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A~2O-MBR污水处理系统中膜污染物质和行为解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35:38
热度:

A~2O-MBR污水处理系统中膜污染物质和行为解析【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CASP)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高效的污水处理再生技术。MBR具有污泥浓度高、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CASP)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高效的污水处理再生技术。MBR具有污泥浓度高、处理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分别控制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工艺大规模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它一方面导致膜组件的频繁物理、化学清洗,增加运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影响膜的使用年限,增加膜更新的费用。迄今对于膜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型实验研究方面,对于实际投入运行的MBR的膜污染研究较少。因此,很有必要系统性地研究运行中的MBR的膜污染状况,为通过运行调控实现膜污染控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8005)的部分研究内容,针对西安思源学院污水处理厂2000m3/d的A2O-MBR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分析评价了其在历时9个月的连续运行过程中的跨膜压差(TMP)变化和膜过滤性能,结合现场采样分析和批式膜过滤试验,进行了主要膜污染物质的膜污染特性表征,开展了恒通量运行模式下A2O-MBR系统的膜污染机理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通过连续检测与采样分析,评价了A2O-MBR系统污水再生处理的工艺特点、处理效果和膜过滤特性。该系统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反应器进行污水生化处理,后续中空纤维膜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在A2O阶段采用了污泥混合液逐级回流方式,以利于溶解氧的合理利用和污泥的混合均匀;在MBR单元采用了抽吸泵间歇抽吸和周期性维护性清洗(EFM)的方式,以利于膜污染防止。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障再生水达到杂用和景观回用水质的同时,9个月的运行周期内在恒通量模式下(16L/m2h),跨膜压差(TMP)一直稳定在12.4-21.5kPa之间,实现了低TMP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2)通过A2O-MBR系统各阶段的污泥混合液采样,针对活性污泥性状、溶解性有机物(DOM)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膜污染物质的沿程变化规律。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浓度(MLSS和MLVSS)、粘度等参数分析表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膜池的生化条件良好;以EPS作为代表性的膜污染物质,发现其总量和组分(蛋白质和多糖)沿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膜池均呈显著性下降的趋势,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没有在膜池发生积累,表明A2O-MBR处理流程有抑制EPS大量进入膜池的作用。对DOM进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具有可生化降解性,但容易被膜截留,其含量沿处理流程降低有利于膜污染控制;与此相比,腐植酸类物质生化降解性差,其含量沿处理流程基本不变,但容易通过膜孔,对膜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3)对膜池污泥混合液、DOM、EPS和泥饼层的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比较了原水、污泥混合液和出水DOM的性质,结果表明DOM的三种重要组分具有不同的生物降解率和膜截留率,多糖的生物降解率低、膜截留率高,对膜污染的影响大于蛋白质和腐植酸。将膜池污泥混合液中的EPS细分为SEPS(溶解性)、LBEPS(松散结合型)和TBEPS(紧密结合型)三类,批式膜过滤试验结果表明LBEPS各组分的含量低但膜截留率均最高,比膜污染指数(SMFI)是SEPS的2倍、BEPS的17倍,同时LBEPS松散分布于污泥絮体的表面能够自由运动、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导致膜孔污染和泥饼层孔隙率的降低。 (4)通过膜面泥饼层污泥取样分析,并进行与膜池混合液污泥相比较的批式膜过滤试验,研究了膜面泥饼层的形成和膜污染物质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①泥饼层污泥的膜污染指数(MFI)是混合液污泥MFI值的3.3倍,两种污泥的过滤总阻力也相差3倍,但阻力增量的90%集中在泥饼层阻力(Rc)上,膜孔阻力(Rp)增幅不大,说明泥饼层污泥虽具有更强的膜污染趋势,但主要导致的泥饼层阻力(Rc)是比较容易恢复的;②与混合液污泥相比,泥饼层污泥的粒径增大,且MLVSS/MLSS比值降低,说明泥饼层内无机固体所占比例高,是以无机质为主的压缩体,因此由泥饼层密实构造产生的阻力增大;③与混合液污泥相比,泥饼层污泥中结合型胞外聚合物(BEPS)总量没有增多,但蛋白质与多糖在BEPS中的含量比(PN/PS)明显降低,说明BEPS在泥饼层中处于不断富集和被泥饼层内微生物利用的动态过程中,BEPS组分的变化对泥饼层阻力也产生了一定影响。④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能谱法(EDX)、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膜污染物质和膜表面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附着在膜表面形成不均匀的凝胶状。分析认为膜池混合液中存在的Fe、Mg、Al等金属离子会与膜面沉积的有机聚合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多糖)之间发生络合反应,造成一定程度的金属离子富集,促进泥饼层的成长,增大泥饼层的密实度的和降低泥饼层的孔隙率,是导致泥饼层污泥过滤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而泥饼层对污染物的截留也起到了抑制膜孔污染的积极作用。 (5)运用膜过滤阻力模型,将膜阻力分解为膜固有阻力Rm、EFM清洗可去除阻力Rr和不可去除阻力Rir,结合A2O-MBR系统长期运行过程的初期和末期典型EFM清洗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长达9个月的连续运行,每次EFM操作能有效去除Rr,并使Rir稳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与运行初期相比较,运行末期一个EFM周期的TMP线性增长速率没有增大,均保持在0.01kPa/h左右,表明A2O-MBR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膜污染控制性能。 【关键词】:A2O-MBR系统 污水处理与回用 膜污染 泥饼层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有机物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34
  • 1.1 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工艺14-18
  • 1.1.1 MBR 工艺发展概况14-16
  • 1.1.2 MBR 工艺类型16-18
  • 1.1.3 MBR 工艺的优缺点18
  • 1.2 膜污染及表征方法18-26
  • 1.2.1 膜污染类型19-20
  • 1.2.2 泥饼层特性及表征方法20-25
  • 1.2.3 膜污染控制方法25-26
  • 1.3 膜污染物质及其污染特性26-32
  • 1.3.1 膜污染物质概述27-28
  • 1.3.2 生物污染28-29
  • 1.3.3 有机污染29-31
  • 1.3.4 无机污染31-32
  • 1.4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32-34
  • 1.4.1 课题的来源32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32-33
  •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33-34
  • 2 研究方法34-43
  • 2.1 A~2O-MBR 污水处理系统34-35
  • 2.1.1 工艺流程及运行维护34
  • 2.1.2 膜装置34-35
  • 2.2 污水来源及其水质特点35-36
  • 2.3 水质分析方法36-37
  • 2.4 膜污染倾向表征方法37-39
  • 2.5 污泥特性分析方法39-40
  • 2.5.1 絮体粒径分布39
  • 2.5.2 污泥粘度分析39
  • 2.5.3 溶解性有机物分析39
  • 2.5.4 污泥耗氧速率39-40
  • 2.5.5 污泥中微生物观察与多样性分析40
  • 2.6 膜污染物质的提取及表征方法40-43
  • 2.6.1 样品收集与制备40-41
  • 2.6.2 EPS 的提取与分析41
  • 2.6.3 EEM 光谱分析41
  • 2.6.4 分子量分布 GPC 分析41-42
  • 2.6.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42
  • 2.6.6 AFM 分析42
  • 2.6.7 SEM 及 EDX 分析42-43
  • 3 A~2O-MBR 污水处理系统功效评价43-54
  • 3.1 西安思源学院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概述43-45
  • 3.1.1 污水收集系统44
  • 3.1.2 A~2O-MBR 污水处理系统简介44
  • 3.1.3 再生水回用系统44-45
  • 3.2 A~2O-MBR 系统的工艺特点45-48
  • 3.2.1 传统 A~2O 工艺特点45-46
  • 3.2.2 A~2O-MBR 系统特点46-48
  • 3.3 A~2O-MBR 系统处理效果48-52
  • 3.3.1 有机物去除效果48-50
  • 3.3.2 营养物去除效果50-51
  • 3.3.3 处理水水质评价51-52
  • 3.4 膜过滤性能52-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4 A~2O-MBR 系统膜污染物质的转移转化规律54-65
  • 4.1 A~2O-MBR 系统的生化处理特点54-59
  • 4.1.1 溶解氧(DO)沿程变化54-55
  • 4.1.2 氧化还原电位(ORP)沿程变化55-56
  • 4.1.3 污泥浓度沿程变化56-57
  • 4.1.4 污泥粘度沿程变化57-58
  • 4.1.5 微生物种群沿程变化58-59
  • 4.2 污泥颗粒粒径分布59-60
  • 4.3 胞外聚合物(EPS)分布60-62
  • 4.4 溶解性有机物(DOM)沿程变化62-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5 膜池中污染物质的特性及对比分析65-96
  • 5.1 膜池污泥特性65-70
  • 5.1.1 污泥基本特性65-66
  • 5.1.2 污泥的沉降性能66
  • 5.1.3 污泥的过滤性能66-67
  • 5.1.4 污泥的微生物活性67-69
  • 5.1.5 活性污泥的显微观察69-70
  • 5.2 DOM 的特性对比分析70-76
  • 5.2.1 DOM 的特性70-75
  • 5.2.2 DOM 的膜污染倾向75-76
  • 5.3 EPS 的分类及特性分析76-83
  • 5.3.1 EPS 的分类76-78
  • 5.3.2 EPS 的特性78-81
  • 5.3.3 EPS 的膜污染倾向81-83
  • 5.4 泥饼层污泥特性对比分析83-92
  • 5.4.1 污泥的过滤性能比较83-84
  • 5.4.2 污泥形态比较84-86
  • 5.4.3 微生物量及活性比较86-87
  • 5.4.4 有机和无机组分分析87-92
  • 5.5 膜表面污染层形态观察92-94
  • 5.5.1 SEM 分析93
  • 5.5.2 AFM 分析93-94
  • 5.6 本章小结94-96
  • 6 A~2O-MBR 系统低 TMP 运行原理分析96-106
  • 6.1 恒通量模式下 TMP 的变化96-98
  • 6.1.1 TMP 的典型变化96-97
  • 6.1.2 A~2O-MBR 系统中 TMP 的变化97-98
  • 6.2 基于试验结果的分析98-101
  • 6.3 基于阻力模型的分析101-105
  • 6.3.1 膜过滤阻力模型的建立101-103
  • 6.3.2 膜过滤阻力模型分析103-105
  • 6.4 本章小结105-106
  • 7 结论106-110
  • 7.1 结论106-108
  • 7.2 建议108-109
  • 7.3 创新点109-110
  • 致谢110-111
  • 参考文献111-131
  • 附录1: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31-132
  • 附录2: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3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沿革与展望    于水利;赵方波;

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    赵军;张海丰;王亮;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稳定运行特性的研究    王连军,荆晶,孙秀云,刘晓东

Comparison of membrane fouling during short-term filtration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nd activated sludge    

日本“水综合再生利用系统”90年计划的进展概要    岑运华

贫营养条件下EPS、SMP和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黄兴;孙宝盛;孙井梅;张斌;

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管运涛,蒋展鹏,祝万鹏,陈中颍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黄霞;曹斌;文湘华;魏春海;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石油化工污水的研究    樊耀波,王菊思,姜兆春

用氧吸收速率(OUR)表征活性污泥硝化活性的研究    王建龙,吴立波,齐星,钱易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EPS分布特性及膜污染控制原理    刘强

活性污泥生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李冰璟;刘绍根;倪丙杰;王育来;徐得潜;

中水回用及其应用研究    喻青;赵新华;秦琦;薛岩;

一体式A/O-MBR处理校园生活污水中试研究    赵丽娜;青鹏;张爽;张少磊;陈文清;李正山;

黑钙土中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在贫营养条件下菌落特征研究    李越;张忠庆;戴亮;张麟凤;程伟;崔俊涛;

工艺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硝化生物强化特性的影响    李平,韦朝海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技术研究    卿春霞;张建民;同帜;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回用的特性研究    凡广生;

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的检测与可行性验证    李凌云;李论;彭永臻;吴蕾;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刘岩;李志东;蒋林时;

SBAR反应器生物膜生长特性    曹从荣,贾立敏,黄青华,宋英豪,王凯军,张强

MBR和CAS工艺中污泥特征的比较研究    林红军;陆晓峰;沈飞;余江林;

MBR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王力;

MBR法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杨德敏;

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    董均锋;薛成自;

MBR工程应用中的技术经济特性分析    陈春生;关晶;文剑平;俞开昌;

MBR法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杨德敏;王兵;

利用物料流向分析优化A~2/O系统运行参数    董晓阳;张静慧;周军;吴珊;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马丽丽;解庆林;游少鸿;李艳红;

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张栋华;

高浓度中药生产废水COD_(cr)去除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尹光志;李东伟;魏作安;代高飞;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自动呼吸—滴定测量系统开发及其在监测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    张欣

循环冷却水水质条件对生物粘泥性质及控制的影响研究    马涛

温度与碳源对生物除磷系统中PAO和GAO影响及除磷效能研究    姜涛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榨菜废水效能及膜污染控制试验研究    杜俊

低C/N比污水EMBR脱氮工艺研究    杨群

高浓度污泥分区机理及适用组件研制    李明明

镀镍废水的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李家业

新型螺旋膜组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徐晓静

无纺布膜的亲水改性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    冯冉冉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A/O一体化曝气生物技术处理污水效率研究    宋波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杜桂敏

超声波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回用的研究    林方敏

炭素纤维—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余敏

高级氧化法耦合MBR处理醛类废水的研究    徐莹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    刘静文,顾平,杨睿

氯化铁絮凝法减轻膜污染    布多,张颖,顾平

UASB+MBR工艺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研究与问题讨论    王坚,季民,李征,李静,付华平,马文杰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沸石对膜污染的影响    金玉兰,吴志超,顾国维

浸没式厌氧膜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试验研究    申欢,陈建,崔喜勤,金奇庭

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    高方述;彭松;李秀芬;堵国成;

UASB-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研究    王国平;邹联沛;

复合淹没式中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    张军,王宝贞,聂梅生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    曹国民,赵庆祥,张彤

膜生物工艺和活性污泥法处理巴西基酸生产废水的对比试验    吴志超,王士芬,高廷耀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制革污泥的燃烧特性    李春雨;蒋旭光;费振伟;安春国;池涌;严建华;俞恺;傅娟娟;潘金华;施政;

铬(Ⅵ)污染污泥电动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芳;王超;

污泥干燥及气体释放特性研究    李斌斌;范海宏;杨爱武;朱玮杰;杨康;

污泥中铅的原子吸收测定    马成龙;孙宝涵;藏树良;

检测污泥中肠道病毒的尿素-赖氨酸方法    林伟池

不同厚度污泥对辐射灭菌的影响    关克志;李素芝;

化学法浸提污泥土地利用的适用性    徐颖;陈玉;路景玲;冯岳阳;

污泥土地施用研究I.施用污泥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浸提性研究    乔显亮,骆永明,吴胜春

造纸废渣污泥基础特性研究——造纸废渣污泥气化处理能量利用技术研究之一    周肇秋,赵增立,杨雪莲,李海滨,吴创之,陈勇

微波加热对污泥肥效和卫生指标的影响    傅大放,邹路易,蔡元明

污泥在空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研究    贾相如;金保升;肖睿;王清华;

污泥建材利用过程中有毒污染物控制技术初探    孙福成;仝武刚;徐灏龙;

污泥重金属组分测定中微波消解与常压消解的方法比对    杨媛媛;

微波条件下CaO和水蒸汽催化热解污泥制取富氢气体的研究    邓文义;于伟超;苏亚欣;王晓磊;

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张钊;白向玉;周磊;

聚糖菌微生物聚集体反硝化特性与微生物生态学解析    王景峰;张斌;龚秦石;薛斌;王雪;李君文;

污泥潜在风险有多大?    泥客庄主

花木场“堆肥” 污染了地下水?    佛山日报记者 冯强

电动修复技术机理及去除污泥和尾砂中重金属的研究    李欣

A~2O-MBR污水处理系统中膜污染物质和行为解析    胡以松

MBR膜污染解析及MFC-MBR耦合系统膜污染控制研究    苏欣颖

污水厂污泥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研究    王军辉

腐熟污泥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基础研究    游俏

污泥预处理对污泥电动处理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董蕾

污泥屏障氧化缓冲容量与重金属再溶出关系研究    范志明

高炉污泥旋流分级中的多相流动    耿丽萍

负载催化剂与臭氧协同处理印染污泥的研究    伏振宇

利用桉叶提取物处理含铬废水及调节污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刘雯

贫营养条件下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王盛勇

水泥生产共处置含砷污泥的实验研究    杨博豪

不同碳磷比条件下污泥中胞内存储物质的红外光谱解析    毛钦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