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摘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X22
【目录】:
- 目录4-8
- CONTENTS8-12
- 中文摘要12-16
- ABSTRACTION16-22
- 第一章 导论22-37
- 1.1 选题意义22-24
- 1.2 研究思路24-26
- 1.2.1 逻辑起点24-25
- 1.2.2 研究对象25
- 1.2.3 研究思路和方法25-26
- 1.2.4 技术路线26
- 1.3 基本框架26-28
- 1.4 国内外的环境政策28-35
- 1.4.1 国际节能减排制度28-29
- 1.4.2 美国或其他国家节能减排的例子29-31
- 1.4.3 中国环境政策的决策制定系统31-33
- 1.4.4 中国环境政策制度历史沿革33-34
- 1.4.5 环境管理评估34-35
- 1.5 可能创新之处35-37
- 第二章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37-53
- 2.1 消费者、企业和节能减排的原因37-41
- 2.1.1 什么是节能减排37-38
- 2.1.2 消费者和企业38-39
- 2.1.3 为什么要节能减排39-41
- 2.2 节能减排理论依据或观点概述41-44
- 2.2.1 生态足迹理论41-43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43
- 2.2.3 循环经济理论43-44
- 2.2.4 生态和绿色经济理论44
- 2.3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理论观点概述44-49
- 2.3.1 脱钩理论44-45
- 2.3.2 库兹涅茨曲线45-47
- 2.3.3 “资源诅咒”假说47-49
- 2.4 节能减排度量及其模型49-50
- 2.5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模型50-51
- 2.6 小结51-53
- 第三章 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基于生产力的实证分析53-74
- 3.1 中国的经济增长53-57
- 3.1.1 中国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转变”53-54
- 3.1.2 中国经济增长特征54-55
- 3.1.3 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55-56
- 3.1.4 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56-57
- 3.2 研究方法57-61
- 3.2.1 相关概念57-58
- 3.2.2 效率测算58-59
- 3.2.3 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59-60
- 3.2.4 环境生产率或资源利用效率60-61
- 3.3 数据和模型61-65
- 3.3.1 数据61-62
- 3.3.2 投入产出模型的演化62-63
- 3.3.3 环境生产率模型的构建63-64
- 3.3.4 资源利用效率模型的构建64-65
- 3.4 实证结果65-72
- 3.4.1 从传统生产率到环境生产率65-68
- 3.4.2 添加污染治理投资的生产率及其环境生产率68-70
- 3.4.3 环境生产率70-71
- 3.4.4 资源利用效率71-72
- 3.5 小结72-74
- 第四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市场和综合效率视角74-81
- 4.1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假说:基于市场和综合效率视角74-76
- 4.1.1 市场低效环境低效型模式74-75
- 4.1.2 市场低效环境高效型模式75
- 4.1.3 市场高效环境高效型模式75
- 4.1.4 市场高效环境低效型模式75-76
- 4.2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分布76-77
- 4.3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77-80
- 4.3.1 影响城市发展转型的模型和数据77-78
- 4.3.2 影响城市发展转型的估计结果78-80
- 4.4 小结80-81
- 第五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添加生产力的中国城市环境与经济增长81-98
- 5.1 理论机制81-84
- 5.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81-82
- 5.1.2 “资源诅咒”假说82-84
- 5.2 模型和数据84-86
- 5.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结果86-93
- 5.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确立86-89
- 5.3.2 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位置的判断89-93
- 5.4 资源诅咒假说实证结果93-96
- 5.4.1 资源诅咒假说验证93-95
- 5.4.2 资源诅咒假说传导机制95-96
- 5.5 小结96-98
- 第六章 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投资效果分析98-113
- 6.1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指标构建98-100
- 6.2 中国城市污染物治理投资效果分析100-109
- 6.2.1 污染物排放的“不平衡”分布特征100-103
- 6.2.2 污染物排:放与收入的“不公平”匹配特征103-105
- 6.2.3 污染物排放与投资的“不合理”配置特征105-108
- 6.2.4 污染物排放、经济增长和投资108-109
- 6.3 中国城市污染治理投资的宏微观分析109-112
- 6.3.1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109
- 6.3.2 环保资金投向不合理109
- 6.3.3 投资主体过于单一109-110
- 6.3.4 缺乏良好场竞争机制110
- 6.3.5 污染治理专业化强度低110-111
- 6.3.6 投资工作缺乏有效监管111-112
- 6.4 小结112-11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13-118
- 7.1 主要结论113-115
- 7.2 政策建议115-116
- 7.3 问题与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6
- 致谢126-12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28-13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蒋依依,王仰麟,李卫锋,韩荡,牛慧恩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环境、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陈勇兵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发展 戴桂林,王雪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斌;汤铸;陈开军;
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胡达沙;李杨;
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 邵帅;
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仲云云;仲伟周;
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 查冬兰;周德群;
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 王家庭;
自燃煤矸石山热能资源及利用 张成梁;杜永吉;李美生;吕皎;袁良红;
山西采煤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恢复和重建对策 张建彪;闫美芳;上官铁梁;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刘娜;顾凯平;
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
榆林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靳慧芳;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 李玫瑰;连序海;
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孙炳;姚建;符苗苗;
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王敬敏;朱益平;
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刘颖;任燕燕;
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 杨杰;叶小榕;
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 柳江;
资源环境效率评估研究——以北部湾区域为例 桑燕鸿;卞国建;刘芳文;李禺;
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 周芳;石磊;马中;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 邵帅;齐中英;
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徐安;
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 李树;陈刚;
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军;
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
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 孙永平;叶初升;
基于修正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分析及其预测研究 纪建悦;栾绍朔;姜兴坤;
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平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 郭艳秋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汪慧玲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 袁爱国
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 袁宏志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 王思薇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尹珏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 王博
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杨博琼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 吴栋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夏薪淳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 程乘
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李宠华
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丽娜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王骠宇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 杨巨
环境安全条件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政府激励与规制研究 尹崇斌
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燕光华
破解“资源诅咒” 促进城市转型 孙寒冰;李世平;
农业环境污染的调查与鉴别方法 姚富鹏;陈一清;龙睿;邹霖;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陈彦玲;王琛;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及解决 宋春峰,耿献辉
环境、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陈勇兵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发展 戴桂林,王雪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斌;汤铸;陈开军;
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魏同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性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赵欣;齐中英;
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 高丽君;刘正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研究: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1949~2006) 汤铎铎
研究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分析 王英伟
“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 施楠
“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张艳辉;
关于我省明年城市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供求机制研究 秦敬云;
国际研发投资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 张战仁;杜德斌;黄力韵;
湛江港城互动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白福臣;方芳;
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响应过程 余晓玲;夏斌;
普通住宅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的探讨 李士权
开发区对中国城市影响贡献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
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张鹏飞;陈斌开;
城市房地产价格成本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王莹;冯宗宪;
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张艳辉;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 邵帅;齐中英;
创意阶层、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兼评Richard Florida的创意资本理论 盛垒;
京津冀竞合与北京经济增长路径调整 谭善勇;
更新城市发展理念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江曼琦;
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特征与模式 赵群毅;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
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敬东;
城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罗勇;
中国城市大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自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 杨海生;周永章;森剑箐;
全球城市经济增长10强排名出炉 特约记者 俞岚 阮煜琳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 本报记者 和平
普华永道预测:至2025年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 记者 蔡若愚
该摆脱“土地财政”了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朱文沓
反观3000亿GDP俱乐部成员的另一面 邱林
宜春服务业成城市经济增长新亮点 记者 胡光华
全面深化“中提升”战略 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 记者 郭靖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战略思考 人口所 王德文
三亚:城市带动农村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勇
四大举措驾辕消费“马车” 康顺记者 刘领
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任淑霞
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钟伟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 杨志明
集聚、结构转变与城市经济增长 郑雪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 秦敬云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尹牧
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方梅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曾光
城市增长的时空演进规律研究 张志强
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 康银劳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张晓晓
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冯利斐
吉林省城市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自如
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周亮
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 耿一村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付振奇
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史鑫
对外贸易对边境口岸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吴迪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沈秦伟
重庆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研究 冯静静
-
中国节能减排的努力及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2024-08-20
-
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专利数据的实证2024-08-20
-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研究述评2024-08-20
-
长春 积极开展城市公交节能减排活动——长春公交集团副总经理 杜风波2024-08-20
-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的有效性研究:1997-2012024-08-20
-
天津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竞赛 提高节能驾驶理念与技能——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秉华2024-08-20
-
一种燃煤发电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数2024-08-20
-
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2024-08-20
-
我国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及其动态特征分析2024-08-20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吉林省节能减排初探2024-08-20
-
北京地区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研究2024-08-20
-
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技术2024-08-20
-
中央空调水系统多分区联网运行节能减排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2024-08-20
-
槟榔初加工节能减排系统设计2024-08-20
-
建设纺织化纤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