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方冬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研究及运行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32
热度:

北方冬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研究及运行优化【摘要】: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时处理效果差,出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本课题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

【摘要】: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时处理效果差,出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本课题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际工程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运行方式,研究低温15℃至3℃下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TTC-脱氢酶活性、微生物摄氧(OUR)速率和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揭示了各污泥特性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规律和北方冬季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运行方案。通过模拟试验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EPS在低温条件下会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直至11℃。当温度为9℃,发生由低温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时,EPS会有所上升,在污泥膨胀后,EPS含量相对稳定,而EPS组分中蛋白质含量一直随温度下降呈下降趋势。而多糖含量在污泥膨胀前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当污泥膨胀后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TTC-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摄氧速率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都会随温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在13℃时下降尤为明显。当温度降低至11℃及以下时,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摄氧速率变化幅度很小,低温对其影响不大。微生物种群会随着温度降低而产生变化,在11℃时丝状菌就开始大量出现,9℃时丝状菌成为优势种群,其它原生动物数量减少,生命代谢活动缓慢,9℃至3℃期间污泥一直发生膨胀。根据低温条件下污泥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冬季污水厂优化方案:建立OUR预警装置和监测EPS中多糖含量的机制,适当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以降低运行负荷,增加曝气池的曝气量,并在污泥回流前进行过量曝气处理以达到改善污泥活性等,是控制污泥膨胀的负面影响,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低温 城市污水处理 污泥特性 微生物 运行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主要符号表8-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背景9
  • 1.2 北方冬季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9
  • 1.3 低温污水处理研究现状9-13
  • 1.3.1 BOD5、COD去除率研究现状9-10
  • 1.3.2 低温生物脱氮除磷现状10
  • 1.3.3 低温下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10-13
  • 1.3.3.1 SBR工艺在低温处理中的应用11
  • 1.3.3.2 曝气生物滤池在低温处理中的应用11
  • 1.3.3.3 CASS工艺在低温处理中的应用11-12
  • 1.3.3.4 流化床装置在低温处理中的应用12
  • 1.3.3.5 IMBR工艺在低温处理中的应用12-13
  • 1.4 课题的提出13
  • 1.5 污泥特性研究进展13-15
  • 1.5.1 EPS研究进展13-14
  • 1.5.2 TTC-脱氢酶活性研究进展14
  • 1.5.3 微生物摄氧速率(OUR)研究进展14-15
  • 1.5.4 生物相系研究进展15
  • 1.6 研究内容15-16
  • 1.6.1 EPS研究内容15
  • 1.6.2 TTC-脱氢酶活性研究内容15
  • 1.6.3 微生物摄氧速率研究内容15
  • 1.6.4 生物相的研究内容15-16
  • 1.7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17-24
  • 2.1 活性污泥的培养17-18
  • 2.1.1 接种污泥与反应器设置17
  • 2.1.2 模拟试验活性污泥的培养17-18
  • 2.2 反应器的运行18-19
  • 2.2.1 反应器运行控制18-19
  • 2.2.2 污泥膨胀控制19
  • 2.3 试验方法19-24
  • 2.3.1 EPS的检测方法19-22
  • 2.3.1.1 EPS检测方法的选择19-20
  • 2.3.1.2 EPS的检测20-22
  • 2.3.2 TTC-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方法22
  • 2.3.3 OUR的检测方法22-23
  • 2.3.4 生物相观察方法23-24
  • 第3章 胞外聚合物变化及其对沉降的影响24-34
  • 3.1 低温条件下胞外聚合物的变化规律24-29
  • 3.1.1 EPS总量的变化24-26
  • 3.1.2 EPS的组分变化26-29
  • 3.2 低温下胞外聚合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29-33
  • 3.2.1 SV和SVI的变化29-32
  • 3.2.2 EPS组分与污泥沉降性能的相关性32-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污泥活性的变化34-40
  • 4.1 低温条件下TTC-脱氢酶活性和OUR的变化规律34-38
  • 4.1.1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34-36
  • 4.1.2 微生物摄氧速率的变化规律36-38
  • 4.2 低温条件下TTC-脱氢酶活性和OUR的相关性38
  • 4.3 本章小结38-40
  • 第5章 活性污泥生物相40-53
  • 5.1 各温度阶段的生物相40-50
  • 5.1.1 15℃时的生物相40-41
  • 5.1.2 13℃时的生物相41-43
  • 5.1.3 11℃时的生物相43-45
  • 5.1.4 9℃时的生物相45-47
  • 5.1.5 7℃时的生物相47-48
  • 5.1.6 5℃时的生物相48-50
  • 5.1.7 3℃时的生物相50
  • 5.2 生物相和其他污泥特性的相关性50-51
  • 5.2.1 生物相和胞外聚合物的相关性50-51
  • 5.2.2 生物相和脱氢酶活性、OUR的相关性51
  • 5.3 微生物中原生动物的演替过程51-52
  • 5.4 小结52-53
  • 第6章 北方冬季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53-58
  • 6.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53
  • 6.2 低温对城市污水处理影响53-54
  • 6.2.1 低温对沉降性能的影响53-54
  • 6.2.2 低温对污泥活性的影响54
  • 6.2.3 污泥膨胀现象54
  • 6.3 解决办法54-55
  • 6.3.1 提高污泥活性54-55
  • 6.3.2 降低运行负荷和增加曝气量55
  • 6.3.3 运行控制55
  • 6.4 污泥特性应用55-56
  • 6.4.1 OUR预警装置55-56
  • 6.4.2 EPS的多糖监测56
  • 6.5 优化方案56-57
  • 6.6 本章小结57-58
  • 第7章 结论58-60
  • 7.1 结论58-59
  • 7.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64-65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65-66
  • 致谢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李峰;吴敏;杨哲;

核酸的提取和测定活性污泥中脱氧核糖    毛若琳;穆瑞林;李至时;

活性污泥的诊断法(之一)——用于诊断的检验方法    李芳华;

停产期确保活性污泥生存的探讨    董克竞,陈蕴惠

活性污泥中红斑票页体虫的增殖方法    熊贞晟

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监测    陈声贵,许木启,曹宏,杨向平,甘一萍,翟家骥,刘伟岩,邵永怡

活性污泥层在新型复合生物系统中的作用    宋瑞平,刘红

运行温度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    吴成强,杨金翠,杨敏,吕文洲

紫外线辐射对活性污泥除磷性能的增强作用    江映翔,孙珮石,刘安文,李伟民,何少先

中空纤维膜分离活性污泥过程的探讨    陈新明,王玉林,张秀芹

污水厂活性污泥生物的指示作用    聂英进;罗翠华;

固定化活性污泥磁性微球制备条件优化    吴鑫颖;王朝宇;邱树毅;

四溴双酚A在硝化活性污泥中的降解及其产物研究    李芳捷;姜炳棋;Philippe Corvini;季荣;

水平电场作用下活性污泥的脱水研究    季雪元;王毅力;冯晶;

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

活性污泥的显微镜观察    马厚悦;赵树明;张风山;龙柱;刘燕韶;

微生物去除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冯春晖;王娜;张金鸿;王连生;

活性污泥中过氧化氢酶特性分析    崔璟宜;尹军;王建辉;赵可;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活性污泥酶活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梅承芳;李斯颖;孙国萍;曾国驱;许玫英;

活性污泥中短链氯化石蜡的环境分布    曾力希;王亚韡;江桂斌;

追踪污水变清的奥秘    本报记者 来洁

活性污泥法的调试技术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康明春

化腐朽为神奇    本报记者 庞惠文

7个“婆婆”管不好1个污水厂    本报记者 桂运安

武石化废弃物“三泥”变成宝    钱大新

用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    罗敏

三种常用医药及新型手性农药哌虫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研究    李菊英

污水中耐盐细菌新种的分离与鉴定及工业污水耐盐生物处理技术    张文武

亚铁强化去除水中磷酸盐的作用机制与效能    李婷

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    江映翔

四氢呋喃对淡水、污水和活性污泥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生物降解    吕振华

四溴双酚A在好氧土壤和硝化活性污泥中的归趋和代谢研究    李芳捷

用于活性污泥性能评价的微生物群落芯片的研制    金敏

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李金娟

基于生物捕食的剩余活性污泥减量研究    陈晓飞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宋现财

强化A/O工艺低温脱氮效能与菌群特性研究    孙豆豆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菌剂的开发及其促进活性污泥降解苯酚的探究    靳前龙

植物—活性污泥复合体系功能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李谱

循环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法的曝气控制研究    王志鹏

A/O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生物多样性与优势菌种模型的研究    单良

短带鞘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脱氮除磷效果评价    苏肖铃

活性污泥异化Fe(Ⅲ)还原协同脱氮的碳源利用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耿牧歌

活性污泥微生物驯化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    宋冬雪

活性污泥中耐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模拟污水COD去除效果    高新新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高盐氯酚废水特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吴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