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的研究
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的研究【摘要】:近年来,支撑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其储量的不断减少外,燃烧过后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2 研究背景13-19
- 1.2.1 地热资源的分类13-14
- 1.2.2 地热井14-16
- 1.2.2.1 单井系统14
- 1.2.2.2 多井系统14-16
- 1.2.2.3 废弃油井地热能利用的地热井形式16
- 1.2.3 发电循环16-19
- 1.2.3.1 单工质发电技术16-17
- 1.2.3.2 双工质发电技术17-18
- 1.2.3.3 全流发电技术18-19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9-20
- 第2章 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的系统分析20-35
- 2.1 本章简介20
- 2.2 地热发电系统20-21
- 2.3 同心圆管热交换器21-24
- 2.3.1 瞬态地层传热模型22-23
- 2.3.2 注入井中工质的动量方程23
- 2.3.3 注入井中工质的能量方程23-24
- 2.4 有机朗肯循环24-25
- 2.5 计算结果及分析25-33
- 2.5.1 发电系统稳定性分析26-29
- 2.5.2 发电系统热性能的分析29-33
- 2.6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隔热层对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系统的影响35-44
- 3.1 本章简介35
- 3.2 考虑隔热层影响的工质传热模型35-36
- 3.2.1 回收井中工质的动量方程35
- 3.2.2 注入井中工质的动量方程35-36
- 3.2.3 回收井中工质的能量方程36
- 3.2.4 注入井中工质的能量方程36
- 3.3 计算结果分析36-42
- 3.3.1 工质温度分析37-39
- 3.3.2 工质获取总热量和系统净发电量分析39-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系统工质的评估44-58
- 4.1 本章简介44
- 4.2 发电循环44-47
- 4.2.1 直接发电系统45-46
- 4.2.2 闪蒸发电系统46-47
- 4.3 有机工质的选取47-48
- 4.3.1 有机工质选取的基本原则47-48
- 4.3.2 选取的有机工质48
- 4.4 计算结果分析48-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5章 本文总结与工作展望58-60
- 5.1 本文总结58-59
- 5.2 工作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螺杆膨胀动力机余热利用系统介绍及前景分析 韩巍;李志;
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和前景(上) 王庆一;
地热发电简述 周大吉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运用全流地热发电技术开发藏滇地区的地热资源 孙政,毛润治,胡亮光,吕灿仁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王贵玲,张发旺,刘志明
中低温能源全流发电螺杆膨胀机的性能及实验研究 胡亮光,庞风彪,王之安,范文伯,吕灿仁
世界能源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 唐炼
有机朗肯循环与再热式循环低温热源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研究 李宁;张鑫;白皓;李晓娟;张信荣;马云翔;王景富;苍大强;
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选择 郭浩;公茂琼;董学强;吴剑锋;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孙颖;许辉熙;刘久荣;薛万蓉;何政伟;张院;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王文义;缪启龙;段春锋;
冀京津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气象条件分析 袁淑杰;梁平;任红敏;曹克强;张文宗;
漳州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赖焕雄;郑小琴;
安庆市气温变化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刘立群;朱月霞;顾卫;
气候变暖对新安县高温与低温日数的影响 张春红;杨仕贤;张财智;
高温蓄热式加热炉中的燃气流流动分析 李健;赵博宁;
寒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体质量及饮食量的影响 高振;李风森;荆晶;徐丹;哈木拉提·吾甫尔;
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研究 张丽萍;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丁斌;顾显跃;缪启龙;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中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比 任永飞;潘翠;王海波;黄少鹏;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 曲勇;骆超;龚宇烈;
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 康健;赵阳升;董晓梅;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应用 刘婷婷;余英;赵碧光;朱春;
创新型节能减排动力机——螺杆膨胀动力机 胡亮光;胡达;陈景坤;
高耗能行业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朱亚东;徐建;吕进;于立军;
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 赵俭斌;冯晓燕;晏可奇;闫燕燕;
用全流发电系统开发我国藏滇地热资源 胡亮光;吕灿仁;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 孟巧荣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张永光
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存取热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赵研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嗜热厌氧杆菌工程菌(Δldh)的构建及其廉价生物质乙醇发酵的研究 蔡友华
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 葛俊旭
熔融态金属催化制氢及均相催化制备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的研究 王科
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理论与试验研究 冯黎明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难降解有毒废水实验研究 孙茜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金属化合物催化煤燃烧规律的实验研究 姜建勋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户用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研究 王恩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徐凤星
城市化对长江下游沿江城市气候影响的对比研究 吉中会
12MW生物质能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婷婷
地热发电简述 周大吉
新仙女木事件在热带湖光岩玛珥湖的记录 王文远,刘嘉麒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 王亚军,陈发虎,勾晓华
近2000年古里雅冰芯气候变化的子波分析 杨保,施雅风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 孙力,安刚,丁立
中全新世以来黑龙江同江地区的孢粉组合与植被、气候演化 张玉兰,杨永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陈广善
有机工质双循环螺杆膨胀机系统研究 黄翔超
纯低温余热发电方案设计及系统优化 王统彬
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系统适用工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晓东
低温地热发电ORC工质与系统经济性优化研究 储静娴
捷专家来华工作和讲学
CO_2注入井井筒温度压力剖面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王庆;吴晓东;
地下浸出法采铀 戴维斯;柴锡民;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表剂驱阶段性认识 王屹岭;石磊;
用地下浸出法提取铀 才锡民;
新疆某矿床16号线矿体地浸钻孔洗井工艺 李熙琪,张勇,王海峰,柳建祥
地浸采铀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王海峰;
应用废弃油气井获得地热能 卜宪标;马伟斌;黄远峰;
聚丙烯酰胺胶乳被确定为1989年国家级新产品 田俊
伊宁铀矿511矿床地浸采铀现场试验 王海峰,郭忠德,包成栋,胡柏石,张勇,李熙琪,肖碧泉
CO_2地下埋存分布状况及环境影响的监测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郭凯;李元平;
新型聚合物驱注入井解堵增注技术 李国;王鑫;王庆国;王锐;
双河油田A区块二元复合驱前整体调剖设计及应用 张新宁;
注聚驱前期调剖技术在中一区Ng5-6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吴丽文;高小鹏;梅丽平;付剑;
高温岩体地热开采中出力与寿命的数值模拟研究 冯增朝;赵阳升;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 高小鹏;付剑;吴丽文;王冬梅;
稀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研究——以大庆葡北油田三断块为例 侯君;程林松;房宝才;哈斯;
特低渗透油田活性水驱油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郝明强;张英芝;杨正明;刘先贵;
埕东油田西区强化复合泡沫驱油动态分析 何娟;高宝国;
CO_2-原油在多孔介质中复杂流态的运动方程 秦积舜;陈兴隆;张可;
大庆连续测井技术为油田注入新活力 通讯员 徐建庆
采油四厂多措并举促增产 刘佩服日报记者 周志刚
大规模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启动 记者 张郁民
世界首例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现场试验启动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郑昕
大庆采一二矿产量超90万吨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黄强
采油四厂四矿 创新聚驱井洗井方法 通讯员 黄海涛
沙特尝试开发重油资源 王明辉
大庆油田三采聚驱技术获得新突破 记者 刘祥飞 王志田
大庆采油六厂沸石调剖室内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通讯员 李丹 记者 刘祥飞
华北二连技术创新实现产量箭头3年向上 特约记者 康卫东通讯员 吕素梅
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柴方源
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理论与方法 李世军
盐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机理与地质模拟 杨芳
Anne Nyatichi Omambia
高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陈国福
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中CO_2的迁移转化特征 万玉玉
聚驱注入井堵塞机理及有效恢复油层渗透率技术研究 孙洪志
延长聚驱注入井解堵增注有效期技术研究 王海涛
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朱贵宝
聚驱后期改注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王昕韵
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聚驱开发规律研究 贾士昌
辽河锦16块二元复合驱油注采工艺设计 李均强
利用废弃油井地热能发电的研究 李同同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王志永
聚驱注入井深度调剖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效果研究 罗庆
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萨Ⅰ+Ⅱ组三类油层分期分质聚驱试验研究 张跃国
上一篇:国际核能发展态势
-
低温地热能ORC发电系统涡轮膨胀机流场模拟研究2024-08-18
-
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复合空调监控系统2024-08-18
-
地源热泵的地热能利用方式及经济性分析2024-08-18
-
基于地热能利用的生态建筑能源技术2024-08-18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鲁东地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2024-08-18
-
河北省平原地区节能建筑中浅层地热能的应用研究2024-08-18
-
地热能在我国的应用2024-08-18
-
我国利用水源、地源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呈现好形势2024-08-18
-
秦皇岛地热能梯级利用状况与前景分析2024-08-18
-
基于模糊AHP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方法研究2024-08-18
-
水源热泵开发浅层地热能回灌问题研究2024-08-18
-
地热能利用中的防腐防垢研究进展2024-08-18
-
低温地热能的利用研究2024-08-18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例2024-08-18
-
浅层地热能研究现状及亟待开展的工作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