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30
热度:

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水平日趋上升。为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急需对其进行脱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水平日趋上升。为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急需对其进行脱氮。考虑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管理需求较高、稳定性不足,目前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仍是村镇污水脱氮的最适合途径。基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村镇污水呈现低碳氮比(C/N)的趋势,对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进行改良和优化,以实现“简单、高效、经济”的污水脱氮和生物质的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生物膜技术与缺氧/好氧(A/O)工艺融合,根据村镇污水分散处理的原则和清洁卫生的需求,将一体化设备融入其中,构建推流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包括缺氧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Fixed bed biofilm reactor, FBBR)、好氧移动床生物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和小型沉淀区,对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过603d的试验,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考察了不同载体填充率对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FBBR和MBBR分别填充45%的聚氨酯泡沫和20%的聚丙烯空心环载体可在27d内完成启动;启动后经过22d的优化可实现污泥零回流。 (2)优化了反应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脱氮性能。在进水C/N比为2.5-4.0时,控制系统N负荷为0.11kgN/(m~3·d),MBBR的污泥龄(SRT)为42±4d,有利于好氧区硝化型生物膜的形成和污泥的稳定化。FBBR内7.2h的缺氧停留时间(HRT)促进了内源反硝化,降低缺氧污泥表观产率。通过间歇排泥简化了运行维护,实现简单脱氮;上述条件下,200%的内回流比(R)可去除进水中69.3%的TN,R大于300%可实现出水TN浓度小于15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GB18918–2002),实现高效脱氮;取消缺氧搅拌、污泥回流和较低的R则降低了运行能耗,实现经济脱氮。 (3)针对A/O生物膜工艺,提出了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ND)实现村镇污水强化脱氮的运行策略。R=200-350%时,原水中37.7-42.2%的TN通过SND去除,MBBR内生物膜形成的缺氧“微环境”和对原水中碳源的高效利用是关键因素。SND受温度影响较小,在16±0.5℃下,DO=3.5±0.5mg/L,C/N=2.5-3.3时,系统可实现0.353mgN/(L·h)的SND脱氮。 (4)论证了长期运行的好氧MBBR中(SRT>40d)脱氮途径的转变。厌氧氨氧化成为继SND后,实现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强化脱氮的有力补充。 (5)考察了反应器中缺氧剩余污泥作为异养部分反硝化(NO_3~--N→NO_2~-N)系统微生物载体以实现资源化的可行性。在以NaAc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中,在快速生物降解COD(RBCOD)与NO3--N的比值(RBCOD/NO3-)为2.7时,通过pH指示分段进水可稳定实现间歇流运行模式下60%的NO_2~-N积累率,为部分反硝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pH为9.0-9.6的碱性环境可在内源反硝化阶段成功抑制N2O的释放。 (6)考察了好氧MBBR中生物膜应用于预曝气耦合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以实现好氧生物膜资源化的可行性。在用于微污染水处理时,较低的污泥浓度(MLVSS)需求和生物膜工艺的长SRT可提高α系数(污水和清水中氧转移系数kLa的比值),降低曝气能耗。当进水NH_4~+-N和TN浓度均值为分别2.97和6.52mg/L时,控制MLVSS为800mg/L,反应HRT为0.67h,可实现35.3%的平均TN去除率。 【关键词】:生活污水 低碳氮比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MBBR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33
  • 1.1 我国村镇污水处理概况11-15
  • 1.1.1 村镇污水的定义与构成11
  • 1.1.2 村镇污水的特性11-14
  • 1.1.3 村镇污水处理现状14
  • 1.1.4 村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4-15
  • 1.2 水体氮污染与防控技术15-19
  • 1.2.1 氮污染的危害15-16
  • 1.2.2 氮污染控制技术16-17
  • 1.2.3 废水生物脱氮原理17-19
  • 1.3 村镇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19-27
  • 1.3.1 污水脱氮技术19-25
  • 1.3.2 污泥处置方式25-27
  • 1.4 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的提出27-29
  • 1.4.1 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27-29
  • 1.4.2 一体化缺氧/好氧生物膜反应器29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29-33
  • 1.5.1 课题来源29-30
  • 1.5.2 课题研究意义30
  • 1.5.3 课题研究内容30-33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33-41
  • 2.1 试验装置33-36
  • 2.1.1 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33-34
  • 2.1.2 SBR 反应器34-35
  • 2.1.3 微污染原水脱氮系统35-36
  • 2.2 接种污泥与试验用水36-37
  • 2.2.1 接种污泥36-37
  • 2.2.2 试验用水37
  • 2.3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37-41
  • 2.3.1 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37
  • 2.3.2 其它分析测试方法37-41
  • 第3章 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与优化41-51
  • 3.1 概述41
  • 3.2 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的快速启动41-47
  • 3.2.1 试验方案与运行参数41-42
  • 3.2.2 不同载体填充比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42-44
  • 3.2.3 好氧生物膜系统启动的指示参数44-47
  • 3.2.4 启动评价47
  • 3.3 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的性能优化47-50
  • 3.3.1 反应器运行方式48
  • 3.3.2 试验结果与讨论48-50
  • 3.4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特性51-77
  • 4.1 概述51-52
  • 4.2 内回流比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52-62
  • 4.2.1 试验方案52-53
  • 4.2.2 计算方法53
  • 4.2.3 不同内回流比下系统的运行特性53-54
  • 4.2.4 氮去除途径分析54-57
  • 4.2.5 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特性57-61
  • 4.2.6 应用可行性评价61-62
  • 4.3 温度对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62-68
  • 4.3.1 试验方案与运行参数62
  • 4.3.2 温度变化过程中系统的运行特性62-63
  • 4.3.3 温度变化对 MBBR 内 SND 的影响63-64
  • 4.3.4 SND 的影响因素分析64-68
  • 4.4 低温下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的恢复运行68-70
  • 4.4.1 试验运行方案68
  • 4.4.2 试验结果与讨论68-70
  • 4.5 长污泥龄下一体化 A/O 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方式的转变70-76
  • 4.5.1 系统内的厌氧氨氧化预测70-71
  • 4.5.2 试验运行方案71
  • 4.5.3 试验结果与讨论71-75
  • 4.5.4 系统的长期脱氮效果75-76
  • 4.6 本章小结76-77
  • 第5章 系统内缺氧剩余污泥利用的可行性研究77-89
  • 5.1 概述77-78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78-80
  • 5.2.1 试验装置78
  • 5.2.2 试验用水78-79
  • 5.2.3 试验方法79
  • 5.2.4 计算方法79-80
  •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80-87
  • 5.3.1 部分反硝化系统的运行特性80-86
  • 5.3.2 部分反硝化系统的控制策略86-87
  • 5.3.3 运行成本分析与预测87
  • 5.4 本章小结87-89
  • 第6章 系统内好氧生物膜利用的可行性研究89-101
  • 6.1 概述89-90
  • 6.2 可行性分析90-93
  • 6.2.1 预曝气-半短程硝化系统90-91
  • 6.2.2 半短程-厌氧氨氧化系统91-92
  • 6.2.3 预曝气-半短程-厌氧氨氧化系统92-93
  • 6.3 试验材料与方法93-94
  • 6.3.1 试验装置93
  • 6.3.2 试验用水93-94
  • 6.3.3 试验方法94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94-100
  • 6.4.1 系统曝气量的确定与低 DO 的实现94-96
  • 6.4.2 脱氮效果96-99
  • 6.4.3 经济性分析99-100
  • 6.5 本章小结100-101
  • 结论101-103
  • 建议与展望103-105
  • 参考文献105-11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15-117
  • 致谢11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一体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研究    李德豪;侯琳;周如金;刘勇弟;陈敏东;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英文)    仝昭昭;王延华;顾中铸;

膜-序批式生物膜法(MSB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侯健;杨小俊;武长城;秦新林;周霞;曾庆福;

生物海绵铁在生活污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研究    李杰;王亚娥;王志盈;杨玉华;

厌氧水解-ICEAS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高浓度生活污水    赵晖;孙杰;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朱新华;胡琼琼;赵晓明;

低温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    李敏;章北平;胡国云;李强;刘礼祥;

(AO)_3SBR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吕娟;陈银广;顾国维;

应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杨少伟;王章霞;

UNITANK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王怀宇;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路畅;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

利用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韩秀丽;陈稳;

岱庄煤矿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张志刚;赵丙庆;沈海东;

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陈斌;张宗军;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

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与应用    李春来;刘康怀;赵文玉;张华;覃许江;司圣飞;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

脱氮除磷哪些不能忽视?    本报记者 陈湘静

排水集团夏季降温靠污水空调    通讯员 刘海

海宁一个村子的治污经验惊动了很多人    记者 范琛实习生 马金金 通讯员 朱财宝

昔日“龙须沟” 今日“大公园”    胥思明 何举云 蓝莹 洪栖禾

解决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狄崇兰

芦苇水葱前晃一圈 生活污水黑“发”转清    本报记者 缪琴

无锡惠山区落实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刘桂兰 高杰

饭店林立煞风景 溪源景区盼保护    本报记者  原仁开

治污费用高 钱该谁来出?    陈宇

太原近半污水直接排进汾河    苗晓

改性聚氨酯填料生物膜系统脱氮特征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谭冲

多级A/O+好氧生物膜组合工艺特性及处理污水效能研究    陈杰云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杨帅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元新艳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倒置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珍珍

大型水生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程伟

纳米材料在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    黄宝兴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易彪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试验研究    李丽

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    龚灵潇

新型膜—生物膜反应器(MBR)脱氮除磷的研究    欧阳雄文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厌氧MB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脱氮机理研究    赵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