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59
热度: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摘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单一污泥体系所造成的泥龄矛盾、碳源和溶解氧竞争等多种问题。诱导结晶工艺

【摘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单一污泥体系所造成的泥龄矛盾、碳源和溶解氧竞争等多种问题。诱导结晶工艺可高效回收污水中的磷资源,产物纯度高、易分离,可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为此,本研究将反硝化聚磷理论和诱导结晶理论相结合,旨在得到高品质磷回收产物的同时降低生物除磷负荷,在低碳源、低能耗条件下取得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和较高的磷回收率,实现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污泥的成功富集培养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硝化污泥经过近35d的驯化,氨氮的去除率由16.30%逐渐上升并稳定在99%以上,平均硝化速率为2.10mgN/(gMLSS·h)。反硝化聚磷污泥经过先厌氧/好氧(20d),后厌氧/缺氧/好氧模式(60d)驯化,缺氧聚磷量占总聚磷量达到97.5%以上。批次实验结果证实,未经强化培养的好氧聚磷菌已具有一定的反硝化聚磷能力。相较于胞外碳源,微生物以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和聚磷的速率最快,达到7.41mgN/(gMLSS·h),为3.63 mgP/(gMLSS·h)。在氮磷比不同的人工配水以及生活污水为进水条件下,对比考察A2N-SBR (Anaerobic Anoxic/Nitrification·SBR)、A2N-IC-SBR (Anaerobic Anoxic/Nitrification/ Induced Crystallization-SBR)及A2N-IC2-SBR (Anaerobic-Anoxic/Nitrification/ Secondary Induced Crystallization-SBR)工艺的脱氮除磷稳定性及磷回收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17~267mg/L、氨氮为16-39mg/L、TP为2~16mg/L的范围内,三组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平均去除率分别在89%、94%和83%左右,氮磷比的降低以及化学除磷的增加并没有对反硝聚磷菌吸收有机物和脱氮作用产生显著影响。A2N-IC-SBR和A2N-IC2-SBR的除磷效果和稳定性优于A2N-SBR。通过增加两级诱导结晶柱,结晶磷回收率、化学除磷量占总除磷量的比例分别上升至82%-90%和25%-27%,聚磷量/释磷量显著下降,生物除磷负荷得以减轻。然而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一级诱导结晶柱的磷回收率较人工配水时下降了约20%,波动性更加明显,而二级结晶总回收率仍可达80%左右,体现了多级诱导在磷资源回收中的优势。在进水磷浓度为20mg/L条件下,粒径较小的晶种(100~150目)在适宜曝气量下(250L/h)可取得较好磷回收效果,回收率和均相结晶率为64.53%和3.45%。进水中含有的碱度,有利于曝气提升pH值和羟基磷酸钙的结晶回收。曝气提升厌氧和硝化上清液的pH值,证实两者初始pH、pH提升速率以及最终pH值差距不大,但硝化上清液更加清澈,因此将诱导结晶柱串联于硝化池后具有可行性。对改进位置后的结晶反应器进行投药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Ca2+]/[P043--P]摩尔比为2:1-3:1回收效果较好。工艺改进后,一级诱导结晶单元达到67.5%的磷回收效率。然而,优化后的工艺对二级诱导结晶柱的磷回收率改善并不明显,总回收率与优化前相接近,为78.0%左右。在缺氧段后增加短时曝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系统对磷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同时在后置曝气阶段还可能发生一定量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总氮去除效果。而延长后置曝气段HRT可能会引起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保持良好的的厌氧释磷,缺氧聚磷和好氧聚磷性能。在保证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前提下,宜保持较短的后置曝气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宜采取0.5-1h。 【关键词】:双污泥 诱导结晶 反硝化除磷 磷回收率 后置曝气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缩略词列表7-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课题背景12-13
  • 1.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13-14
  • 1.2.1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13-14
  • 1.2.2 传统生物除磷理论14
  • 1.3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4-16
  • 1.3.1 A~2O工艺及其改进14-15
  • 1.3.2 氧化沟工艺及其改进15-16
  • 1.3.3 SBR工艺及其改进16
  • 1.4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16-18
  • 第二章 理论原理及技术基础18-26
  • 2.1 反硝化除磷技术18-23
  • 2.1.1 反硝化除磷理论18
  • 2.1.2 双污泥系统工艺18-21
  • 2.1.3 双污泥系统的影响因素21-23
  • 2.2 结晶法磷回收技术23-26
  • 2.2.1 结晶法磷回收原理23-25
  • 2.2.2 结晶法磷回收工艺25
  • 2.2.3 HAP诱导结晶技术研究进展25-26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装置26-32
  • 3.1 研究装置26-27
  • 3.1.1 污泥培养装置26
  • 3.1.2 A_2N-SBR装置26-27
  • 3.1.3 诱导结晶装置27
  • 3.2 装置运行流程27-29
  • 3.3 研究用水水质29
  • 3.4 实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29-30
  • 3.5 研究目的30
  • 3.6 研究内容30-32
  • 第四章 污泥培养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32-46
  • 4.1 硝化污泥富集培养32-33
  • 4.1.1 硝化污泥富集培养方案32
  • 4.1.2 硝化污泥富集培养特性32-33
  • 4.2 反硝化聚磷污泥富集培养33-38
  • 4.2.1 反硝化聚磷污泥富集培养方案33-34
  • 4.2.2 好氧聚磷菌的培养34-36
  • 4.2.3 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富集培养36-38
  • 4.3 污泥脱氮除磷特性研究38-44
  • 4.3.1 好氧聚磷菌的脱氮除磷特性38-40
  • 4.3.2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特性40-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特性46-58
  • 5.1 研究目的46
  • 5.2 进水氮磷比对系统强化脱氮除磷影响46-51
  • 5.2.1 研究方案46-47
  • 5.2.2 对COD去除的影响47
  • 5.2.3 对氮去除率的影响47-49
  • 5.2.4 对TP去除率的影响49-51
  • 5.3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51-56
  • 5.3.1 研究方案51
  • 5.3.2 COD去除效果51-52
  • 5.3.3 除磷效果52-53
  • 5.3.4 脱氮效果53-56
  • 5.4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优化研究58-70
  • 6.1 研究目的58
  • 6.2 诱导结晶单元优化研究58-61
  • 6.2.1 研究方案58
  • 6.2.2 曝气量、晶种粒径对诱导结晶磷回收的影响58-60
  • 6.2.3 进水碱度对诱导结晶磷回收的影响60-61
  • 6.3 诱导结晶柱位置优化研究61-65
  • 6.3.1 研究方案61-62
  • 6.3.2 结晶柱位置改变的可行性62-63
  • 6.3.3 诱导结晶柱投药量优化63-64
  • 6.3.4 双污泥-诱导结晶优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64-65
  • 6.4 后置曝气段优化实验65-69
  • 6.4.1 研究方案65-66
  • 6.4.2 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66-67
  • 6.4.3 对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67-68
  • 6.4.4 后置曝气HRT的选择68-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0-73
  • 7.1 总结70-72
  • 7.1.1 污泥培养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70
  • 7.1.2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处理生活污水70-71
  • 7.1.3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优化研究71-72
  • 7.2 展望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2
  • 作者简介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上海市将建7座污泥处理厂    杨琦

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刘超

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    

探索治理制革污泥的新对策    王永昌

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及其削减途径    孙玉焕,骆永明

资金,污泥治理不可承受之重    俞崇武;

亚洲最大污泥处理设施全面开建    杨琦;

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王发珍;李天增;

中日研讨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排污不治污”乱象何时终结?——聚焦中国污泥处理困境    袁业飞;

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    于洪江;

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刘静;梁轲;

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

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    张健;

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    俞锐;左明;王菲菲;

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

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    董庆海;罗继亨;

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

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    陈玲;董庆海;

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    贺建峰;

高明现两万吨疑似印染污泥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

城市污泥处理“后遗症”    本报记者 李雪梅

污泥处理成环保热点    记者 唐爱平

武汉将建3座污泥处理厂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

绍兴打响反偷倒污泥之战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

工业污泥还有价值可挖    本报记者 姚伊乐

黑龙江最大污泥处理厂投用    本报记者 吴殿峰

妥善处置工业污泥已刻不容缓    张岳南

破解污泥处理题    记者 杨永芹

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

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    宁欣强

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    施万胜

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吴青

压实污泥作为尾矿屏障的可行性及微生物机理研究    张庆

A~2MO-M工艺强化污水处理及原位污泥减量效能及机制研究    杨珊珊

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    宋高举

污水污泥与高灰熔点煤制备水煤浆及气化实验研究    姚杰

造纸脱墨污泥制造纤维板及除臭初步研究    刘贤淼

填埋场固化污泥屏障材料的阻滞特性研究    刘福东

污泥热干燥与焚烧特性研究    肖汉敏

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    拜得珍

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    王存坡

两性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    齐亮

脉冲超声耦合水力空化浸取分离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伍琳瑛

污泥粘壁与三段法干燥特性研究    赵松辉

污泥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化学法去除及效果评价    宣梦茹

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    胡艳平

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    王雨

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    魏长河

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    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