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营养物去除系统硝化的强化效果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15
热度:

生物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营养物去除系统硝化的强化效果【摘要】: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多采用A2/O及其改进型活性污泥工艺,此类工艺的弊端在于功能菌对污泥龄的要求与实际运

【摘要】: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多采用A2/O及其改进型活性污泥工艺,此类工艺的弊端在于功能菌对污泥龄的要求与实际运行的偏离。这种情况在低温条件下更为严重,由于硝化菌对温度更为敏感,生长速率更低,因此,二者的偏离更大,这是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冬季脱氮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持低温下的脱氮(硝化)效果,污水处理厂一般采取降低污泥负荷、延长污泥龄和增加污泥回流等措施,但这无疑会降低系统的处理能力和除磷效率、增加运行费用。通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悬浮填料,形成附着态和悬浮态微生物共存体系,可在不延长污泥龄的条件下增加系统中硝化菌浓度,在维持除磷能力和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脱氮效果。近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渐被应用于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有关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份额以及对硝化的贡献鲜为报道。本研究针对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在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的A2/O工艺(简称填料-A2/O工艺),分夏季和冬季两个阶段监测好氧区不同形态的氮的沿程变化和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最大比硝化速率,计算硝化菌所占份额及投加填料后系统增加的生物量,探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硝化菌对硝化的贡献,最后探讨不同SCOD/NH4+-N下生物膜的生长情况以确定填料的投加位置。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夏季平均水温23.0℃,氨氮在好氧区第三个廊道末即减小为3.7mg/L,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可见好氧区夏季约有2/5容积富余。活性污泥AUR和NUR分别为4.43mg NH4+-N/g VSS·h和4.73mg NO2--N/g VSS·h,生物膜AUR和NUR为2.95 mg NH4+-N/g VSS·h和3.77mg NO2--N/g VSS·h,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份额约为生物膜的2倍;且活性污泥生物量3859mg/L,生物膜为1530mg/L(填料),折算至整个好氧区生物膜生物量为67 mg/L。温度较高时,活性污泥中硝化菌发挥主要作用,生物膜对系统硝化无强化作用。(2)冬季低温平均水温14℃,活性污泥AUR和NUR分别为3.16mg NH4+-N/g VSS·h和3.39mg NO2--N/g VSS·h,生物膜AUR和NUR为3.63mg NH4+-N/g VSS·h和4.17mg NO2--N/g VSS·h,生物膜上硝化菌所占的份额稍高于活性污泥。冬季生物膜生物量为3690mg/L(填料),活性污泥的生物量为3187mg/L,生物膜膜厚平均为130μm。折算至整个好氧区生物膜生物量为162 mg/L。当投加的填料占硝化总容积的4.4%时,生物膜对系统硝化的贡献约占5.5%,而活性污泥为94.5%。生物膜对系统硝化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但与国外同类工程相比生物膜贡献量相对较小,原因为系统的负荷较小,填料区氨氮浓度较低,随着污水处理厂负荷的提高,生物膜的贡献将逐渐提高。(3)A2/O好氧区沿程SCOD/NH4+-N值分别为4.8、3.9、3.0、3.0,在好氧区第三个廊道SCOD/NH4+-N为3.0,生物膜AUR为3.87mg NH4+-N/g VSS·h,NUR为4.88mg NO2--N/g VSS·h,生物量为2854mg/L(填料),此时生物膜对系统硝化的贡献最大,故可考虑将填料区设置在A2/O好氧区第三个廊道。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A2/O 悬浮填料 硝化活性 生物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水体污染及N、P的危害9-10
  • 1.2 低温生物脱氮除磷10-12
  • 1.3 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12-18
  • 1.3.1 基本原理及优缺点12-13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4 投加填料-A~2/O工艺工程应用实例18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18-21
  • 1.5.1 课题研究意义18-19
  • 1.5.2 研究内容19-21
  • 2. 工程概况及试验材料与方法21-29
  • 2.1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概况21-23
  • 2.2 填料23-24
  • 2.3 检测项目及方法24-29
  • 2.3.1 检测方法及设备24-25
  • 2.3.2 最大比硝化活性测定25-27
  • 2.3.3 生物膜生物量测定及微生物形态观测27-29
  • 3. 填料-A~2/O系统处理效果及夏季生物膜硝化过程的贡献29-35
  • 3.1 填料-A~2/O系统处理效果29
  • 3.2 宏观分析投加填料与整个好氧区的容积比29-30
  • 3.3 夏季A~2/O好氧区不同形态氮的沿程变化30-31
  • 3.4 夏季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对系统硝化的贡献31-33
  • 3.4.1 生物量计算31
  • 3.4.2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份额31-33
  • 3.5 小结33-35
  • 4. 冬季生物膜中硝化菌对A~2/O工艺硝化过程的贡献35-47
  • 4.1 冬季A~2/O好氧区沿程各种形态氮的变化35-36
  • 4.2 冬季生物膜与活性污泥中硝化菌对硝化的贡献36-42
  • 4.2.1 生物膜检测及生物量计算36-38
  • 4.2.2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份额38-41
  • 4.2.3 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对硝化的贡献41-42
  • 4.3 不同温度下生物膜对系统硝化贡献的对比42-43
  • 4.4 不同温度下填料生物膜生物量的变化43-44
  • 4.5 小结44-47
  • 5. 不同SCOD/NH_4~+-N下填料生物膜的生长情况47-53
  • 5.1 宏观分析A~2/O各段容积47
  • 5.2 填料生物膜挂膜阶段47-49
  • 5.3 好氧区沿程SCOD、NH_4~+-N变化49-51
  • 5.4 不同SCOD/NH_4~+-N下生物膜生物量及硝化速率51-52
  • 5.5 小结52-53
  • 6. 结论53-55
  • 致谢55-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

回流比对投料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的中试研究    李银波;周少奇;邱育真;吴硕贤;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的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    何国富,周增炎,高廷耀

投料倒置A/A/O脱氮除磷工艺中试    董滨,周增炎,高廷耀

悬浮填料A~2/O工艺硝化特性研究    邹晨;邓彪;乌兰;张轶凡;孙晓莹;邓纪鹏;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介绍    黄宁俊;王社平;王小林;李建洋;刘丹松;郑宁;杜锐;王建军;

浅谈全球水资源现状    张翔宇;陈景波;

A~2/O工艺好氧段添加悬浮填料脱氮效能提升试验研究    王飞

隧道施工废水研究进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季铁军;陈培帅;

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郭冀峰;李胜;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刘七军;李锋瑞;

景观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    朱强;任汇东;任良志;杨玉姣;何志平;

SBF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标;

甜叶菊萃取工业的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思路探讨    张瑜琦;张红莉;李正;曹文平;刘春阳;

基于变权重和信息熵的区域水资源安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吴开亚;金菊良;

水处理混凝剂投加量自动控制方式研究进展    史如萃;

超声强化混凝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研究    吕淑清;杜鹃山;高飞;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有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    崔玉波;车明原;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教学中强化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郝瑞霞;吴珊;

水质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董良飞;李艳;涂保华;张凤娥;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探索    陈慧;苏馈足;袁守军;胡真虎;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肖利萍;狄军贞;姜彦立;李喜林;

农村饮用水净化工艺及其设备的选择    傅薇莉;陈慧妃;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进展    王睿韬;汪澜;马忠诚;

强效浸泡型消毒除臭清洗剂的研究与开发    高阳;邵琛;潘秀梅;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提标改造技术研究    曹荣华;田启平;陈旭良;

多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赖长邈;

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战略风险研究    喻燕

欧美杨不同品系苗木蒸腾耗水特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高卫东

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    周宾

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    王瑞波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消毒处理的研究    张景丽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刘俊建

微涡旋接触絮凝澄清器工艺过程优化分析及试验研究    张莉平

厌氧好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效能研究    胡宏博

絮体分形成长与流场协同作用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贺维鹏

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    王妍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瓦房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邢晓森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诊断及优化运行研究    肖伟

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王俊

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    尹业彪

絮凝动力学及其在石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章双霜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凯;彭继峰;

大江大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讨论    陈莹,刘昌明

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状态及开发中的问题    陈进,黄薇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与水资源综合管理    陈西庆,陈进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曾群,蔡述明

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    李雪松;伍新木;

投加悬浮填料改善活性污泥法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孙华,张菊萍,李湘霖

悬浮填料内循环脱氮除磷效能分析    孔秀琴;王翥田;刘玉英;何乐萍;

悬浮填料优化试验研究    何国富,徐和胜,周增炎,高廷耀,黄民生,徐亚同

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陈志恺

低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张雷

生物膜微环境和传质现象研究进展    温沁雪;施汉昌;陈志强;

浅谈流体剪切力对于生物膜形成的重要作用    郑斌峰;蒋明;

流体剪切力对于生物膜形成的重要作用    董宏伟;姜天舒;杨安;

三级生物膜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循环水    蒋进元;宋宏宾;周岳溪;崔俊涛;窦立军;

生物膜工艺实现高效除磷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刘智晓;崔福义;王树涛;赵志伟;

膜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盐工业废水    裴烨青;陈东辉;周恭明;鲁骎;周峰;

外加电场强化生物膜工艺去除水中头孢他啶    田珏;胡翔;

折流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水试验    李克青;马耀光;李刚;吴波;王彦华;

分段配水强化受污染水源水生物膜修复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冯丽娟;朱亮;徐京;丁炜;徐剑;徐向阳;

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特点、研究现状及发展    张景丽,幸福堂

生物膜SBR复合新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曹珊;曹秀芹;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产率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王丽;高春娣;焦二龙;郝坤;

悬浮填料生物膜特性及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效能研究    陈胜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光合细菌生物膜制氢反应器传输与产氢特性    张川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实验研究    赵国智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丁永伟

新型多孔无机生物载体开发及应用基础研究    王怡

生物膜组合工艺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及降解机制的研究    邱斌

短程硝化反硝化联合脱氮工艺运行策略与硝化生物膜特性研究    梁志伟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回流式生物膜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洪禧

基于生物膜的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运行效能的研究    刘畅

生物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营养物去除系统硝化的强化效果    汪君晖

基于陶瓷载体的生物膜与废水处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    施雯

基于渗流理论的生物膜传质模拟及实验研究    焦妍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膜特性的研究    李海燕

多孔载体生物膜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巢云龙

电—生物膜填料塔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黄欣

生物膜分形结构形成的模拟及理论分析    郑媛

新型无泡供氧生物膜工艺实验研究    杜祥君

轮虫对污水处理中生物膜蓄积老化的优化作用    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