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西部大气清洁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9:18
热度:

中国西部大气清洁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摘要】: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对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气溶胶的局地及全球的气候效应有重要的贡献.本文给出了19

【摘要】: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对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气溶胶的局地及全球的气候效应有重要的贡献.本文给出了1994年7月到1995年底在瓦里关本底台进行的黑碳气溶胶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在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观测结果对该地区大气中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瓦里关山地区的大气黑碳气溶胶月平均浓度为130~300ng/m3,大大低于我国东部地区;该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明显地与来自工业及人口集中地区的污染气团的影响有关,不同风向时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由最大出现频数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的本底浓度范围为50~120ng/m3;冬季该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平均浓度和本底浓度都较低,而春季较高.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青海省气象局
【关键词】黑碳 气溶胶 大气清洁地区 观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分类号】:X513.02
【正文快照】: 引言黑碳气溶胶是由于含碳(燃料)物质不完全燃烧排放出来的无定型碳质,是大气气溶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黑碳气溶胶在从可见到红外的波长范围内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吸收(同沙尘等相比,其质量吸收系数要大两个数量级),因此尽管黑碳气溶胶在大气气溶胶中所占比例较小(一般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康世昌;丛志远;

西宁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赵玉成;德力格尔;蔡永祥;张占峰;温玉璞;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

近五年来东亚春季黑炭气溶胶分布输送和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    吴涧,符淙斌

黑碳气溶胶研究进展Ⅰ:排放、清除和浓度    许黎;王亚强;陈振林;罗勇;任万辉;

2005年夏季北京大气中碳黑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伍德侠;魏庆农;刘文清;刘世胜;方武;

长春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特征分析    高枞亭;张仁健;苏丽欣;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庄炳亮;王体健;李树;

瓦里关及西宁PM_(10)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汤莉莉;牛生杰;樊曙先;乜虹;高润祥;金赛花;杨关盈;

本溪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王扬锋;马雁军;陆忠艳;张云海;周德平;侯波;李炳坤;

利用激光雷达和黑碳仪观测资料模拟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影响    陈敏

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    王鑫

中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来源、长途传输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    李娟

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    曹贤洁

亚洲沙尘长途传输中的组分转化机理及中国典型城市的灰霾形成机制    黄侃

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    牛红亚

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    黄忠伟

硫酸盐和碳黑气溶胶辐射效应的研究    张瑛,高庆先

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    张华;马井会;郑有飞;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庄炳亮;王体健;李树;

黑碳-硫酸盐混合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分析    郝丽;杨文;吴统文;石广玉;赵剑琦;谭燕;

掺杂对随机取向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    类成新;冯东太;吴振森;

中国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董俊玲;张仁健;符淙斌;

不同混合方案对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    宗鹏程;缪启龙;魏晓奕;

黑碳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穆燕;秦小光;刘嘉麒;殷志强;

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    白建辉,王庚辰

黑碳气溶胶对我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靖;银燕;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影响与反馈的研究评述    师华定;高庆先;张时煌;陈东升;杜吴鹏;付加锋;白鹤鸣;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    辛金元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许潇锋

利用激光雷达和黑碳仪观测资料模拟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影响    陈敏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    张凯,高会旺

托木尔峰西琼台兰冰雪中的痕量元素含量    王平,骆洪珍

阿尔泰山友谊峰哈拉斯冰川冰雪痕量元素分析    王平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效存德,秦大河,任贾文,李忠勤,王晓香

雪冰中的黑碳记录研究的历史回顾    明镜,秦大河,效存德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鲍艳;吕世华;陆登荣;侯瑞卿;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Ⅱ:区域选择及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鲍艳;吕世华;左洪超;侯瑞卿;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瓶采样结果分析    张东启;徐建中;汤洁;温民;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邓振镛;张强;尹宪志;张存杰;辛吉武;刘德祥;蒲金涌;董安祥;

西宁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赵玉成;德力格尔;蔡永祥;张占峰;温玉璞;

利用激光雷达和黑碳仪观测资料模拟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影响    陈敏

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的物理化学特征和毒性研究    宋晓焱

2006年9~10月常德市太阳山大气中PM10气溶胶变化特征    何炳文;胡振菊;张东之;邬建祥;佘高杰;

西安市TS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朱向锋;邵天杰;

气候变化对青海海东农业区的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    刘彩红;祁贵明;戴升;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康世昌;丛志远;

西宁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赵玉成;德力格尔;蔡永祥;张占峰;温玉璞;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气溶胶可溶性离子昼夜变化研究    周平;张明军;李忠勤;赵淑惠;金爽;

不同类型冰川雪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马晓军;刘炜;侯书贵;陈拓;秦大河;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邓万刚;吴鹏豹;赵庆辉;漆智平;吴蔚东;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

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李向应;秦大河;韩添丁;成鹏;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晚新生代以来灵台黄土剖面元素碳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    周斌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时空格局    李轶冰

北京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安俊琳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观测研究    柳晶

利用激光雷达和黑碳仪观测资料模拟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影响    陈敏

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无机组分源解析的比较研究    钟宇红

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    王鑫

中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来源、长途传输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    李娟

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及其微团聚体中有机碳、氮、磷库的影响    查春梅

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帮进;李怀建;占洁;孙延枫;侯美伶;柳杜娟;汪午;

常用防护口罩对气溶胶的防护性能研究    张雪艳;秦汝莉;李玉珍;贾宁;王忠旭;

气溶胶中烃类有机物居里点热解析-GC/MS联用分析    陈冬蕾;何凌燕;黄晓锋;冯凝;冯加良;张元勋;

气溶胶中苯并[k]荧蒽的恒能量同步荧光测量条件优化    蔡小琼;王伯光;刘慧璇;

利用激光雷达资料分析兰州远郊气溶胶光学特性    周碧;张镭;曹贤洁;韩霄;张武;冯广泓;

深圳市冬季黑碳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混合态特征    孙天乐;何凌燕;黄晓锋;曾立武;胡敏;张远航;

柴油机排气尾流中核模态颗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变化特性    李新令;黄震;

核电站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付嫚;郭建辉;董强;王庆礼;

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    段再明;

油库灭火的新技术    银超民;

FTIR对气溶胶硫酸根离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魏秀丽;

基于卫星资料的中国陆地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研究    陈林;石广玉;王标;张鹏;

东亚地区春季有机碳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张美根;徐永福;浦一芬;张仁健;韩志伟;

星载MODIS资料与地面光度计探测气溶胶变分场研究    徐祥德;周秀骥;翁永辉;田国良;刘玉洁;颜鹏;丁国安;张玉香;毛节泰;邱红;

气溶胶单颗粒物化学的图像分析法    袁蕙;Kenneth A.Rahn;庄国顺;

城市气溶胶特性比较分析研究    夏祥鳌;王普才;陈洪滨;

大气棕色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进展    任丽红;陈建华;王玮;孟凡;杨小阳;张仁健;

大厦门湾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研究    吴水平;闫景明;张萌萌;王新红;袁中新;李宗璋;

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和预报    宋振鑫;邵亚平;

空调系统维护管理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戴若林;李念平;关军;付峥嵘;

中德开展气溶胶成分观测合作实验    郑菲

国内外学者探讨气溶胶研究    通讯员 李德恒

多国专家研讨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    记者 王敬涛 通讯员 陈建民

京海集团推出气溶胶灭火装置    

气溶胶污染空气又抵消温室效应    本报记者郭薇

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    记者 孔岩

微生物的分布    施安辉

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顺利    王德英

开放式DNA实验室气溶胶污染一例    天水市公安局刑科所法医师 唐晓佩

地球还剩几条“命”    本报记者 王小龙

气溶胶微粒电动悬浮振荡特性研究    冯昭华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应用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杨文慧

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    刘筱红

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    房文

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强迫研究    邓学良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气溶胶特性和动物气溶胶暴露系统的初步研究    温占波

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    段菁春

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制及大气气溶胶的探测研究    毛敏娟

大气气溶胶汞污染研究    黄永健

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金莲姬

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    刘玉杰

通风空调系统中气溶胶微粒的流动特性与实验研究    关军

质粒DNA的雾化及其吸入免疫的研究    裴永峰

生物战剂气溶胶施放损伤效应模型的建立    冯丹

气溶胶对暖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校辰

新型多级冲击采样器性能验证及大气溶胶采集分析    刘运席

微脉冲激光雷达飞行实验研究    张园明

我国大陆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    秦世广

微脉冲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研制    徐赤东

新型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    高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