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黄壤土—粘土双层土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44
热度:

黄壤土—粘土双层土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研究【摘要】:论文以龙泉山杏花村农家乐土地处理系统工程为研究课题,根据工程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植被分布及污水特性,构建了黄壤土-粘土双层土地处

【摘要】:论文以龙泉山杏花村农家乐土地处理系统工程为研究课题,根据工程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植被分布及污水特性,构建了黄壤土-粘土双层土地处理系统。通过完成系统的启动期实验,研究其启动期的污染物出水浓度变化曲线和去除效果;通过改变进水水力负荷,探究系统稳定期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和污染物穿透深度的影响;最后通对比植被区与空白区出水的氮磷浓度,测定麦冬草体内的氮磷积累量,分析麦冬草在该系统中的氮磷净化能力。 在系统启动的第一周期,污染物的出水浓度出现跳动和偏大现象;第二周期虽呈现沿程下降趋势,但是下降不明显;第三周期与第四周期出水检测值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已基本一致,出水达到稳定。最终植被区出水COD、NH3-N、TN、TP去除率分别为79.16%、96.01%、90.83%、89.47%;空白区出水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7.22%、95.46%、84.42%、82.89%。并通过对比植被区与空白区2#出水口与3#出水口附近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规律,发现黄壤土层与粘土层分界处污染物的去除曲线存在拐点。 在系统稳定后,以2:1为干湿比,分别考察了0.04m3/m2·d、0.06m3/m2·d、0.08m3/m2·d、O.10m3/m2·d四种水利负荷条件下,研究发现双层土土地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及污染物的穿透深度在0.08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并且各污染物穿透深度的最低值也出现在此条件下,穿透深度范围在24cm~40cm之间。 在对比实验中,主要考察了麦冬草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麦冬草对氮磷的去除量可占系统TN、TP,总去除量的16.8%和21.1%,而对COD的去除能力都不到系统COD总去除量的1%,可见麦冬草对污水中的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本研究在经典的Eckenfelder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经拟合验证后,偏差不大,并且模拟值与真实值中的COD、NH3-N、TN、TP污染物的浓度值均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918-2002)中的一级A标要求。 【关键词】:双层土污水处理系统 去除率 穿透深度 水力负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1.2 土地处理系统的原理及分类特点11-12
  • 1.1.3 国内外土地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应用现状12-13
  • 1.1.4 土地处理系统各性能的研究进展13
  •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3-16
  • 1.2.1 研究内容13-14
  • 1.2.2 研究目的14
  • 1.2.3 研究方法14
  • 1.2.4 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实验装置设计及实验方法16-23
  • 2.1 实验目的16
  • 2.2 实验装置设计16-20
  • 2.2.1 实验装置的组成及结构16-19
  • 2.2.2 实验填料的来源及成分19
  • 2.2.3 实验污水的来源及成分19-20
  • 2.2.4 实验植被的选取20
  • 2.3 实验方法20-21
  • 2.4 实验器材与测定方法21
  • 2.4.1 主要仪器与设备21
  • 2.4.2 测定方法21
  • 2.5 数据处理21-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双层土地处理系统启动期的性能的研究23-33
  • 3.1 土地处理系统的启动23
  • 3.2 实验条件及参数23-24
  • 3.3 实验数据及分析24-29
  • 3.3.1 实验装置启动阶段污水COD的浓度变化规律24-25
  • 3.3.2 实验装置启动阶段污水TP的浓度变化规律25-27
  • 3.3.3 实验装置启动阶段污水TN的浓度变化规律27-28
  • 3.3.4 实验装置启动阶段污水NH_3-N的浓度变化规律28-29
  • 3.4 土壤分界处水质的变化29-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双层土地处理系稳定期的结果分析研究33-44
  • 4.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穿透深度的定义33
  • 4.2 实验条件及参数33-41
  • 4.2.1 水力负荷的改变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34-37
  • 4.2.2 水力负荷的改变对污染物穿透深度的影响37-41
  • 4.3 植物的影响41-43
  • 4.3.1 植物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41
  • 4.3.2 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影响41-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双层土地处理系统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44-56
  • 5.1 模型的选取44-45
  • 5.2 COD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45-48
  • 5.2.1 模型推导45-48
  • 5.2.2 模型反演48
  • 5.3 NH_3-N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48-50
  • 5.3.1 模型推导48-50
  • 5.3.2 模型反演50
  • 5.4 TN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50-53
  • 5.4.1 模型推导50-52
  • 5.4.2 模型反演52-53
  • 5.5 TP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53-55
  • 5.5.1 模型推导53-55
  • 5.5.2 模型反演55
  • 5.6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与建议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    谢良林;黄翔峰;刘佳;陆丽君;关炜;

污水的土地处理特性分析    李慧,王俊岭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ORP变化特征与COD去除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甘磊;刘春平;谭波;

用土壤法进行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陈艺;陈昕;

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过程的数学模拟    赵宗升;陈智均;赵云霞;

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过程数学模型的求解和验证    赵宗升;陈智均;赵云霞;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纪峰,潘安君,李军

污水土地处理NH_3-N去除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德春;孙凌帆;

污水土地处理磷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讨论分析    王红旗,舒艳,王亚男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    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

污水土地处理的数值模拟    石云

砂土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试验研究    黄琴

黄壤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试验研究    肖琳川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砂滤池系统处理北方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艳芹;袁长波;边文范;姚利;李国生;张昌爱;刘英;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堵塞现象及成因探讨    邵坚;程林;刘俊;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去除氨氮研究    郑艳侠;刘征;宋保平;赵旭阳;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城市污水资源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    简虹;张卫华;

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研究现状    利锋;何江;张学先;

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冯庆;王晓燕;王连荣;

孝感市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郭波;毛国强;杨子江;李兵;

给水厂污泥用做地下渗滤系统基质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王小玲;贺电;邹仲勋;

人工快速渗滤技术及其水处理应用    崔康平;周元祥;许为义;彭书传;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实践分析    张建强;李倩囡;许文来;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杨小毛;梅立永;赖梅东;刘欢;李旭宁;

土地渗滤技术处理高尔夫园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飞;邓辅唐;孙珮石;卿小燕;

青西三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研究    赵贤豹;曾艳丽;陈剑中;李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    马鸣超;姜昕;李俊;何江涛;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氨氧化菌16S rDNA的DGGE分析    马鸣超;姜昕;刘菲;李俊;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燊;

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解析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细菌种群多样性    马鸣超;姜昕;李俊;王静;

生物渗滤床处理养殖废水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王守伟;祝明;赵燕;朱百泉;万波;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    修海峰

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    梁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城镇生活污水杨树林地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研究    白保勋

SMAIP系统开发及其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云飞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    刘鹰

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    王平

鱼草共生生态系统的研究    邵志鹏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土壤自净化特性及公路导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李海

人工湿地系统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李瑞玲

多孔介质中石油残留及其水动力效应研究    张俊杰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    姜晓峰

人工湿地处理高含盐量工业废水的研究    王琴

生物滤池除磷填料的筛选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吴瑛瑛

蚯蚓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研究    边静

人工湿地中填料床的构建与除磷效应研究    胡艳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应俊辉;

保护21世纪的中国水资源    陈小洁;

污水的土地处理特性分析    李慧,王俊岭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述    曹群;佘佳荣;

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过程的数学模拟    赵宗升;陈智均;赵云霞;

不同净化植物组成的污水漫流净化系统净化能力的研究    董克虞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实用处理技术探讨    王培京;郑凡东;金桂琴;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纪峰,潘安君,李军

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    张金炳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相关机理研究及实践应用    郝桂玉

UASB-磁化—生物复合系统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张青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刘家宝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俊敏

滴灌施肥灌溉土壤水氮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及数学模拟    张建君

湿地治污系统在洞庭湖区的应用研究    胡茂永

Eckenfelder生物滤池模式在土壤地下渗滤净化沟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董泽琴

毛管逆滤渗污水处理系统原理研究及其室内实验验证    于颖多

水盐和排水系统的模拟研究    孟江丽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及其改进的试验研究    赵建芬

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蒋跃平

废水中氨氮在土地处理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模拟研究    陈喜峰

人工土床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性能试验研究    殷亮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    陈登美

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永锋;罗纨;贾忠华;田世英;范丽萍;

分散式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张荣;杨永强;刘劲松;吴世军;陈繁荣;

两段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司马卫平;何强;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红晶;龙腾锐;何强;曹艳晓;

油气集输站场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郭俊;

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试验研究    张欣;吴浩汀;谢凯娜;

TUBAF工艺处理厂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吉库;邹琳;马玉林;徐飞;乔波;

美国的废水土地处理    陶甄;孙淑均;

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改进试验研究    赵建芬;马香玲;靳路明;韩会玲;刘苏英;梁素韬;刘宏权;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在汉阳地区的现实性    刘文祖;

滤料厚度对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影响研究    刘传;田媛;

波形潜流湿地对低浓度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曾祥英;章北平;孙高升;

土地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革新/替代技术    孙铁珩;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技术    李建民;傅海霞;李烨;杜义鹏;董志英;

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

利用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韩秀丽;陈稳;

岱庄煤矿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张志刚;赵丙庆;沈海东;

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陈斌;张宗军;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

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与应用    李春来;刘康怀;赵文玉;张华;覃许江;司圣飞;

污水处理:还农家宜居生态    本报记者 何会文

摆贡寨“聪明土壤”处理生活污水    罗开林 本报记者 王璐瑶

排水集团夏季降温靠污水空调    通讯员 刘海

海宁一个村子的治污经验惊动了很多人    记者 范琛实习生 马金金 通讯员 朱财宝

昔日“龙须沟” 今日“大公园”    胥思明 何举云 蓝莹 洪栖禾

解决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狄崇兰

芦苇水葱前晃一圈 生活污水黑“发”转清    本报记者 缪琴

无锡惠山区落实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刘桂兰 高杰

明年年底八成生活污水可处理    本报记者 成燕

治理生活污水 力促达标排放    何川 本报记者 钟晓晴

城镇生活污水杨树林地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研究    白保勋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刘家宝

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    张金炳

交替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系统生物除磷试验研究    郑蓓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    张红晶

粉煤灰混凝剂制备及用于混凝—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效能研究    李亚强

一种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崔丽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生态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氮循环过程研究    王延华

生活污水和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黄新恩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志勇

黄壤土—粘土双层土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研究    张子健

砂土、粘土的双层混合土土地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谭文博

砂土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试验研究    黄琴

黄壤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试验研究    肖琳川

土地处理技术净化分散型生活污水及新型填料对磷吸附研究    李楠

土地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特性及流态优化研究    秦霞

高负荷地下土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    谢兴华

人工湿地系统实现中水回用实验工艺研究    王俊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试验研究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