O和1.78g MgCl2·6H2O,对原水进行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同步处理,出水各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一体式A-BAF工艺”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协同一体式A-BAF工艺”用于处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使出水TN、TP、SS同时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达到了预期目标,是一种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A-BAF 磷酸铵镁沉淀法 低C/N 脱氮除磷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引言14-20
  • 1.1 研究背景14-16
  • 1.1.1 我国水污染现状14-15
  • 1.1.2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高15
  • 1.1.3 污水处理工艺面临的问题15-16
  • 1.2 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概况16-18
  • 1.2.1 建设规模及工艺流程16-17
  • 1.2.2 原水水质17
  • 1.2.3 存在问题17-18
  • 1.3 课题的提出18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8-20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42
  • 2.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20-28
  • 2.1.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20-21
  • 2.1.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类型21-26
  • 2.1.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26-28
  • 2.2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概况28-33
  • 2.2.1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特点29-31
  • 2.2.3 曝气生物滤池国外研究现状31-32
  • 2.2.4 曝气生物滤池在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32-33
  • 2.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C/N污水研究现状33-34
  • 2.4 物理化学脱氮除磷34-42
  • 2.4.1 物理化学脱氮技术34-37
  • 2.4.2 物理化学除磷技术37-38
  • 2.4.3 化学同步脱氮除磷技术38-42
  • 第三章 一体式A-BAF工艺处理工业园区污水试验42-54
  • 3.1 试验装置和原水水质42-45
  • 3.1.1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42-45
  • 3.1.2 原水水质及接种污泥45
  • 3.2 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45-46
  • 3.2.1 试验方法45-46
  • 3.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46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46-52
  • 3.4.1 对COD的去除效果46-47
  • 3.4.2 对NH_3-N的去除效果47-49
  • 3.4.3 对TN的去除效果49-50
  • 3.4.4 对TP的去除效果50-51
  • 3.4.5 对SS的去除效果51-52
  • 3.5 本章小结52-54
  • 第四章 磷酸铵镁沉淀法同时去除氮磷试验研究54-70
  • 4.1 试验装置和材料54-55
  • 4.1.1 试验装置54
  • 4.1.2 试验材料54-55
  • 4.2 试验方法与分析方法55-56
  • 4.2.1 试验方法55
  • 4.2.2 测试项目和方法55-56
  • 4.3 筛选沉淀剂56-57
  • 4.4 确定沉淀剂投加方式和顺序57-60
  • 4.5 单因素实验60-66
  • 4.5.1 pH值60-61
  • 4.5.2 反应时间61-63
  • 4.5.3 反应温度63-64
  • 4.5.4 摩尔配比64-66
  • 4.6 正交试验设计66-68
  • 4.6.1 选定正交表66
  • 4.6.2 试验结果分析66-68
  • 4.7 本章小结68-70
  • 第五章 化学沉淀法与一体式A-BAF反应器的协同作用70-80
  • 5.1 试验装置和原水水质70
  • 5.1.1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70
  • 5.1.2 试验原水及试验药剂70
  • 5.2 试验方法与分析方法70-71
  • 5.2.1 试验方法70-71
  • 5.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71
  • 5.3 运行条件71
  •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71-77
  • 5.4.1 沉淀剂投加点71-72
  • 5.4.2 沉淀剂投加量72-73
  • 5.4.3 对COD的去除效果73-74
  • 5.4.4 对SS的去除效果74
  • 5.4.5 对NH_3-N的去除效果74-76
  • 5.4.6 对TN的去除效果76-77
  • 5.4.7 对TP的去除效果77
  • 5.5 本章小结77-8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80-84
  • 6.1 结论80-81
  • 6.2 建议81-84
  • 参考文献84-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自动控制悬浮填料序批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的研究    陈龙;张唯;杨灵宵;宋陵超;

多环反应器在低碳源条件下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王涛;赵娜;邓荣森;聂卓娜;麦松冰;

浅谈SBR污水处理技术的进展    钟玉鸣;

SBR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控制策略    蒋富海;汪慧贞;张彪;

连续流间歇曝气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研究    乔海兵;王淑莹;李桂荣;侯红勋;彭永臻;郭东良;

低碳源、低能耗型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研究    杨殿海;宋拥好;谭巧国;杨企星;

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厂的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姚俊芹;易红星;魏震华;秦继军;

上海市松江西部污水处理厂设计    王彬;张亚勤;俞士静;

改进型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龄的确定    朱霞;凡广生;

A~2/O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明;黄民生;谢冰;高尚;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沙星类抗生素对MBR脱氮除磷性能及其功能菌群的影响    高贵和;孟凡刚;周忠波;王源;黄国城;

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    周开锡;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陈光;张颖;郝延强;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张向怡;秦立娟;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液的处理    李春光;

邯郸市西污水厂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    张志军;

六箱一体式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特征研究    窦月芹;吕锡武;

脱氮除磷哪些不能忽视?    本报记者 陈湘静

温州污水或增“洋管家”    记者 夏晶莹

无论山区丘陵平原皆能还清流    本报记者 周兆木 通讯员 姚伟国 周惠娟

太湖流域率先迈向一级A    本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高杰

技术集成创新开辟治太新路    本报记者 郭薇

立足中心工作 服务绿色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徐卫星

新型处理工艺基本不排泥    姚伊乐

准确把握问题导向 在水专项中践行科技创新    周军

设施建好运行要达标    记者 廖婧

太湖流域水专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本报记者 李禾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刘少武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    邢丽贞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    何少林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研究及同步脱氮除磷填料的开发    张文娟

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以及重金属和各种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颜胜华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SBR工艺脱氮除磷的应用研究    刘欢

SGSBR工艺脱氮的试验研究    马凯

厌氧MB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脱氮机理研究    赵建邦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研究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