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污水处理工艺产电及脱氮效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35
热度: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污水处理工艺产电及脱氮效能研究【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蕴含在可生化降解物质(燃料)当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蕴含在可生化降解物质(燃料)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产电,但也存在着脱氮效果不好、出水水质不佳、阴阳极pH酸化与碱化等问题。为使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更好地从废水中提取生物质能,获取更好的除污染效果,本论文结合现有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型,针对MFC存在的问题,开发旋转生物阴极MFC、膜过滤生物阴极MFC和序批极性反转MFC反应器。 城市污水呈低碳氮比特性,脱氮过程硝化需要曝气,反硝化需要外加碳源。本研究为简化脱氮工艺,降低能耗和操作复杂度,设计旋转生物阴极MFC,充分利用生物转盘特有优势,在阴极无需曝气,且充分利用电极电化学反硝化功能,以电极为电子供体,强化脱氮功能。研究发现,在持续进水以及进水COD/N比为5:1时,该反应器COD和TN的去除率为85.7±7.4%和83.7±7.6%,最大的输出功率为584.5±29.2mW/m3。通断路实验中,开路出水总氮去除率为59.4±3.3%,通路出水总氮去除率为82.1±0.5%,总氮去除率提高了约23%。阴极生物膜能够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循环伏安证明阴极微生物能够催化N03-还原,以电极为电子供体的电化学反硝化有利于脱氮。DGGE及基因测序分析阴极生物膜分层的群落结构,内层分布反硝化菌,与Acidovorax sp以及Delftia sp.分别有99%和98%的相似度,属于Comamondaceae菌属。 生物阴极MFC出水仍需沉淀或者过滤以保证质量。本研究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出水质量高的优势,以不锈钢网和碳毡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制作膜组件,膜组件同时作为阴极并过滤出水,同步完成硝化和电化学反硝化。不锈钢和碳毡膜组件在浊度、COD和氨氮方面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以不锈钢膜MFC中,水流经膜组件后NO3--N未降低。碳毡膜MFC中,水流经膜组件后,N03--N从35.9±4.2mg/L降为27.3±5.3mg/L,阴极硝氮去除率为23.3±6.5%,总氮去除率提高约17%;在开路模式运行(无电流通过)时,膜组件过滤后,水中N03--N无变化,证明电化学反硝化发生在碳毡膜MFC中。不锈钢和碳毡MFCs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21.4±0.0mW/m3和1253.3±8.9mW/m3。碳毡膜组件表面主要覆盖微球菌和棒状菌。FISH分析表明,在生物膜内层主要分布Paracoccus属菌和Pseudomonas spp菌。 伴随着阴阳极反应的进行,MFC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阳极酸化和阴极碱化,影响反应器效率。设计序批极性反转MFC,内置离子交换膜,电极交替地经历厌氧阳极段、好氧阴极段和缺氧阴极段,类似于SBR反应器。两个SBR半电池组合错序运行,构成完整的MFC。该反应器能够防止阳极酸化、阴极碱化,并可实现有机物的完全去除,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623.3±4.1mW/m3。极性反转电极上的主要菌株有Arthrobacter sp., Stenotrophomonas sp.和Sphingobacterium sp.,其中Arthrobacter sp.在极性反转模式下得到了富集,被认为能够进行电子的双向传递。 序批极性反转MFC中投加污泥,调整厌氧/好氧/缺氧时长为6/4/2h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9.0±1.3%,但反硝化效能较差,总氮去除率仅为29.1±5.8%。调整厌氧/好氧/缺氧时长为6/2/4h时,通断路运行条件下的氨氮去除率均为100.0±0.0%,通路和开路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1.44±0.2%和71.7±4.2%,总氮去除率提高约20%。污泥中存在AOB和NOB,好氧段完成NH4+-N硝化,缺氧段反硝化的主要途径为电化学反硝化和反硝化GAO消耗PHA进行反硝化脱氮。PAO含量较少,系统脱磷效果甚微。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水处理 生物阴极 脱氮 资源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TABLE OF CONTENTS11-14
  • 图目录14-15
  • 表目录15-17
  • 主要符号表17-18
  • 1 绪论18-43
  • 1.1 背景18-21
  • 1.1.1 环境与能源18-19
  • 1.1.2 水污染状况与处理技术19-21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21-31
  • 1.2.1 阴阳极材料及分隔膜21-23
  • 1.2.2 阴阳极反应23-27
  • 1.2.3 电化学活性菌及电子传递机制27-31
  • 1.3 MFC的发展与应用31-33
  • 1.4 MFC废水处理及修复技术33-35
  • 1.5 MFC脱氮35-40
  • 1.5.1 生物脱氮技术36-38
  • 1.5.2 MFC技术脱氮进展38-40
  • 1.6 研究内容40-43
  •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43-57
  • 2.1 反应器装置及运行条件43-47
  • 2.2 电化学及化学分析47-49
  • 2.3 扫描电子显微镜49-50
  • 2.4 荧光原位杂交50-53
  • 2.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菌落分析53-57
  • 2.5.1 DNA提取53-54
  • 2.5.2 PCR扩增54-56
  • 2.5.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56
  • 2.5.4 谱树分析56-57
  • 3 旋转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57-68
  • 3.1 引言57
  • 3.2 实验目的57-58
  • 3.3 结果与讨论58-67
  • 3.3.1 反应器启动、运行及电池性能58-61
  • 3.3.2 批式实验中氮污染物的去除61-63
  • 3.3.3 生物阴极的催化行为63-65
  • 3.3.4 MFC中生物膜演变65-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4 膜过滤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68-84
  • 4.1 引言68-69
  • 4.2 实验目的69
  • 4.3 实验运行69
  • 4.4 结果与讨论69-82
  • 4.4.1 浊度、COD和N去除69-74
  • 4.4.2 产电效率74-76
  • 4.4.3 生物阴极的催化行为76-78
  • 4.4.4 生物膜的SEM和FISH分析78-82
  • 4.4.5 跨膜压差(TMP)82
  • 4.5 本章小结82-84
  • 5 序批极性反转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特性研究84-98
  • 5.1 引言84-85
  • 5.2 实验目的85
  • 5.3 实验运行85
  • 5.4 结果85-95
  • 5.4.1 电化学活性生物膜驯化85-86
  • 5.4.2 电极反转MFC性能研究86-89
  • 5.4.3 电池的功率和极化曲线89-90
  • 5.4.4 双向电极的循环伏安90-93
  • 5.4.5 非极性反转MFC运行93
  • 5.4.6 废水处理效率及库伦效率93-94
  • 5.4.7 微生物表征94-95
  • 5.5 讨论95-97
  • 5.6 本章小结97-98
  • 6 序批极性反转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研究98-108
  • 6.1 引言98
  • 6.2 实验目的98
  • 6.3 实验运行98-99
  • 6.4 结果与讨论99-107
  • 6.4.1 HRT为12/8/4 h的电压及COD变化99-100
  • 6.4.2 污泥投加对产电和脱氮的影响100-103
  • 6.4.3 通断路实验及氮去除途径103-105
  • 6.4.4 微生物表征105-107
  • 6.5 本章小结107-108
  • 7 结论与展望108-111
  • 7.1 结论108-109
  • 7.2 创新点109
  • 7.3 展望109-111
  • 参考文献111-124
  • 作者简介12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124-126
  • 致谢12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产电特性研究    尤世界

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展望    黄丽萍;成少安;

微生物胞外呼吸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马晨;周顺桂;庄莉;武春媛;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阳极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范平;支银芳;吴夏芫;周楚新;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综述    吴鹏;沈耀良;

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的研究进展    杨宇;王项;黄露;任改梅;杨莉;谢丹;邱冠周;

超滤膜为分隔膜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    于丰玮;王捷;郑雅文;张晓君;廖跃仙;

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硫循环与光照的关系    王旭刚;徐晓峰;孙丽蓉;郭大勇;黄海霞;王发园;

电解法降解刚果红染料废水的研究    周慧;王元有;

投加物质对减缓MBR膜污染的研究    黄刚华;尤朝阳;李旋;王磊;

方形与球形聚氨酯填料用于MBBR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徐文娟;江霜英;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新型空气阴极材料及效能评价    刘佳;王鑫;冯玉杰;

菌株Dysgonomonas mossii的分离及产电特性    李颖;孙永明;孔晓英;李连华;杨改秀;袁振宏;

空气阴极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偶氮染料与产电性能研究    杨阳;胡翔;苏姣;

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

气升间歇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脱氮除磷    郭海燕;张宇;张寿通;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研究进展    杨征;刘玉龙;刘思敏;

氧化锰修饰空气阴极对双室MFC产电性能的影响    樊松鸽;王飞龙;冉冬琴;陈守文;

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氯降解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优化    于雄胜;朱立安;柳勇;

Iron reduc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deep-sea iron reducing bacterium 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 at elevated hydrostatic pressures    W.F.WU;F.P.WANG;J.H.LI;X.W.YANG;X.XIAO;Y.X.PAN;

好氧吸磷过程胞内聚合物氧化的OUR响应及其软测量    肖剑波;卢培利;曾善文;李微薇;

电子中介体固定化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应用    王凯鹏

有机废水微生物电解产氢研究及电极微生物功能解析    刘文宗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方式及其在典型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杨永刚

同步脱色刚果红与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侯彬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能拓展和机理解析    孙敏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多元生物质产电特性与关键技术研究    王鑫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及污泥减量化研究    刘志华

空气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分隔材料、阴极及构型优化    张潇源

微生物燃料电池廉价填料型电极材料的研究    魏锦程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阳极修饰耦合作用及其处理畜禽废水产电特性研究    金涛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    吴英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表面改性及电极构型研究    李建海

以葡萄糖为原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殷赟

两种电子受体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柴小磊

聚苯胺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赵仲凯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的建立及一株海洋细菌新种的分类鉴定    李永霞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介孔磷酸锆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研究    张领艳

玉米秸秆在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中的转化和产电特性研究    何伟华

下流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微生物脱氮电池的研究    朱峰

乙酰辅酶A羧化酶α-CT亚基acc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杜氏藻中超量表达的研究    任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