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汉阳陵博物馆建筑节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9:52
热度:

汉阳陵博物馆建筑节能研究【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遗址、文物众多,其中不乏敦煌莫高窟、帝陵等土遗址。土遗址是指人类活动遗留下的由土和以土为主的遗迹和遗物。其主要形式包括古城、关隘、陵

【摘要】: 我国历史悠久,遗址、文物众多,其中不乏敦煌莫高窟、帝陵等土遗址。土遗址是指人类活动遗留下的由土和以土为主的遗迹和遗物。其主要形式包括古城、关隘、陵墓等。土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的节能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具有深厚的挖掘潜力。博物馆形式是目前土遗址保护展示要求的普遍模式。 博物馆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为了适应保存地面原有历史环境和遗址保护展示的需要,博物馆建筑向地下延伸。汉阳陵博物馆包括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和考古陈列馆,其中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文物保护展示建筑形式的新探索。土遗址在地下埋藏千年之久,室内环境已与室外环境差别甚大,经过开挖、建设等过程,对土遗址存在一定的危害。保护土遗址,首先要模拟其生存、保护的环境,建筑内部必然要使用各种设备来辅助,其能源消耗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汉阳陵博物馆独特的建筑设计以及展示设计,是博物馆形式的一种突破性尝试,对其建筑能耗以及建筑热工性能分析研究,是对土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探索,是对公共建筑节能研究的一种新的挑战,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汉阳陵博物馆是我国在探索土遗址的保护展示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地成功的尝试。那么,汉阳陵博物馆建筑的节能性能分析则是对该尝试的一种验证。 本课题以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建筑的节能性能。在保护文物、土遗址的前提下,分析该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对建筑能耗进行软件模拟研究,对比建筑实际能耗分析,判断建筑的节能性能。并进一步探索封闭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展览建筑的节能措施,提出合理性的建筑节能建议,挖掘建筑节能潜力。 本文重点针对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围护结构进行了节能性能研究,包括建筑基本参数的确定,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计算,利用DOE-2软件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模拟,对比参考建筑判断建筑节能性能。为了充分说明汉阳陵地下博物馆的节能状况,通过实际调研,对地下博物馆进行建筑能耗分析,得出地下博物馆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由此拓展至土遗址博物馆建筑的节能设计建议,为未来土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土遗址 地下博物馆 热湿环境 模拟 节能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20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课题提出11-12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论文研究目的12
  • 1.2.2 论文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15-18
  • 1.4.1 研究框架16
  • 1.4.2 研究重点16-18
  • 2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概述18-30
  • 2.1 土遗址保护展示的基本模式18-19
  • 2.1.1 遗址类型18
  • 2.1.2 土遗址保护展示的基本模式18-19
  • 2.1.3 土遗址博物馆定义19
  • 2.2 汉阳陵陵区概况19-21
  • 2.2.1 区位及历史沿革19-21
  • 2.2.2 遗存现状21
  • 2.3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21-26
  • 2.3.1 博物馆选址22-23
  • 2.3.2 功能分区23-24
  • 2.3.3 流线设计24-26
  • 2.3.4 小结26
  • 2.4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室内环境的影响因素26-29
  • 2.4.1 环境因素27-28
  • 2.4.2 人为因素28-29
  • 2.5 小结29-30
  • 3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室内热湿环境研究30-40
  • 3.1 地下博物馆的热湿环境监测研究的意义30-31
  • 3.2 博物馆热湿环境的控制措施31-32
  • 3.2.1 对围护结构的要求31
  • 3.2.2 汉阳陵博物馆控制温湿度环境的措施31-32
  • 3.3 室外气象参数分析32
  • 3.4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土遗址保护厅温湿、度环境研究32-39
  • 3.4.1 实验测试概况33-35
  • 3.4.2 博物馆室内温、湿度监测结果35-39
  • 3.4.3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土遗址封闭保护形式的探讨39
  • 3.5 小结39-40
  • 4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建筑节能评价40-56
  • 4.1 建筑节能的评价方式40-41
  • 4.2 地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原理41-43
  • 4.3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43-49
  • 4.3.1 地下建筑基本参数43
  • 4.3.2 围护结构构造、面积、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D)43-48
  • 4.3.3 围护结构节能初步判断48-49
  • 4.4 DOE-2软件模拟分析建筑能耗49-55
  • 4.4.1 建筑能耗模拟原理49-50
  • 4.4.2 地下博物馆建筑能耗模拟设置条件50-51
  • 4.4.3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条件、方法及结果51-52
  • 4.4.4 参考建筑DOE-2模拟52-54
  • 4.4.5 两种计算结果对比54-55
  • 4.5 总结55-56
  • 5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建筑能耗分析56-66
  • 5.1 照明系统56-58
  • 5.2 采暖空调系统58-60
  • 5.3 其他服务系统60
  • 5.4 建筑能耗状况分析60-63
  • 5.5 小结63-66
  • 6 结论66-70
  • 6.1 研究结论66-68
  • 6.2 课题前瞻68-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76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76-78
  • 图表目录及出处78-82
  • 附录82-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汉阳陵帝陵地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    张平;陈志龙;李居西;

满载岁月之舟——宁波博物馆    王澍;LILY;贾方;

北京汽车博物馆:浓缩汽车历史    章小星;

博物馆建筑的若干理论思考    王裕昌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日本现代博物馆建筑    常怀生;

信息化与艺术化——信息时代西方博物馆建筑外部形态特征解读    阳洋

园林式博物馆建筑利与弊    谭逻松

青州市博物馆    朱晓东;

杭州吴山博物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建筑中的场所理念    徐彤;

浅谈博物馆环境的营造    张明华;周启娟;

中国博物馆建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    项隆元;

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定量评价汉阳陵地下遗址厅的空气渗漏情况    李莹莹;曹军骥;李库;

汉阳陵考古遗址现场文物的保管和保护工作    陈波;李库;

欠发达地区博物馆建设刍议    蓝志龙;

对博物馆陈列的思考    葛金根;

森林博物馆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刘凯昌;刘志武;

传承与超越—博物馆建筑设计评析    朱广宇;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防结露分析研究    王觅;闫增峰;

从“黛瓦”看博物馆建筑意义的来源    郭文钠

如何营造令人满意的博物馆建筑    李耀中

美国加拿大的博物馆建筑和设计    意飞

浅议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陆建松

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    本报记者 崔波

博物馆:一切皆有可能    张慧国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    樊一

汉阳陵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专家验收    记者 郭桂香 特约通讯员 庞博

金沙遗址博物馆,保护与服务如何并行不悖    本报记者 魏晓霞

大连老虎滩邢良坤个人艺术博物馆建成    孙伊斌

中国博物馆建筑发展中文化属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刘鹏飞

文化消费与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研究    鞠叶辛

珠三角地区当代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宋江涛

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    孙淼

博物馆的悖论    周飞强

艺术与博物馆    薛军伟

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    孟庆金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赵文斌

汉阳陵博物馆建筑节能研究    王静

对博物馆建筑中的地域性符号的研究    张毅

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研究    王雅雅

地铁振动对博物馆建筑及文物影响研究    王耀峰

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邓世维

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周懿

博物馆建筑的观众人数指标研究    郭凡

博物馆建筑公共性研究    郑聪

以展示陈列为主导的自然博物馆使用功能研究    蔡子为

汉阳陵生态修复过程中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的研究    樊俊喜