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滇池东岸大棚种植区农业污水污染特征及处理工艺外加碳源生物脱氮比较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20
热度:

滇池东岸大棚种植区农业污水污染特征及处理工艺外加碳源生物脱氮比较研究【摘要】:针对滇池流域的水污染情况,通过一系列重点治理工程已经构建起了由片区截污、集镇与村庄截污、河道截污、干渠

【摘要】:针对滇池流域的水污染情况,通过一系列重点治理工程已经构建起了由片区截污、集镇与村庄截污、河道截污、干渠截污等四个层次组成的滇池流域环湖截污治污体系,但是由于尚缺一些关键的配套系统技术支撑和控制平台,该体系在如何充分发挥该体系的综合控污效能方面目前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农村农业污水作为滇池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效收集和稳定处理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将会对最大程度的联合发挥截污体系的环境效能进而削减滇池污染负荷、改善滇池水质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一方面前人关于农业污水的水质水量在汇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中采用的实测降雨数据场次较少,所得结论的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确定污染负荷的拦截条件,另一方面关于农村农业污水的处理工艺的经验较少,外加碳源的补充方式还有待优化和深入研究以保证低碳氮比的农业污水能得到良好的处理,因此深入探究农业污水在降雨过程中流量和污染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研究外加碳源的最佳类型和最优碳氮比对实现滇池环湖截污体系的最大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滇池流域环湖截污体系中存在的上述两个问题,研究示范区内农村农业径流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和不同碳源类型及碳氮比下的农业污水处理效果。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①滇池东岸典型的蔬菜大棚和花卉大棚种植区域的农灌沟径流峰值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定的滞后,但滞后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与流域物理性质(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和降雨特征(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相关的一些因素。②蔬菜大棚与花卉大棚农田径流中的COD、SS、氨氮和TP浓度值在总体上是花卉大棚高于蔬菜大棚,而TN浓度值相反。③蔬菜大棚与花卉大棚农田径流中各项水质污染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无固定规律,主要是受到不同作物种植区土壤情况、施肥情况、农业生产作业情况不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④当甲醇C/N5.12,乙酸钠C/N6.07,葡萄糖C/N8.09时,反应装置的脱氮效果较好,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⑤甲醇脱氮效果最好,乙酸钠次之,葡萄糖最差。 【关键词】:滇池流域 大棚种植区 农业污水 外加碳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8
  • 1.1 农业污水污染概述8-9
  • 1.1.1 滇池污染的特征8
  • 1.1.2 滇池富营养化的成因8-9
  • 1.2 滇池流域多层次截污体系概述9-11
  • 1.2.1 滇池流域多层次截污体系的构建9-10
  • 1.2.2 滇池流域多层次截污体系存在的问题10-11
  • 1.3 滇池流域农业污水污染研究概况11-15
  • 1.3.1 滇池流域农田氮、磷流失研究进展12-13
  • 1.3.2 滇池流域农业污水的收集和处理13-15
  • 1.4 课题的来源、提出及研究内容15-18
  • 1.4.1 课题的来源15
  • 1.4.2 课题的提出15-16
  • 1.4.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
  • 1.4.4 研究内容16-18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18-34
  • 2.1 滇池流域概况18-20
  • 2.1.1 土地利用分布概况18-19
  • 2.1.2 流域农村农业污水处理设施概况19-20
  • 2.2 研究区域概况20-22
  • 2.2.1 农村示范区概况20-21
  • 2.2.2 洛龙河混合污水净化厂概况21-22
  • 2.3 研究方法22-34
  • 2.3.1 采样点位及监测方法22-26
  • 2.3.2 试验水质、装置与方法26-34
  • 3 大棚产汇流及污染物流失特征34-66
  • 3.1 农业大棚产汇流特征34-39
  • 3.2 花卉大棚污染物流失特征39-47
  • 3.2.1 悬浮泥沙及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特征39-42
  • 3.2.2 次降雨氮素流失特征42-44
  • 3.2.3 次降雨磷素流失特征44-47
  • 3.3 蔬菜大棚污染物流失特征47-57
  • 3.3.1 悬浮泥沙及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特征47-50
  • 3.3.2 次降雨氮素流失特征50-54
  • 3.3.3 次降雨磷素流失特征54-57
  • 3.4 蔬菜大棚与花卉大棚污染物流失特征对比57-63
  • 3.4.1 悬浮泥沙及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特征的对比57-59
  • 3.4.2 次降雨氮素流失特征的对比59-61
  • 3.4.3 次降雨磷素流失特征的对比61-63
  • 3.5 本章小结63-66
  • 4 外加碳源生物脱氮比较研究66-82
  • 4.1 甲醇作为外加碳源的脱氮研究66-69
  • 4.2 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的脱氮研究69-72
  • 4.3 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的脱氮研究72-75
  • 4.4 综合比较75-81
  • 4.4.1 总氮去除效果比较75-79
  • 4.4.2 反硝化过程比较79-81
  • 4.5 本章小结81-82
  • 5 结论、问题与建议82-84
  • 5.1 结论82
  • 5.2 问题与建议82-84
  • 致谢84-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成果目录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外加碳源的反硝化效能与技术经济性分析    杨敏;孙永利;郑兴灿;李鹏峰;

前置反硝化脱氮系统外加碳源在线控制基础    王之晖,王淑莹,彭永臻,高春娣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邵留;徐祖信;尹海龙;

不同类型的外加碳源对污泥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李云蓓;李伟光;

外加碳源对污水厂异常进水时的强化脱氮效果    杨巧林;奚小英;陈娜;张静;刘曦;杜鹃;

温度及外加碳源对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    操家顺;侯梁浩;方芳;江心;肖敏艳;陈学明;

反硝化脱氮新型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冯延申;黄天寅;刘锋;裴海防;

外加碳源对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降解(艹屈)的影响    孙常宇;唐玉斌;陈芳艳;郁昉;

活性污泥法外加碳源的计算机模拟    于薇;

外加碳源对选矿废水浮选药剂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    宋卫锋;林梓河;罗丽丽;严明;

滇池东岸大棚种植区农业污水污染特征及处理工艺外加碳源生物脱氮比较研究    周晓航

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选择    张仲玲

外加碳源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厂尾水脱氮试验研究    徐佩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    谢卫朋

SBR工艺脱氮除磷升级改造试验研究    孙丽娜

吲哚高效降解菌的筛分及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罗海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降解途径研究    周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