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东莞市污水处理设施“政府+BOT”建设运营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13
热度:

东莞市污水处理设施“政府+BOT”建设运营模式研究【摘要】:水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活污水处理是现代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

【摘要】:水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活污水处理是现代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高速进程,政府在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承受着巨大压力,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系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市政基础设施,确定其建设和运营模式涉及公共服务、公共政策、政府规制、公共财政等公共管理理论。自20世纪90代起,在国内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关于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理论界研究主流观点主要包括,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推进市场化改革,政府通过采购公共服务,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政府大包大揽或国企垄断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操作方式主要是厂与管分离,引入民营资本,污水厂以特许经营方式推向市场,截污管网由政府负责建设管理。东莞市作为国内市场经济发达区域,正是这一主流市场化改革理论先行先试者的代表。本文以东莞市自2004年起开始的大规模规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实例,研究了东莞市所采用的“政府+BOT”这一模式的特点和效果,总结了近10年时间跨度内,这一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逐一分析,并运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指出理论研究领域和地方政府实践领域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以东莞为代表的前一轮市场化改革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受认知水平、客观条件等限制,也存在一些偏颇和不完善之处,市场化改革的效果与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改革过程中过度强调了对公共服务提供者和提供模式的改变,过于关注引入民营资本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而偏离了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为公众提供收集处理污水服务,实现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社会效益”这一根本目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介绍东莞市“政府+BOT”的建设运营模式,即按厂、管分离理念进行建设,污水处理厂全部以BOT模式建设运营,截污管网全部由财政投资进行建设和维护,分析这一模式形成背景、目标设定、具体方式及取得成效。第三章:指出对东莞实施建设运营模式改革表现出的问题,即厂、管不同步,制约治污效益提升;政府财政压力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运营资金问题;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瓶颈难以破解,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应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现有政策法规,分析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自身属性、特点,指出改革过程中对于“项目效益”、“资金来源”、“市场化”、“政府角色转变”等问题的认识误区。第五章:提出进一步深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策略,包括: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将有效收集处理污水,改善水环境作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的根本出发点;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做好政府角色定位,明晰行政管理权力职责和合同主体权利义务;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依托——发挥国企在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新模式。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运营模式 市场化 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F28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8
  • (一) 选题的缘由11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11-14
  • 1.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1-12
  • 2.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模式12-14
  • (三) 研究的意义14
  • (四) 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14-16
  • (五) 研究方法16
  • (六) 研究的创新之处16-17
  • (七) 其他说明17-18
  • 二、“政府+BOT”模式的特点及成效18-24
  • (一) 该模式的形成背景18-20
  • (二) 该模式的的目标设定20
  • (三) 该模式的具体方式20-21
  • (四) 该模式所取得的成效21-24
  • 1. 厂、管迅速建成投产,全市污水治理基础设施跨越式提升21-22
  • 2. 全市BOT项目总体运作比较成功,各污水厂生产运营平稳22
  • 3. 初步发挥治污效益,水环境切实改善22-23
  • 4. 取得了运作经验,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23-24
  • 三、“政府+BOT”模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4-32
  • (一) 该模式存在的问题24-29
  • 1. 厂、管不同步,制约治污效益提升24-25
  • 2. 政府财政压力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运营资金问题25-27
  • 3. 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瓶颈难以破解27-29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29-32
  • 1. 导致厂、管不同步,制约治污效益提升的原因分析29-30
  • 2. 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大,建设运营资金问题未解决的原因分析30-31
  • 3. 导致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瓶颈难以破解的原因分析31-32
  • 四、走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模式改革的认识误区32-41
  • (一)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的一般分析32-35
  • 1. 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公共产品的一般性特点32-33
  • 2. 污水处理设施自身固有的特点33-35
  • (二) 改革过程中的认识误区35-41
  • 1. 关于“项目效益”的认识35-36
  • 2. 关于“资金来源”的认识36-38
  • 3. 关于“市场化”的认识38-39
  • 4. 关于“政府角色转变”的认识39-41
  • 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改革的具体策略41-50
  • (一) 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将有效收集处理污水,改善水环境作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的根本出发点41-43
  • 1. 在对项目定位和建设运营模式的确定方面42
  • 2. 在项目内容确定和实施步骤的确定方面42-43
  • (二) 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做好政府角色定位,明晰行政管理权力职责和合同主体权利义务43-46
  • 1. 落实行政管理职责,做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43-45
  • 2. 履行合同权利义务,做好公共服务的发包方45-46
  • (三) 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依托——发挥国企在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新模式46-50
  • 1. 具有政策依据46-47
  • 2. 适合发挥国企的优势47-48
  • 3. 具体操作方式48-50
  • 结语50-51
  • 注释51-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BOT在环保设施领域运用的若干问题    何卫东,熊博荔

四川省第一条BOT高速公路——邛名路建成通车    

内资BOT风险分析    江志远;孟雁;李立;

EPC、BOT、BT项目的风险对比分析    杨明;

BOT结合BT模式厂网共建污水/回水处理计价模型研究    谢伟;吴建锋;孙建波;董晨阳;

煤炭行业实施BOT的探讨    张月玲,马其华

烟气脱硫BOT何去何从?    文雯;

BOT:突破污水处理的资金瓶颈    潘强;颜京宁;

BOT:突破城市污水处理的资金瓶颈    颜京宁

BOT为广东污水处理注入活力    黄慧诚;

高校后勤设施建设BOT投融资方式探析    张秉福;

民营企业环保产业投资BOT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引用“建造,营运,移交”(BOT)方式兴建的五条隧道    刘正光;

BOT与环保产业化的法律问题研究    张晓波;

高速公路建设BOT与TOT融资方式探讨    都成祥;万永秀;

论运用BOT融资方式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    刘光;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业BOT”    记者 兰萍

四川首条BOT铁路开建    文宗

BOT:花落晋侯高速公路    记者 郝大为

总公司首条BOT铁路呼准线开工    罗光明

福建首个BOT高速公路项目9月动工    记者  郑强平

四川:高速公路BOT进入卖方市场    特约撰稿 吴丹 雷世闻

我省第一条BOT高速公路建成在即    王长波施卫锋

邛名高速:全省首条建成通车的BOT高速公路    本报记者 黄颖

西部大药谷试水BOT    杨子江

环保工程项目 BOT见实效    裴旭辉

绵西高速公路BOT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梁永胜

东莞市污水处理设施“政府+BOT”建设运营模式研究    毛磊

BOT高速公路限制竞争保证决策和定价研究    冯颖芳

我国BOT高速公路项目政府监管体系研究    沈莹

BOT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杨平

汕揭高速公路BOT建设管理案例分析    蔡岳雄

BOT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    刘影

内资BOT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刘卿

环保产业BOT投融资风险及其管理    朱心红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