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钢坯热过程节能与氧化烧损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1:37
热度:

钢坯热过程节能与氧化烧损数值模拟研究【摘要】:本文以空气预热温度、含氧浓度和空气过剩系数三因素联合作用下钢坯加热炉热效率和氧化烧损率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钢坯加热

【摘要】: 本文以空气预热温度、含氧浓度和空气过剩系数三因素联合作用下钢坯加热炉热效率和氧化烧损率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钢坯加热炉操控优化水平和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以步进式钢坯加热炉为对象,运用STEEL-TEMP软件,耦合钢坯热流密度模型、热平衡模型和氧化皮线性及抛物线性增长组合模型,编制了钢坯热过程模拟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直接得到钢坯升温曲线、炉内各区温度、炉墙内表面温度曲线、金属氧化烧损等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计算出热效率和氧化烧损率。 然后利用这一程序,采用不同的空气预热温度、含氧浓度和空气过剩系数组合,研究了钢坯加热热效率和氧化烧损随空气温度、含氧浓度和空气过剩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中空气温度变化范围为200-900℃,含氧浓度变化范围为21-54%,空气过剩系数变化范围为1.0-1.3。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终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1)空气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短,加热速率越大,热效率和生产率越高,总的氧化皮生成量越少。(2)烟气含氧浓度对氧化皮生成量有重要影响。低的烟气含氧浓度可抑制Fe的氧化反应,增加烟气发射率,缩短加热时间,从而可减小氧化皮生成量,降低吨钢能耗。(3)空气过剩系数越低,加热速率越大,热效率和生产率越高,加热时间越短,氧化皮生成量越小。氧化皮生成速率最慢的燃烧条件是空气过剩系数1.0-1.1且空气温度400-500℃。空气过剩系数越低,最小氧化皮生成速率所对应的空气温度范围越宽。(4)空气含氧浓度越高,加热速率越大,热效率和生产率越高,加热时间越短,氧化皮生成量就越小。氧化皮生成速率最慢的燃烧条件是空气温度400-600℃且空气含氧浓度低于45%。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逐级配风”的热工操作制度。即:控制总空气过剩系数为1.0,执行“从加热一区、加热二区到均热区空气过剩系数按5-10%逐级递减,使高温均热区处于弱氧化气氛。采用“逐级配风”热工操作制度,可提高热效率,并降低氧化皮生成量。 【关键词】:加热炉 热效率 氧化皮 钢坯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G3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符号说明9-10
  • 1 绪论10-21
  • 1.1 问题的提出10-14
  • 1.1.1 空气预热燃烧11
  • 1.1.2 富氧空气燃烧11-13
  • 1.1.3 高温低氧空气燃烧13-14
  • 1.2 钢坯热过程热效率和加热时间研究现状14-16
  • 1.3 钢坯热过程氧化烧损研究现状16-19
  • 1.3.1 氧化皮形成影响因素16-18
  • 1.3.2 氧化烧损的研究现状18-19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2 钢坯热过程数学模型21-38
  • 2.1 STEEL-TEMP软件的基本组成21-22
  • 2.2 钢坯的热流模型22-23
  • 2.3 加热炉热平衡模型23-24
  • 2.4 钢坯横截面温度分布的数值求解模型24-32
  • 2.4.1 基本分析24-25
  • 2.4.2 空间离散25-30
  • 2.4.3 时间积分30-32
  • 2.5 加热炉内氧化烧损的模型32-34
  • 2.5.1 氧化烧损的形成机理32-33
  • 2.5.2 氧化烧损模型33-34
  • 2.6 烟气计算理论34-38
  • 2.6.1 燃烧计算34-36
  • 2.6.2 烟气比焓和燃料净热值的计算36-38
  • 3 步进式加热炉加热过程模拟程序38-45
  • 3.1 步进式加热炉物理模型38-39
  • 3.2 区域和网格39
  • 3.3 假设条件39
  • 3.4 加热过程模拟程序39-43
  • 3.5 程序说明43-44
  • 3.6 程序的基本功能44-45
  • 4 钢坯热过程节能特性数值模拟45-55
  • 4.1 已知条件45
  • 4.2 钢坯热过程节能特性分析45-53
  • 4.2.1 操作条件对加热时间的影响45-48
  • 4.2.2 操作条件对热效率的影响48-50
  • 4.2.3 空气预热对加热区域的影响50-51
  • 4.2.5 烟气成分的影响51-53
  • 4.3 小结53-55
  • 5 钢坯热过程氧化皮生成数值模拟55-69
  • 5.1 空气预热温度对氧化皮生成量的影响55-56
  • 5.2 空气过剩系数对氧化皮生成量的影响56-58
  • 5.3 空气含氧浓度对氧化皮生成量的影响58-61
  • 5.4 烟气含氧浓度对氧化皮生成量的影响61-62
  • 5.5 最小氧化烧损生成速率62-66
  • 5.5.1 空气过剩系数、预热温度与氧化皮生成速率62-64
  • 5.5.2 空气含氧浓度、预热温度与氧化皮生成速率64-66
  • 5.6 逐级配风热工操作制度66-67
  • 5.7 小结67-69
  • 6 全文总结69-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5-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步进式加热炉钢坯表面缺陷的研究    青海泉;

热轧碳钢表面氧化皮结构、机械研磨酸洗及无酸酸洗研究    石杰

加热炉内流动、燃烧及传热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研究    吴青娇

降低轧钢加热工艺的燃耗与烧损    曹长吉

加热炉氧化烧损严重的技术分析    张劲松,付国利,卢成欣,崔继安

宝钢热轧加热炉氧化烧损计算数模的建立和实施    张正言

钢锭氧化烧损与空燃比的关系研究    陈敏军

步进梁式加热炉内的板坯温度场数值模拟    青格勒,程素森,杨天钧,李士琦

步进式加热炉内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刘向军,杜冰雁,潘小兵

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    戴树业,韩建国,李宏

利用差热天平研究钢在高温下的氧化特性    纪国富

蜂窝体蓄热式HTAC技术在加热炉上的应用    王义芳,张晓力

重轨钢坯加热工艺优化研究    陈永,孙浩,薛念福,韩曙光

步进式加热炉板坯温度场数值模拟    冯亮花;刘坤;康小兵;蒋德阳;

蓄热式加热炉用蓄热室性能检测技术开发    饶文涛;顾德仁;何平显;

60Si2Mn弹簧钢加热温度对表面脱碳的影响    温宏权;向顺华;张永杰;韩茂栋;陶曙明;

脉冲式加热炉最优炉温控制    王贇;裘洪礼;谢霄鹏;

国内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刘赵淼;王秀丽;于海源;马重芳;隋允康;

研究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应用    沈光林,牛正东,陈勇,聂通元,檀革江,肖若平,杨来琴

退火冷轧钢卷开卷时表面横折印问题    韩广秀;张杰;曹建国;侯福祥;吴长春;杨光辉;

钢管张力减径过程传热模型    陈万里;姜泽毅;张欣欣;张海燕;

悬浮床氮化硅合成热过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尹少武;王立;孙淑凤;童莉葛;

石油焦粉在玻璃熔窑直接燃烧代替重油的适用性分析    曾小军;赵黛青;汪小憨;

国内膜法富氧应用新进展    沈光林;

高温低氧环境下逆向式燃烧与同向式燃烧的比较分析    于海源;刘赵淼;马重芳;

陶瓷行业的低碳技术    高富强;刘艳春;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

中厚板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有限元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刘文涛;李建新;乔安岭;

热轧中厚板麻点缺陷的控制措施    赵朝晖;王景;程永固;

关于富氧燃烧技术应用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罗国民;温志红;

高温大型重载台车式锻造加热炉的设计与使用    李渭;李世友;王玉辉;陈大勇;王志刚;沈勤波;姚逢宇;

钢坯加热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詹合林;余万华;

轧钢加热炉加热过程最优控制与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任玉辉;张涛;孟庆华;柏庆岩;张东平;王云川;

高速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脱碳现象研究    刘常鹏;

煤粉射流的高温空气燃烧特性与燃煤锅炉低NO_x燃烧优化研究    郑立刚

基于炉气非灰辐射特性的炉膛总括热吸收率动态补偿研究    崔苗

蓄热式连续加热炉内气体流动及热工制度的研究    谢国威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冶金热工设备上的应用及数值仿真和优化研究    欧俭平

煤粉的高温低氧空气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特性研究    朱建国

煤粉锅炉高效低NOx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家元

往复式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系统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    王关晴

全氢炉退火过程在线优化控制及退火性能评估诊断策略研究    李卫杰

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    刘代飞

印染废水水煤浆制备及其污染排放特性的研究    崇立芹

热处理工艺对510L热轧钢氧化皮结构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周伟

基于WinCC组态软件的加热炉炉温优化与仿真研究    李冰洁

污泥在不同氧浓度下燃烧排放特性研究    万嘉瑜

富氧进气结合EGR技术对增压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    毕克刚

富氧顶吹熔融还原炉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岳争超

粉煤锅炉富氧助燃数值模拟    郑贤臣

反射炉燃油雾化燃烧CFD数值模拟研究    孙辉

高温空气燃烧模型研究和结构优化    陈翠梧

梭式窑富氧预混燃烧火焰特性及窑内换热特性研究    付海丹

柴油富氧燃烧及窑炉热工特性的研究    邓臻禄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与未来节能对策研究    蔡九菊;

三次氧化铁皮缺陷的成因分析    夏先平,何晓明,孙业中,何国军

氧化铁皮在冷轧工序的演变    韩卫国,刘俊亮,崔玉所

钢铁常温除油除锈液    吴双成

钢铁超声酸洗过程的研究    王健,傅敏,丁培道,张明华

钢铁表面氧化皮常温快速脱除液    王爱珍,高红霞,张红

旋流式燃气燃烧器的污染物排放研究    白凤玲;钱申贤;郭全;

固体碳还原熔渣中FeO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黄宗泽,肖兴国,肖泽强

FeO高温气-固还原动力学研究    丁涛,肖兴国

钢铁常温低浓度盐酸酸洗新工艺    吴厚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冶金热工设备上的应用及数值仿真和优化研究    欧俭平

熟料窑内流动、传热和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研究    马爱纯

大型步进式加热炉炉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解长举

步进式加热炉内热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李克文

燃气高温低氧燃烧温度场及NOx排放特性的研究    张瑞峰

蓄热式环形加热炉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    鲁红杰

CSP均热过程钢坯氧化烧损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迪

焦化炉燃烧工艺参数优化及性能评价研究    余潇;王元华;徐宏;夏翔鸣;谭金龙;

热处理工艺对510L热轧钢氧化皮结构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周伟

氧化皮的组成与结构对SS400热轧带钢耐蚀性的影响    朱敏

几种高速钢的氧化脱碳行为    曹杰,项长祥,陈冬,秦茶,李联生

一种适用于热送热装生产计划优化的方法    吕志民,徐金梧

空气燃料比寻优技术在加热炉中的应用    朱宏祥,温治,徐海,陶曙明

全氢罩式退火炉退火热过程的研究(Ⅰ)——数学模型及其实测验证    林林,张欣欣,左燚,向顺华,刘铁树,钮龙英,黄夏兰

全氢罩式退火炉退火热过程的研究(Ⅱ)——对流换热系数和钢卷径向等效导热系数的分析    林林,张欣欣,左燚,向顺华,刘铁树,钮龙英,黄夏兰

同心圆柱套筒间接触热阻研究(Ⅰ):数学模型    殷晓静

同心圆柱套筒间接触热阻的研究(二):参数影响分析    殷晓静

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    戴树业,韩建国,李宏

膜法富氧的应用研究    沈光林

加热炉优化控制数学模型    杨泽宽;康国仁;

无机传热原油加热炉技术研究    许铁,折恕安,王春荣,赵国星,李建良,李云杰,茹德武

论钢板在加热炉中氧化皮的生成    王冰 ,贾文征 ,马冬鸣

提高炼油企业常减压装置加热炉热效率的有效途经    嵇鸣;

加热炉效率低、燃料单耗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刘亚杰;李彦平;

炼油装置加热炉节能途径与制约因素    李文辉;

冷凝技术改善油田集输系统加热炉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刘晓建;韩文礼;廖洪波;薛燕;

应用组合式水热媒空预器提高常压加热炉热效率    崔国华;

加热炉余热回收的可行性分析    杜立秋;

新型强化传热燃烧器在常减压加热炉中的应用    付晓锋;高鹤年;唐贵川;

提高加热炉效率的措施    王旭东;

热负荷变化对蓄热加热炉热特性及钢坯加热的影响    王敏;王连尉;

油田加热炉热效率测试及节能方案    杨立军;廖圣洁;富庆飞;

湘钢二高线厂加热炉DCS控制系统    刘文勇;

加热炉氧化烧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于浩淼;

新型滑块在天钢带钢厂加热炉上的应用    吴波;谢广平;赵桐斌;张东平;

孔洞式热滑道的研制与应用    张东平;赵桐斌;

步进式加热炉建模    谢铮;

浅谈轧钢加热炉问题及节能    陈冠军;

钢铁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肖蒲云;杨公训;和楠;王学雷;

基于VFP的加热炉热平衡测试计算软件开发    龚培;钱惠国;

大连石化加热炉能耗显著降低    张旭宏 姚庆

永不褪色的旗帜    钱大新 刘荣艳

江苏油田推出高效节能加热炉    孙克

大连石化依靠科技进步让能耗“瘦身”    特约记者 张旭宏姚庆

康力斯Skinningrove加热炉升级改造    

大连石化绷紧加热炉安全管理弦    特约记者 张旭宏

莱钢加热炉烟气管道实现“在线堵漏”    张建

Duferco SYHEAT-OPS加热炉优化系统    

达涅利森特罗加热炉公司顺利完成英国康力斯第三个建设项目    

天铁大型双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获好评    通讯员 孙亚莉 记者 蔡立军

长输原油管道加热炉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黄翼虎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冶金热工设备上的应用及数值仿真和优化研究    欧俭平

热轧碳钢表面氧化皮结构、机械研磨酸洗及无酸酸洗研究    石杰

温度对材料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赵忠义

基于群体搜索策略的热轧加热炉多模型优化控制研究    廖迎新

光伏太阳能热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刘可亮

延迟焦化装置先进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张伟勇

电站锅炉预测控制与燃烧优化研究    杨兵

Ti-60合金表面电弧离子镀Ti-Al-Cr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闫伟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连续重整装置的性能监控和优化    张洪

钢坯热过程节能与氧化烧损数值模拟研究    蒋受宝

蓄热式加热炉脉冲燃烧技术及换向周期优化的应用研究    郝建

大型步进式加热炉炉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解长举

步进底式加热炉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孟建忠

加热炉红外无损评估研究    刘建强

推进式加热炉运输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程会伦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及其在加热炉中的应用    时谦

加热炉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信息系统研究    钱瑾红

硅钢步进梁式加热炉速度控制系统研究    李芳

引射式辐射管燃气燃烧器热工特性的试验研究    金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