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臭氧溶气气浮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28
热度:

臭氧溶气气浮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摘要】:在全球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不仅水量稳定,而且具有很

【摘要】:在全球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不仅水量稳定,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课题针对目前污水回用常用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存在的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对污水残余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等缺点,研究了臭氧溶气气浮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臭氧-混凝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投加臭氧对混凝过程的影响,考察了臭氧的助凝作用;(二)臭氧溶气气浮工艺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通过臭氧溶气气浮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的研究,以及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臭氧投加量和溶气气流中的臭氧含量对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考察了臭氧溶气气浮工艺在中水回用中应用的可行性。 臭氧-混凝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1)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混凝剂种类为聚合氯化铝(PAC),所需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3.0mg/L,最佳接触反应时间为10min; (2)投加臭氧可以强化混凝效果。不投加臭氧的情况下,混凝剂PAC的最佳投加量(以Al_2O_3计)为6mg/L,投加3mg/L臭氧,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PAC投加量(以Al_2O_3计)可降至0.8mg/L。 在静态试验基础上进行的臭氧溶气气浮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理想的溶气气浮条件为:溶气压力为4.2bar,溶气气水比为20%,工艺的回流比为40%,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 (2)以浊度、色度、UV_(254)和COD_(Cr),为验证参数,确定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以Al_2O_3计)为0.5mg/L; (3)当臭氧投加量为2.76 mg/L时,本臭氧溶气气浮系统对浊度、色度、UV_(254)、COD_(Cr)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24.67%、51.83%、22.56%以及33.96%,工艺出水的浊度、色度、UV_(254)、COD_(Cr)分别可降至:3.97NTU、7.007度、0.127 1/cm以及35mg/L。完全可以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的要求。 (4)在臭氧溶气气浮工艺中,溶气气流中臭氧的含量也是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试验表明,溶气气流中臭氧含量过高会对微气泡产生不利影响,臭氧含量过低则无法高效发挥臭氧的氧化和助凝效果,综合各种考察指标,确定气流中的臭氧含量为17.42mg/L时,对各种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关键词】:臭氧 溶气气浮 二级出水 污水回用 深度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1
【目录】:
  • 目录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6
  • 1.1 概述11-19
  • 1.1.1 中国的水资源现状11-12
  • 1.1.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意义12-13
  • 1.1.3 国内外污水再利用现状13-15
  • 1.1.4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15-19
  • 1.2 臭氧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技术概念19-26
  • 1.2.1 臭氧的性质及作用19-23
  • 1.2.2 气浮工艺及其应用23-25
  • 1.2.3 臭氧溶气气浮工艺理论25-26
  • 第2章 试验目的意义及试验方法26-31
  • 2.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26-27
  •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7
  • 2.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7-29
  • 2.4 试验原水水质及分析测试方法29-31
  • 2.4.1 试验原水水质29
  • 2.4.2 分析测试方法29-30
  • 2.4.3 臭氧投加量的标定30-31
  • 第3章 臭氧-混凝工艺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31-42
  • 3.1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31-32
  • 3.1.1 试验装置31-32
  • 3.1.2 试验方法32
  • 3.2 混凝剂种类的筛选及投加量的初定32-34
  • 3.3 臭氧投加量的确定34-37
  • 3.3.1 不同臭氧投加量对二级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34-36
  • 3.3.2 臭氧投加量对灭菌效果的影响36-37
  • 3.4 不同接触时间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37-38
  • 3.5 投加臭氧对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38-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臭氧溶气气浮工艺中试试验研究42-57
  • 4.1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42-45
  • 4.1.1 中试试验装置42-45
  • 4.1.2 臭氧溶气气浮工艺流程45
  • 4.1.3 试验方法45
  • 4.2 气浮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5-50
  • 4.2.1 溶气压力与微气泡的最佳形成条件46
  • 4.2.2 气水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6-47
  • 4.2.3 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7-48
  • 4.2.4 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8-50
  • 4.3 混凝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50-52
  • 4.4 臭氧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52-56
  •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溶气中所含臭氧量对溶气气浮作用的影响57-64
  • 5.1 试验条件与方法57
  • 5.2 结果与讨论57-62
  • 5.2.1 臭氧含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57-59
  • 5.2.2 臭氧含量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59-60
  • 5.2.3 臭氧含量对UV_(254)去除率的影响60-61
  • 5.2.4 臭氧含量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61-62
  • 5.2.5 臭氧含量对除菌效果的影响62
  • 本章小结62-64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64-67
  • 6.1 结论64-65
  • 6.2 建议65-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72-73
  • 致谢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试验研究进展    胥书霞;

臭氧氧化降解除草剂草甘膦的实验研究    申元丽;马金锋;赵旭;刘双跃;兰华春;

焦化废水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技术    张文启;饶品华;陈思浩;朱士燕;

1甲-基环己烯气相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物的研究    兰辉;陈敏东;马嫣;

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抑制溴酸盐形成的效能研究    胡彩霞;吴纯德;梁佳莉;李商国;

饮用水臭氧氧化处理过程中溴酸根的产生及控制    强志民;陆晓巍;张涛;

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系统运行费用分析    赵文玉;张逢;胡洪营;卢如;陈玉芬;

混凝-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试验研究    杨德敏;王兵;吴小娟;程伟;

陶瓷膜组合工艺对水中甲硫醚去除效果研究    谢宇铭;张锡辉;

喇嘛甸油田污水站工艺优化设计    郭建宏;

臭氧氧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庚波;

臭氧氧化法处理猪场“厌氧-好氧”深度水的研究    赵翔涌;樊栓狮;杨向阳;祝慧;梁得清;

溶气气浮工艺处理低浊水研究    何华;王毅力;朱文芳;

西藏甲玛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尾矿废水的臭氧氧化处理及回用研究    李青;孙春宝;李晨;徐涛;米莉萍;刘欣伟;高美丽;

水溶液中几种雌激素的臭氧氧化研究    张霞;张琳;肖玫;吴峰;邓南圣;

臭氧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定影废水实验研究    王顺;黄继国;范廷玉;

纪庄子污水再生回用梅江居住区示范工程中膜技术的应用    李成江;焦兆明;李金河;

溶气气浮技术在高含油含聚采出水处理上的应用    陈文峰;廖土兴;高金庆;

超声/O_3协同降解氧乐果的研究    胡冰;张艳丽;李雪松;

高分子材料臭氧法接枝的研究    董蕾;李晓华;史巧妹;沈健;林思聪;

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研究述要    马军

太湖流域污水深度处理破坚冰    王芬兰

广州垃圾压缩站采用新工艺    文金品

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与对策    王琴

鲁南7—ADCA项目年产可达3000吨    闫鑫

明年起压缩站不再有臭味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徐桂林 蒋明 王鹏翔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报记者 刘长林

浅谈水厂加氯    张福景 (作者单位:郓城县自来水公司)

深度处理,让居民用水更安全    王小琴

污水处理改造中型装置试验运行良好    通讯员 罗玉红

氧化铈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有机物及控制溴酸盐研究    王群

硅酸盐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氯代硝基苯    刘玥

金属掺杂改性TiO_2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张静

金属掺杂改性TiO_2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张静

溶气气浮除污染效能及其运行稳定性强化措施    刘芳

零价金属强化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王胜军

零价金属强化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王胜军

水处理过程中典型雌激素活性物质的变化特征    孙庆峰

UV/O_3降解水中新兴微污染物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刘小为

化学氧化活性染料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    章飞芳

姜黄素工业废水物化方法处理研究    晏明全

螺旋藻主要腥味物质与脱腥技术的研究    丁洁

    Naman Cissoko

纳米零价铁对臭氧氧化副产物溴酸盐的去除研究    刘润生

臭氧氧化对城市二级出水分子量分布及膜阻力构成的影响研究    王旭东

臭氧—气浮工艺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胡刚

高级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侯一宁

用于催化臭氧废水处理的脉冲功率电源的研制    姜文理

高压电晕和臭氧联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黄小华

O_3/H_2O_2联用和Fenton试剂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