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改良式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52
热度:

改良式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艺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净化设施,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净化设施,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严重,甚至威胁到村民的饮用水水质安全。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亟需治理。地下渗滤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是目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由于结构及运行原因,往往不能同时形成很好的好氧和厌氧环境以供微生物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故对总氮净化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研究以脱氮性能的改善为基本的立足点,采用对比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基质装填、组合方式和不同的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出系统结构改良和运行工艺优化的方案;同时,对系统内部的微生物数量、活性以及代谢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与水质指标净化的相关性,为系统脱氮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质装填和组合的方式会影响系统的净化效果。其中,完全混合装填和沸石、活性炭、粘土陶粒体积比为8:3:3的组合方式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要分别好于分层装填和沸石、活性炭、粘土陶粒体积比为3:2:2的组合方式,即各个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依次为:系统4系统3(或系统2)系统2(或系统3)系统1。系统4对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9.5%、88.7%和87.7%,比系统1要分别高出7.0%、4.5%和3.7%。(2)系统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的降低和干湿比的增加而升高。水力负荷为0.1~0.3m3/(m2·d)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差别很小;当其提高到0.4m3/(m2·d)时,对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较0.1m3/(m2·d)时均有15%-20%的下降。间歇进水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要明显好于连续进水,干湿比为3:1时,系统对CODCr和TN的去除率比连续进水时分别提高10%和20%左右,对NH4+-N的去除影响较小。所以水力负荷为0.1m3/(m2·d),干湿比为3:1是系统最佳的运行状态,但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处理能力,实际工程中可以选用0.3m3/(m2·d)的水力负荷和2:1的干湿比。(3)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活性与地下渗滤系统的净化能力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微生物数量的增多和活性的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也会增加;但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与系统处理效果没有相关性,不会影响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 【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干湿比 微生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我国的水资源危机11-12
  • 1.1.2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12-13
  • 1.1.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13-14
  • 1.1.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14-15
  • 1.2 地下渗滤概述15-24
  • 1.2.1 地下渗滤系统的起源与应用15-16
  • 1.2.2 地下渗滤系统的分类16-19
  • 1.2.3 地下渗滤系统的技术原理19-21
  • 1.2.4 地下渗滤系统的研究进展21-24
  • 1.2.5 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问题24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24-27
  • 1.3.1 研究目的24
  • 1.3.2 研究内容24-25
  • 1.3.3 研究路线25-27
  • 2 地下渗滤系统的结构优化27-35
  • 2.1 前言27
  • 2.2 材料与方法27-30
  • 2.2.1 试验材料27-28
  • 2.2.2 试验装置28-29
  • 2.2.3 试验方法29-30
  • 2.2.4 分析测试方法30
  • 2.2.5 数据处理30
  • 2.3 结果与讨论30-33
  • 2.3.1 不同装填方式对COD_(Cr)去除效果30-31
  • 2.3.2 不同装填方式对NH_4~+-N去除效果31-32
  • 2.3.3 不同装填方式对TN去除效果32-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3 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工艺优化35-43
  • 3.1 前言35
  • 3.2 材料与方法35-36
  • 3.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装置35
  • 3.2.2 试验方法35-36
  • 3.2.3 分析测试方法36
  • 3.2.4 数据处理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2
  • 3.3.1 不同水力负荷对COD_(Cr)去除效果36-37
  • 3.3.2 不同水力负荷对NH_4~+-N去除效果37-38
  • 3.3.3 不同水力负荷对TN去除效果38-39
  • 3.3.4 不同干湿比对COD_(Cr)去除效果39-40
  • 3.3.5 不同干湿比对NH_4~+-N去除效果40-41
  • 3.3.6 不同干湿比对TN去除效果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4 地下渗滤系统高效去污的微生物学机理43-54
  • 4.1 前言43
  • 4.2 材料与方法43-46
  • 4.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装置43
  • 4.2.2 试验方法43-44
  • 4.2.3 分析测试方法44-45
  • 4.2.4 数据处理45-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3
  • 4.3.1 不同深度上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46-47
  • 4.3.2 微生物数量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47-48
  • 4.3.3 微生物活性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48-50
  • 4.3.4 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50-53
  • 4.4 小结53-54
  • 5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结论54-55
  • 5.2 创新之处55
  • 5.3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硝态氮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环境效应    李金荣;杨振放;吴耀国;

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李金荣;李金玲;杨振放;

硝态氮和苯胺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生物化学作用    李金荣;杨振放;李云峰;

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的改进研究    蔡世涛;王成端;徐庆元;王晓艳;李成龙;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张子元;黄权中;郑艳侠;

地下渗滤系统中介质的改良研究    戴强;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研究    王成端;党振华;

地下渗滤系统基质的筛选    戴强;张卫民;艾林芳;

不同结构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净化路面径流的效果与机理    聂发辉;李田;向速林;鲁秀国;

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对径流中污染物削减的生物学机制    聂发辉;李文婷;李娟花;刘占孟;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与发展动态    姚琪;张建强;许文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微生物特征研究    崔程颖;马利民;赵建夫;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降解试验研究    陈俊敏;刘方;付永胜;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贾丽萍;姜彬慧;赵鑫;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实践分析    张建强;李倩囡;许文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成都军区某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    马鸣超;姜昕;李俊;何江涛;

地下渗滤系统展现污水处理新视野    马艳红

我国首个绿色生态厕所建成    记者 郑北鹰

全国第一个绿色生态厕所    叶红 陆轶峰

农村治污无须“克隆”城市模式    蔡炜

河流渗滤系统对已污染河水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    李金荣

改良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及相关机理研究    聂俊英

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特征及强化脱氮工艺研究    潘晶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关键技术研究    李英华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俊敏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刘家宝

木片土壤渗滤系统对养猪废水处理效能及功能菌群的分析    邓凯文

地下渗滤系统对巢湖圩区农村秋冬季生活污水氮磷去除工艺优化    曹路

不同基质组合渗滤系统去除污水中总磷和氨氮研究    武轩韵

地下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冉

两段进水改善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    王虹

新疆地下集水工程渗滤系统淤堵细观机理研究    齐阳

高负荷地下渗滤系统强化脱氮研究    王士满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N_2O产生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段玉龙

改良式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艺研究    宋斐

地下渗滤系统改善园林景观水的研究    王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