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寒冷地区住宅的风环境及相关节能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1:32
热度:

寒冷地区住宅的风环境及相关节能设计研究【摘要】:在炎热的夏季,良好的通风往往同寒冷季节的日照一样重要。事实上,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盛行风风速太大时

【摘要】: 在炎热的夏季,良好的通风往往同寒冷季节的日照一样重要。事实上,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盛行风风速太大时不会在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是在炎热夏季能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进行。相对于其它成本高、复杂的生态技术,自然通风是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朴素的技术措施,它不消耗任何机械能,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风方式,它既能满足室内舒适条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又能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文从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出发,对自然通风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针对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建筑的风环境问题,探究如何把自然通风合理应用到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分析影响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外风环境的主要因素,多角度探讨节能的最佳途径,研究内容涉及住宅群体设计、住宅单体设计和住宅的细部处理,对其相关的风环境控制问题都作出比较系统的分析和初步总结。 本文还利用CFD软件结合实例模拟了寒冷地区现有的典型行列式排列的住宅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室外风环境状况,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探讨并归纳了如何通过总体规划及建筑上的措施来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由此将住宅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扩展为室内、外共生环境的创造,在满足住户舒适性的原则下,达到最大限度节能的目的。 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和相关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师缓解现代建筑和自然环境冲突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住宅风环境的优化设计,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目前住宅通风方式进行研究,寻求因地制宜同时符合节能要求的住宅通风方式,从而加快走向健康住宅的步伐,追赶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词】:住宅 风环境 CFD数值模拟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241;TU20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引言8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现状9-13
  • 1.4 本文研究框架13-14
  • 2. 建筑风环境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4-22
  • 2.1 建筑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14-17
  • 2.1.1 风压引起的自然通风14-15
  • 2.1.2 热压引起的自然通风15-16
  • 2.1.3 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16-17
  • 2.2 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17-22
  • 2.2.1 建筑群风环境的研究方法17-19
  • 2.2.2 建筑室内风环境的研究方法19-22
  • 3. 寒冷地区住宅风环境的数值模拟与分析22-47
  • 3.1 模拟工具 CFD软件简介22-23
  • 3.2 模拟对象的选取23-26
  • 3.3 计算区域的确定26-27
  • 3.4 数值模型及网格划分27-28
  • 3.5 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28-30
  • 3.6 模拟结果与分析30-47
  • 3.6.1 室外风速矢量场分析32-39
  • 3.6.2 建筑物表面风压分析39-41
  • 3.6.3 分析住宅群的间距41-45
  • 3.6.4 优化布局45-47
  • 4. 寒冷地区住宅风环境控制策略47-83
  • 4.1 住宅小区平面总体规划47-54
  • 4.1.1 建筑朝向47-48
  • 4.1.2 建筑间距48-51
  • 4.1.3 控制建筑群布局51-54
  • 4.2 住宅周边环境设计54-56
  • 4.3 单体和构造设计56-82
  • 4.3.1 建筑造型设计56-57
  • 4.3.2 建筑体型与自然通风57-60
  • 4.3.3 建筑开口设计60-63
  • 4.3.4 平面户型设计63-74
  • 4.3.5 室内空间设计74-75
  • 4.3.6 厨房和卫生间设计75-76
  • 4.3.7 相关构造设计76-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5. 结论与展望83-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0
  • 图表目录90-93
  •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建筑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    赵平歌,宋慧

住宅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谢浩

不同形状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研究    王远成,吴文权

三门峡火电厂主机房自力式屋顶通风器自然通风新技术应用效果    彭荣,李新源

自然通风的应用与研究    龚光彩,李红祥,李玉国

居住区设计规划阶段的生态策略研究    夏伟;

建筑风场模拟计算的边界处理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

建筑群环境风场的特性及模拟——风环境模拟研究之一    张伯寅,桑建国,吴国昌

群体建筑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马晓雯,范园园,侯余波,付祥钊,刘俊跃

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自然通风量的计算    陈帅;蔡颖玲;姜小敏;

以中庭为例试探讨建筑内部竖向贯通空间热环境控制的建筑设计改善方法    邱龄仪;袁超;

高层住宅建筑体型系数对其中庭通风的影响    李念平;李靖;何东岳;侯素娟;张敏慧;

室内空气污染与建筑通风    邹越,侯云芬,蔡光汀

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与当代住区规划的启示    谢浩;

浅谈公共建筑的空调节能    劳泽谊;

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    刘家贤;

从自然通风谈室内菜市场的健康设计    钟军立,曾艺君

人居环境中利用风的建筑艺术    任倩岚,蒋烨

建筑通风中节能问题探讨    黄云丽;

吉林省松原市乡村住宅热湿环境调查分析    赵西平;冯旭明;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探讨    董海荣;祁少明;刘树岭;朱子君;

中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数量化评价与分类研究    于平福;

农村住宅室内甲醛散发的研究    周恒涛;王许涛;刘圣勇;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探讨    李雪平;

改善农村室内空气质量    郭文宏,刘凡,金银龙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孙颖;郑春梅;

建筑节能在我国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李红亚;魏铭呈;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评估    姜瑜君;桑建国;张伯寅;

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    纪秀玲,王保国,刘淑艳,戴自祝

寒地村镇住宅节能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梅洪元;叶洋;

基于CFD技术的居住区风环境分析    汪东升;饶永;

上海市建筑群布置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分析    李晓彬;李峥嵘;赵群;陆瑞阳;陆袁;胡玲周;

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适宜技术研究    刘戈;黄明强;

住区绿色技术适宜度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    杨靖;岳文昆;

基于节能目标的寒地村镇住宅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王飞;毕冰实;

居住区热岛模拟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王龙;

从自然通风角度论合肥地区住宅建筑群体布局    张虎

天井式住宅自然通风的组织    谢浩

建筑表面风压的三维数值模拟    陈水福,孙炳楠,唐锦春

流体绕多个钝体不稳定分离流动数值仿真    吴文权

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数值分析    汤广发,赵福云,周安伟

自然通风地道最佳长度的确定    冉茂宇

长江流域建筑节能探讨    付祥钊,高志明,康侍民,孙爱民,杨迎七

住宅的空气品质与全面通风    荣国华

三门峡火电厂主机房自力式屋顶通风器自然通风新技术应用效果    彭荣,李新源

自然通风的应用与研究    龚光彩,李红祥,李玉国

论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建筑    王颖;

检察院机关建筑形态整体化设计浅析    向天宇;

闽南大厝的建筑形态及发展对策    王绍森

甲居藏寨民居建筑及其与自然环境之关系    孙吉;

交叉与平行:建筑形态构成方法解析    郝鸥;谢占宇;

新生代别墅的相关启示    鲍如昕;

原生环境对古村落居住建筑形态及构造的影响    刘原平;刘琳;

关于现代建筑的几点思考    侯伟光;薛芸;

从抽象派艺术看建筑形态    张金婷;任乃鑫;洪常锁;

西方建筑文化对我国近代建筑的冲击    孙德全;张艳杰;

强势楔入和渐进逾越——浅析德租时期青岛建筑形态之演变    陈雳;曹治政;

空间结构与建筑形态浅析    姚亚雄;梅季魁;

建筑形态与雕刻艺术    任鹏;李世峰;

回归人性、回归自然——记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贾聪聪;

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环境    李长杰;李俐;

论苗居建筑文化特质    李先逵;

技术与艺术的深层融合——试论当代建筑形态的科技特征    韩杰;吕健梅;

深圳怡景动漫产业基地设计构思    范嵘;游琪;

广州市荔湾区城际民居聚居形态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徐怡芳;王健;谭侃;

滇西北高原摩梭人住居的建筑形态和居住文化    马青宇;柏云松;

再造798    本报特约记者  韩英杰 

庐师山庄:以现代主义的建筑形态亮相西山    本刊通讯员 李瑞双

平淡中的创造(下)    王莉慧

生活能弱化房子于无形    吴极中

因城市之名……    深圳商报记者 金敏华

钢结构:构建新世纪建筑形态    本报记者 流阳 马晓峰 特约记者 王聪 记者 刘庆斌 王文

建筑和城市、自然的对话    阚忠彦

建筑之道是“有”与“无”的辩证法    本报记者 邱莎

建筑与政治的和解?    程思远

寻找乌鲁木齐的“居住味道”(一)    唐琳

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    张向宁

结构技术影响下的当代建筑形态创新研究    王征

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    赵群

建筑形态中的身体观研究    张天宇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研究    周靓

当代西方建筑形态数字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高峰

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    杨涛

镇江近代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研究    刘佳

园林尺度研究    郭永久

当代科学观影响下的建筑形态研究    任军

太谷县北洸曹宅建筑形态及审美分析    马军鹏

敦煌荒漠化地区建筑形态的再发展    戚欢月

城市夜景下的建筑形态研究    霍红

生态思想与当代西方建筑形态分析    韩靖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    章雷

中国博物馆地域性建筑形态探讨    黄文娟

晋商会馆建筑文化探析    赵明

流坑村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熊伟

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    覃琳

交叉路口的建筑形态研究    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