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56
热度: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研究【摘要】: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保障水质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再生水水源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污染物成分复

【摘要】: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保障水质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再生水水源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经深度处理后仍存在水质安全风险。再生水厂自身操作运行条件的波动性也是出水水质风险的来源之一。此外,再生水水质标准的日益严格对保障再生水水质达标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科学系统地评价再生水厂水质风险基础上制定实用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已经成为保障我国再生水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我国再生水安全管理面临的上述问题,以再生水厂水质模型为核心工具,构建了再生水厂水质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方法学。该方法学能够模拟和评价再生水厂进水水质和工艺运行参数等对出水水质风险的影响,从进水到各工艺单元的全过程识别水质风险关键控制指标,从而为制定实用有效的再生水厂水质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开发了机理性再生水厂水质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COD、NH3-N、粪大肠菌群、余氯、遗传毒性和雌激素效应沿超滤、臭氧和氯消毒工艺单元的变化。基于现场数据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高比例的灵敏参数,且参数数值与文献值基本吻合,因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应用模型对清河再生水厂开展水质风险评价与管理案例研究。根据相关再生水水质标准确定常规指标水质风险评价标准,根据毒性效应当量物质预测无效应浓度推算出再生水厂出水毒性效应限值,作为毒性效应水质风险评价标准。应用再生水厂水质模型模拟出水水质的概率分布,并结合水质风险评价标准,评价再生水厂出水水质风险。结果表明,清河再生水厂出厂水存在一定水质风险,且NH3-N、遗传毒性和雌激素效应的风险较高。依据区域灵敏度分析的方法,识别水质风险的关键控制指标,进而从设定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污染物控制目标、优化再生水厂工艺运行参数等方面制定水质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再生水厂 水质 模型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9-10
  • 1.3 论文结构10-12
  • 第2章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型研究进展12-23
  • 2.1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概述12
  • 2.2 超滤工艺水质模型12-16
  • 2.2.1 机理模型13-15
  • 2.2.2 经验模型15-16
  • 2.3 臭氧工艺水质模型16-18
  • 2.3.1 机理模型16-17
  • 2.3.2 经验模型17-18
  • 2.4 氯消毒工艺水质模型18-20
  • 2.4.1 机理模型18-20
  • 2.4.2 经验模型20
  • 2.5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集成模型20-21
  • 2.6 与研究需求的差距分析21
  • 2.7 小结21-23
  • 第3章 再生水厂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的方法学23-34
  • 3.1 方法学概述23-28
  • 3.2 超滤工艺水质模型28-30
  • 3.3 臭氧工艺水质模型30-31
  • 3.4 氯消毒工艺水质模型31-33
  • 3.5 小结33-34
  • 第4章 再生水厂水质模型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34-64
  • 4.1 再生水厂现场监测34-39
  • 4.1.1 再生水厂工艺概况34
  • 4.1.2 现场监测方案34-35
  • 4.1.3 监测结果分析35-39
  • 4.2 超滤工艺水质模型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39-50
  • 4.2.1 超滤工艺对COD的截留模型39-42
  • 4.2.2 超滤工艺对粪大肠菌群的截留模型42-45
  • 4.2.3 超滤工艺对遗传毒性的截留模型45-47
  • 4.2.4 超滤工艺对雌激素效应的截留模型47-50
  • 4.3 臭氧工艺水质模型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50-55
  • 4.3.1 臭氧工艺对COD和粪大肠菌群的去除模型50-53
  • 4.3.2 臭氧工艺对遗传毒性和雌激素效应的去除模型53-55
  • 4.4 氯消毒工艺水质模型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55-63
  • 4.4.1 氯消毒工艺对COD、NH3-N和粪大肠菌群的去除模型55-60
  • 4.4.2 氯消毒工艺对遗传毒性和雌激素效应的去除模型60-63
  • 4.5 小结63-64
  • 第5章 再生水厂水质风险管理案例研究64-74
  • 5.1 水质风险评价标准64-65
  • 5.2 再生水厂参数65
  • 5.3 再生水厂水质风险模拟与评价65-67
  • 5.4 水质风险关键控制指标识别67-70
  • 5.5 水质风险管理策略70-72
  • 5.6 小结72-74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74-77
  • 6.1 结论74-75
  • 6.2 建议75-77
  • 参考文献77-83
  • 致谢83-85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纪涛;苏丽娜;西伟力;杨健;

深圳特区再生水现状分析及利用对策探讨    宋桂龙;谭一凡;谢良生;梁辉强;肖国增;苏德荣;韩烈保;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    

合理利用再生水缓解城市缺水压力    于颖;张新民;陈利顶;赵荣国;

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

城市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    吕荣胜;李璨;

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    薛秀春;

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

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吕立宏;

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卫平;

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月红;

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    沈坚;

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    贾凤伶;刘应宗;

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

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甘庆午;任丽艳;

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

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    廖昭华;张卫红;

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

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

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    刘京;王强;王军;

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    徐飞鹏杨晓斌

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    记者 冯劲松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

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    记者 李坤

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    本报记者 李坤

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

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    李卫卫

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    记者 景鹏通讯员 张轶博

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    周振勇 轩永利

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    本报记者 徐文青

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    杨文杰

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    马业萍

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刘克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    相楠

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    李旭

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唐运平

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    宋杨

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    马进军

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胡海珠

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于德淼

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    李青

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魏益华

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    韩思茹

宁波某再生水厂项目后评估研究    王辉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研究    黄韵清

再生水生命周期综合价值模型与量化    刘艳艳

包头市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研究    吴建国

天津市再生水水量规划及技术经济分析    刘洋

深圳市再生水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    于佳

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