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上王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改造及新型赤泥填料开发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49
热度:

上王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改造及新型赤泥填料开发研究【摘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已相当严重,水质恶化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己经对农村人民生活用水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的大规

【摘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已相当严重,水质恶化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己经对农村人民生活用水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的上王村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为依托展开多项研究。对上王村这种以农家乐为主业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及排放特征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研究,对该项目一期工程处理污水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长期监测,研究总结了一期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各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对工程进行二期改扩建的设想,完成了厌氧折流板反应池等五部分处理工艺改扩建设计,预计建成后的上王村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排水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同时针对一期工程监测期间除磷效果差的问题,结合赤泥这种具有良好吸附特性的工业废料,对赤泥进行了新型湿地填料的造粒化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高效、廉价的除磷吸附填料,最终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一年的监测周期内,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对上王村排出污水中COD、动植物油降解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均在40%以上;对氮、磷等指标去除效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5%、26.2%。全年除旅游旺季外,处理后污水各项指标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此种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适于在我国农村或偏远地区普遍推广应用; 2、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对污水处理效果未达预期主要由于以下问题:污水管路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预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建设面积不足、工程施工质量未达标、无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在二期工程和其他类似设计中应重视预处理设施的加强设计和制定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 3、根据粘土烧制陶粒造粒的方法经过一定改良后亦适合于赤泥造粒制取人工湿地填料。造粒的一般步骤包括原料处理、配比混料、加水搅拌、造粒成型、预热焙烧和冷却等,其中原料的配比和焙烧制度是影响造粒赤泥性能的关键所在。拜耳法赤泥因其塑性成型性能良好和焙烧温度范围较宽,更适合于工业化制备人工湿地填料; 4、制备新型湿地吸附填料时所需赤泥在原料中配比宜控制在60%~75%之间。两种赤泥造粒配方中均应包括的组分有:激活剂、发泡剂、溶剂组分、硅铝调节剂,烧结法赤泥制备中还必需加入硅酸钠类粘结剂。在烧制过程中两种赤泥的预热温度宜为600℃,预热时间应在30min以上。拜耳法赤泥的焙烧温度宜在1060~1120℃之间,烧结法赤泥应严格控制在1060~1100℃之内,焙烧时间均为20min。 5、制备的新型湿地填料除磷效果与其自身吸水率、气孔率成一定的正比关系,还与赤泥在配方中的含量有关。经试验甄选出的拜耳法赤泥填料最优除磷吸附容量为2.17mg/g,烧结法赤泥填料为2.76mg/g,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两种新型湿地填料均保留了赤泥原料大部分的除磷效果; 6、原态拜耳法赤泥在20℃时对磷酸盐溶液的平衡吸附时间约为420min,平衡吸附容量为5.38mg/g。拜耳法赤泥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可由准一、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7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其吸附过程; 7、原态拜耳法赤泥在吸附磷酸盐时受溶液pH值影响很大且二者成反比关系;水溶液中共存的其他离子对拜耳法赤泥的吸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SO42-和NO3-对赤泥吸附性能没有太大影响;Cl-和HCO3-对赤泥的吸附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农村污水 分散型污水 湿地填料 赤泥造粒 竞争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25
  • 1.1 我国农村水污染12-13
  • 1.1.1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12-13
  • 1.1.2 我国农村排放污水特征13
  • 1.2 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13-15
  • 1.2.2 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介绍13-14
  • 1.2.3 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14
  • 1.2.4 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的优越性14-15
  • 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15-19
  • 1.3.1 人工湿地介绍15-16
  • 1.3.2 人工湿地分类及特点16-17
  • 1.3.3 人工湿地国内外应用现状17
  • 1.3.4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热点17-19
  • 1.4 赤泥吸附剂研究现状19-22
  • 1.4.1 赤泥产生及性质19-20
  • 1.4.2 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20-21
  • 1.4.3 赤泥吸附除磷的研究21-22
  • 1.4.4 赤泥吸附剂造粒化研究22
  • 1.5 课题研究背景22-25
  • 1.5.1 课题来源及课题研究基础22-23
  • 1.5.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23
  • 1.5.3 课题研究基本内容23-24
  • 1.5.4 课题研究必要性及意义24-25
  • 2 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运行效果研究25-50
  • 2.1 上王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介绍25-26
  • 2.1.1 上王村简介25
  • 2.1.2 上王村周边环境污染情况25-26
  • 2.1.3 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设立26
  • 2.2 上王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调研26-29
  • 2.2.1 调研的目的和方法26-27
  • 2.2.2 污水排放基础设施建设状况27
  • 2.2.3 生活污水组成及水量、水质特征研究27-29
  • 2.3 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介绍29-31
  • 2.3.1 一期工程工艺概况29
  • 2.3.2 各单元主要功能和设计参数29-31
  • 2.4 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污水水质监测研究31-44
  • 2.4.1 水质监测条件和方法31-32
  • 2.4.2 一期工程进出水水温、pH 值、无机盐等变化32-34
  • 2.4.3 一期工程对 COD 去除效果研究34-39
  • 2.4.4 一期工程对 BOD 去除效果研究39
  • 2.4.5 一期工程对磷酸盐去除效果研究39-40
  • 2.4.6 一期工程对氨氮、硝酸盐氮等去除效果研究40-43
  • 2.4.7 一期工程对动植物油去除效果研究43
  • 2.4.8 一期工程处理上王村生活污水效果评价43-44
  • 2.5 上王村污水处理一期工程问题总结研究44-50
  • 2.5.1 污水管路系统不完善45-46
  • 2.5.2 缺乏有效的预处理设施46-47
  • 2.5.3 人工湿地建设面积不足47
  • 2.5.4 工程施工质量未达到要求47-48
  • 2.5.5 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48-50
  • 3 上王村污水处理二期改扩建工程研究设计50-58
  • 3.1 二期工程工艺设计及指标50-52
  • 3.1.1 设计改造思路50
  • 3.1.2 二期工程设计水量水质50-51
  • 3.1.3 二期工程工艺流程图及增加工艺概况51-52
  • 3.1.4 各工艺阶段设计出水水质指标52
  • 3.2 上王村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各工艺设施设计52-56
  • 3.2.1 化粪池设计52-53
  • 3.2.2 截流井、格栅设计53
  • 3.2.3 隔油沉砂池设计53-54
  • 3.2.4 水解酸化池设计54
  • 3.2.5 ABR 池(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设计54-55
  • 3.2.6 人工湿地改扩建设计55-56
  • 3.2.7 氧化塘改造设计56
  • 3.3 二期工程现场施工图56-58
  • 4 新型湿地填料赤泥的造粒工程化研究58-86
  • 4.1 山西铝厂赤泥的基本特征58-59
  • 4.1.1 山西铝厂赤泥的化学组成58
  • 4.1.2 山西铝厂赤泥的粒度分析58-59
  • 4.2 赤泥造粒制备方法研究59-63
  • 4.2.1 赤泥造粒理论依据59-60
  • 4.2.2 赤泥造粒所需原料组分分析60-61
  • 4.2.3 赤泥造粒原料配比分析61-62
  • 4.2.4 赤泥造粒焙烧制度分析62-63
  • 4.3 造粒赤泥制备63-67
  • 4.3.1 造粒材料及仪器63
  • 4.3.2 造粒原料配方设计63-66
  • 4.3.3 造粒赤泥胚体成型66-67
  • 4.3.4 造粒焙烧及冷却制度67
  • 4.4 造粒赤泥性能研究67-78
  • 4.4.1 造粒赤泥性能测定方法67-69
  • 4.4.2 造粒赤泥焙烧前后表观性能变化69
  • 4.4.3 造粒赤泥吸水率、气孔率及体积密度69-71
  • 4.4.4 造粒赤泥抗水力冲击性能71-73
  • 4.4.5 晶体结构分析(XRD)73-75
  • 4.4.6 扫描电镜分析(SEM)75-78
  • 4.5 造粒赤泥吸附除磷试验78-84
  • 4.5.1 试验材料及仪器78
  • 4.5.2 除磷吸附试验方法78-79
  • 4.5.3 第一种设计配方造粒赤泥的除磷效果79-80
  • 4.5.4 第二种设计配方造粒赤泥的除磷效果80-82
  • 4.5.5 其他尝试性配方造粒赤泥的除磷效果82-83
  • 4.5.6 不同粒径造粒赤泥的除磷效果83-84
  • 4.6 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及最优化配方选择84-86
  • 5 拜耳法赤泥吸附磷酸盐影响因素研究86-98
  • 5.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86-87
  • 5.1.1 试验材料86-87
  • 5.1.2 试剂及药品87
  • 5.1.3 试验仪器87
  • 5.2 拜耳法赤泥对磷酸盐吸附试验研究87-90
  • 5.2.1 拜耳法赤泥的动力学吸附试验87-88
  • 5.2.2 拜耳法赤泥的动力学拟合分析88-90
  • 5.3 pH 值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研究90-91
  • 5.4 水中其他共存离子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研究91-97
  • 5.4.1 Cl~-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91-93
  • 5.4.2 SO_4~(2-)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93-94
  • 5.4.3 NO_3-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94-95
  • 5.4.4 HCO_3-对拜耳法赤泥吸附行为影响95-97
  • 5.5 试验小结97-98
  • 6 结果与讨论98-101
  • 6.1 结果与讨论98-100
  • 6.2 研究展望100-101
  • 致谢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7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赤泥综合回收与利用现状及进展    赖兰萍;周李蕾;韩磊;罗仙平;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应俊辉;

人工湿地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张晟;黎莉莉;陈建;刘景红;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孙广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苏东辉,郑正,王勇,罗兴章,吴文继

烧胀赤泥陶粒的制备    谢襄漓;王林江;赵建新;周静;

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长太,王雪,祁继英

赤泥吸附去除淀粉废水中高浓度磷的研究    赵颖;王军;王琪;栾兆坤;梁震;

废日用陶瓷等固体废物制备高强轻质陶粒的研究    王凯;钟金如;

工业废渣赤泥的特性及回收利用现状    曹瑛;李卫东;刘艳改;

从赤泥中回收铁工艺的研究进展    姜平国,王鸿振

赤泥综合回收与利用现状及进展    赖兰萍;周李蕾;韩磊;罗仙平;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应俊辉;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李杰;钟成华;邓春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向速林;

人工湿地处理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李瑞禾;李新宇;张瑜龙;张维宾;

孝感市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郭波;毛国强;杨子江;李兵;

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评析    鄢恒珍;龚文琪;梅光军;陈绍华;陈晓东;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    王晖文;韩会玲;

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在海南的发展前景    周祖光;

青西三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研究    赵贤豹;曾艳丽;陈剑中;李祥;

赤泥选铁工艺研究现状    陈来保;马正先;

浅述氧化铝工业的尾渣处理问题    娄世彬;

拜耳法赤泥干混砂浆外加剂优选试验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许国伟;彭小芹;漆贵海;王玉麟;

拜耳法赤泥干混砂浆外加剂优选试验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许国伟;彭小芹;漆贵海;王玉麟;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    张志伟;

浅谈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杨会娟;

两种赤泥制备多孔陶瓷滤球的研究    吴建锋;徐晓虹;张明雷;费斌杰;魏义福;

农村环境现状及对策初探    武建领;

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    李杰

高碱赤泥资源化研究及其应用    房永广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氧化铝熟料制备的基础理论和工艺    刘伟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热浸镀锌层表面硅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袁美蓉

内源性营养盐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与调控研究    黄传灵

中州铝厂多年期赤泥“泛霜”物质分析及制备赤泥烧结砖研究    邢明飞

赤泥碱物质分析及大宗综合利用研究    王亮亮

沸石吸附与化学沉淀法联用处理氨氮废水研究    文婷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赤泥回收利用工艺的研究    陈来保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人工湿地系统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李瑞玲

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    宋妮

从赤泥中回收铁工艺的研究进展    姜平国,王鸿振

陕南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刘强;罗军;曹社会;

赤泥微晶玻璃的研究    梁忠友

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优化组合设计    李万庆,乔玉清,于秀玲,孙晓蓉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Ⅱ—类型及一些案例    赵思平,颜京松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及其影响    王罗春,李华,赵由才,陆雍森

赤泥作新型墙材的研究    刘兴亮

氧化铝生产中拜耳法赤泥分离新型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芦东 ,赵福辉 ,张生

赤泥利用的有效途径    王立堂

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代琳琳

拜耳法赤泥与烧结法赤泥混合堆坝的技术研究    乔英卉

氧化铁脱硫的新资源——转炉赤泥利用的研究    苗茂谦,郭汉贤,梁生兆,刘明清

赤泥双面革厌氧发酵装置研制报告    霍维敏,于光喜

谈广西平果铝土矿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    刘丕旺

铝工业废渣利用与开发    李秋生

电渗析处理赤泥碱性废水    张维润

拜耳法赤泥的处理和利用    刘子高,杨昌适,程宗浩,艾孟井

赤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分析    杨孝梅,莫红滨,段予忠

赤泥制作瓷质砖黑色颗粒料的研究    张培新,阎加强

赤泥、粉煤灰充填法在井下采矿中的应用    孙英民

烟气脱硫过程赤泥吸附剂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国俊;于海燕;李威;李慧慧;

赤泥压滤及干法堆放    黄绍胜;

赤泥的综合利用    程孝龙;何静宇;杨磊;

浅谈中美铝业赤泥压滤及干法堆放    黄绍胜;

前处理条件影响赤泥吸附气相甲醛效果研究    周俊涛;曾小岚;朱天乐;

赤泥对含高磷废水的去除作用    王宇斌;何廷树;谢建宏;张崇辉;

赤泥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在加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潘志华;张彦娜;李东旭;

赤泥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潘志华;张彦娜;李东旭;

赤泥作为高性能水泥性能调节型辅助胶凝组分的研究    张彦娜;潘志华;李东旭;

赤泥作为高性能水泥性能调节型辅助胶凝组分的研究    张彦娜;潘志华;李东旭;

用赤泥生产新型绝热材料获成功    张开亮

中铝山东企业赤泥综合利用全国领先    孙春晓 张瑞东 石晓惠 尚建丽

既要解决生存困难 更要谋划今后发展    本报记者 菅峻青

金道铭在静乐县调研    管晓磊

强碱性赤泥上长出绿色植物    记者 陈国章 通讯员 唐星善 谭金玉

用赤泥制陶瓷颜料    周忠华

点“赤”成“金”何时产业化?    本报记者 吴玮

泥窊变通途    张晓东

贫困乡走上致富路    罗盘鲍丹

赤泥制水泥熟料的工艺及特点    长沙湘鸿绿色技术发有限公司 尹小林

高碱赤泥资源化研究及其应用    房永广

赤泥改性颗粒修复材料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研究    罗惠莉

赤泥对污染稻田重金属钝化行为及其肥效研究    范美蓉

新型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性能研究    赵雅琴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矿山充填模式与技术    周爱民

淮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与赤泥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付杰

土壤中重金属活动性的唐南膜测定、模型模拟与污染的原位控制    易丽

山东铝业公司赤泥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    李明

镉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剂及其机理研究    王立群

含碱工业废弃物硫化反应特性与机理实验研究    赵改菊

赤泥处置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价    赵广阳

利用中铝赤泥生产赤泥—水泥型混凝土的可行性探讨    刘春

赤泥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技术研究    胡尊杰

从富矿赤泥中提取钪、钛的研究    杨志华

赤泥回收利用工艺的研究    陈来保

赤泥脱碱放大试验及硅肥标准制订    尹方娜

高铁氧化铝赤泥中铁的回收技术研究    庄锦强

活性赤泥对水中磷酸盐吸附特性的研究    王黎

赤泥碱物质分析及大宗综合利用研究    王亮亮

从赤泥中回收铁和氧化铝的研究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