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4
热度: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摘要】:论文围绕AB法A段的高效作用机理,采用前沿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技术,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EPS的含量和成分,从活性污泥胞外

【摘要】:论文围绕AB法A段的高效作用机理,采用前沿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技术,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EPS的含量和成分,从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角度,对A段的吸附-再生、生物絮凝及沉降性能等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提出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的新思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首次采用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对生物絮体形成进行人工模拟,对胞外聚合物EPS、Ca~(2+)及pH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了其综合影响模式。并通过测定吸附-再生过程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及脱氢酶含量的变化的方法,完善了活性污泥吸附-再生机理。同时,为解决A段污泥量大的问题,通过对脱氢酶的测定对A段细菌增殖及污泥产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此外,对A段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效能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采用A段对低浓度(BOD_5=100mg/L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当A段进水COD为170~288 mg/L,BOD_5为67~137mg/L,负荷为0.5~3kgBOD_5/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75~25min时,出水COD<60mg/L、BOD_5<20 mg/L、SS<20 mg/L。研究发现,其效果良好的原因是:A段反应器中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较高为20.25~26.21mg/gVSS.d,使污泥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能力;同时,随着各反应器负荷的增加,污泥脱氢酶含量增加,污泥活性与代谢能力增强。AB法不设初沉池,新鲜污水及SS直接进入A段,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并可以从进水中得到微生物的补充,以维持反应器污泥浓度,生物相丰富,有大量固着型钟虫。 2)发现进水中的SS对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进水陈化会引起污泥的沉降性能恶化,不设初沉池对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有益。通过正交试验发现,负荷Ns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高度显著,而DO及水温t的影响较小,并得出Ns、DO及Ns、水温t对A段SVI的综合影响模式为: SVI=84.74-12.8N_S+3.33DO SVI=64.02-5.52N_S+2t-0.39tN_s 3)采用从活性污泥中提取胞外聚合物EPS的方法,考察了EPS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发现负荷对EPS影响高度显著,而DO及水温t对EPS影响较小,EPS与污泥沉降性能SVI相关性高,试验得出其相关关系式如下: SVI=4.12EPS-21.658负荷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实际上是由于负荷对EPS的影响造成的,是负荷对EPS的表观表现。正交试验得出了Ns、DO对EPS及Ns、温度t对EPS的综合影响模式为: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石尸S=27.07一3.39入心+0.gDO 五尸S=22.25一2.18N,+0.2t 试验发现低负荷污泥EPS中多糖含量较高,多糖对丝状菌的影响可能是低负 荷时易发生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 4)采用人工模拟生物絮体形成的方法,考察了胞外聚合物EPs、c扩十及pH 对生物絮体形成的定量影响。当p逛7.5,EP义70m叭,c扩怪30om叭时,有利 于生物絮体的形成。正交试验得出的pH、EPs和c扩十三因素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 影响的回归方程为: 。。度=一90 1 .70+97.35pH+l,96ea2十+9.osEPs一o.llpH·eaZ+一o.glpH·EPs一0.能eaZ +·EPs+0.0021 pH·eaZ+·即s, 回归分析表明:pH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显著,其次是EPs,c扩+影响最小。 5)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EPS对活性污泥吸附及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EPS与污泥吸附能力显著相关,随着污泥负荷的降低,EPS增加,污泥的吸附能 力提高;且有机物种类对污泥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发现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 吸附去除是生物絮凝作用。污泥再生能增加中负荷Ns=0 .skgBOD亦gMLss.d污泥 的吸附能力,但不能增强高负荷Ns粗一3kgBODS瓜gl竹Lss.d污泥的吸附能力,再生 过程可迫使中负荷污泥进入内源代谢期,使污泥中的EPS增加,絮凝活性增加, 吸附能力提高,而高负荷污泥再生后EPS则无变化。同时,再生过程使污泥的脱 氢酶、OUR降低,代谢活性降低。 6)采用测定活性污泥脱氢酶含量变化的方法,对A段细菌增殖及剩余污泥 产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段细菌比生长速率林为0.059~0.084 (h一’);细菌世代时间为7.9h一n.7h;A段剩余污泥量中,增殖的活细菌质量 仅占6.89%~10.99%,未转化的55占89.0%~93.12%;A段细菌的高速增殖不 是产泥量大的根本原因,而不设初沉池,造成大量55随污水进入反应器才是A 段污泥产量大的真正原因。试验得出A段污泥细菌自身的污泥产率系数YBoDS 为0.0319一0.1015 kg微生物/kgBODS,而进水55造成的污泥增量系数Ys:为 0.545一0.923 kgMLss/kgss,A段剩余污泥量计算式为:△w=(0.053(s。一se) +0 .88(Csso一Csse)〕Qt。 对于A段的高效作用机理及效能的研究,将为AB法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前 景,为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A段 胞外聚合物 污泥沉降性能 吸附-再生 生物絮凝 低浓度城市污水 污泥增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4
  • 图表目录14-22
  • 1 绪论22-40
  • 1.1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及机理研究的背景22-29
  • 1.1.1 AB法的特点23-24
  • 1.1.2 AB法A段研究进展24-29
  • 1.2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研究进展29-35
  • 1.2.1 胞外聚合物EPS的来源30
  • 1.2.2 胞外聚合物EPS的成份及组成30-33
  • 1.2.3 胞外聚合物EPS产生菌33-35
  • 1.3 低浓度城市污水处理研究进展35-36
  • 1.3.1 活性污泥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研究现状35-36
  • 1.3.2 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研究现状36
  • 1.4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36-40
  • 1.4.1 问题的提出36-37
  • 1.4.2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37-40
  • 2 试验材料及方法40-48
  • 2.1 试验装置40-41
  • 2.2 试验测试方法41-46
  • 2.2.1 一般测试项目及方法41
  • 2.2.2 特殊项目的测试方法41-46
  • 2.3 测试仪器46-48
  • 3 A段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试验研究48-60
  • 3.1 概况48
  • 3.2 试验装置及方法48-49
  • 3.2.1 试验装置48
  • 3.2.2 试验水质48
  • 3.2.3 试验方法48-49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49-58
  • 3.3.1 污泥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对低浓度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49-52
  • 3.3.2 负荷对A段EPS及脱氢酶的影响52-53
  • 3.3.3 负荷对A段污泥泥龄影响53
  • 3.3.4 低浓度污水处理中A段的微生物研究53-58
  • 3.4 小结58-60
  • 4 A段污泥沉降性能研究60-82
  • 4.1 概述60-62
  • 4.2 试验装置及方法62-65
  • 4.2.1 试验装置62
  • 4.2.2 试验方法62-65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65-80
  • 4.3.1 进水SS及污水陈化对A段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65-68
  • 4.3.2 污泥负荷对沉降性能的影响68-69
  • 4.3.3 DO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69-70
  • 4.3.4 负荷Ns和DO对污泥沉降性能的综合影响研究70
  • 4.3.5 温度t和污泥负荷Ns对EPS及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70-73
  • 4.3.6 EPS对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73-80
  • 4.4 小结80-82
  • 5 A段净化机理研究82-94
  • 5.1 概述82-83
  • 5.2 试验装置与方法83-84
  • 5.2.1 试验装置83
  • 5.2.2 试验方法83-84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84-92
  • 5.3.1 有机物种类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84-85
  • 5.3.2 负荷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85-87
  • 5.3.3 再生对污泥吸附性能及EPS的影响研究87-92
  • 5.4 小结92-94
  • 6 A段生物絮凝机理研究94-108
  • 6.1 概述94-96
  • 6.2 试验装置及方法96-98
  • 6.2.1 pH值对生物絮凝的影响研究96
  • 6.2.2 EPS浓度对生物絮凝的影响研究96
  • 6.2.3 二价阳离子Ca~(2+)浓度对生物絮凝的影响研究96-97
  • 6.2.4 pH、EPS和Ca~(2+)对生物絮凝的综合影响研究97-98
  •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98-106
  • 6.3.1 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的影响研究98-99
  • 6.3.2 EPS浓度对生物絮凝的影响99-100
  • 6.3.3 二价阳离子Ca~(2+)浓度对生物絮体形成的影响100-101
  • 6.3.4 pH、EPS和Ca~(2+)对生物絮凝形成的综合影响101-106
  • 6.4 小结106-108
  • 7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因素研究108-118
  • 7.1 概述108
  • 7.2 试验装置及方法108-109
  • 7.2.1 试验装置108
  • 7.2.2 试验方法108-109
  •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109-115
  • 7.3.1 污泥负荷对EPS的影响研究109-110
  • 7.3.2 DO对EPS的影响研究110-111
  • 7.3.3 温度对EPS的影响研究111
  • 7.3.4 Ca~(2+)对EPS的影响研究111-113
  • 7.3.5 pH对EPS的影响研究113-114
  • 7.3.6 C/N对EPS的影响研究114
  • 7.3.7 污水水质对EPS的影响研究114-115
  • 7.4 小结115-118
  • 8 A段污泥增殖规律研究118-128
  • 8.1 概述118
  • 8.2 A段污泥增殖规律研究118-125
  • 8.2.1 试验装置118
  • 8.2.2 试验方法118-119
  • 8.2.3 试验结果及分析119-125
  • 8.3 A段污泥减量途径分析125
  • 8.4 小结125-128
  • 9 结论128-130
  • 致谢130-132
  • 参考文献132-138
  • 附录138-14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污泥吸附絮凝中纤板废水的研究    张文妍;孙盼华;

AB法污水处理工艺功能升级试验研究    郭频

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    呼永锋

吸附—生物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运行特性的研究    刘乐

A段一级半工艺处理乌鲁木齐城市污水的应用研究    阿依图尔荪·麦麦提艾力

AB工艺的运行原理与特性    郑兴灿

AB污水处理工艺    邱慎初

AB法处理印染废水    张统,傅国伟,刘存礼,李星文

生物/化学(BC)法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周克钊

活性污泥的表面特性与其沉降脱水性能的关系    姚毅

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    裘湛,张之源

A-B二段法处理高含盐量皂化废水的研究    刘洁玲

AB工艺A段动力学性能研究    张亚雷,年跃刚,顾国维

统一的活性污泥丝状菌型膨胀理论    王凯军

AB工艺原理的系统分析    沈耀良,李勇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微滤膜工艺处理自来水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胡小兵;管留忠;钟梅英;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钟梅英,张文艺

Pt胶粒修饰Pt丝微电极对CO的气敏特性研究    孙宇峰,刘伟,黄行九,刘锦淮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赵不凋;刘柏朱;卢晓芳;李大;唐海;彭懿明;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处理方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桂轶;孙世群;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洪春来;薛智勇;吴传珍;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杨正亮;郑雪斌;冯贵颖;

中国北方新兴村镇生活污水预处理工艺选择——以青岛北龙口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微氧条件下煤气化废水脱氮途径及机理    张雷;钱大益;陈凯华;潘建通;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可控团聚状态的氧化钇超微粉末的制备    魏坤;胡平贵;石燕;

微氧厌氧生物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解庆林;李丽芳;李亚伟;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气浮浓缩工艺控制    张万里;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选择    赵乐军;

混凝土减缩剂的开发及应用效果    韩建国;阎培渝;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连翘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及其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魏希颖

常压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的颜料喷墨印花性能研究    张春明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邓明进

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    皮科武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陈若雯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产丁酸的研究    项宜娟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液体深层发酵及木质纤维素促进产糖效果的研究    陈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M-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实验研究    马永鹏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杨玉静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许萍

ABR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有关参数的试验研究    王存政,李建萍,黄继国,李辉,陆要斌

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的改造    丁进军;周少奇;黄梅;张晓洁;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AB法A段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探讨    周健,魏小松,龙腾锐

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能效研究进展    高旭,龙腾锐,郭劲松

污泥颗粒对染料的吸附特性及评价    朱世文,史本章,朱绚丽

ASBR研究进展    岳秀萍,李亚新,曹京哲

固定化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    涂勇,张洪玲

A/A/MBBR工艺在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杨红

AB法污水处理工艺功能升级试验研究    郭频

强化AB工艺脱氮除磷法功能实验研究    张玲

厌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中温条件下吸附性能研究    刘美霞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的快速启动研究    李林永

MUC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徐海江

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王会霞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效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银燕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欧彩丹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研究    王仁雷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碱度需求特征研究    白生云

CASS工艺在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优化运行研究    郑飞

A段一级半工艺处理乌鲁木齐城市污水的应用研究    阿依图尔荪·麦麦提艾力

山东某高果糖浆废水的治理研究    郭亮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处理城市废水的现状与发展    周琪,胡纪萃,顾夏声

AB工艺经济性及其应用    龚辉,陈忠正

AB污水处理工艺    邱慎初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生活污水    周琪,袁嗣兵,竺建荣,胡纪萃,顾夏声

东湖一期截污工程效益评价    邵林广,董永生,谢振辉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    黄永恒,王建龙,文湘华,钱易

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凯军

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许泽美

生物吸附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原理和应用    俞汉青;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的工艺特征与运行性能    季民,霍金胜

BAF反冲洗污泥的特性及絮凝效能    邱立平,马军,张立昕,王领全

城市污泥的重金属生物活性及其控制    李端,周少奇,陈晓武

AB污水处理工艺    邱慎初

AB法A段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探讨    周健,魏小松,龙腾锐

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的试制和应用    刘敏之,周增炎,高廷耀

联邦德国净化污泥在农业上的利用    王祥;

法国带式压滤机的性能    冯生华

化纤污泥高温堆肥处理的试验研究    赵子定,常玉海

硫酸废水处理后排放污泥的利用    左任成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展望    尹军,韩卫泽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的探讨    陈鸣;

太阳能污泥干燥的试验研究    郑宗和;梁江;贾为群;

污泥热解技术    蔡炳良;辛玲玲;

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摘要)    邵海林;卜玉山;王建程;

CEPT污泥制备吸附剂的试验研究    许国仁;张为堂;

餐厨垃圾与污泥比例对联合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赵云飞;刘晓玲;李十中;阮文权;刘建双;田梦;

污泥农用中重金属性质分析及稳定化初步实验研究    孙颖;吕彦;陈玲;赵建夫;

底泥和污泥中的全氟化合物    蔡亚岐;潘媛媛;

用城市垃圾、污泥烧制生态水泥展望    王建军;黄志远;万善奎;

水泥工业回转窑处理污泥方案的研究    蔡顺华;陈涛;范琼璋;

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

每天可“吃掉”1800吨污泥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黄炼锋

只要利用好 污泥淤泥也是宝    记者 刘晓冰

变废为宝 珠三角探城市污泥处理产业路    王攀

省内首个污泥化处置项目园区竣工    记者 施艳燕

成庄矿“污泥种菜”试验成功    任凤敏

莫让污泥成新患    沈兴

我国污泥回注调剖处理工艺试验成功    周宏

污泥处置: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话题    本报记者 汤璇

供热企业烧污泥供热    李大勇 邾鼎军 张应松

AB法A段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    周健

印染污泥的生态治理    李晓阁

土壤、作物及微生物对污泥施用及Pb、Cd污染的反应    谭启玲

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    华玉妹

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陈玉成

粉煤灰与污泥配施改良山东郑路、华丰盐碱地的实验研究    周学武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基于化学活化法的污泥衍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翟云波

膜生物法(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申欢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不同卫生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污泥养分效率与环境生态效应的影响    吴慧兰

江苏地区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及其强制通风堆肥技术研究    张雪英

粉煤灰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的研究    余观梅

初沉污泥水解产酸及其利用研究    吴一平

冷冻法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技术研究    尤勇军

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对城市污泥中Cd、Cr的去除    郭颖

水解污泥性状及水解反应机理研究    康媞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再生和生物絮凝影响研究    苗利利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物化法减量试验研究    王铮

大型钢制蛋形污泥消化槽优化设计    刘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