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德美两国建筑节能立法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1:01
热度:

德美两国建筑节能立法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建筑节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摘要】: 建筑节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能耗惊人,能源不足、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都非常严重,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节能工作,而一贯被我国所忽视的建筑节能更应该受到重视。200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明确部署了我国建筑节能立法的框架蓝图,使建筑节能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的实施,完善我国建筑节能立法,本文选择了德国和美国的建筑节能立法进行比较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德国经济发达而能源匮乏,美国资源丰富但能耗巨大,而我国兼具这两国的特征——(人均)资源匮乏而经济发展能耗巨大。德美两国经过30年的努力在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希望通过总结两国立法经验为我国完善建筑节能立法提供参考和启发,从而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 1973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爆发,阿拉伯国家将原油产量降低了30%,这直接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引发能源危机,也引发了德国和美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启动。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末期,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显著,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为了从根本上减少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德美两国的建筑节能立法都兼有了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目的。 1976年,德国通过了第一部建筑节能法规“EnEG”;1977年,主要控制建筑物热损失的《建筑保温规范》“WSchVO”(又叫《热保护条例》)开始实施;1978年出台《供暖设备条例》和《供暖企业条例》;1981年出台《供暖成本条例》。以上几部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2002年2月,德国《能源节约法》“EnEV”生效,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建筑节能法,取代了以往的《建筑保温规范》和《供暖设备条例》,此后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可谓是德国建筑节能立法的集大成。 1975年,美国制定的第一部《能源政策和节约法》( Energy Policy and Conservation Act of 1975)中首次提住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同年颁布了建筑节能标准——ASHRAE标准90-75《新建建筑物设计节能》;1977年12月官方正式颁布了《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在45个州推广并收到明显的节能效果;1978年美国出台了《国家节能政策》(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y Act of 1978);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1992》(Energy Policy Act of 1992)要求联邦相关部门到2000年在1985年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的20%;2005年7月29日国会通过的《能源政策法2005》(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出台了各种鼓励节能产品的税收激励措施和贷款政策。2007年出台《能源独立和安全法》(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of 2007 ),又称为《清洁能源法》(CLEAN Energy Act of 2007),该法的目的在于:推动美国的能源独立与安全,促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保护消费者,提高产品、建筑物和车辆的能源利用率,推动关于削减温室气体的研究,促进联邦政府的节能工作。 从德美两国的建筑节能立法来看,由于建筑节能很强的技术性特征和各国目的的一致性,两国立法的差异不大而共同特点却很多,可参考性很强。由于建筑节能的社会公益性较强,想要单靠房地产开发商等的自主行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在建筑节能工作中,两国政府都充分参与,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制定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积极采取各种经济激励措施激发相关主体的节能动力,着重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推广低耗能的绿色建筑。经过各方合作、全面着手,德美两国的建筑节能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德美的经验对我国的建筑节能立法有很大的启发。首先,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应该加强经济激励措施的运用,建立基于能源消耗量的收费制度,激发民众节能的动力;其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并坚决贯彻执行,保证建筑物及其相关设备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时能耗都能达标;第三,建立建筑节能认证和标识制度,使建筑及相关产品的能耗透明化以供消费者认知和选择,并组织节能产品展示,推广最新的节能科技,使建筑节能信息交流通畅;第四,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探索恰当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变既有建筑高耗能的现状;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建筑节能相关主体节能环保意识薄弱的现状,使消费者、房地产开发商、建筑专业人员、政府官员等都意识到建筑节能的必要性;第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包括建筑能耗评估体系、节能产品认证体系、节能技术研发体系、节能标准宣传贯彻体系和标准实施监管体系在内的一整套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国家每年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到2010年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降低10%,到2020年可在此基础上再降低20%。可见,降低建筑能耗和资源消耗,是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针的重大任务,建筑节能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伟大工程,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 【关键词】:建筑节能 立法 德国 美国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2.29;D912.6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20
  • 1.1 选题的意义14-18
  • 1.2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18-20
  • 第2章 德国建筑节能立法20-40
  • 2.1 立法背景与发展历程20-21
  • 2.2 德国主要的建筑节能立法21-31
  • 2.2.1 第一部建筑节能法“EnEG”(Energy Conservation Law)21-24
  • 2.2.2 《建筑保温规范》“WSchVO”(Thermal Insulation Ordinance)24-25
  • 2.2.3 最新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2007”25-31
  • 2.3 德国建筑节能的主要制度31-40
  • 2.3.1 建筑节能标准31-34
  • 2.3.2 建筑能耗标识制度——“建筑能耗证书”体系34-37
  • 2.3.3 既有建筑改造制度37-38
  • 2.3.4 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广38-39
  • 2.3.5 经济激励措施39-40
  • 第3章 美国建筑节能立法40-53
  • 3.1 立法背景与发展历程40-43
  • 3.2 美国主要的建筑节能立法43-47
  • 3.2.1 《国家能源法案》(National Energy Act of 1978)和《国家节能政策法》(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y Act of 1978)43-44
  • 3.2.2 《1992 年能源政策法》“Energy Policy Act of 1992”和《2005 年能源政策法》“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44-45
  • 3.2.3 《节能建筑认证法案》(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Act of 2007)和《能源独立和安全法》(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of 2007 )45-47
  • 3.3 美国建筑节能的主要制度47-53
  • 3.3.1 建筑节能标准47-48
  • 3.3.2 建筑能耗认证制度——“能源之星建筑标识”48-49
  • 3.3.3 协助低收入家庭进行旧房改造49-50
  • 3.3.4 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广50
  • 3.3.5 经济激励措施50-53
  • 第4章 两国建筑节能立法的特点53-58
  • 4.1 立法特征53-54
  • 4.2 建筑节能立法发展的时间和动力54
  • 4.3 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制定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54-55
  • 4.4 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建筑节能标准55-56
  • 4.5 建立建筑节能认证和标识制度,增强建筑能耗信息的透明度,引导市场消费56-57
  • 4.6 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57
  • 4.7 着重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推广低耗能的绿色建筑57
  • 4.8 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为建筑节能提供资金支持57-58
  • 第5章 德国和美国建筑节能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58-66
  • 5.1 我国建筑节能立法的现状58-60
  • 5.2 德国和美国建筑节能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60-66
  • 5.2.1 在节能工作中加强经济激励措施的运用,建立基于能源消耗量的收费制度60-61
  • 5.2.2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并坚决贯彻执行61-62
  • 5.2.3 建立建筑节能认证和标识制度,组织节能产品展示,通畅建筑节能信息62-63
  • 5.2.4 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探索恰当的既有建筑改造模式63
  • 5.2.5 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建筑节能相关主体节能环保意识薄弱的现状63-64
  • 5.2.6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建筑节能管理体制64-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2
  • 致谢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    王劲;孙平;

多法域视野下的建筑节能路径探析    随奎;鹿曼;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述评    孙萍;宋琳琳;

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    田利辉

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谢梦婕

关于迁安市民用建筑节能法规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李荣艳

东北老工业基地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    朱丽娜

我国建筑节能法律制度研究    宫晓玲

我国低碳民用建筑推广的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林峥

美国推行建筑节能措施给我国的启示    

美国及加州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美国发展节能建筑的策略    王壮凌;

做好建筑节能这篇大文章    郭薇;谢剑峰;

21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    涂逢祥

美、英、加等国家建筑节能借鉴    启明

节约能源在国外    陈勇;何德功;刘向;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毛义华;蔡临申;

德国新型建筑节能理念与应用    卢求

美国《2005能源政策法案》简介    马宏权;龙惟定;马素贞;

外围护结构保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张杰;

银川地区新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研究——以银川市西夏区华西村农民住宅为例    燕宁娜;

农村住宅外墙保温技术研究    王玉良;毕永清;张海;

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几个问题探讨    李伟杰;

粘贴式外墙外保温施工    郑鑫;徐林琳;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刘玉明;刘长滨;

建筑机电设备的高精度节能控制及照明系统节能    刘静纨;

住宅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措施    韩玉梅;

关于进一步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几点意见    党玲博;张敏;

浅析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与应用实践    吴本林;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铁路车站节能中的应用    陈西虎;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几种博弈分析    许艳;李岩;

论会所设计    王娅;吴骅堃;

美国《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分析及对我国能源立法的借鉴    刘颖;

深圳地区外保温复合墙体基于能耗的经济性研究    胡达明;叶青;卜增文;刘俊跃;罗刚;

呼和浩特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探索    李莉娟;刘铮;

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采暖能耗研究    张威;王立雄;

天津地区冬季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采暖用能贡献研究    张阔;王立雄;程竹;

天津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节能影响研究    程竹;王立雄;张阔;

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刘铮;聂广强;巴特尔;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与质量评价研究    尹秀琴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    代学灵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绿色住宅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    马辉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    李怀亮

地方建筑适宜性节能设计研究    葛志伟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    吴庆驰

唐山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党开春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    丁翠

建筑节能技术在某示范楼中的应用研究    高洋

充填保温材料对空心砌块墙体热工性能影响研究    谭卓

冶金工业厂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张永祥

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    王国庆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    穆忠绵;刘晖;

我国建筑业推行循环经济之法律探析    陈勇;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如何支持节能(下)——欧盟、英国和法国的运作模式、启示与借鉴    赵怀勇,何炳光

美国建筑节能经验    王庆一

中外建筑节能情况对比    张轶

法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探讨与分析(上)    李骏;

漫谈英国的建筑节能    郑权

建筑节能法律体系的思考    李英子;张超;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工业发展对策研析    刘其亮;徐丽敏;

美国能源税收政策及启示    星野泉;崔景华;

    本报记者 朱蕾

    青言

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    黄献明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韩丽红

建筑能耗模拟用楼地和热桥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谢晓娜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陈晓红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    蒋亚娟

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安伟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    王洪波

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柳云状

绿色建筑的环境评价    李洁

青岛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研究    唐海林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李峰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李路明

JCOE和软件开发    陈铁聪

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    宿辉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制研究    杨川

基于UML的快速原型方法的研究和实现    王敏

论建筑节能政府管理的状况及其改善    梁晓群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分析    刘光辉;陈莉;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陈曼英;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循环经济法律问题    魏新政;

小框体复合外墙保温隔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李建光

我国绿色公共预算制度构建研究    代灵敏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法规配套分析    李楠

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推进建筑节能    武涌

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建议(下)    涂逢祥;

推广建筑节能的经济大账    陈春园;张淼淼;徐旭忠;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    江亿

民用建筑怎样实现降低20%能耗的目标    龙惟定;

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康艳兵;李亚平;

农业的外部性及补偿研究    韦苇,杨卫军

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    龙惟定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邱晨;陈利根;

国外城市公交立法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刘文洋 ,李红昌

国外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立法经验    

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的借鉴意义    曹丽

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思考    胡红明;刘江;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经验与启示    黄真顺;

对网络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思考    郝文江;

民族教育的发展须加大立法保障    张红;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立法的思考    刘建发;

国内外水土保持及相关资源环境立法经验及建议    张长印;宋英;杜群;常丹东;张伟国;

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    崔旭;姚士谋;许刚;

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傅阳;

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    周谊;

浅谈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及节能    阮传瑞;汪威;

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李超;马可乐;

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发展前景展望    杨雪玲;

建筑节能技术探讨    马秀力;范学平;刘达光;

建筑节能技术探讨    马秀力;范学平;刘达光;

浅谈建筑节能技术及节能材料    边玉龙;贾永明;

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    张伯海;

创新建筑节能技术    何振红

关于推进建筑节能的建议    丹东市政协委员 王力强

省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组莅同    白雪松

农房建设节能大有可为    袁利平

建筑节能请让我来走近你    郭强 本报记者

五大市场机制激励建筑节能    徐宗威

一样的风情 别样的风景    本报驻广东记者 祝萍 贺小逵 通讯员 侯伊勤 李俊

如何提高建筑节能成效? “四大措施”将显神威    杜 宇

七成市民不了解建筑节能内涵    李铁辉顾勉

提高建筑节能成效要靠组合拳    杜宇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永攀

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    翁裕斌

建筑能耗定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周智勇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韩丽红

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徐聪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徐沛君

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杜惠洁

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    邓白桦

思想的自由与约束    李道刚

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杨文俊

德美两国建筑节能立法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磊

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及评价研究    鞠杰

关于新中式主义设计路线的研究    卢卓君

建筑节能中政府作用研究    李学胜

我国建筑节能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姜涛

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    李莹莹

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    姜丽丽

德国比较法学纵论    朱淑丽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    刘爱龙

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    庞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