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ICEAS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37
热度:

ICEAS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实验研究【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的低碳氮比是影响污水厂生物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段进水工艺通过对各反应阶段进水流量的分配实现了原水中碳源的充分利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的低碳氮比是影响污水厂生物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段进水工艺通过对各反应阶段进水流量的分配实现了原水中碳源的充分利用,使污水厂提高脱氮效率成为可能。本研究着眼于SBR间歇进水工艺在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ICEAS)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中的应用研究,在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以期将总氮去除效率提高5%,从而减少排入河道的有机负荷。结合污水厂实际运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本论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从进水方式、排水比、运行模式及反硝化搅拌时间四方面分析提高污水厂脱氮效率的方法。 首先,采用SB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进水方式与排水比变化时脱氮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间歇进水的运行模式避免了曝气阶段对原水中碳源的消耗,反硝化阶段可利用的碳源增多从而提高了脱氮效果,6h/周期间歇进水模式与原工艺连续进水模式相比总氮去除率可以提高20%,出水总氮浓度降低7mg/L,同为4.8h/周期运行时,间歇进水模式比连续进水模式总氮去除率高出8%,总氮浓度降低2.4mg/L;在4.8h/周期间歇进水模式下分三个阶段使排水比在20%至40%之间变化,每阶段两个反应器对比发现排水比越大则总氮去除率越高,只是在排水比为35%和40%时出水中氨氮浓度可达2mg/L,以排水比为30%为宜。 其次,对ICEAS反应池和模拟原工艺的反应器进行全程监测,可以看出在出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盐氮,两次搅拌两次曝气的运行模式下第二次搅拌阶段硝酸盐浓度几乎不下降,此阶段DO>0.5mg/L不能形成缺氧环境,将两次搅拌合并为一次搅拌可以使反硝化充分进行;运用pH、ORP仪监测反应系统运行过程中反硝化结束时pH和ORP的标志性变化,对比研究表明:即使在碳源充足时搅拌48min和56min都不能使连续进水模式的反硝化进行完全,增加搅拌时间与曝气时间的比例(A/O比)可以强化反硝化效果,在A/O比≤1:1时,总氮去除率随A/O比变大而升高,且间歇进水模式脱氮效率高于连续进水模式,当A/O>1:1时出水中氨氮浓度达到5~10mg/L,搅拌78min曝气90min比较合理。 最后,通过建设与ICEAS反应池几何相似的中试反应池开展对比试验验证小试的结论,中试在调试时发现硝化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更换曝气盘强化反应系统的硝化效果;排水比为17.6%,24.3%,21.7%时,对比研究原工艺模式与改进的间歇进水模式的脱氮效果得出,间歇进水模式总氮去除率提高了4%~5%,出水总氮浓度平均为10mg/L。 【关键词】:ICEAS工艺改造 间歇进水 排水比 运行模式 反硝化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课题来源9
  • 1.2 课题背景9-19
  • 1.2.1 污水厂生产现状的介绍分析9-12
  • 1.2.2 提高城市污水厂脱氮效率的方法分析12-19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19-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19-20
  • 1.3.3 研究的意义20-21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1-27
  • 2.1 小试试验装置与运行方式21-23
  • 2.1.1 试验装置与仪器21-22
  • 2.1.2 试验运行方式22-23
  • 2.2 中试试验装置与运行方式23-24
  • 2.2.1 中试试验装置23-24
  • 2.2.2 中试试验运行方式24
  • 2.3 污泥来源和试验用水24-25
  • 2.4 常规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25-27
  • 第3章 进水方式与排水比变化时脱氮性能的研究27-38
  • 3.1 引言27
  • 3.2 进水方式的改变对脱氮性能的影响27-33
  • 3.2.1 周期延长的间歇进水方式对脱氮性能的影响27-30
  • 3.2.2 周期相同的间歇进水方式对脱氮性能的影响30-32
  • 3.2.3 进水方式变化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32-33
  • 3.3 排水比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33-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搅拌时间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38-52
  • 4.1 污水厂 ICEAS 反应池的运行状况38-42
  • 4.1.1 ICEAS 反应池的全程监测38-40
  • 4.1.2 老厂反应池硝化能力的研究40-42
  • 4.2 运用在线监测仪监测反应器运行状况42-47
  • 4.2.1 原工艺运行模式的全程监测42-43
  • 4.2.2 每周期 6h 间歇进水模式的监测43-45
  • 4.2.3 每周期 4.8h 连续进水模式的监测45-46
  • 4.2.4 每周期 4.8h 间歇进水模式的监测46-47
  • 4.3 搅拌/曝气时间比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47-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中试反应池的调试与运行52-61
  • 5.1 引言52
  • 5.2 中试的建设与创新52-53
  • 5.2.1 中试的设计与建设52
  • 5.2.2 中试设计的创新52-53
  • 5.3 中试调试运行53-56
  • 5.3.1 低水位条件下周期运行的曝气效果53-54
  • 5.3.2 低水位条件下延长曝气时间的硝化效果54-55
  • 5.3.3 高水位条件下延长曝气时间的硝化效果55-56
  • 5.4 中试运行过程处理效果分析56-59
  • 5.4.1 COD 的去除效果57
  • 5.4.2 氨氮的去除效果57-58
  • 5.4.3 总氮的去除效果58-59
  • 5.5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曾薇,隋铭皓

应用实时控制实现和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    高大文,彭永臻,杨庆,刘秀红,王淑莹

基于碳源需求的A~2/O工艺分段进水研究    王佳伟;郑江;周军;陈刚新;甘一萍;杨向平;

曝气量对侧流除磷分段进水SBR脱氮除磷的影响    吉芳英;胥驰;万小军;赵易;阙添进;

分段进水对A~2O/MBR组合工艺的影响机制研究    许旻;李激;郑晓英;羊鹏程;朱宁伟;陈卫;

SBR法低温短程硝化实现与稳定的中试研究    杨庆;彭永臻;王淑莹;杨岸明;李凌云;

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中的作用    郭海娟;马放;沈耀良;

温度和pH值对CANON工艺的影响试验研究    郭劲松;杨国红;方芳;秦宇;

SBR法短程深度脱氮过程分析与控制模式的确立    杨庆;彭永臻;王淑莹;顾升波;刘秀红;李凌云;

好氧条件下CANON工艺的启动研究    付昆明;张杰;曹相生;李冬;孟雪征;朱兆亮;

ICEAS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安装探讨    赵果元;车爱玮;朱天才;路竟华;李默然;陈安生;

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河道水质的旁路示范工程研究    张辉;温东辉;李璐;谢曙光;

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军;李乃实;王磊;李大功;

NH_4~+-N与NO_2~--N对连续流CANON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付昆明;张杰;曹相生;李冬;孟雪征;朱兆亮;王俊安;

交替缺氧/好氧CAST处理低ρ_(COD)/ρ_(TN)生活污水的脱氮研究    彭永臻;王丽;马娟;王少坡;刘洋;马宁平;

SBR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控制策略    蒋富海;汪慧贞;张彪;

污水处理智能控制进展    刘太杰,崔莉凤,刘载文

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优化控制初探    仝勋伟;崔莉凤;刘载文;程志强;

两级SBR工艺除磷脱氮自动控制实验研究    聂熹;

两级SBR无外加碳源除磷脱氮的运行模式    龙北生;吴富平;陈丽丽;张婷;陈烨;

低C/N城市污水全程自养生物脱氮    张树军;孟春霖;念东;陈刚新;杨岸明;周军;常江;甘一萍;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城市污水处理水质参数软测量    杨马英;周芳芹;李军;

SHARON工艺处理化肥厂废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永华;赵继红;刘楠;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过程建模与控制的研究    穆秀春;杨马英;杨晓红;李军;

并行A~2/O工艺与倒置A~2/O工艺运行性能对比研究    张渝;王洁琼;赵剑强;陈龙;李杰;

养猪场沼液间歇曝气SBR工艺短程硝化启动和稳定运行研究    刘盼;宋小燕;刘锐;占新民;张永明;陈吕军;

不同污泥龄条件下分段进水多级AO强化生物脱氮性能研究    孙月鹏;赵松浩;王火青;孙广垠;吴光学;管运涛;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技术    舒敦涛;王清艺;李汪;贺延龄;

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张树军;马斌;甘一萍;彭永臻;

Inhibition of free ammonia to the granule-base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and the recoverability    Xiongliu Zheng;Peide Sun;Juqing Lou;Jing Cai;Yingqi Song;Shenjing Yu;Xuanyu Lu;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自动呼吸—滴定测量系统开发及其在监测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    张欣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四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王冰

屠宰加工废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付永胜

两级SBR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其运行控制参数研究    龙北生

西安市第四污水厂水质分析及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王社平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李茜

污泥膨胀对SBR反应器出水水质影响研究    周影涛

短程硝化和化学氧化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氮回收的初步研究    田猛

生物陶粒悬浮填料移动床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    周艾文

新型抗蒸腾叶面肥在造林树种上的应用    李文斌

交替流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    赵国正

分段进水SBR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宋现财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氮的形态转化及去除效果研究    李永霞

A/O废水处理系统中回流比的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研究    俞增琨

城市污水SBR法短程生物脱氮系统硝化菌群的定量分析    杨庆;彭永臻;曾薇;杨岸明;Hiroyasu Satoh;Takashi Mino;

基于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城镇污水处理新工艺    曹相生;张树立;赵续东;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循环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调试及运行    李树辉;陶涛;叶鼎;李强;李军;付乐;

生物膜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研究    李祥;黄勇;袁怡;

线路板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何春玲;

温度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氧化还原电位作为生物除磷、氮流程控制参数    汪慧贞,KOCH.F.A.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以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模糊控制参数    曾薇,彭永臻,王淑莹,高景峰,李探微

全程自养脱氮(CANON)反应器的启动及其脱氮性能    付昆明

不同碳氮比对辽河口湿地总氮去除的影响    王纯杰;白洁;赵阳国;董晓;钟丽华;姚泓名;

提高单级SBR系统总氮去除率方法的探讨    高锋,杨朝晖,曾光明,李晨,陈军,谢更新

耦合反硝化的CANON生物滤池脱氮研究    李冬;杨卓;梁瑜海;高伟楠;吴青;苏庆岭;张杰;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吴志超;赵慧;安莹;蔡妹;杨爽;王志伟;

水生植物模拟湿地对受污河水中氮素去除的初步研究    万晓红;刘玲花;王雨春;周怀东;匡尚富;

    

    

    

    

    

乌龙村年堵11吨污水进滇池    记者 罗昆娅

ICEAS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实验研究    王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