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连续流间歇曝气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26:39
热度:

连续流间歇曝气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研究【摘要】: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

【摘要】: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总循环周期(tc)、曝气率(fa)以及出水稳定性的分析讨论,得出TN负荷在0.02 kg N/kgMLSS.d下,控制氧化沟曝气时间与总停留时间比在40%左右时,能实现80%以上的除氮率和35%以上的除磷率。与连续曝气氧化沟相比,不仅出水水质更好,而且节省能量。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间歇曝气 脱氮除磷 氧化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21140075) 北京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
【分类号】:X703.1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但是由于生活污水中碳源不足,氮源过量已较为普遍,这对脱氮除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低C/N下高效脱氮除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金春姬等[1]研究了容积为4·6 m3的间歇曝气池,得出低C/N(3·0以下)TN负荷0·05 kg N/kg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采用微孔曝气器的氧化沟实例分析    汪永红,何睦盈,区岳州

四川省城市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一体化氧化沟    邓荣森!400045,肖海文!400045,王涛!400045,李伟民!400045

西北某县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于玲红,赵钱柱,陈岩峰

进水COD浓度及C/N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侯红娟;王洪洋;周琪;

脉冲曝气在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孙铁军;庞金钊;张彤;王鑫;

我国节能型氧化沟处理工艺研究思路    刘祖文,宋存义

两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比较    原培胜;张洪荣;陈现明;王成伟;李冠伦;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郭劲松,黄天寅,龙腾锐

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国华,胡龙兴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钱群!环保部,朱鸣跃!环保部,余荧昌!环保部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及其运行方式的探讨    邓荣森,张景波,王涛,李伟民,郎建,郭兴芳

北方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    于玲红,陈岩峰,武海云,殷震育

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研究    胡锋平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净化有机废水的研究    章胜红

DAT-IAT工艺净水机理试验研究    张胜

缺氧滤池—连续流间歇曝气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    程志鹏

完全混合式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仿真研究    朱建军

改良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调试和技术评估探讨    钱进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欧彩丹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工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忠义

Carrousel 2000型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    许春红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启动和运行研究    姜亚敏

亚麻脱胶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    陈玉松

不同C/N比低浓度污水的A/O/N脱氮研究    王翠

中温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于德爽,彭永臻,张相忠,崔有为,孔范龙,刘栋

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周少奇,周吉林,范家明

pH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COD、磷及氨氮的影响    苑宏英;张华星;陈银广;周琪;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及影响因子    肖文胜,郭建林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    许劲

初沉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物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碳源的试验研究    吴一平,刘莹,王旭东,彭党聪,王志盈

生物脱氮研究的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郭劲松;罗本福;方芳;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喻泽斌,王敦球,张学洪

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涂保华,张洁,张雁秋

脱氮硫杆菌的生态特性及其应用    张忠智,鲁莽,魏小芳,马道祥,白长琦

排除厌氧富磷污水ERP-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    吉方英

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苑宏英

含氮废水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特性基础研究    万兴

城市(杭州)地下水污染源解析与修复技术研究    金赞芳

曝气动力循环一体化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特性研究    郭海燕

改良型ICEAS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试验研究    周芳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水力性能和节能特点研究    俞天明

氧化沟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魏辉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张景波

三沟式氧化沟净水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杨卫华

一体化氧化沟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孙伟民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改良试验研究    麦松冰

新型氧化沟单池同时硝化/反硝化与除磷试验研究    刘兆荣

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    王凯军

催化铁技术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进展    刘忻;马鲁铭;

天然沸石的脱氮除磷研究    王昌南;周荣敏;闫越;申海兵;边永欢;

DO对单侧曝气生化池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胡亮;李亮;

旁路化学除磷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韩宝坤;刘杰;

膜-序批式生物膜法(MSB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侯健;杨小俊;武长城;秦新林;周霞;曾庆福;

两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分析    沈连峰;胡宗泰;王婷;张发文;李有;

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的小试研究    项敏;陈东辉;黄满红;

采用UCT工艺的复合式MBR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李亚峰;张晓宁;刘洪涛;陈文通;胡朝宇;

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徐芝芬;李金城;莫德清;阙光龙;李文文;孙鑫;苏春良;黄朗妃;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李曈;郝瑞霞;刘峰;刘京;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沙星类抗生素对MBR脱氮除磷性能及其功能菌群的影响    高贵和;孟凡刚;周忠波;王源;黄国城;

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    周开锡;

JAS两用曝气器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陈光;张颖;郝延强;

对如何建设城市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几点意见    冯生华;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张向怡;秦立娟;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液的处理    李春光;

脱氮除磷哪些不能忽视?    本报记者 陈湘静

温州污水或增“洋管家”    记者 夏晶莹

无论山区丘陵平原皆能还清流    本报记者 周兆木 通讯员 姚伟国 周惠娟

太湖流域率先迈向一级A    本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高杰

技术集成创新开辟治太新路    本报记者 郭薇

准确把握问题导向 在水专项中践行科技创新    周军

立足中心工作 服务绿色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徐卫星

新型处理工艺基本不排泥    姚伊乐

设施建好运行要达标    记者 廖婧

太湖流域水专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本报记者 李禾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    刘礼祥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杨帅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张园

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    姜欣欣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研究及同步脱氮除磷填料的开发    张文娟

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以及重金属和各种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颜胜华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SBR工艺脱氮除磷的应用研究    刘欢

SGSBR工艺脱氮的试验研究    马凯

厌氧MB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脱氮机理研究    赵建邦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研究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